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由繁入简易,由简入繁难?

2014-01-04 13:24:51

这两句话是我以前初中老师说的,到初中时我才知道原来中文还有另一种写法。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虽然我们常常很自豪地说「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是正统的中文字。」

但说真的,小时候特别痛恨这些字。

在台湾老师特别喜欢罚写,以前国小时回家作业就是「機會」写二十遍,如果「機」不小心写错了老师会用红笔圈起来,回家再写二十遍。

而有些字特别难写,你写五十遍也有可能会写错,不过当你写一百遍后绝对永生难忘。比方本人就曾写乌龟的「龜」写了快两百次,到现在还会用这个字跟大陆同学炫耀「看见没?这就是繁体字的奥秘!」

不过,我们也知道繁体字式微。还记得我们高中老师曾很感伤地说,连新加坡都用简体字了,繁体字只剩香港和台湾。大有「同学,你们要坚守文化阿!」的感觉。

高中时我的老师曾写几个简体字给我们看,还记得他写了阳光的「阳」以及卫生间的「卫」,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啥!这些也是中文字?!」

对了,卫这个字直到现在我的台湾朋友还会把它读成「滋」,跟我高中时一模一样!

上大学以前,我碰过的老师都强调过繁体字的美好,「爱而无心,义而无我」的简体字的确被我们老师视为「乱七八糟字」。上大学后,我们写考试卷也不能因为笔画少而投机用简体字,不然会扣分的。

许多台湾朋友和我一样开始写简字是到大学时期,因为常要记落落长的笔记,我的笔记本上是简繁夹杂。但许多台湾人写的简体字和大陆人写的简体字完全不一样!

比方「广告」我们会写「広告」,「医院」会写成「区院」,「听」会写成「口耳」(请合并在一起看)。毕竟我们接触简体字的时间并不多,也没有人教过我们怎么写,大家写简字也是求快,就会自己造字。

以前写考卷最痛苦的就是写体时,不能写体,一定要乖乖写「體」。我们唯一能正正当当写的简字就是可以写「台湾」而不是「臺灣」。

虽然繁体字曾让我挺痛苦的,尤其是现在学会一些简字后,更是懒得用更复杂的繁体字了。不过一开始到大陆时真的看不习惯,为什么「脸面」和「吃面」是同一个「面」?

如果一个女孩子对你说「谢谢你今天请我吃饭,等等我下面给你吃。」你怎么知道她是要煮面给你吃还是...?

到大陆后我很惊喜地发现,不少大陆朋友对繁体字挺有兴趣的,总会问我「欸,这个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但每次我教完,隔三天考他们,总没人记得住。在此印证一个道理───「由简入繁,真的很难!」

而我最常拿来炫耀的,就是「龟」这个字。毕竟连很多台湾人都写不出这个字,在此感谢国小时让我罚写一百多次的老师,让我可以把这个字拿来炫耀。每当写完一个「龜」,大陆朋友就会用钦佩的眼神看我,让没文化的我上了一个档次。

很多大陆朋友的疑惑是,台湾人看不看得懂简体字?根据个人经验,比「看懂繁体字的大陆人」比例还高。

要说台湾人怎么学会简体字的?三个字,PPS。

因为台湾对于侵犯版权查得非常严格,近几年许多下载网站都被封锁,因此大陆同胞做出的贡献就是PPS和风行网,让水深火热的台湾人民也可以享受上网看热门影片的畅爽感。

其实许多时候让大陆人背上「山寨国度」和「盗版国度」的骂名实在挺无辜。看看外国人来大陆都直奔秀水市场,看看台湾人找电影时都PPS,爱享受又爱骂,真是难伺候。

多亏PPS,我身旁的十个台湾人里,有十一个都看得懂简体字。不过每当他们写简字时,已经在大陆待超过一年的我都会非常无言。

是「听」不是「口耳」!别自己造字!

---後來補充的分隔線---

1. 台和臺好像沒有簡繁區別,都可以(我懶得百度,勤奮的孩子可以查一下)

2. 这篇不是要比较哪个比较好哪个比较差,就是因为历史所衍生出的文字不同而已。

3. 我写每篇文章的角度都是用朋友的角度来谈话,我不会去百度查资料或是引经据典,一是我没文化二是我不会这样跟朋友说话,我觉得两岸最缺乏的就是"像朋友一样交流"。若您是一个批判大师或是百度辞典小专家,在此跟您说声抱歉。

4. “简体字也很棒,本篇并没有菲薄简体字的意思,只是写出个人成长过程中对简体字的印象而已。”(是不是我每次都要这样写才不会有人在下面找我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