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听父母、老师的话不一定正确
今后,大家在进行掌握创造力的训练时,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试着进行逆向思考。
为什么从人口比例上讲犹太人是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呢?因为他们一生下来就被父母彻底灌输一种想法,一种不可以和大家的想法保持一致的理念。当大家意见相同时,不能对事情做出决定。因为不许所有人意见一致,所以如果出现那种情况,一定会请某人担任反对者的角色。犹太人从小接受的就是这样的家庭教育。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这叫作“魔鬼代言人”。也就是说请某个人故意唱反调:“我也许和你意见一致,但还是要当‘魔鬼代言人’说一下反对意见”,然后大家再一次重新讨论。通过这样的活动,每个人的想法发散开来,不断地提出,不断地扬弃,从而最后变成更正确的想法。
然而,日本实施的又是什么样的教育呢?是“答案只有一个,记住就OK”的教育。“好,大家一致。过!”就结束了,不断重复这样一个过程。由于讨论等什么也不做,所以思考停止,产生不了想象力。日本人一直接受的都是这种教育,义务教育是9年,升入高中的话是12年,考上大学的话是16年。一直不断地重复着“记忆”,就好比盖一个印章,然后让学生比赛,看是否能忠实地再现这一印章。这是极为恐怖的事情。
中国的情形又如何呢?中国人本来就有“不做和别人一样的事”、“绝对要做和别人不同的事”这样的本能,而且父母也经常这样告诫他们。所以,中国人即使不接受特别训练,也本能地会去做和别人不同的事。
像“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这句谚语一样,一个在大公司工作的中国人,他想的绝对是自己将来要创造一家比这家公司更好的公司,所以处处留心学习。绝不会像被上司认为“这是个好伙计!”似的干活工作。如果自己从明天起经营这家公司的话该怎么做好呢,经常从这一角度拼命思考,所以会极为热心地学习;然后有合适的机会就可能辞职,自己在外头创建更好的公司。这种野心就是他们热心学习的根源。在百家争鸣自由发展的今天,中国经济运行良好也部分归因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