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探讨蒋介石的一生及时代是二十世纪一段生动的中国历史,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自十三世纪为蒙古人入主以来最恐怖的时期,同时也是七世纪大唐盛世臻至文化巅峰以来,中国最美好的时期。

若干评论家读过《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奋斗》后认为,本书不仅会激发对蒋介石个人及他做为领导人的重新评价,也会对中国现代史上若干重大事件的标准诠释重新做出评价。有一个新见解是,除去日本侵略,自1925至1941年,以及1946至1972年期间,苏联在中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至于美国做为主要外来势力,只在太平洋战争的四年,以及1972年上海公报迄今。若无苏联的支持,蒋介石及国民党不可能把中国勉强定于一帜统一起来。若无苏联的援助,在1927年上海清共或是1934年长征后,中国共产党也不可能存活下来。若无苏联的军事援助,蒋介石的国军部队在1937至1939年间的长江流域抗战,毫无疑问会有更大的败绩,因而导致蒋垮台、国民党内“和平派”的掘起。

没有了苏联的关键结盟和全面援助,中共不可能在东北击败蒋介石。在这场大规模战斗结束前,上千辆货车从北朝鲜把来自苏联的补给源源不断运送到东北的解放军部队。国共内战取决于东北争夺战,虽然它只是这场大规模传统战的一部分。换句话说,游击战以及农村(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满,不是解放军在东北大捷、中共进而占领大陆的主要因素。

本书指出,蒋早在1946年秋天就考虑退守台湾,即使此时他在东北军事上暂时居上风。这反映出对于和背后有苏联老大哥的中共交战,他一直很悲观。1945年7月,他曾写道,如果试图剿共,而苏联却支持中共,结果相当堪忧。因此当东北战火炽热、美国在1946年初不再支持他接收、管理东北时,他决定在此一地区进行“力保全中国不成、即退守台湾”的规划。他想保住台湾做为最后根据地的强烈愿望,造成他1947年决定无情地镇压“228事件”,以及两年后退守台湾之后采行“白色恐怖”。

他刚退到台湾,虽然头一年就有百万军民难民追随他涌入,美援也还未到位,却能够成功控制住通货膨胀,建立相对良善的政府。可见如果他在大陆能有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国的快速工业化以及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很可能就远远超越中国共产党的纪录。我深信,读者在《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奋斗》中文版中将发现许多对中国历史的新见解。

中文版还有一些特色,收入了对蒋介石最后几年日记的引述和评论。英文版2008年秋天付梓时,这批日记材料还未公布,当时也不确定它们何时会发表。我在英文版中描述蒋氏日记尚未发表年份时期的思维,是根据大量访谈蒋的文武僚属、家庭成员、医生、牧师之纪录,以及他和美国外交官及他人的谈话,加上参考一些他的部属、故旧的回忆录。2009年夏天发表的最后一批日记,有力地证明了英文版中对蒋氏思维的诠释,以及他在这段时期处理台、美关系许多危机时个人的反应。这些新的日记材料,替我原先描述蒋氏对当时重大事件的情感以及战术战略之反应,增色不少,但是它们没有改变我的结论。

例如,蒋氏日记更证实1958年10月,透过香港中间人接触,蒋和周恩来达成协议,结束当时仍在交火中的金门炮战危机。日记中更有些材料证实,周恩来早早就把华府和北京之间,始于於1969年——即尼克松上台第一年——的间接、直接接触,通知了蒋。蒋因而痛诋“尼丑”的欺骗、愚蠢和背叛,但是为了不伤害台湾民众和外国投资人的信心,他保持镇静,公开的反应也十分节制。

我很高兴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将发行中文版《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奋斗》。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得到各方许多好评,大部分可在网页thegeneralissimo.net上看到。我也很高兴中文版由林添贵先生翻译,他曾经精心翻译了我前一本著作《蒋经国传:台湾现代化的推手》。我也要感谢史丹福大学胡佛档案馆Miao Xiaomen女士以及她休假时的代班人Fang Qiong女士始终杰出的支援。

陶涵

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