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破思维定势”就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对周围的事情要感兴趣”、“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事要彻底”等,虽然很多人都明白这些道理很重要,但却很难实践。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日本教育的问题,因为日本教育不优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是注重培养学生为现有问题寻找答案的能力。然而,我刚才提到的宫本先生、孙先生等都是接受教育而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家,所以说到底还是个人态度的问题。

一个立志成为创业者的人,首先应该从改变思维模式开始,使之异于常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不如干脆放弃当创业者的想法,好好研究一下在公司中的立身之道。但是思维方式、构思方法等都可以通过训练改变。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关于思维、构思的训练方法。另外我还会简要说一下我正着手的一个项目主要是基于何种想法而构思出来的。我想这些会对各位读者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我的最初训练形式,简言之就是“与人顶嘴”。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总是坐在最前排,总是第一个举手向老师提问题。也许已经形成习惯了,我上了研究生院还总是坐在教室的最前排,稍有疑问就会不断问:“为什么?”

我曾在东京工业大学研究原子能,在完全没兴趣的课堂上我同样会提问。当时的想法就是只要是我不明白的问题,不论是什么我都不放过,除非能有说服我的答案,否则绝不肯罢休。受我问题攻击的教授们有时甚至会发牢骚说:“大前你总是坐在最前面不断发问,逼得我都不好意思不继续努力了。”

记得好像是在高中的历史课上,关于1400年左右的大航海时代,我问老师:“哥伦布明明是意大利人,为什么偏偏要从西班牙起航呢?”“那时候人们为什么会突然对外界如此感兴趣呢?”结果老师也不明白。于是我通过到图书馆查资料,对大航海时代更进一步加深了理解。

简单点说,当时的西班牙是欧洲的一大帝国,西班牙人当然希望承担航海风险的不是本国人而是外国人。证据就是麦哲伦、瓦斯科达伽马等都是外国人。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西班牙的国王愿意资助航海呢?这是因为按规定航海发现的财富一律归西班牙所有。

通过这样的调查,我意外地发现了课本上没有提到的有关大航海时代的另一面。说到底,当时就是利益在驱动整个世界,本国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交给外国人去做。可以说这种现象从古至今从未改变过。

这些事情之所以到现在我还能记忆犹新,是因为这不是靠死记硬背记住的,而是通过自我发问自我调查学到的。在课堂上老师只要求学生记住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就可以了。但立石先生的想法不是这样,他认为这些事情机器也能做到。今后的时代,单纯的数据记忆将不再起很大的作用了。今后能否进一步准确地分析机器输出的数据,将成为人与人之间竞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