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第29章 头、颈、神经系统
脑膜炎
脑膜炎是覆盖在大脑和脊髓表面的组织发生的一种炎症,这种炎症有时候还会影响大脑本身。尽管一些细菌性脑膜炎病情进展快,出现并发症的风险高,但是只要早期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开始合理的治疗,患有脑膜炎的孩子有很大可能康复。
各种细菌性脑膜炎疫苗的发明降低了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目前发生的大多数脑膜炎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引起的脑膜炎往往不是很严重,除非发生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身上,且婴儿患有单纯疱疹病毒等将引起其他严重感染的病毒。一旦脑膜炎被确诊是病毒引起的,不需要使用任何抗生素,恢复往往也是完全性的。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有可能是多种不同的细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其发病率非常低(因为多种疫苗的发明),但一旦发生这样的疾病,2岁以下的孩子就面临很大的危险。
引起脑膜炎的细菌往往能够在健康儿童的口腔和咽喉中找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孩子会发生脑膜炎。除非这些细菌进入孩子的血液中,否则它们不会引起脑膜炎。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我们仍然不能确切知道为什么一些孩子会患脑膜炎,而另一些不会,但我们已知的是,某些群体的孩子更容易患这种疾病,具体如下。

脊髓穿刺针(腰穿针)需要从脊髓末端的下方进针,避免针头碰到脊髓。
■ 婴儿,特别是2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细菌很容易就能进入他们的血液中)。
■ 经常发生鼻窦感染的孩子。
■ 近期发生过严重头部外伤和颅骨骨折的孩子。
■ 近期做过开颅手术的孩子。
只要获得及时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70%患有细菌性脑膜炎的孩子都能不发生任何并发症地完全康复。然而记住,脑膜炎是一种有可能发生致命性危险的疾病,每10个患者中,约有2个会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包括耳聋、抽搐、上肢和(或)下肢瘫痪以及学习困难。因为脑膜炎病情发展迅速,所以必须及早发现、积极治疗。这就是为什么在发现孩子症状之后及时通知儿科医生非常重要的原因。注意孩子是否有以下症状。
如果孩子不满2个月:当他出现发热、食欲下降、精神萎靡、哭闹增加或情绪激动的时候,一定要咨询医生。在这个年龄,脑膜炎的体征可能非常隐匿,很难被发现。就算咨询医生太早,也比太晚咨询要好。
如果孩子2个月~2岁:这是发生脑膜炎的最常见年龄。检查孩子是否有发热、呕吐、食欲下降、过分狂躁或过度嗜睡的症状(当他狂躁起来会非常夸张,而当他睡着了又很难被唤醒)。伴随发热而出现的癫痫发作可能是脑膜炎的首要症状,不过,大多数持续时间很短的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的惊厥,最终都被确诊为热性惊厥,而非脑膜炎(见“癫痫发作、惊厥以及癫痫”)。另外,出疹也许也是脑膜炎的另一种症状。
如果孩子2~5岁:除了上述症状,这个年龄的孩子出现脑膜炎的话还会抱怨自己头疼、背疼或颈部僵硬。同时,他有可能非常怕光。
诊断和治疗
如果检查之后,医生怀疑孩子患了脑膜炎,他就会为孩子抽血化验,检查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同时,还有可能为孩子做一次脊髓穿刺(腰椎穿刺,LP)来抽取一些脑脊液进行化验。在这个抽取脑脊液样本的操作中,医生会将一根细长的脊髓穿刺针(腰穿针)从孩子的后下背部体表插入,一直到孩子的脊髓腔中,并抽出脑脊液。这是一种非常成熟而安全的技术,脑脊液是包绕在脊髓外周的液体,而抽取脑脊液的部位是脊柱下部的脊髓腔中。如果脑脊液提示孩子出现了感染,就可以确诊脑膜炎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需要住院接受静脉注射抗生素和补充体液的治疗,并接受医生的严密观察,防止出现并发症。在治疗开始的第1天,孩子有可能既不能吃也不能喝,所以静脉注射的液体将起到治疗及营养供给的作用。对于某些种类的脑膜炎,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以及细菌的种类不同,静脉注射抗生素有可能需要持续7~21天不等。
预防
某些种类的细菌性脑膜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咨询医生如何接种如下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
这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孩子罹患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性脑膜炎的概率。在这种疫苗发明之前,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曾是幼儿脑膜炎的最常见病因。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需要在孩子2个月、4个月、6个月的时候注射头三针;而在孩子12~15个月的时候注射第四针(某些联合疫苗可能只需要注射一次就可以了)。
肺炎链球菌疫苗
这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因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很多种严重疾病,包括脑膜炎、菌血症(一种细菌在血液内繁殖的严重疾病)以及肺炎。建议在孩子2个月的时候首次接种这种疫苗,而在4个月、6个月以及12~15个月的时候接种后续的三针加强针。某些孩子有可能很容易患严重的感染性疾病(高风险的孩子包括:免疫防御功能异常的孩子、镰状细胞性贫血患儿、患有某些肾脏疾病的孩子以及患有其他慢性病的孩子),他们需要在2~5岁之间再接种一针肺炎链球菌加强针。
脑膜炎球菌疫苗
美国目前有两种类型的脑膜炎球菌疫苗,但一种叫作四价脑膜炎球菌联合疫苗(MCV4)更好一些。不过,虽然它可以预防四种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疾病,但也不建议年龄很小的婴幼儿接种,它更适合青春期孩子(11~12岁)或即将上高中的少年(约15岁)接种。
晕动病
主管身体运动感觉的器官包括内耳、双眼以及四肢末梢的神经。当大脑接收到的来自于这三个部位的信息发生冲突时,就出现了晕动病。一般情况下,这三个部位都会对任何一种运动做出反应。当它们接受并传送给大脑的信息不一致的时候——例如,如果你看到一个电影屏幕上高速的运动时,眼睛感受到了这种运动,但内耳和关节却没有感受到——大脑接收到的运动信息不一致,便会出现难受的感觉。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孩子坐在一个很低的汽车座位上,看不到窗外的景色变化时。这时候,孩子的内耳感受到了运动,而他的眼睛和关节却没有感受到运动。
晕动病最初的表现是胃部不适(反胃)、冷汗、疲惫以及没有食欲。这常常导致孩子发生呕吐。孩子可能无法描述出自己反胃的感觉,但是有可能表现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打哈欠或者哭闹。稍后,他有可能对食物没有兴趣(即使是他曾经非常喜欢的那些),甚至呕吐。这种反应有可能在头几次坐车的时候发生,后面再坐车就会好很多。
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某些孩子比另一些孩子更容易发生晕动病。因为这些容易出现晕动病的孩子,多年后很有可能偶尔出现头痛,所以有人认为晕动病是偏头疼的早期形式。晕动病最常见于孩子第一次坐船或坐飞机的时候——这时候,运动非常激烈,汹涌的浪潮和气流就给孩子带来了运动感觉的不协调。压力和激动也有可能引起这种疾病或导致这种疾病变得更严重。
你能做什么
如果孩子出现晕动病,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停止引起问题的运动。如果晕动病是在车上发生的,尽快安全地把车停下来,并把孩子抱下来走走。如果是一次长途旅行,那么可以考虑把它分成几段短途的路程,中间停下来休息一下,在周围走走,虽然这样很麻烦,但很值得尝试。如果孩子在荡秋千或玩旋转木马的时候发生晕动病,立即停止设备,把孩子抱下来。
因为“晕车”是儿童最常见的晕动病,所以目前已经有了很多预防措施。除了经常停车之外,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 如果孩子已经3个小时没有吃东西了,在旅途开始前,给他吃一点容易消化的零食——这一招也同样适用于坐船和坐飞机。饥饿经常会使晕动病加重,这样做可以减轻饥饿感。
■ 尝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要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恶心”的感觉上。可以听音乐、唱歌或者聊天。
■ 让孩子看看车外的东西,在车上不要只顾着看书和玩游戏机。
如果上述所有办法都没有效果,那么停车,把孩子从车座上抱下来,并让他背部平躺,闭着眼睛休息几分钟。用一件浸过凉水的衣服放在他的额头上也能减轻症状。
如果你们即将开始一段旅行,而孩子曾经出现过晕动病,你就有可能需要在出发前给他吃一些药,预防晕动病发生。很多这类药物不需要处方就能买到,但是在使用前一定要咨询儿科医生的意见。虽然这些药物可能有用,但它们也常常引起副作用,例如困倦(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当你们到达目的地后,孩子没有精神和你们一起欣赏美景),口鼻发干,或者视物模糊。
如果当孩子没有处于运动活动中,却偶尔也表现出晕动病的症状——特别是他同时还出现头疼、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行走困难、说话困难等问题,或者无故出现了几次发愣(盯着空白处看),请咨询儿科医生。这些都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症状,而非晕动病。
腮腺炎
腮腺炎是一种常常引起唾液腺(分泌消化性液体即唾液到口腔里的腺体)肿胀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因为很多孩子在12~15个月时已经接种了麻腮风三联(MMR)疫苗,而在4~6岁时又接种了加强针,如今大多数孩子都不会再感染腮腺炎了。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儿期没有按建议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那么他(18岁以下)应该间隔4周,接种两次麻腮风三联疫苗。

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还没有接种疫苗,你应该学会如何识别腮腺炎,并将其与其他类似的疾病区别开。腮腺,位于耳朵前面,下颌角后方的一块唾液腺,是最容易发生腮腺炎的一处唾液腺。虽然不是所有腮腺炎都会引起肿胀(病情较轻的病例),但任何一个体内有了这种病毒(即被传染)的人都会对这种疾病产生免疫。
当一个受感染的个体咳出带有病毒的唾液,并进入空气中或他的手上时,腮腺炎病毒就开始传播了。一个处于附近的孩子有可能吸入空气中的这些病毒,于是这些病毒就可以由他的呼吸系统进入血液,最终在他的唾液腺中“安营扎寨”。这时候,这些病毒就会引起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腮腺炎的其他症状包括关节的疼痛、肿胀;而对于男孩,还会出现睾丸肿胀。在非常少见的病例中,病毒可以引起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发生大脑水肿,或导致女孩出现卵巢水肿。
要记住,唾液腺肿胀不一定是腮腺炎。但一些家长会认为患过一次腮腺炎的孩子还有可能再次发生腮腺炎。如果孩子已经接种过疫苗获得免疫,或曾经患过腮腺炎,而他的脸颊又一次肿大了,一定要咨询儿科医生,判断疾病的真实病因。
治疗
对于腮腺炎目前没有什么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总的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休息、多喝水、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让他舒服一些。虽然生病的孩子不会很想喝水,你也应该在他身边放一杯白开水或果汁,并鼓励他经常喝一点。有时候对肿大的腺体部位进行热敷也能起到暂时的镇痛作用。
如果孩子的疾病恶化,或者出现了睾丸疼痛、严重腹痛或极度精神萎靡等并发症,应立即咨询儿科医生。虽然并发症极少,但是医生会为孩子再次检查,判断是否需要为他增加治疗措施。
癫痫发作、惊厥以及癫痫
癫痫发作是一种由于大脑异常放电而突然发生的意识、躯体运动、感觉及行为方面的短暂性改变。根据大脑异常放电影响到的身体部位不同,癫痫发作有可能表现为身体突然僵直、规律性震颤、阵发性痉挛,也有可能表现为身体肌肉完全放松,看起来似乎跟暂时性瘫痪一样。有时候,癫痫发作也被俗称为“抽风”或“羊痫风”。“惊厥”的概念和“癫痫发作”的概念也常常被混淆使用。
全身痉挛的发作是表现形式最夸张的一种癫痫发作,它引起全身的反应(所以叫作“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或“大发作”),表现为全身快速、猛烈的抽搐,伴有意识丧失。对于儿童期出现的癫痫发作来说,大约有5%会出现意识丧失。相对来说,“小发作”(典型的小发作也叫作“失神发作”)是一种暂时性的意识丧失,表现为短暂地(1~2秒)发愣或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情况常见于孩子,而且症状非常不起眼,很难被发现,很有可能在孩子长大后,症状影响了学习和学校表现,才会被家长发现。
热性惊厥(无急性或慢性神经疾病的情况下,由于高热而引发的癫痫发作)影响到3%~4%的6个月~5岁的孩子,但最常见的患儿是12~18个月大的婴儿。如果孩子在1岁以下的时候出现了第一次热性惊厥,那么在将来的日子里,他有50%的可能再次发生热性惊厥;而如果孩子第一次发生热性惊厥的时候已经是1岁以上,那么再次发生热性惊厥的可能性就降到了30%。然而,每100个发生热性惊厥的孩子中,只有少数几个将来有可能发展为癫痫(不发热的情况下也出现的慢性发作)。热性惊厥的症状严重程度不同,有可能轻微到只是眼球不规则翻动或肢体僵硬,也有可能严重到出现类似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的癫痫症状,发生严重的全身抽搐或痉挛。热性惊厥持续时间往往短于2~3分钟,一般来说孩子很快就恢复正常了。
癫痫病的概念是指孩子在没有急性疾病(例如,发热、脑部损伤等)的情况下,短期内多次反复发生癫痫发作。癫痫病的病因有时候是可以确定的(症状性癫痫),有时候无法确定(特发性癫痫)。
某些孩子可能出现非常类似癫痫发作的表现,但实际上却不是癫痫发作。这些症状包括屏气、晕厥、面部或身体痉挛抽搐(肌阵挛)、睡眠问题(梦魇、梦游及猝倒)。它们很有可能只发作一次,但也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复发。再重申一次,虽然这些症状看起来很像癫痫发作,但它们的确不是,而且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它们需要获得不同的治疗。
治疗
大多数癫痫发作不需要立即获得医疗救治,往往可以自行康复。如果孩子发生了惊厥,你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是让他侧躺,臀部高于头部,这样可以保证当他呕吐时呕吐物不会反流进入气管而引起窒息。
如果惊厥在2~3分钟内没有停止,或程度与平时相比格外严重(呼吸困难、窒息,或连续发生了好几次),立即拨打120求助。然而,不要把孩子单独留下,无人照顾。你也可以立即咨询儿科医生,并且在孩子癫痫发作停止后,立即带着他去儿科医生的门诊办公室或最近的急诊室接受检查。如果孩子正在接受抗惊厥药物的治疗,你也需要在孩子发病时立即咨询医生,因为这时候很有可能需要为孩子调整服用剂量了。
如果孩子伴有发热,医生会为其检查是否存在感染。如果孩子身上没有任何感染的迹象,而且又是第一次发生惊厥的话,医生一定会详细询问病史,看看孩子是否有癫痫发作的家族史,或是否近期出现过头部外伤。除了详细的体格检查之外,医生还会为孩子做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包括血常规和脑电图(EEG),判断孩子大脑的电活动是否正常。在某些情况下,孩子还需要进行电脑断层造影扫描(CA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有时候,孩子需要接受一次脊椎穿刺术(腰穿术),从脊髓腔中抽出一些脑脊液,判断是否存在某些可能引起惊厥的疾病,例如脑膜炎(一种大脑和脊髓表面组织的炎症性疾病,见此处)等。如果对于孩子的惊厥,儿科医生无法找到任何合理的解释或病因,他有可能请小儿神经科医生来会诊,一起判断孩子是否存在神经方面的问题。
如果孩子出现了热性惊厥,很多家长都会考虑给孩子吃一些对乙酰氨基酚或为他用海绵擦身。然而,除了让孩子感觉更舒服一点之外,这些措施都不能有效预防孩子将来的惊厥。如果孩子存在细菌感染,儿科医生很有可能为他开一些抗生素。如果孩子的癫痫发作是由脑膜炎引起的,那么他就需要住院接受下一步的治疗。同样,如果癫痫发作是由于血液中血糖、血清钠或血清钙水平异常而导致的,孩子也需要住院,进一步找出具体的病因,并纠正这种电解质紊乱或血糖水平异常的情况。
如果孩子被确诊为癫痫病,那么就需要接受系统的抗惊厥药物治疗。只要剂量合适,孩子的癫痫病情一般都能得到完全控制。开始服用一些药物之后,孩子有可能需要定期抽血检查,看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是否保持在足够的水平。另外,他也需要定期回医院接受脑电图检查。一般来说,抗惊厥药物需要在孩子的病情完全得到控制,不再出现癫痫发作后1~2年才能停药。
尽管癫痫发作非常吓人,但是随着孩子年龄增大,发生癫痫发作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大约只有1%的成年人还会出现癫痫发作)。不幸的是,对于癫痫发作,很多人还存在严重的误解,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教会孩子的同学和老师,正确对待孩子的病情。
头部倾斜/斜颈病
头部倾斜是一种孩子将头部和颈部持续保持到一个扭转位或其他异常位置的情况。孩子有可能习惯把头靠在肩膀上,或在躺下时一直都是趴着,只用某一侧脸贴着床垫。这样会导致孩子一侧头部变得扁平或脸部发育不均衡。如果不治疗,头部倾斜将会造成永久性面部发育畸形或不对称,或会限制头部的正常运动。
头部倾斜有可能和一种叫作斜颈的疾病(详见下文)有关。不过,在非常少见的一些病例中,头部倾斜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包括听力损伤,视力问题,反流(胃食管反流病,即胃内容物由胃反流至食管中),咽喉及淋巴结感染,以及更为少见的大脑肿瘤。
先天性肌性斜颈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迄今为止引起5岁以下儿童出现头部倾斜的最常见病因。这种疾病常常是由孩子还在子宫内时的胎位引起的,偶尔发生于出生时(特别是臀位出生的婴儿以及首次分娩存在困难的孩子)。无论病因是什么,这种疾病在孩子6~8个月的时候一般都能够被发现。具体来说,医生可能在孩子患侧的脖颈区域观察到一个肿块,这是由于胸锁乳突肌的损伤而造成的。受损伤的肌肉是连接胸骨、头部和颈部的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受到损伤后,逐渐因纤维化而缩短,引起孩子的头部向患侧倾斜,面朝另一边。
外伤或炎症引起的斜颈
这种情况更常见于大一点的孩子——尤其集中于9~10岁的孩子中。这种类型的斜颈通常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喉炎症、咽喉疼痛、外伤以及其他一些未知的因素导致的。因为某些至今为止尚不明确的原因,上述病因造成的颈部肿胀会引起上胸椎周围韧带组织松弛,椎体偏离原本正常的位置。当发生这种情况时,颈部肌肉就会挛缩,引起头部向一侧倾斜。这种情况会突然发病,伴随剧烈疼痛。
治疗
每一种不同的斜颈所需的治疗略有不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在疾病引起孩子出现永久性畸形之前,及时把问题纠正。

儿科医生会检查孩子的颈部,并为他做一次臀部X线检查或超声检查——因为一些患有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孩子同时也患有一种叫作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疾病。如果医生认为孩子的疾病是先天性肌性斜颈,孩子将被安排学习一套伸展颈部肌肉的运动操。另外,医生也会教你们如何轻柔地将孩子的头慢慢移动到正常的位置。你们每天都需要重复做几次这个矫正动作,随着肌肉伸展加强,逐渐增加运动和矫正的幅度。
当孩子睡着了之后,最好让他仰卧,并把他的头放在与倾斜位相反的位置。极少情况下,儿科医生会建议你调整孩子的睡姿。在孩子清醒的时候,他很有可能想看看窗外、看看图画或者看别的孩子玩耍,注意把这些孩子可能看的风景也置于孩子的健侧。这样一来,当孩子需要看这些东西的时候,就会试着拉伸受损的肌肉。儿科医生可能建议当孩子清醒时,让孩子趴着,脸转向健侧。这些简单的小技巧可以在早期治疗大部分因肌肉损伤而导致的斜颈,从而减少了后续手术的必要性(你的儿科医生可能给你的孩子推荐物理治疗师,帮助孩子缓解症状)。
如果通过运动或体位矫正不能解决问题,儿科医生可能为你们推荐一名小儿神经科医生或整形外科医生。对于某些病例来说,有必要采用外科手段延长受累的肌腱。
如果引起孩子斜颈的原因不是先天性肌肉损伤,而X线检查判断没有任何脊柱方面的异常,那就需要进行其他治疗,包括休息、穿特殊衣领的衣服、轻柔的伸展运动、按摩、牵引、对挛缩侧热敷、药物治疗,或在少数情况下,必须接受进一步影响检查或外科治疗。如果要治疗由于炎症或外伤引起的斜颈,医生可能建议做热敷、按摩、伸展运动以减轻头部和颈部疼痛。儿科医生会为你们推荐一名专家,为孩子的疾病做出一个确切的诊断,并制订恰当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