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出版后记:重现经典
作者:[美]贺兰特·A·凯查杜瑞安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重现经典
1968年,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和生物学教授贺兰特·凯查杜瑞安博士开设了人类性学方面首批大学课程中的一门,成为美国大学性教育的先声。此时距离以开展学校性教育为宗旨的美国性信息与性教育咨询中心(SIECUS)成立仅四年。又一个四年后,1972年,在其讲义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人类性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Human Sexuality)一书问世,彼时,关于人类性行为的现代课程刚刚起步,性学教材奇缺,该书很快便以清晰的逻辑结构、循循善诱的说理方式而成为全美大学性学课程的标准教材,在17年的时间里四次修订(1975、1980、1985、1989),并被翻译成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汉语,其影响力跨越种族、宗教和意识形态边界而遍及世界各地。多少年来,随着性教育的普及,性学课程教材领域也相应地日渐繁荣,然而谁都无法取代《人类性学基础》的地位。诚如国外一些评论家所言:
虽然我们难于统计,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人类性学基础》到底丰富了多少人的性爱生活,但有一点却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今天性学研究领域的所有人员中,没有一位是没读过《人类性学基础》的。
卡耐基基金会(Carnegie Corporation of New York)经理(1982~1997)、原哈佛大学卫生政策研究和教育部主任大卫·韩伯哥在为第4版所作的序中认为,其“所知道的关于人类性学的书籍中,没有第二本书——无论在清晰程度、说服力和材料的翔实可靠诸方面能够与这部教科书相媲美”。
中国读书界对这部经典著作也不陌生。李银河教授在其主编的《西方性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中称本书为“性教育领域的一部经典入门书”,而早在1989年,农村读物出版社便以内部发行的形式推出了本书的第4版。当时的知识环境远没有现在宽松,据当时担任本书审校的协和医院副院长郎景和教授回忆,本书编辑人员曾为本书的尺度问题“数次出入中南海”,以至于该版的34位年轻译者在译后记中发出这样的呼声:“我们企盼我们的民族——起码在性的问题上——会成为一个真正理智的民族。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在翻译《人类性学基础》过程中所经历的所有的磨难,都将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
二十年过去了,如今性学的科研教学环境早已今非昔比,性学相关书籍对中国读者来说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从潘光旦先生译注的霭理士的《性心理学》(三联书店,1987),到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热议话题的《金赛性学报告》(明天出版社,1993)、《海蒂性学报告》(海南出版社,2002);从荷兰汉学家高罗佩(R.H.Van Gulik)的《中国古代房内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到引入国门的国外流行的大学教材《我们的性》(Our Sexuality)(华夏出版社,2003)、《性与生活》(Human Sexuality in a World of Diversity)(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林林总总,不可谓不多。但是迄今为止,似乎很难找到一部作品,它能兼具科学、客观的严肃学术性和优雅、深厚的人文可读性,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普罗大众都从中受惠,无论是对个人的发展还是对家庭的维系都获益匪浅,直到在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发现了贺兰特·凯查杜瑞安的这部《人类性学基础》(本次中译本定名《性学观止》)。
《性学观止》的特点需要与常见的几类性学书相比较才能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我们可以将目前市面上关于性学的书大体分成三类:第一类,以《金赛性学报告》《海蒂性学报告》为代表,它们基于大规模的调查之上,常常有大量受访者的个性化、感性化、口语化的描述,要说明的问题也主要集中于婚姻、家庭、两性关系(情感关系、性关系)这样比较的技术层面上,偏实用;
第二类,以《世界性文化图考》(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中国方术概观》(房中卷)(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为代表,这类书通常局限于某个文化或宗教中的性观念、性技巧以及对性的表现,神秘而引人入胜,但难脱他者文化和猎奇心理的窠臼,不具备普适性,也很难具备现代语境意义上的科学性;
第三类,以上面提到的《我们的性》、《性与生活》为代表,这类书的用途和结构都与本书非常相似,都在国外充当大学性学课程教材,讲的内容也非常相似,都是从两性的性解剖学、性生理学讲起,贯穿性学的各个方面,如性健康、性传播疾病、怀孕和流产、避孕和堕胎、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童年、青少年、中年、老年)的性表现,从一个人的性(性幻想、性梦、手淫)到两个人的性(性游戏、性交动作、婚姻、家庭),从同性爱、异性爱到性变态、性功能障碍及其治疗,从商业性的性行为(卖淫、色情品、性产品、以性为主题的广告)到性的侵犯(性骚扰、强奸),截止到现在,《性学观止》和上述这类书似乎还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只有到了本书最后一部分,即第六部分,这部《性学观止》最震撼人心之处方才显露出来:作者拿出近五分之一的篇幅,以五个辉煌的篇章,洋洋二十万言,从历史、文化、法律、道德诸方面来探讨性在人类历史上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作者专门为本次中译本添加的一章从未公开发表过的章节,“东方文化中的性”,因此我们将本版定为插图第6版)。
正是这种带着深刻的人文情怀的科学探究,使得本书在众多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性学观止》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我们探讨的主题是性,一个非常私密、非常脆弱的主题,一个多少年来无论东方人西方人都讳莫如深的话题,一个曾经被深深地误解,又被过分地利用的主题,而且表现在书中倡导的对性的态度——宽容,理解,不仇视,不利用。更重要的是,在本书中,性是被当成一个文化现象、一个历史现象来看的,它与人类历史同时进行,它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它在不同的社会里激起了不同的社会问题——文化的历史的深度,科学的理性的考察,这就是《性学观止》最大的特色。
而且这种深度不仅体现在最后一部分,而是贯穿于全书当中:全书近九十个专题,跨文化研究成果俯拾皆是,很多都是一些我们不了解,甚至看了会瞠目结舌的现象,比如原始社会的一些部落会视女孩子的月经初潮为打猎能满载而归的象征,而另一些人却认为这是不洁的象征;有的文化允许手淫,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而有些则会为了少男少女手淫而惩罚他们,至于惩罚的手段则令人忍俊不禁。
视野纵贯今昔,横跨寰宇,论证客观克制,有理有据,方法论涉及考古学、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研究,其用力之深、涵盖范围之广,在当代同类作品中无人出其右。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作者在1989年出版了第5版之后便停止了修订,因为性学从这本书这里,真的可以称得上是“观止”了。
凯查杜瑞安教授在本书前言中尝叹:“一本书的出版几乎和它的写作一样艰难。”这话也同样也可用来描述本次中文版两年间走过的道路。本次中文插图第6版,我们大量参考了1989年的中译本。但是与当年引进翻译的第4版相比,本次引进的第5版诚如作者所言,“所有的章节都已重写,因此对以前版本的改变不止是一次普通的修订那么简单”。这也使我们的编辑过程从一开始就必须格外的细心、谨慎、警觉,不放过哪怕一个不起眼的数据的变更,一个单词的添减;从逐字逐句的几番核对译文,到术语的统一和文字表达的斟酌,从图片的搜集整理,到版式的琢磨调整,本书的出版动用了“大学堂”编辑部的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同时我们还请到了1989年中译本的两位审校,协和医院名医郎景和大夫和人民卫生出版社资深老编辑赵伯仁老师再次为本次中译本担任审校。两位老师的辛勤劳作再怎么夸张都不过分,我们唯有在此表达诚挚的感谢。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江晓原教授对本书十分推崇,并欣然为本版作序推荐,在此我们亦深表谢意。
本书的出版也有赖于译者们的付出,中国中医研究院的胡颖翀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史专业史如松博士和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硕士陈海敏女士的工作保证了本书的质量,谨此致谢。同时,对于我们曾大量参考其译文的1989年中译本的“34位年轻的科学工作者”,我们也在此就其精湛的译文和高尚的敬业精神向他们表达极大的尊敬和敬意,并请诸位译者如见本书,尽快联系我们,以方便我们表示酬谢。
欢迎采用本书做教材的教师与本编辑部联系,我们将为您提供相关服务。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服务热线:139-1140-1220 133-6631-2326
教师服务:teacher@hinabook.com
投稿邮箱:onebook@263.net
世图北京公司“大学堂”编辑部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