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吃货那些事

2014-02-19 18:33:46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给我咸食!」

 

这句话是我陕西的交换生朋友、北京的自助朋友、上海的自助朋友都说过的话。

 

台湾没有咸食吗?

 

看看我们最知名的招牌卤肉饭...对不起卤汁是甜的,上头的唯一配菜腌黄萝卜也是甜的。

 

加热卤味配着王子面猪血糕加青菜也超美味...对不起卤汁还是甜的。

 

淡水最出名的美食淡水阿给...粉红色的酱是甜的。

 

每次美食展都会出现的香喷喷蚵仔煎...粉红色的酱也是甜的。

 

甚至是知名台菜比如三杯鸡都曾被我朋友反应「为什么这又是甜的!」

 

台湾的食物基本上是北咸南甜,连路边小狗都知道台湾以小吃闻名,其中又以台南被喻为台湾小吃之都。但本人去台南几天的唯一感想也是──「给我咸食!」

 

鱼羹干拌面鱼丸汤都是甜甜的!

 

台湾小吃基本上有几个特色,第一是口味甜,第二是份量小,第三是不一定人人都接受得了。

 

甜是从台湾味的特色,就跟台湾女孩一样,甜死人不偿命。

 

台湾小吃的价格便宜,便宜的大概六元人民币起跳,贵得到十元十二元。只是相比北京的小餐馆份量小了许多,一碗卤肉饭加鱼丸汤对食量小的女孩来说是刚刚好,对北方汉子而言是绝对吃不饱。

 

在此提一下,正统台式卤肉饭上头是不会有什么高丽菜卤蛋的,只会附腌萝卜或几根笋丝,而且是小小一碗喔。

 

第三,台湾人对于我们的小吃可是很自豪,看看鼎泰丰多少日本人趋之若鹜,看看都可奶茶连美国纽约都有了,看看豪大鸡排在上海赚了多少钱...对,但除了这些国际化的食物之外,某些小吃可能会让大陆友人退避三舍。

 

比方某位朋友就曾说蚵子煎就象是在吃鼻涕,当时年轻气盛的我因此带他从西门再到我家附近的乐华夜市逼他吃了三盘蚵仔煎,连连逼问:「吃起来像鼻涕吗?像吗?明明就很好吃啊!」

 

该北京朋友吃的痛哭流涕。

 

根据个人经验,大陆朋友最喜欢的小吃基本上还是炸鸡排珍珠奶茶牛肉面小笼包等全民食物,再来是鲁肉饭干面等「有点甜但还行」的,接受度没那么好的是黏呼呼的、或是比较创意的食物。比方蚵仔煎、大肠面线或「花生卷冰淇淋」。

 

什么是花生卷冰淇淋?就是把冰淇淋洒上花生粉和香菜,再用春卷皮包起来,台湾宜兰的小吃不过夜市都会卖,没尝过的下次可以试试。

 

现在先把小吃推一边,聊聊两岸对于「吃」有一些不一样的潜规则。

 

首先,因为台湾外省人多,也有许多如四川菜上海菜的中式餐厅,但除非是喜宴、尾牙或是春酒等活动,一般来讲一群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出去聚餐,不太会选择中式餐厅。

 

大家的选择会是台式热炒、港式茶楼或是外国料理,中式餐厅在台湾的顾客群比较偏中年龄层。所以,如果你跟台湾年轻人出去玩,有五成机会会吃日式料理,剩下五成会吃意大利面或火锅吃到饱。

 

第二,除非是熟识的朋友,不然如果在团体旅游时、喜宴时、同事聚餐时吃合菜,一定要多要几双筷子汤匙(勺子)当公筷公勺。很多台湾人(特别是年轻人)认为不用公筷不礼貌。

 

第三,点餐或需要服务时,大陆是举手「服务员」。台湾的方式有几种,一种是举手就可以,另一种是举手然后说「不好意思」,或是「先生/小姐...」

 

千万不能举手说「服务生」(台湾的服务员称服务生),这样比较不礼貌。

 

第四,在台湾,结帐时必须自己把菜单拿去前台结帐。除非是某些高档饭店,才会亲自去位置帮忙结帐。

 

最后,关于打包这回事。

 

除了吃到饱和某些明令不打包的餐厅,台湾打包是很常见的。一般在餐厅点菜,如果剩一堆菜不吃完容易被讨厌,许多餐厅会让你打包走。之前看过大陆某一部电视剧,剧中女主角结婚,发现婆婆把菜肴打包走赶到很生气,这点倒让我挺困惑的。去喝喜酒打包菜回家不是挺正常的?

 

关于打不打包,我的大陆朋友有两派意见。一派支持打包,另一派听到打包会皱眉,认为「不太好看吧?」

 

如果在台湾一般比较不在意这个,问一下店家就可以放心打包囉。不过,点菜不现场吃完总是不太好,所以最好还是克制份量。

 

到北京后,我跟着大陆朋友吃喝玩乐,那时我才真正开始吃中式餐厅,才体会到中式餐厅的美好。

 

陕西料理广东菜都好美味啊!还有好多好多烤鸭!我的台湾朋友无一不歌颂北京烤鸭的美好!

 

不过,横跨过一个海峡,很多口味和习惯也不一样了。以下是几点比较不适应的问题:

 

第一,我周围的所有台湾朋友都说过一句话,无一例外。

 

「老板,少油少盐...」

 

「老板,油加一点点就好,然后不要太咸。」

 

为什么这么油啊!为什么这么咸啊!身旁的台湾朋友常大呼吃不消。

 

有人会问,奇怪台湾有的小吃也很油啊,炸鸡排什么的...是,所以没有人会天天吃炸鸡排和卤肉饭啊!

 

一般台湾家常菜口味比北京淡得多,所以很多人会吃不消。再来就是台湾不分男女,年轻人普遍很爱美,认为吃油的食物会长胖长痘子。

 

在北京吃饭的第二个特色,就是份量大!一开始我完全无法自己一个人吃完一碗羊肉汤面,总觉得北京很大气,人们的食量也好大。

 

第三,不只餐馆份量很大,人们点餐也好大气。

 

个人在北京碰到的朋友,不论来自河南河北湖南湖北都有一个很大气的习惯,那就是八个人会点十个人,四个人会点六个人的份量,然后大气磅礡地摆了一桌...

 

我吃不完啊!好撑好撑啊!

 

北京不盛行吃到饱,但每次我都挺着肚子,只差没被抬回宿舍。

 

最后,这点是我最不适应的。

 

那就是──火锅没有附饮料!

 

在台湾吃火锅,就算是最便宜的二十元火锅,也会附饮料及白饭、冰淇淋吃到饱。在我的观念里火锅+免费饮料是基本配备。

 

刚来北京时找是有去学校对面的小火锅店吃火锅,双眼自然搜寻着整间店,然后在点菜单上看见可乐...要三元!当时很哀怨,问室友「那有附水吗?」

 

室友一秒回答「没有。」(他应该很后悔跟一个小气鬼吃饭吧?)

 

因此这成了我在北京吃火锅时一大怨念。就算在服务很好的某火锅店,喝着超好喝的桂花酸梅汤,仍然有一点点、一点点怨念。

 

很多台湾人对大陆人的偏见,也是许多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共同偏见,就是──

 

「什么都敢吃!」

 

很多外国人到北京夜市,看见炸昆虫炸蛇炸海星的,难免觉得哇赛中国人啥都吃啊!(本人在王府井时就曾碰到某笨蛋老外,拿着炸海星问我吃不吃...吃什么吃肥死你!)

 

台湾人是什么都问「可以吃吗?」的爱吃民族,但刚到北京时到卖场看见兔头,听说望京可以吃狗肉,夜市还有炸海星,朋友说他们那夜市还卖卤牛鞭呢这算什么,还听说有一到名菜叫「三叫」,是活生生的小小老鼠...当时我幼小的心灵真的挺惊吓。(为什么小兔兔小狗狗小小鼠都要往嘴里塞!)

 

现在倒是觉得没什么。毕竟人本来就爱吃,大陆十三亿人喜欢各种菜肴的人数本来就很多。我在北京最爱吃的菜是「干锅牛蛙」,加了辣椒青椒煮的嫩嫩鲜鲜的牛蛙...好好吃啊!我可以一人吃掉一整锅!

 

「你知道牛蛙很脏吗?」这是我大陆朋友说的。

 

「你怎么敢吃青蛙啊?」这是我台湾朋友说的。

 

牛蛙多好吃啊!你们不懂啊!

 

除了牛蛙外,公布一下个人吃过后惊艷不已的中餐。

 

Top1 : 南京大排档 (桂花鸭好好吃啊)

 

Top2 : 北京烤鸭 (只是我吃不出便宜坊和全聚德的差别)

 

Top3 : 水煮鱼、烤鱼 (很辣但很够味)

 

在此抱怨一下,北京餐厅好贵啊!每次吃完饭摸着扁扁的小钱包就很心酸...

 

最后,补充一个贴心小知识:

 

有一种动物台湾人无法接受牠变成菜肴,答案就是「狗」。

 

因为在台湾吃狗、杀狗、香肉店都是违法的,多数人也无法接受。

 

在2010年,台湾是生育率世界最低的地方,到现在生育率也始终上不来。许多台湾人把狗当作自己小孩,在台湾很多人甚至把自己养的狗称作「儿子/女儿」。狗对很多人而言有独特感情。

 

所以吃过狗肉的朋友,在台湾的话最好也别说出去,容易和人争执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