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第2章 性解剖
感谢上帝,他赋予男人神圣使命,那就是以其阳刚之躯为女人带来欢乐。从中男人也获得极大的享受。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沙亚克·奈夫扎威(Shaykh Nafzawi),15世纪突尼斯性学家,上句选自其性学手册
《香园》(The Perfumed Garden)
人体几乎没有什么部位能像性器官那样充满魅力。人们对之或是称颂,或是诋毁,或是保持缄默,或是大胆流露。人类性器官引起的是各式各样的反响,它们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有诗歌、散文的赞美或诅咒,有宗教狂热般的崇拜,也有精神病态般的毁损。
我们许多人在对性器官感兴趣的同时也夹杂着排斥心理,即否认这种兴趣的存在或为其存在而羞愧。有些夫妇结婚多载,做爱频频,却不敢坦诚地审视对方的性器官。有人提出说隐匿有利于提高性欲,但同时也造就了无知。
从物理上讲,性器官与我们身体的其它器官并无不同,它们都被用来履行一些特殊功能,生命器官如心肺保证我们个人的生存,而性器官则保证着我们人种的繁衍。
本章我们将讨论人类生殖系统的解剖学原理,同时将特别关注如阴道和阴茎这类在性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器官。尽管如此,也应记住,性活动所涉及的远不仅仅是性器官的使用,你的整个身体,你的思想和感觉,都是性的组成部分。
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像谈论人的鼻子和嘴巴一样自如地谈论性器官,但现在时机尚未成熟,所以如果你在阅读本章时感到五味杂陈,无需尴尬,你不是唯一的一个。
我们对身体的态度自童年起便已建立,但成人后这种态度可以改变。我们的社会传统上习惯于不向儿童传递正确的生殖器信息,有时甚至不会提供准确的名称。尽管现在的父母相比以往已经更直率了,但在向孩子们解释的时候仍会觉得困惑而尴尬。
我们接受了太多针对性部位的消极看法,我们认为它们“脏”,这可能跟它们接近粪便和尿液有关,但同时我们又知道如果它们“发育良好”的话是多么美妙而有吸引力。总之,我们的社会对性怀有一种爱恨交织的情感。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对性的态度已经越来越开放、宽容和开明。在图片和电影中,在海滩上,裸体和性器官的暴露已相当平常。但是也有人认为我们正在失去我们的端庄,而性感受也正在变得迟钝。
习惯上说,男性较易被女性性器官所吸引,为之冲动,想入非非,但同时又恐惧和排斥女性性器官。男性对自身性器官的认识也充满了矛盾,他们夸大了它们的重要性,同时又对其大小、形态和性的能力忧虑不安。
女性对其本人或男性性器官的态度很少表露。然而,她们对自身的性器官也同样交织着骄傲、欢悦和羞耻、困惑等多种情绪。和男性相比,女性倾向于对性解剖知识了解得更少。因为她们的性器官在身体“内部”,较为隐蔽,社会传统又迫使她们不能对男性生殖器表示出兴趣。近年来,男女两性对性的态度变得较为公开化,但这方面仍然存在着矛盾心理。
详细了解性的解剖学并不是拥有活跃性生活的必要条件,但是要求你最好掌握一些知识还是有其理由的:
首先,学习性器官的构成及其运作机制,能够帮助你停止胡思乱想和担心。
其次,性行为能导致怀孕和疾病,为了避孕并且防止疾病,你必须仔细了解性活动所涉及的身体部分。
第三,要想负责任地进行性行为,你必须接受你的身体,同时接受你的伴侣的身体。除了了解性交的现实好处之外,性解剖学知识将为你形成健康的性观念奠定基石。
2.4 配子形成
在了解了男女两性基本的解剖学原理后,我们现在可以来谈它们共同的目标了——生产生命所需的细胞。精子和卵子是男女的生殖细胞,即配子(gametes),是生殖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殖细胞的产生[配子发生(gametogenesis)]在男女两性中都遵循相同的原理,但其发生和演化的结果——精子和卵子则是完全不同的细胞,它们各自具有特定的功能(Moore,1982;Sadler,1985)。
每个活体细胞的细胞核内都有染色体(chromosomes)。它们携有基因(genes),后者传递了所有的遗传特性。配子的形成依赖于有丝分裂(mitosis),或是普通细胞的增殖。在有丝分裂中,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带有相同染色体数的细胞。另外,生殖细胞则经历了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meiosis),通过这一过程,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人类所有的细胞(除卵子、精子外)都含有46条染色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男女两性都一样)和一对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有2条X性染色体;而男性则是1条X性染色体,1条Y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的基因型(genotype)是44+XX,男性是44+XY。*生殖细胞各含有一半数目的染色体:卵子包含23条染色体(22+X),精子也含有23条染色体,22+X或者22+Y。因此精子与卵子结合受精时,染色体数恢复正常,而不是多出一倍(第6章)。
精子发育
精子的生成(spermatogenesis)于青春期时发生于精曲小管内。青春期前,精曲小管只是实性的索状物,内含休眠状态的生殖细胞。青春期后,精曲小管内开始产生精子(图2.12)。精子形成后释入小管腔,继而被运送至附睾,在那里进一步成熟直至射精时被排出体外。由于所有的精曲小管内同时进行着精子发生,因而发育成熟的精子也源源不断。从一个未成熟的生殖细胞即精原细胞演变为成熟精子的周期为64天。这种周期循环是不断的。支持细胞/滋养细胞(塞尔托利氏细胞)散布在精母细胞中,给发育中的精子提供支持、保护和营养(Kessel和Kardon,1979)。
精子发生可以分成三个期。第一期,也就是精子成熟链中最早期的细胞即精原细胞(spermatogonium),经过增殖、分裂转变为较大的初级精母细胞(primary spermatocyte)。初级精母细胞在染色体数目上没有变化。第二期,每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成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econdary spermatocytes)(通过两个特殊的分裂过程,即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继而,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又分化为两个精子细胞(spermatids)。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其中两个是22+X,两个是22+Y。精子发生的第三期不再进行分裂,而只是经过演变分化成为精子。
成熟的精子包括头部、中段、尾部。精子头内含有染色体,头部是参加受精的唯一部分。精子通过尾部的鞭样运动具有活动能力。精子很小,不足1微米,因而用肉眼是无法看到它们的。
卵子发育
男子一生中产生的精子无可计数,而女性出生时卵巢内含有约200万个始基卵泡。到青春期,只有4万个存有活力。在女性整个生育期中,能达到成熟阶段的卵泡不过400个,其中能得到机会受精的卵子就更少了。
1.子宫 2.卵巢 3.输卵管 4.阴道 5.膀胱 6.阴唇
1.阴茎 2.睾丸 3.附睾 4.输精管 5.膀胱 6.前列腺 7.精囊腺
图2.14显示了卵子的成熟过程。卵细胞的发育在女婴出生前就开始了。女性婴儿会出现初级卵母细胞(primary oocytes)。初级卵母细胞及周围细胞构成了初级卵泡(primary follicle)。初级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在出生前就已开始了,但在青春期前一直未有活动。青春期之后,每个月都有一群卵泡开始成熟。通常它们中的一个能移动到前部,并呈进行性膨大(同时其它卵泡退化),直到其成为一个成熟卵泡或是格拉夫卵泡(Graafian follicle)(图2.15)。这种充满液体的囊泡包裹着卵泡和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s),后者环绕着卵泡并沿卵泡壁排列(颗粒细胞产生女性雌激素)。在排卵期间(第4章),卵泡壁破裂,将卵细胞排入输卵管。
在即将排卵前,初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secondary oocyte,有22+X条染色体)和第一极体(first polar body,一个没有功能的小细胞)。在排卵时,次级卵母细胞开始第二次减数分裂,但直到与精子发生受精,分裂才会完成。此情况下,细胞分裂过程完成,并形成成熟卵细胞(mature oocyte)和第二极体(second polar body)。第一极体同时分裂为两个细胞。因此卵子发生的最后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成熟卵细胞和三个退化的极体。这与精子形成不同,一个单独的初级精原细胞可发育为四个成熟的精子。
作为本部分内容的结束,让我们现在回到卵泡的话题上。排卵后,剩余的卵泡转变为黄体(corpus luteum),即一种继续生成激素的腺体。排卵周期末黄体转变为疤痕组织。
卵子是人体最大的细胞之一。与之相比,精子显得十分微小。但是卵子用肉眼仍然看不见(图2.16)。重构世界人口所需的全部卵子可填满两个一加仑容量的罐子;同一情况下所需的全部精子可装一个阿司匹林药瓶。生育这个世界整个下一代所需的DNA体积不足一个阿司匹林药瓶容积的1/10(Stern,1973)。
卵子的细胞核(nucleus)内含有遗传物质,被大量的细胞质(cytoplasm)包绕。这对于受精卵生命的维持是十分必要的。由于精子需要穿行很长的距离以完成受精的使命,必须“轻装上阵”,因而它所含的细胞质很少。卵子的透明部分称透明带(zona pellucida),是卵子的保护层,呈环状包绕卵子。排卵后,透明带外侧可见环状排列的卵泡细胞,这层细胞称放射冠(corona radiata)。
2.5 生殖系统的发育
我们已经了解了两性配子的生成,那么胚胎是怎么发展出其性别的呢*?
男女两性的生殖系统在子宫内第5~6周时就出现了,此时整个胚胎长5~12mm。胚胎在未分化阶段有一对未分化的性腺(gonads),两套生殖管(genital ducts)和生殖窦(urogenital sinus)。生殖窦是生殖管和泌尿道向外的共同开口,具有外生殖器的雏形(图2.18)。
此期人们即使用显微镜也无法可靠地辨认出胚胎的性别,因为性腺尚未演变成睾丸或卵巢,其它结构也未分化。肉眼未能识别性分化并不意味着性别仍未决定。基因性别在卵子受精时即已确定。它取决于受精精子的染色体成分。如果受精精子携带Y染色体,胚胎将发育成男婴,否则将发育成女婴(第6章)。
性腺的分化
Y染色体是如何启动睾丸发育过程的?有一种假设认为,一种称为X-Y抗原的睾丸有机物使未分化的性腺发育为睾丸。现在已证实启动男性发育的因子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单基因,称为睾丸决定因子(testes determining factor,TDF)(Page et al.,1987)。睾丸决定因子作为一种生物“总开关”,可决定其它与性发育相关的基因能否启用。因此是Y染色体上的一小段基因决定了性别为“男性”。
作为效应,性腺细胞演变成带有特征性的索状物睾丸索(testis cords),它是精曲小管的前体结构。在胚胎第7周,发育中的睾丸已可识别。如果此时还无法看到成熟睾丸的基本结构,那么我们暂可认为未分化的性腺将演变成卵巢。一般要到第10周时才有确凿的证据认为胚胎是女婴,因为此时可以看到卵泡前体结构的分布。
如果未分化性腺要发育为睾丸,那接下来的发育过程主要发生在性腺的内部或髓部;如果未分化性腺发育为卵巢,那发育则是在性腺的外部或皮质部,并使原生殖细胞最终发育为卵泡。胚胎睾丸产生的雄性激素对促进精曲小管的成熟是十分必要的。胚胎卵巢也产生雌性激素,但这些激素是否有促进卵巢发育的作用目前尚不明了。
生殖管的分化
胚胎在未分化阶段有两大生殖管,即:副中肾管(paramesonephric)或称苗勒氏管(Mullerian)将发育成女性,中肾管(mesonephric)或称吴非氏管(Wolffian)将发育成男性(图2.17)。
正如Y染色体引导未分化性腺发育成睾丸那样,胚胎睾丸进而又决定了生殖管的发育。这一过程是由两种激素调节完成的,即睾酮(由莱迪希氏细胞产生,促进吴非氏管发育)和苗勒氏管退化激素(由塞尔托利氏细胞产生,抑制苗勒氏管发育)。其结果是,两侧的吴非氏管最终成为附睾、输精管、精囊,而苗勒氏管退化。
如果缺乏这两种睾丸激素,吴非氏管即退化,苗勒氏管发育成输卵管、子宫、阴道上2/3。阴道下1/3、男女两性的尿道球腺、尿道和前列腺均从尿生殖窦演变而来。尿生殖窦是胚胎泌尿系统的一部分。
这一分化过程的准确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但基本原则是:生殖道的分化首先依赖于Y染色体,然后是睾丸激素。否则,未分化的生殖系统将演化成女性型。因此,不论其基因组成如何,如果在胚胎早期将性腺除去,生殖道将发育成女性型。
在上述发育的同时,睾丸或卵巢在外形、位置上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起初,它们呈细长条状,位于腹腔后上方。第10周时它们生长发育,移行至骨盆上缘水平。卵巢保持该水平的位置直到出生。在男性,此早期的内生殖器移行之后是睾丸进一步下降进入阴囊。睾丸降入阴囊后,通道闭锁。约2%的男孩出生时一侧或两侧睾丸未降入阴囊内,即隐睾症(cryptorchidism)。大多数这些男孩在青春期时睾丸可以降入阴囊。如果没有,使用激素或外科手术矫正就是很有必要了。因为腹腔内的高温环境影响精子生成,可导致不育症,而且未下降的睾丸可能引发癌症。
睾丸移离腹腔和降入阴囊所通过的通道通常在幼儿期就会闭合。如果通道没有闭合,弯曲的肠子可能会陷入其中,结果会导致先天性腹股沟疝气(congenital inguinal hernia)。这不同于通常在成年人中因腹肌弱化和剧烈用力(如举重物时)而引发的一类疝气(rupture)。这两类疝气通过手术都很容易治愈。
外生殖器的分化
外生殖器一开始也经历了未分化阶段(图2.18)。甚至在胚胎的第2个月后性腺已经可以识别,却还需要几周的时间才能比较肯定地说出外生殖器的类型。到了胎儿第4个月,性别才不会认错。
未分化的外生殖器主要结构是:生殖结节(genital tubercle)、尿生殖褶(urogenital fold)、阴唇阴囊隆突(labioscrotal swellings)。在男性,生殖结节长成阴茎头(龟头);尿生殖褶变长,融合形成阴茎体和尿道;阴唇阴囊隆突融合形成阴囊。女性外生殖器在演变过程中外观改变相对不明显:生殖结节变为阴蒂,尿生殖褶形成小阴唇,阴唇阴囊隆突形成大阴唇。
像内生殖器一样,外生殖器的分化过程也受雄激素的影响。随着内生殖器的发育,雄激素的出现,将引导外生殖器向男性类型发展。否则,将向女性类型演变。然而,内生殖器向男性型的发展依赖于睾酮;外生殖器则依靠睾酮的衍生物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这一点的重要意义我们将在第10章讨论。
因为男女两性的生殖系统基于相同的胚胎起源,所以男性外生殖器的每个部位在女性身上都有相对应部位,即同源器官(homologue)。即使女性的吴非氏管退化残迹和男性的苗勒氏管退化残迹是不等同的结构,我们仍很容易把男女两性的同源器官进行比较(Moore,1982,p.216)(借助图2.17和图2.18,试试看能否对比男女两性的同源器官)。
男女两性同源器官如下:睾丸——卵巢;前庭大腺——尿道球腺;阴茎头——阴蒂头;阴茎海绵体——阴蒂海绵体;阴茎尿道海绵体——前庭球;阴茎腹侧——小阴唇;阴囊——大阴唇。与男性前列腺相应的器官是女性的尿道旁腺,即斯基恩氏腺(Skene’s glands)。有些女性这些腺体仍有功能,因而在性高潮时可有“射液”现象。
男性和女性身体之间的基本差异是在生殖系统。然而这些差异之下的类似处则暗示,男性和女性的相似其实比我们的文化让我们所相信的更多。
专题2-1 女性包皮环切术
一般来说,女性包皮环切术远不及男性包皮环切术那样为人们所知。在某些文化习俗中,主要在非洲大陆,这种手术仍被广为接受。据估计目前有 2000万非洲妇女接受过这种破坏性手术。
严格地说,女性包皮环切术只限于阴蒂包皮的切除。但实际上手术往往把阴蒂也一并切除,或同时切除阴唇并将之缝合,使得阴茎无法进入阴道(留有小孔可容尿液、经血排出),性交便无法完成。当妇女行将婚配时再把出口处切开扩大。
尽管“法老割礼”这个术语经常被随意地用于这些过程,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被古代埃及人实施过。在犹太教中这也不是必需的;仅仅只是埃塞俄比亚黑人犹太教徒法拉沙人(the Falashas)遵守这一礼法,可能是源于对邻近团体的效仿。
这种手术同男性包皮环切术一样具有久远的历史。然而,男性包皮环切术并不伤害其性能力。但对女性来说,这种破坏性手术的后果就严重得多。手术既摧残了她们的性功能,又危害了她们的健康。这种缝合女性生殖器直至其“合法所有者”有权使用为止的想法是将女性视为私人占有物的一个非常可耻的实例。然而实施这些操作的社会为其进行辩护,认为特定文化有权利形成他们自己的宗教礼节*。西方世界同样也有毁损女性性器官的手术。早在19世纪初,欧洲和美国就出现了阴蒂切除术,作为医疗手段治疗女子手淫、女同性爱、女子性冷淡和性欲过度。
For more detailed accounts of these practices,see Gregersen(1983);Hayes(1975);Huelsman(1976);P(1978b);and Taba(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