伦敦大英博物馆

“……为了全人类艺术和科学水平的提高。”

——汉斯·斯隆爵士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大英博物馆诞生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建立目的在于为学者和一般民众,更广泛地说,是为全人类提供公共服务。它的诞生与汉斯·斯隆的遗嘱有密切的关系。汉斯·斯隆是一位著名的内科医生,继牛顿之后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由于其杰出的科学和医学贡献被国王乔治二世授予男爵荣誉头衔,同时他也是一位充满热情的学者、博物学家和疯狂的收藏家。在他去世后,他所收藏的藏品,除了数量庞大的自然科学标本和一个植物标本集,还包括古董、反映古代习俗的物品、书籍、版画、手稿、印刷品、纪念章、古代以及现代钱币、印章、珍贵的石头和数学工具,根据遗嘱这些都被赠予国王乔治二世,而受赠条件是支付给他的女儿们两万英镑,这一数字约是藏品估价的四分之一。

根据特别颁布的《大英博物馆法》,英国议会通过了以发行彩票的方式筹集资金的议案,大英博物馆最终于1759年1月15日在蒙塔古宅邸成立,并对外开放。当时的蒙塔古宅邸在经过法国建筑学家皮埃尔·普戈主持的修缮后,成为17世纪末伦敦最雄伟的建筑之一。《大英博物馆法》规定:“现有的与之后增加的每一件藏品都将永久保存并供后世利用,且保证所有学者和怀有好奇心的人们都能自由进出。”博物馆至今仍坚持此一原则:免费开放、所有人都能自由进出、用于教育和供公众消遣。由于藏品大量增加,原馆的规模埃及艺术显然已经不敷使用,1802年国家宣布扩建博物馆。

阅读 ‧ 电子书库

埃及艺术
《阿蒙霍特普三世头像》(局部)
约前1350

1804年至1808年,为放置埃及古董和查理斯·汤利收藏的各种雕像,在埃及馆上建造了由乔治·桑德斯设计的汤利馆,该馆建筑采用的是当时非常经典的帕拉第奥式风格。博物馆在收集文物方面也不懈努力,为的就是获得更多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帕提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刻。而亚述的大量藏品对解读楔形文字也至关重要,就像《罗塞塔石碑》使学者得以揭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神秘面纱。

1823年,乔治四世将父王的国王图书馆(即后来的大英图书馆)藏书捐赠给国家,这促使博物馆的管理者请求为两馆重建一幢大楼。新的大英博物馆于1823年至1852年由罗伯特·斯默克设计建造,他将新图书馆设在四翼大楼的东翼,一座圆形且顶部敞开的建筑,而四翼大楼的南翼则取代原来的蒙塔古宅邸。1845年,斯默克隐退并把设计工作交给年轻的弟弟斯德尼,之后则由弟弟来完成博物馆南翼的外观设计工程。

阅读 ‧ 电子书库

苏美尔艺术
《皇后的竖琴》
(局部)
约前2600—前2400

首先,由于受到当时流行的新希腊宫廷风格“缪斯神殿”的启发,斯德尼在设计中融入博物馆学的构想,设计了外部庭院和山形墙。山形墙的雕刻工作由卡诺瓦的学生也是当时最受尊敬的雕塑家之一——理查·韦斯特马克特完成。其次,斯德尼将圆顶造型的阅览室设置在大中庭的中央,并将内部进行了精心整修,设置一个现代的信息中心——安纳伯格中心,收藏了大量的书籍、会刊及其他印刷材料,反映世界各地的文化。

19世纪期间,博物馆北面还新建了由约翰·泰勒设计的白翼大楼。当时,博物馆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社会阶层的参观人数持续增长,这得归功于管理者为推广博物馆各项活动所做的努力,以及为此编纂厚重的科学宣传目录。

19世纪80年代,自然历史类收藏品被转移到南肯辛顿区的新自然历史博物馆,而从蒙塔古宅邸新扩建的国王爱德华七世展馆,是由约翰·伯内特所设计建造的。20世纪初,由于拆除周边建筑物,以致缩减了大英博物馆新的扩建工程。此后,博物馆于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博物馆简明指南,1911年委任了第一位导游讲解员,1912年开设了第一家纪念品商店。1931年,由于杜威恩勋爵的慷慨捐赠,博物馆筹到一笔资金建造杜威恩展厅,该展厅由设计美国华盛顿国家艺术馆的建筑师约翰·罗素·波普设计,而帕提农神庙大理石雕刻群在此展厅中陈列。尽管该展厅的建造工程于1939年完工,然而由于战争爆发加上战后的一连串问题,使得它到1962年才对公众开放。1964年,博物馆进驻了一位专职展览设计师,不久之后便启动了一项重要的各展馆翻新工程。1970年,博物馆推出教育设施服务,并于1973年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

阅读 ‧ 电子书库

希腊艺术
《哈利卡纳苏斯陵墓楣板上的浮雕》
(局部)
约前350

科林·圣约翰·威尔逊——伦敦圣潘克拉斯区的大英图书馆建设工程的设计者——于1975年至1978年间设计建造的新翼馆在1980年落成,但是由于政府财政拨款数额缩减,导致该馆的建造工程只完成了最初规划的一半。

大英图书馆从博物馆迁离之后,新建了伊丽莎白二世大中庭,它是全欧洲最大的天顶广场。博物馆也在此设立了一些服务点,例如纪念品贩售部和咖啡店,同时,在大中庭还建了一条通往伦敦最繁华地区的出口通道。

阅读 ‧ 电子书库

罗马艺术
《面具式头盔》
(局部)
1世纪末至2世纪初

1994年,赢得大中庭设计比赛的是著名建筑设计师诺曼·福斯特,他是当时伦敦最富创造性建筑物的设计者之一,设计过千禧大桥、伦敦市政厅和瑞士再保险总部大楼等,这些著名建筑的壮丽轮廓装点了伦敦的天空。自然的外部轮廓是大中庭的特点之一,如今经过重修的阅览室摆脱了沉重的书架,扮演起大中庭文化发动者的角色。阅览室的外部圆顶仍然是斯默克当年设计的样子,而大中庭的超轻透明屋顶以此圆顶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开来。这座透明屋顶由金属钢架结构和透明三角形玻璃板组成,由于阅览室的中心点相对于大中庭的中心点有些微位移,因此每一块三角形玻璃板的形状都各不相同。

由福斯特主持的第二个项目,是国王爱德华七世展馆的建筑障碍物拆除工程。这一耗时两年半的工程完工,可提供一个全新的公共空间和一种博物馆陈列品的使用模式,使它能与城市重要的中心相连接。在大英博物馆建馆250周年之际,为给参观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博物馆新建了一座欢迎展厅并翻修了大英图书馆。如今,博物馆面对特拉法加广场一侧的行人专用区已建造完成,而新入口还在建造中。

博物馆各部门一览

最初,博物馆的藏品根据汉斯·斯隆爵士的意见,被分成三个类别收藏:印刷类和篆刻类书籍、手稿和徽章,以及自然和手工类藏品(事实上,除了前两类之外的所有藏品都归于此类)。1807年,古物部成立,自然和手工类藏品中非自然类文物被收藏于此;1808年,印刷书籍和绘画也归入古物部,并雇用专职管理员;1836年,印刷书籍和绘画独立为一个部门;1861年,古物部被分成钱币和徽章部、希腊和罗马古物部,以及东方古物部;1866年,东方古物部改名为埃及和亚述古物部,同年,其下属的人种学部和英国与中世纪古物部也独立出来;1912年,东方印刷书籍和绘画部成立;1921年,陶瓷和人种学部成立;1946年,人种学部从东方古物部中分离出来;1955年,埃及和亚述古物部被分成埃及古物部和西亚古物部;1969年,英国与中世纪古物部被分成史前和古罗马英国古物部,以及中世纪和现代古物部。

后来,博物馆各部门在不改变各自职责的情况下,再次确定各自的命名:古埃及和苏丹部(原埃及古物部)、中东古物部(原西亚古物部)、中世纪和现代欧洲部(原中世纪和现代古物部)、史前和早期欧洲部(原史前和古罗马英国古物部)。2003年,中世纪和现代欧洲部以及史前和早期欧洲部合并为史前和欧洲部,而日本古物部和东方古物部组成如今的亚洲部。

古埃及和苏丹部

阅读 ‧ 电子书库

顾恺之
《女史箴图》(局部)
6世纪至8世纪

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古埃及和苏丹部是收藏埃及文物藏品最负盛名的部门之一,在这些藏品中包括许多大型的雕刻。主要藏品包括汉斯·斯隆爵士捐赠的几十件非常重要的古物,这可以追溯到法国人在埃及战败的那一年(1801年),当年法国人战败,拿破仑手下的一些学者收集到大批文物,其中就有最著名的《罗塞塔石碑》。后来,英国驻开罗总领事亨利·索尔特通过乔万尼·巴蒂斯塔·贝尔佐尼为博物馆寻得了一批数量可观的雕塑。19世纪末,主要负责博物馆古埃及文物收集工作的埃及探索协会又获得了一大批文物。此外,还有一些古物是从私人收藏者和埃及文物服务协会以及其他机构购得或挖掘到的。

阅读 ‧ 电子书库

挪威艺术
《路易斯西洋棋》
(局部)
约1150—1200

中东古物部

中东古物部悄然成立后,19世纪最富胆识的考古学家奥斯丁·亨利·莱亚德在一系列的文物挖掘过程中发现了尼姆鲁德、尼尼微和亚述古城,并带回一些重要的古代艺术作品,其中包括王宫中的浅浮雕和大量楔形文字泥板。之后,亨利·克瑞斯维克·罗林森成功解读这些楔形文字,并因此开创了现代亚述学。后来,李奥纳多·沃利的发掘,尤其是乌尔古城的发掘,皆丰富了博物馆的苏美尔文物。其他文物,例如令世人称奇的阿姆河宝藏,都是偶然的发现。

希腊和罗马古物部

最初是由富裕的收藏家和参与17世纪到18世纪壮游的英国学者收集到一些重要的考古文物,尤其是关于古罗马的,这些文物和斯隆爵士捐赠的部分文物一起被博物馆收藏。后来,博物馆在几次重大的文物收购中,收购了包括曾担任英国驻那不勒斯大使的威廉·汉密尔顿爵士和查理斯·汤利的藏品。汤利在长期旅居意大利的过程中,为他在伦敦的“罗马别墅”添购了许多珍贵的文物,他的别墅可以说是一座博物馆,并且对“有品位的绅士”开放。

然而,在购买埃尔金大理石雕刻群(在遭遇数次灾难后于1816年修复)之后,博物馆才可以说拥有完整的帕提农神庙和厄瑞克忒翁神庙的雕刻群。埃尔金伯爵从1799年起担任英国驻伊斯坦布尔大使,土耳其政府同意他将神庙的部分建筑搬到安全地,于是,他把浮雕、雕刻和部分建筑构造拆卸下来以便搬运,在经历几次劫难后,文物终于抵达伦敦。这些文物曾一度被艺术家们赞赏和谈论,他们认为这批雕刻群尽管已经支离破碎,也没有获得修复,但是与罗马大理石复制品和希腊原作相比,它们的质量要高得多。在埃尔金伯爵面临经济困窘时,他想把这批无法复制的雕刻群卖给博物馆,价格是他为保留这批雕刻所投入的费用总额,然而政府只愿意支付不到一半的费用。由于屡遭人生变故,埃尔金伯爵在1816年被迫接受三万五千英镑的转让价格,一年后伯爵也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