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正文 山东和青岛问题(6)
但是,占据山东和青岛,仅仅日本行动的第一步,更大的阴谋,还在后面。一战对于日本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是当时日本朝野的共识,是他们所谓的“天佑”之机。所谓机会,其实也就是体现在如何扩张日本在中国的势力上。关于这一点,日本很多股势力,都有很多想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日本政界很有势力的黑龙会,在1914年10月提出的一份解决中国问题的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里,他们提出跟中国建立所谓同盟关系的十项条款,后来的二十一条的内容,基本上都包括在内了。比较特别的是,备忘录认为还应该在中国建立一个跟日本政体类似的君主共和制政体,未来的中国君主可以考虑在清废帝溥仪、宗社党中人和革命党中选一个。13
就这样,山东和青岛问题,牵扯出来令中国人痛彻心脾的二十一条。二十一条的交涉以及最后的签订,日本表现出来的那种跋扈专横、咄咄逼人,采用最后通牒的方式逼中国就范,使得国人的青岛和山东之痛,更加剧烈。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
1 (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三卷,第119页,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2(日)升味准之辅著,董果良译:《日本政治史》,第二册,第468、459页。
3(美)约翰·本杰明·鲍惠尔:《在中国二十五年》,第70-71页,合肥,黄山书社,2008。
4 曹汝霖:《曹汝霖一生之回忆》,第144页,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0。当时日本和在华的英国人中,均有中国接济德军武器的传闻。日本人还查出,确有一门大炮,从济南运抵青岛。参见《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上册,第154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5(美)马士著:《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三卷,第385-386页。
6 王芸生编:《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六卷,第35、36页,北京,三联书店,2005。
7 王芸生编:《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六卷,第39-40页。
8 王芸生编:《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六卷,第43-44页。
9 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第30-31页,北京,中华书局,1997。
10 王芸生编:《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六卷,第61页。
11(美)保罗·S.芮恩施著,李抱宏等译::《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第10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2 龚振黄编:《青岛潮》,《五四爱国运动》(上),第138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13 黄纪莲编:《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史料全编》,第6、9页,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