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第28章 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
尿中带血(血尿)
如果孩子的尿液呈红色、橙色或棕色,里面就有可能含有血。当尿液中含有红细胞的时候,医生称之为血尿。生理性损伤、尿路感染或炎症都有可能引起尿血。另外,血尿还有可能与其他一些全身性疾病有关,例如,凝血因子缺乏、接触毒性物质或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等。
有时候,因为尿液中所含红细胞太少,肉眼看不出任何颜色改变,但是通过实验室进行的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其中的红细胞。有时候,尿中的红色与血尿无关,只是因为孩子喝了或者吃了什么带颜色的东西,随着尿液排了出来。甜菜、黑莓、红色食物着色剂、酚酞(一种常见于通便药物中的化学物质)、马洛芬(即非那吡啶,一种用来缓解膀胱疼痛的药物)以及利福平(治疗结核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尿液变红或变橙。一旦你不能确定是否是上述物品导致孩子的尿液变红,应咨询儿科医生。如果血尿伴随蛋白尿(尿液中含有蛋白)同时发生,一般是由于肾脏滤过膜的炎症造成的,这种疾病叫作肾炎。对于肾炎,医生会建议做进一步的检查,判断属于哪个类型。
治疗
儿科医生会详细询问,孩子是否发生了外伤、进食了某些食物或存在其他健康问题,从而引起尿液颜色的改变。他还会为孩子做详细的体格检查,看看血压是否升高、肾区是否有触痛、身上是否存在水肿(特别是眼周、手和脚),这些都有可能提示肾脏疾病,医生还会要求孩子留一点尿液、抽一管血作为样本交给实验室检查,同时为孩子预约一些影像学检查(例如,超声扫描或X线),或做一些其他检查(针对肾脏、膀胱、免疫系统)以确定病情。如果这些检查都没有找到引起血尿的病因,而血尿却一直持续,儿科医生就会为孩子推荐一名小儿肾病专家(肾病学专家),该专家会再为孩子做一些检查(有时候这些检查包括从孩子的肾脏上取一小块活组织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就是我们所知的肾脏活检。这块组织可能通过外科手术或活检针而取下)。
一旦儿科医生知道了引起血尿的具体原因,就能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治疗以及怎样治疗。大多数情况下都无须治疗。少数情况下,当血尿作为肾炎的典型症状而出现的时候,则需要用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无论治疗方法是什么,孩子都需要有规律地复查,接受血、尿常规检查和血压测量。这些检查可以确定孩子是否出现了肾病综合征——一种有可能导致肾衰竭的疾病。
少数情况下,血尿是由肾结石引起的,或者是由于泌尿系统畸形(更加少见)而引起的,它们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如果是这种情况,儿科医生会推荐一名小儿泌尿科医生或肾病专家为孩子做这样的手术。
蛋白尿
孩子的尿液中有时候会出现异常的高蛋白质含量。人的机体需要蛋白质来完成很多至关重要的功能,例如,抵御感染、促进凝血等,少量的蛋白质会渗入尿液中。如果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意味着肾功能异常并使得蛋白质(是一种大分子物质)漏出进入尿液中。蛋白尿是由于肾脏的滤过膜发生各种变异而导致的。
诊断
蛋白尿往往没有什么症状。但是当孩子发生蛋白尿的时候,可以测出尿液中蛋白质水平高而血液中蛋白质水平降低,同时孩子的腿、脚踝、肚子或眼睑都会出现水肿。另外,血压也有可能升高,症状类似肾病。如果儿科医生想查明孩子是否有蛋白尿,他会用杯子接一点孩子的尿液,并将一条经化学处理过的试纸放入尿液中,看看试纸是否变色(变色即代表尿液中含有蛋白质)。他还有可能要求你们收集孩子清晨第一次的尿液(如果蛋白尿消失,为良性疾病)作为样本,然后送到实验室检查,同时也让孩子做一些相关的抽血化验。对于一些孩子来说,短期内可能在其尿液中发现少量蛋白质,但是一段时间后即可消失,并且不留下任何不良后果。
有时候,儿科医生会帮你决定要不要让孩子去看小儿肾病专家,专家有可能建议为孩子做包括肾脏活检在内的进一步检查。在一次肾脏活检中,医生会用一根很长的活检针,从孩子的背部插入到肾脏上,取下一部分肾脏组织,并送往实验室检查。活检之前,需要在即将为孩子进针活检的部位注射一针局部麻醉药,使得该部位麻木,这样孩子能在活检过程中保持安静。
治疗
对于一些伴有蛋白尿的肾病,可以药物治疗。儿科医生也有可能建议孩子少吃一些盐以减轻因蛋白尿而造成的水肿。有蛋白尿的孩子,即使不属于严重的类型,也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尿常规检查以监控病情。
包皮环切术
对于男婴,包皮环切术是一种普通的小手术。这种手术,主要是切除覆盖在阴茎龟头上的包皮。包皮环切术有好处,但也有风险,在孩子出生前,你就需要和你的配偶以及医生讨论清楚是否为孩子做这种手术。虽然建议所有男婴都例行这项手术,但你们也需要根据孩子的健康情况、你们的宗教信仰以及其他一些具体情况来决定这项手术是否适合你们的儿子。关于包皮环切术的细节讨论,请见此处,以及此处。
尿道下裂
对于男孩来说,他们的尿道口(即尿液的排出口)位于阴茎头部的位置。在一种叫作尿道下裂的先天性疾病中,孩子的尿道开口位于阴茎下侧的任一位置。另外,同时还有可能出现阴茎异常的弯曲,成为阴茎下弯畸形,有可能造成成人后出现性方面的问题。这种尿道口的畸形,有可能引起尿液倒流或尿液喷出。对于尿道下裂患儿的家长们来说,一种常见的担忧是当孩子长大后,会因为这种疾病而感到难堪。
治疗
在孩子出生确诊了尿道下裂之后,儿科医生会建议先咨询小儿泌尿科医生或外科医生之后再考虑要不要为孩子行包皮环切术。这是因为包皮环切术有可能在将来需要做尿道口修复术的时候使手术变得更困难。
轻微的尿道下裂可能不需要治疗,但是中到重度的尿道下裂需要外科手术修复。这种情况下,很多患有尿道下裂的孩子在6个月左右的时候,可以到门诊接受这项修复手术。对于更严重的病例,一次手术可能无法解决问题,需要接受几次手术。在手术之后,孩子的阴茎可以趋于正常,能够正常排尿,而且当他长大成人之后也能正常进行性生活。
尿道口狭窄
有时候,男孩子(特别是接受过包皮环切术的孩子)的阴茎头部受到刺激,从而可能在尿道口周围出现一圈痂,使得尿道口变小。这种狭窄,医学上叫作尿道口狭窄,有可能发生于儿童期的任何时候,但是最常见于3~7岁的孩子。
患有尿道口狭窄或尿道口畸形的孩子,很有可能出现尿液流出异常。尿液有可能倒流,在小便的时候不把阴茎往下拽到两条大腿之间,尿液就无法排出。这样的孩子小便时间比较长,也很难彻底排空膀胱。
治疗
如果你发现孩子的尿线非常细小,或孩子很不愿意小便或出现尿液滴下来或喷洒出来的情况,请咨询儿科医生的意见。尿道口狭窄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也许要得到医生的诊断,看看是否需要进行治疗。对于一些病例来说,可以用糖皮质类激素软膏涂在阴茎头上治疗。如果需要手术治疗,这也是一种小手术,往往在局部麻醉下就可以进行。术后孩子可能有小小的不适,但在短短几天之后不适感就会消失。
阴唇粘连
一般来说,女孩子阴道口两侧的阴唇应该是分开的。非常少见的一些病例中,它们粘在了一起,并部分或完全堵塞住阴道开口,这种疾病,叫作阴唇粘连,有可能发生于孩子刚出生的几个月里,或者,如果阴唇区域经常受到刺激或发生炎症,也有可能发生于孩子稍长大一些的时候。对于这些迟发的病例,大部分病因都可以归咎于纸尿裤的刺激、刺激性很强的洗液或人造纤维的内裤。一般来说,阴唇粘连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它会引起女孩排尿困难或容易罹患尿路感染。如果阴道开口明显被堵塞,尿液和(或)阴道分泌物就很难排出来,积留在堵塞口的后方。
“正常阴唇” | “粘连的阴唇” |
![]() |
![]() |
治疗
如果女孩的阴道看起来似乎完全或部分被堵塞了,请告知儿科医生。他将会检查孩子的病情,并建议你们是否需要接受治疗。大部分阴唇粘连,会随着孩子长大而自行痊愈。
一开始,医生可能试着轻柔地帮孩子把阴唇分开。如果粘连的组织很薄,这种轻柔的按压和分离动作就可以把开口打开。
但是如果粘连的程度非常强,医生可能给孩子开一支含有雌激素的药膏,要求你轻柔地涂在孩子的阴道口,并在一段时间内逐渐把粘连的阴道口打开。阴道口被分开之后,你需要继续为孩子涂抹一段时间雌激素药膏(3~5天),直到两侧阴唇的皮肤都各自愈合完好为止。
少数情况下,一旦停止涂抹雌激素药膏,病情就再次复发。有时可能要重复使用这种药膏,或者需要使用与皮质醇类似的不同种类的局部用类固醇药膏。少数情况下,经治疗后粘连并没有改善,而是加重并阻碍尿液排出。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在治疗室(经局部麻醉)或手术室通过简短的手术来分离两侧阴唇了。
隐睾
在妊娠的过程中,男婴的睾丸一直在腹部发育。当他临近出生时,睾丸就会顺着一条管道(腹股沟管)逐渐下降到阴囊里。少数男孩子,特别是那些早产的男孩子,在出生时一侧或双侧睾丸没有来得及下降到阴囊里。这些男孩中的大部分也都在出生后的1个月内完成睾丸的下降。然而,对于另一些男孩来说,这个睾丸下降的过程就永远不会发生了。
大多数男孩的睾丸在某些环境下都会正常反应,例如,当他们坐在冷水中时,睾丸有可能暂时“消失”,躲在腹股沟管里。然而,总的来说,当孩子处于温暖环境下的时候,睾丸都可以下降到阴囊内。大部分隐睾的发病原因至今不详。

如果孩子发生隐睾,他的阴囊就会比较小,看起来呈现出发育不完全的样子。如果只有一侧睾丸没有下降,双侧阴囊看起来就会不对称(一侧比较丰满,一侧看起来空瘪)。如果孩子的睾丸有时候在阴囊里,有时候(例如,激动或寒冷的时候)又不在——位于阴囊上方,就叫作睾丸回缩。这种情况当孩子长大一点的时候就能自行好转。
非常少见的情况下,隐睾也有可能发生扭转,在这个过程中,扭转的一侧睾丸血供停止,引起腹股沟或阴囊区域剧烈疼痛。如果这种情况没有及时得到纠正,睾丸就会受到永久性损伤。如果孩子患有隐睾,而且出现腹股沟区或阴囊区疼痛,请立即找儿科医生。
每次常规体检都需要重新评估睾丸是否已经下降。如果到1岁了它们还没有下降到阴囊中,那就需要治疗。
治疗
隐睾可以通过激素注射和(或)外科手术治疗。目前,针对一些轻微的隐睾和睾丸回缩的激素治疗已经被禁止了。大多数患有隐睾的孩子需要手术治疗。很多患有隐睾的孩子往往也同时伴有腹股沟疝(见此处),而在对孩子进行隐睾手术,将隐睾移入孩子阴囊内的同时,也可以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
如果你让孩子隐睾的病情(特别是当睾丸继续留在腹腔中时)拖到2岁以上,那么他将来将会面临很高的风险患上不育症(不能生孩子)。另外,在成年后,患睾丸肿瘤的风险也比别的孩子高。虽然患睾丸肿瘤的可能很小,但仍然存在,甚至在手术将睾丸放回阴囊中后,仍然存在这样的风险。因此,让患有隐睾的孩子意识到成年后自我检查睾丸的重要性,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
尿道瓣膜
尿液离开膀胱后从尿道排出,男孩的尿道位于阴茎内。非常少见的情况下,在母亲的妊娠早期,有的男孩尿道上会长出一块小小的黏膜,横贯尿道,并阻碍尿液从膀胱中排出。这种黏膜叫作尿道瓣膜,如果它阻碍尿液的排出,继而影响肾脏的功能,就有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后果。如果肾脏发育异常,孩子的肺部发育也有可能异常。

尿道瓣膜的严重性各异。大多数病例是在出生前通过超声诊断出来的。如果一个男婴在出生前,超声发现羊水量减少,就怀疑孩子有可能患有这种疾病。建议在孩子出生前咨询小儿泌尿科医生。
对于出生前没有诊断出尿道瓣膜的男婴,有时候会在新生儿期的体检中发现这个问题:他们的膀胱往往充盈、增大。其他一些警告性的信号包括持续性尿液渗漏或者在小便时出现尿线细弱。不过,最常见的情况是,尿道瓣膜是在孩子尿路感染时被发现的,尿路感染的症状往往是发热和饮食不好。如果你发现孩子出现了这些症状,请立即通知儿科医生。
尿道瓣膜需要立即获得医疗关注,以预防发生严重的尿路感染或肾脏损伤。如果尿道阻塞的情况很严重,尿液就有可能顺着输尿管(连接膀胱和肾脏的管道)反流,对肾脏造成压力,从而引起肾脏损伤。
治疗
如果孩子患有尿道瓣膜,儿科医生可能向他的膀胱内插一根小小的管子(尿管)来暂时缓解阻塞,并帮助尿液顺利从膀胱中流出。接下来,他就会为孩子安排膀胱和肾脏的超声,用来确定诊断,并了解上尿路有没有受到损伤。儿科医生会咨询小儿肾病专家或泌尿外科专家,他们将会建议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去除阻塞的黏膜,预防进一步的感染和对泌尿系统的损伤。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UTI)在儿童中很常见,特别是女孩。它们常常是由从尿道口进入的细菌引起的。然而,对于婴儿来说,也有少数情况是由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细菌感染,经过血液循环进入肾脏而造成的。根据细菌进入泌尿系统后的繁殖位置不同,有可能引起不同部位的感染。尿路感染是针对以下几种疾病的概括性说法。
■ 膀胱炎——膀胱的感染。
■ 肾盂肾炎——肾脏的感染。
■ 尿道炎——尿道的感染。
膀胱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部位之一。一般来说,膀胱炎是由于细菌从尿道进入膀胱而引起的。女孩的尿道很短,所以细菌很容易进入膀胱。幸运的是,这些细菌往往可以在她们小便的时候被冲出来。
膀胱炎会引起下腹部疼痛、呕吐、触痛、小便疼痛、血尿,曾经接受过上厕所训练的孩子会在白天和夜晚反复出现尿床以及低热。上尿路感染(肾脏)会引起更广泛的腹痛以及发热,但很少引起尿频和尿痛。总的来说,婴幼儿(2岁及以下的孩子)发生尿路感染很少出现明显可辨认的症状或体征,最常见的症状只是发热。而他们与较大的孩子相比,更容易因这些疾病而继发肾脏损伤。
尿路感染必须尽快用抗生素治疗,所以如果你怀疑孩子出现了尿路感染,立即通知儿科医生。这对于婴儿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难以解释的高热(既没有出现呼吸系统感染,又没有腹泻)可能是唯一的症状。如果孩子发热3天以上,没有其他任何症状,一定要咨询儿科医生,也许需要对你的孩子进行检查。
诊断和治疗
当孩子被怀疑出现尿路感染时,特别是当他表现出相关症状时,儿科医生会为他测量血压(因为血压如果出问题的话,将提示肾脏出现了问题)并检查是否存在腹部触痛(这有可能提示尿路感染)。医生还需要了解孩子吃了什么,喝了什么,因为某些特殊的食物可以刺激尿路,引起类似感染的症状。
儿科医生会取孩子的一些尿液作为样本用来分析。对于婴儿和没有进行如厕训练的幼儿,医生需要使用导尿管。对于如厕训练过的大一点的孩子,医生会要求取“中段洁净尿”。可以让已经接受过如厕训练的孩子将尿液排泄在无菌容器内,进行尿液采集。首先,你需要用医生给你的肥皂和清水或特殊的清洁剂来清洗孩子的尿道口(对于没有接受过包皮环切术的孩子来说,需要把包皮向后拉开)。接下来,嘱咐孩子排尿,但是在用医生给你的容器盛尿液之前,需要让孩子的尿流出一小段。这样做,尿道口附近的所有细菌都可以被首先排出的这段尿冲走,从而不会再污染干净的中段尿样本。病情严重或发热的孩子需要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收集尿液。很少情况下,医生会通过耻骨弓穿刺取尿——将一根细针经下腹部皮肤插入膀胱。收集的尿液样本需要放在显微镜下检查,看看是否有红细胞或细菌。另外,还有可能用一种特殊的检查(尿培养)来识别引起感染的细菌。如果怀疑有感染,就应该开始抗生素治疗——不过,根据最终尿培养的结果,需要换成敏感的抗生素。
为了符合新修订的婴幼儿(24个月以上)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儿科医生可能给孩子开出总共7~14天的抗生素。正确的治疗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消灭病原菌并防止感染蔓延,同时降低肾脏损伤的概率。
即使所有不适都已经好转了几天,孩子也应该服用完整个周期的抗生素。否则细菌有可能再次生长,引起进一步的感染并对尿路造成更严重的损伤。当治疗完成之后,虽然不是强制性的要求,但医生有可能需要再次取孩子的尿液样本检查感染是否完全消失、病原菌是否完全被清除。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对于2岁以下的孩子首次发生尿路感染时,应该做一些影像学检查(超声、X线、肾扫描)。如果产前超声检查已经充分看清了婴儿尿道结构,就没有必要对尿路感染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儿科医生有可能为孩子做一些其他检查判断肾功能。如果任何一种检查提示孩子的膀胱、尿道和肾脏存在结构性的异常都需要立即纠正,儿科医生可能推荐孩子去看小儿肾病医生或小儿泌尿外科医生。
美国儿科学会目前不建议抗生素疗程结束后,再额外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复发,因为研究表明这样并不能预防尿路感染。
尿床问题及遗尿
在孩子开始接受独立上厕所的训练(一般在2~4岁之间)之后,夜间发生尿床也还是比较常见的。早期,发生频率可能为一周内2~3次,接下来发生的次数逐渐变少并且大部分孩子在5岁左右的时候完全不再发生。
引起尿床的确切原因尚不得而知。最好的做法是把它看作一种自然的进程而且并不重要,不要责怪或惩罚孩子。
有的孩子在5岁之后依然出现夜间尿床。当尿床只发生在睡眠状态的时候,被称为夜间遗尿症。对于5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大约有1/4存在这个问题;而对于7岁左右的孩子,发生率降到1/5;10岁的孩子中,只有1/20存在这个问题了。这个儿童群体中男孩占了大多数,而且常常有家族性的尿床病史(通常源于父亲)。虽然尿床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它有可能和孩子不同的发育节奏(神经、肌肉以及夜间对于膀胱满胀的感觉是否被下意识地抑制)有关。尿床一般和其他生理性或心理性疾病都没有关系。认识到孩子在睡觉时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膀胱,这一点十分重要。因此,不能让孩子觉得他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尿床,或让尿床主动停止。
很少一部分5岁以上的孩子存在尿床的问题,而不管白天还是夜晚都不能控制小便的孩子更少。当尿床在白天和夜间都发生的时候,就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膀胱或肾脏疾病的征兆了。
如果孩子在夜晚尿床,下面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 膀胱充盈时觉醒的能力发育迟缓。
■ 便秘,这有可能导致直肠对膀胱产生额外的压力。
■ 糖尿病的一种早期体征(见此处),提示尿路感染(见此处),或由于不安感或压力而造成的情绪负担——不过这个原因常常引起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不尿床的孩子再次尿床。
存在问题的表现
当孩子开始学习独立上厕所,必然会发生一些小小的“意外”。所以,除非孩子独立上厕所的习惯已经养成了半年到1年,否则发生尿床不值得你担心。即使那时候(独立上厕所半年到1年后)仍然有可能发生这样的“小意外”,但尿床的次数应该逐渐减少。这样一来,当孩子如厕训练成功后6个月的时候,最多在白天偶尔发生尿床,夜晚尿床的情况略多几次。如果孩子持续频繁尿床,或你发现孩子还有下面所述的一些表现,应和儿科医生聊一聊。
■ 尿湿内裤、睡裤或者床单,即使他已经学会规律独立上厕所了依然如此。
■ 小便时的尿线异常,变得非常细小,或在小便完成后又零星地滴或漏一些尿液。
■ 尿液混浊或呈粉红色,或者内裤或睡裤上出现带血色的尿痕。
■ 生殖器区发红或出疹。
■ 把内裤藏起来试图不让家长发现自己尿湿了内裤。
■ 白天和夜晚一样尿床。
治疗
大约到5岁左右,孩子在夜间出现尿床,或白天在大笑的时候、参与体力活动的时候或者忙于玩耍的时候,偶尔出现尿裤子都是正常的,在这些情况下,你都不应该过分担心。虽然这些情况可能让你有些烦恼,并给孩子本身带来难堪,但它们都会逐渐消失。而其发生的具体原因尚有待医学进一步研究。然而,关于孩子出现的这种情况,儿科医生还是会询问如下一些问题。
■ 是否有尿床的家族史?
■ 孩子每天小便的频率如何,一般会在每天什么时候小便?
■ 一般尿床(或尿裤子)会发生在什么情况下?
■ 发生尿床(尿裤子)的时候孩子是非常活跃的还是紧张不安的,或者说他是否只在异常有压力的情况下才发生?
■ 孩子是不是在喝了很多液体或吃了很多过咸的东西之后才发生的这些情况?
■ 孩子小便的时候,尿液看起来有没有什么异常?
如果儿科医生怀疑有问题,他有可能取一点孩子的尿液作为样本,让实验室检查一下是否存在尿路感染(见此处)。如果的确存在感染,医生会用抗生素为其治疗,这样一来尿床的问题能够解决。然而一般来说,感染不是尿床的病因。
如果有线索提示尿床是因为孩子对于“膀胱充满”的信号处理发育稍慢,而且尿床的情况持续到5岁以后,儿科医生可能要求给孩子做一些额外的检查,例如,膀胱X线(排尿中膀胱尿道摄影检查,又称为VCUG)或肾脏超声。如果发现了异常,医生可能建议你们咨询小儿泌尿外科专家。
对5岁以上仍然存在尿床现象的孩子来说,如果所有检查都没有发现生理性异常,而尿床又引起了全家人严重的不安,儿科医生会建议开始一些家庭治疗项目。这些治疗项目根据孩子尿床(尿裤子)的具体情况不同(出现在白天还是夜晚),采取的具体措施也不同。
针对已学会独立上厕所的孩子白天尿裤子的家庭治疗
1. 注意预防由刺激性的清洗剂或内裤造成的生殖器区皮肤刺激。洗澡时尽量不要用泡泡浴的产品,而应该挑选温和的香皂为孩子洗澡,并在他的生殖器区涂一点凡士林霜,以保护这些区域不再受水和尿液的刺激。
2. 预防便秘,如果已经发生了便秘,需要及时治疗(见此处)。
3. 养成定时上厕所的习惯,教会孩子每隔几个小时就应该去小便一次,而不要等到感到“尿涨”了再去上厕所——这时候往往已经太晚了。
针对5岁以上仍然在夜间尿床的孩子的家庭治疗
下面这些方法一般都会比较有效,但是在开始实施之前,应该和儿科医生讨论一下。
1. 向孩子解释清楚目前的问题,并强调你理解这种情况,知道这不是他的问题。
2. 要求他在上床睡觉前2个小时内不要摄入液体。
3. 如果便秘,请进行治疗。
如果孩子在进行了1~3个月的上述家庭治疗方案之后,依然存在尿床的问题,儿科医生会建议使用“尿床闹钟”。这种尿床闹钟可以在孩子刚刚开始尿湿床的时候响起来,让孩子醒过来并到厕所继续小便。很多时候,当闹钟响的时候孩子仍在睡觉,直至闹钟停止时,孩子仍未醒。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父母需要听见闹钟后叫醒孩子。只要坚持并遵守医生的指导进行,这些所谓的“膀胱控制”方法可以在尝试的孩子中获得成功。然而,这可能需要4个月左右才能生效。使用睡眠闹钟后,尿床的复发率很低。重要的是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这样才能让这些方法有效。
另一种可选的方法是口服药物。药物对1/2~2/3的孩子有效,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但是尿床的复发率很高。野营、睡眠过度和其他类似症状时,可间断性地使用口服药物。在吃这些药物治疗的时候,重要的是上床睡觉前不要喝水。同时你需要与医生进行讨论。
如果所有治疗都无效
少数尿床的孩子对所有治疗都没有反应。然而,他们大部分都带着这个问题成长到了少年期。大约只有1%的成年人还有尿床的问题。如果你的孩子的确需要带着这个问题成长,那么他有可能需要家里人给予他更多的情感支持,而且如果让他和儿科医生聊一聊,或咨询一名儿童心理健康专家,也能受益颇多。
因为尿床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你的邮箱里可能收到很多关于治疗尿床的广告邮件。然而对于它们,你需要谨慎考虑,因为其中存在很多夸大的承诺和保证。儿科医生永远是值得你们信任的信息源,如果要花钱参加任何一种治疗项目,都应该咨询儿科医生的意见。
如果想更了解关于尿床的更多信息,推荐美国儿科学会会员Howard J. Bennett,的书Waking Up D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