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七、认命不认命?

2014-03-02 14:25:46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到北京生活的时间不短不长,认识的大陆朋友不多不少,在我看来,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大陆朋友身上有几点共同特质:

 

第一是「冲啊」,第二是「懂现实」,第三是「就认命呗」。

 

这篇,先从第三点开始讲起。

 

老规则,开始之前必须说明:每个人生活经验不同,我自己碰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当然也不代表该行业的全部人,每个人都是赚辛苦钱。

 

来到大陆后,一开始总觉得人们口才伶俐。秀水市场摊贩能言善道一口巧舌,我这只会靠来靠去的台湾笨蛋连砍价都砍不下来;同学们上讨论课时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我这不学无术的台湾笨蛋只能装死期待老师忽视我;甚至在马路上看见女孩子与男朋友吵架速度之快口齿之清晰,让以前吵架除了只会哭和卖萌的台湾笨蛋佩服得想拜师学艺。

 

看看人家的口才!多会据理力争!死得都说成活的!

 

后来我才发现,许多大陆朋友能争就争,争不来的往往比台湾人「认命」。

 

第一次有这感觉,是在面对快递大哥的时候。快递是我觉得北京第一牛的职业,由于校园内只有少数快递集合点,所以每次收到快递大哥的「您的包裹到南门,请在几点几分前来取货」短信就像接了圣旨,立刻迈开小短腿冲到南门,就怕晚了一秒包裹会随风而去。

 

快递大哥脾气阴晴不定,短信内容也不固定。最客气的是「您的包裹到南门,请在六点半前来取货」,次客气的是「南门有包裹,六点半前取货,六点半后我就走了」,有点不客气的是「南门有包裹,一点前来取货(当时已经十二点半了)」,最夸张的一次是「XX快递,南门,包裹,一点前」,真牛叉,皇帝写圣旨都没这么简略~~

 

有时我接到短信的时间比较晚,急匆匆冲到指定地点后会被快递先生嫌晚;有时十二点半接到一点前赶过去的短信,我也不会抗旨乖乖冲到现场,只是在内心”靠腰” (就是粗话版的抱怨,台湾人常用,好孩子别学) 「人家必胜客送餐都不会这么赶啊~」

 

后来我才知道,很多时候短信上的时间是写好玩的,不用理它。

 

如果只是短信倒没什么,我最怕的就是快递大哥打给我。因为他的口音我听不懂,我的口音他也不懂,一不懂他就急,他急我也急,我一急就从温柔小台妹(咳)变成泼妇一枚。

 

有一回鸡同鸭讲了三句话后,大哥讲话开始大声(没忘记我说过,在台湾大声=「找我吵架」吧?),所以我很自然地切换进吵架模式,国台语夹杂骂了一连串话,翻译过来就是「你他X的凶屁阿!以为自己是谁阿?!老娘可是付了运费的你这个大傻X!看看你那什么态度!」

 

骂完后挂断,身心舒畅。

 

我朋友看着我,三秒后淡淡地说「我从来不和快递吵的,吵了没用。」

 

「但是,让他知道客人不高兴,下次态度就会好一点啊!」我固执地认为。

 

「吵了没用。」她还是坚持。

 

第二次听到「吵了没用」这个理论,是在医院里。

 

本人常不是胃痛就是肠胃炎,半年一小痛每年一大痛倒也认了,固定一段时间就要拜访医院。因为台湾人很爱搞「叫你们经理出来」这烂招,医疗在台湾被视为服务业(只是医生的薪水是服务员的数倍),小孩子看医生还会有贴纸拿,只差没有像淘宝一样「给我好评喔亲」。

 

到北京后因为没有医保,看病的钱让我心痛,总是吃止痛药了事。直到某次胃痛受不了直奔医院,挂号速度之慢消耗了我大半的体力,好不容易坐到医生的面前,该医生倒不是凶,但语气冷脸色也不耐烦。胃痛的我心情自然不好,又是拍桌又是骂人地跳跳叫叫:「我是来看医生的,不是欠你好几百万!你以前没学过医学伦理吗?你这是什么态度!」(一整个没形象啊~)

 

那时诊间的门是敞开的,不止医生愣住了,外头等待的男孩子也傻住了。

 

我很庆幸我碰到一位好医生,他没有当场和我吵,只是用三秒钟的速度诊断完我的病情,然后火速把这个神经病送走。

 

走出诊间后,那个傻住的男生小心地凑过来,不是要搭讪(看我那副德行应该也不可能),而是问我:为什么和医生吵架?

 

我说没什么,他脸色差,我心情差。

 

年轻男生一脸莫名奇妙,脸色差正常呀,医生没赚多少钱,病人又这么多。

 

那时我才知道,在台湾收入排行前三名、动辄数十万台币、一向被视为热门女婿人选的医生,

 

在大陆连铁饭碗都算不上。

 

我不服气地问「但是病人不是更可怜?」

 

「吵也没用啊。」他耸耸肩。

 

那两次之后我一直搞不懂。

 

我问朋友,有时会不会被快递气到?朋友说会呀。我问朋友,有时会不会觉得医生态度差?朋友说当然呀。我继续问,那你会不会和他们吵架?

 

吵了干嘛?吵又没用。

 

我不懂这些朋友明明是会据理力争的人,有人插队会教训对方、分数太低会找老师理论,但对于「我认为应该要吵」的事情都是耸肩了之。

 

我一直认为只要客人生气,告诉快递员「我付了运费,该享受到好的服务!」或许下次他们的态度就会改变;只要病患生气,告诉医生「你凶什么?医生该替病人服务!」或许下次他们的态度就会改变。

 

但大陆朋友不这么觉得。你去吵干嘛?吵了有用吗?不就是这样子?在意这些干嘛?大有「就认命呗」的感觉。

 

是不是我们心中,「该吵的事」与「不该吵的事」认知不同?为什么我有时觉得我的大陆朋友很能争,有时又觉得他们「很乖很认份」?

 

这样的疑问,直到某个灰蒙蒙、能见度不到二十公尺的雾霾天,我才得到一个不算解答的解答。

 

谈到这里先离题一下,来谈谈北京最有名的特产──雾霾。

 

第一次知道「北京空气很差」这个事情,是在初中时。老师说知道什么是沙尘暴吗?大陆北方沙尘暴来袭时,空气中尘土瀰漫,人们头上还要套塑料袋才能出门!(现在想想老师绝对是在开玩笑,但初中时还真信了,毕竟那时谁不是「老师的话=真理」的笨蛋呢?)

 

当时我们对北京一点概念也没有,不过从那时起我心中就有一幅奇怪的想象──头上套塑料袋,那还看得清楚吗?

 

第二次得知北京空气差,是用豆瓣论坛后。关于大陆的流言太多,吃得喝的用的都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奇葩事,我一向都视为「都市传说」,可能存在但被夸大。大四时交换生风潮兴起,认识一位在北京上学的大陆学生,该生的一句话让我惊吓不小:「台北空气挺好的,蓝天白云。」

 

要知道台北有密密麻麻的机车族,从前还有一些没水平、会排放黑烟的「乌贼车」,马路上汽机车的废气常让人怀疑自己三十岁就会得肺病。我读的大学坐落于工业区,时不时有大卡车进进出出、灰烟瀰漫...空、气、好?!这家伙脑袋没洞吧?北京空气这么恐怖?

 

来到北京后对空气的第一印象,说出来很多人不相信,那就是「北京空气挺好的呀?」

 

没有机车排废气,天空也挺蓝的,能见度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差。很多台湾人说什么到北京后嗓子疼又咳嗽,一律被我鄙视,认为「这家伙要不要这么娇弱啊?」

 

第一次见到雾霾,我根本不知道这就是雾霾!只看见眼前茫茫一片,象是在台北阳明山上,有雾多浪漫!我很兴奋地拉着大陆同学的手「你看你看,好像在仙境喔!」

 

她以为我在讽刺,丢来冷冷一句「是啊,再多吸几次就成仙了。」

 

原来这就是雾霾啊!没那么恐怖嘛!菜鸟的心情总是兴奋多于新鲜。

 

时间是残酷的,现在对于雾霾的态度就是「干,又来了!」只差没学我的日本同把自己关在宿舍,抱着空气清净机、一礼拜都不出门、靠酸奶水果泡面度日。

 

我是个「人生自古谁无死,何必每天穷紧张」的人,雾霾照样出门,和台湾朋友喝下午茶,进行一场「台湾人北京生活交流大会」。

 

我们聊着雾霾、聊着北京生活,她突然感叹,如果雾霾发生在台北,可能已经吵翻天了。

 

是啊,首先我们会先骂台北市政府、然后骂环保署长、骂行政院长、当然马英九一定要骂;然后民进党骂国民党、国民党骂环保署、环保署再「是是是我们会检讨」,也没检讨出结论,周而复始。电视报纸新闻节目更不用讲,自由时报(绿营报纸)会说一切都是执政党的错,联合报(蓝营报纸)会说这都是XX害的不全怪执政党...

 

这样的全民抨击有没有用呢?

 

很废话地说,有时管用,但常常不管用。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未解的难题,人民只能无奈发泄。差别只在大陆常常是在网络讽刺一番,台湾则是二话不说骂邻居骂官员骂立委骂总统,写信陈情丢鸡蛋样样来,就算不管用,但还是爽!

 

我的大陆朋友们呢?

 

他们早知道骂了没用、除了发泄也不能干嘛,重点是也没管道去找谁骂。不想吸雾霾?最有能力的移民澳洲呗那儿空气好、次有能力的多赚钱多买几台空气清净机,没钱的写个讽刺笑话放网络上博君一笑,日子总要过。医疗制度有问题?食品安全有问题?吵也没用、骂也解决不了,不如多去赚钱,用钱买生活质量。

 

可以说比较认命,也可以说不是认命,是懂得「这就是生活」。

 

去年十月底,因为居留证问题,跑了一趟雍和宫。在北京不论是外国人台湾人火星人,想待在大北京就必须跑雍和宫。到达人声鼎沸的二楼大厅,从A窗口丢到B窗口再丢到C窗口再回到A窗口,绕了一圈A窗口的人去吃午饭了...等等,午餐时间不是十二点到一点半吗?现在才十一点四十耶老大!

 

「大概快两点才会回来吧。」保全大哥耸肩。

 

后头一位显然刚到北京的小菜鸟急得对柜台人员又是靠又是雪特的,身为前辈(→自以为)自然上前指点她:「不用急慢慢来,附近有家咖啡店,去坐着等呗。」

 

可以改变的就争,无法改变的就认命,这就是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