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河北佚名艺术家
《陶瓷罗汉》辽代,907—1125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彩陶制作
高130cm
出土于河北省易县
这尊雕塑是抽象价值和实体特性的结合,尤其体现在棱角分明的脸部线条上。他的表情平静而凝重,并且被深深内化,体现出其想要实现永恒精神的强烈渴望。
中国在唐朝时再一次实现了大一统,其领土已延伸至中亚、中南半岛和朝鲜半岛,并且同邻国伊朗和印度的交流日益密切,成为古典文明的传承者。由于对外开放的程度比较高,中国受到国外重要艺术风格的影响,开启了“中国古典艺术”时代,尤其是制作精美的陶瓷,被大量出口到国外。之后,唐朝的统治虽然终结了,但陶瓷的制作工艺却被延续下来,这尊雕塑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这类陶器后来被人们称为“唐三彩”。
相传罗汉都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他们有神奇的力量,坚信只有谨遵老师的教诲,方能获得精神的永生。这一雕像的复制品被摆放在寺庙入口处佛像的两侧,雕像中的罗汉在一块石头上打坐,下面还有一张打坐垫。僧袍上的拼接线条好像是衣服上的装饰,同时也象征着罗汉的谦逊。雕塑主要由曲线和椭圆形元素构成,整体呈三角形结构,暗指其在努力达到内心的清静安宁,摒除一切世俗欲望,以实现灵魂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