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二十九、有车了不起啊?
2014-03-19 12:03:23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分享一则本人朋友和他女朋友不久前才发生的故事。
我朋友呢,大学毕业就进入家族企业工作,不是人们想象的高大上的大家族,不过是自家经营的小本生意。他有一台小车,薪水不多但也够自得其乐,隔三岔五地跑日本玩。
对了,在台湾,有一台小车常常代表是小摩托。
某天他女友说,你看看现在都这么热了(在台湾南部的确四季皆热),等到夏天就更热,你要不要存钱买台车?
不要,小摩托挺好!(这家伙只想存钱去美国玩赌场,当然没钱买车)
但是会热啊,车子多好,冬暖夏凉的!
讲着讲着两人还就真吵了,女孩认为又不是要买台名车,不过就是要个小日系车也没多少钱,又舒服。男生呢就在脸书上写「到今天才看清真面目,原来你这么现实!」
看看底下的回覆,有人说唉呀情侣难免吵吵,别伤感情;有人说其实摩托车也挺浪漫的,抱着总比坐在车里、各自划手机强!
我私讯给朋友,女朋友总是想舒服地跟你聊天,也没恶意,这样就叫现实?以后你们结婚后还不是要讨论这些。
我朋友很理所当然地“靠”了我:有车了不起啊?我就是爱我的小摩托啊!
等我回北京后短短几天,两人又和好了,继续在脸书上打卡晒嗯爱,依旧骑着那辆小摩托四处趴趴走。
现实,这两个字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从我接触豆瓣开始,「大陆人感觉很现实」这个想法一直伴随着我。而会有这个想法,一开始是因为豆瓣的「征友帖」,后来又受到大陆电视剧和电影的影响。
这篇,就讲讲我眼中的大陆年轻人。的确他们很现实───确切来说,是很「清楚现实」。
基本上一个地方的社会氛围,看看电视剧或电影就可以知道了。
台湾的电视剧常见的分两种,一种是乡土剧,常常是两代豪门相互斗争,或是一个穷女孩嫁入豪门被欺负的故事。这类是婆婆妈妈爱看的,离咱们平凡人的生活遥不可及。
另一种是年轻人爱看的偶像剧,常常又是一个穷女孩碰见一个贵公子,或是一男一女两小无猜经历许多波折碰到小三小四最后终于结为连理的故事。
看看台湾(大家都说脑残但还是很爱看)的偶像剧里,你很少看到「你一个月赚六千还敢来娶我?你家在台北有房吗?」这种桥段,顶多只是「你是什么身份,敢嫁进来我们家」这种被我们视为「毕取婆婆」的尖酸话语。
再看看热卖的台湾电影,「海角七号」中阿嘉愿意抛下一切跟着日本女孩走;「36个故事」里男主角原本是个赚大钱的机师,最后还是跟着女主角一起卖咖啡;还有「鸡排英雄」和周董的「天台」,男主角们还是不学无术的混混呢,照样凭着正义感而不是银行卡抱得美娇娘!
台剧里,常常是幻想多于现实,以浪漫情节取胜。不过,现实仍是无可避免。看看台湾的豪门联姻,有权的娶有钱的,有钱的娶有势的,务必讲求官商勾结。但撇开豪门不谈,一般平凡人倒是没太多屁事,反正除了吃喝嫖赌的问题家庭以外大家也都「好像」差不多,毕竟才2300万人不到嘛。
许多现实问题不是不存在,只是大家不好意思放到台面上讲。
也因为如此,自从开始用豆瓣后,「征友帖」是一种我非常热衷收看的帖子。北京的只要找北京的、上海的只想找上海的、收入六千的还会在后头标榜「以后可能会涨」、家底够雄厚的还会强调「家有两套房」、收入不多的屌丝则会很清楚地写「我就是屌丝,但我会做饭」...许多台湾人不会轻易说出的「现实资本」,包含薪水房子车子,在豆瓣的「征友帖」上却一览无遗。
之前在豆瓣上看到某征友帖,该86年的小哥开门见山:老子可不是高富帅,找高富帅的姑娘可以省时间了!
多么懂现实、多么明白的两句话!
大陆的征友帖让我学到好多知识:一,生在哪很重要(北京户口加一分);二,认真打拼也很重要(国企员工加一分);三,房子车子更重要(加三分)!
那时沉迷于收看征友帖的我才刚毕业,有一份混吃等死的工作,和身旁的朋友们一起幻想着等25岁出国谈个异国恋(意大利帅哥!),或是去法国小镇学画画,这些征友帖的出现对我造成不小的冲击:那些25、26岁,应该还是幻想着娶林志玲的男孩们,竟然已经可以写出「北京户口,月入8000,家里另有一套房,真诚找个媳妇」这种在我看来是三十五岁再说的话。
也因此,到北京后,我迫不及待找了一位曾经有聊过天,汲汲营营在豆瓣找真爱,相信「总有一天她会出现」(活在童话故事)的好男孩,出来吃了一顿饭。
椅子都还没做热,我迫不及待地问该位北京大哥「你才几岁啊!26岁就这么老气!」
「现在差不多了啊,过两年家里会催更紧...」
「还有,道比为什么要写月收入啊?不写的话不是更浪漫吗?」
「又不是小孩子谈恋爱,想奔着结婚的,自然要有点诚意嘛...难道台湾人不看这些条件吗?」
呃...当然看,但是绝对不会写在征友帖里啊...男孩工资太低、没车没房,这些话往往是爸妈们关起门后,痛骂女儿没眼光的话。我不好意思讲出口的是,这在我们眼里是「成熟大人」才计较的事。25岁,还是「老娘就是喜欢」的年纪呢。
然而,大陆年轻人比台湾年轻人更早明白这现实世界运作的道理。
看看大陆的电视剧,和不着边际的台湾乡土剧以及浪漫到死的台湾偶像剧不同,大陆许多电视剧赤裸裸地展现出「感情诚可贵,现实价更高」的道理。我看过的包含蜗居、裸婚时代、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北京爱情故事、美丽的契约等,赤裸裸地演出北京户口问题、婚姻现实问题、北漂问题,电视剧已经演给你看了──这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欢迎来到北京!
更别说优酷上一大堆网络电影,都在聊靠关系、上位的故事。前阵子颇受欢迎的电影「等风来」,里头也一再告诉你在上海奋斗有多不容易。这些在我看来有些太现实、太物质、太不浪漫,但在有十三亿人的大环境里能引起共鸣。
前几日,和隔壁宿舍的同学聊天,谈起未来的伴侣标准她嘴巴一张哗啦哗啦一串话:
「和我一起在北京,可以一起打拼,一样是北京人所以我们过年双方都可以照顾到、有责任感、家庭要和我们家一样至少可以供出一间房,还有以后小孩的生活费什么的都不用愁,还可以念双语幼儿园...」
'当下,我把「我很喜欢光头型男,所以我未来的老公最好像杰森史坦森一样是肌肉光头壮汉」这几句话吞下肚子里,突然觉得有点感慨。
刚入学时,我总觉得大陆的同学不如台湾同学成熟,许多台湾朋友大一就踏入社会打工,到星巴克面对无数白目客人的臭脸,早就练就喜怒不行于色的功夫。大陆同学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大大喇喇喳喳呼呼的。到了研二,我感觉大家一下子都「长大」了。
25岁,是一个既幼稚又要成熟的年纪。我的台湾朋友对于靠关系的人很不屑一顾,对于社会公平正义还存在一份憧憬,对爱情仍然怀抱琼瑶式的浪漫愿望。我的大陆朋友则认清你爸是连战比你的能力重要、月薪六千别想着娶林志玲,毕竟电视剧里早早就告诉你什么叫「现实生活」。
不是大陆人现实,也不是谁天生喜欢现实,只是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比台湾年轻人还早「认清现实」。
自从我看到朋友告诉我的那句话──「有车了不起啊!」便在心里偷偷鄙视那位朋友,都26岁人了,还这么幼稚!
两天前和同学吃饭,和他争论起大陆找工作的性别歧视问题。我一直对于许多公司连征个行政人员都大喇喇地写着「本职位限男生」「本职位限女生」感到非常反感。我边吃面边口沫横飞地说,你看看这多过份,你知道在台湾这样写会被告的!赤裸裸的歧视嘛!还有什么男生拿一万一女生拿一万的,难道这些没违法?
(*注:在台湾,性别限制或是同工不同酬雇主会被告的,不过这些现象还是存在,只是「表面上」做到公平)
我朋友不以为然,啊有些工作女生就是无法做啊!而且女生还有产假什么的,按照成本来说的确不符效益。
「就是因为这样,才要保护女孩子嘛!」
「就算你立法保护,老板也只会变相压榨而已。完全没有作用啊,这本来就是现实问题。」
「什么鬼,男生了不起啊!」
冲动地讲完这句话,我突然发现,原来接受现实真的不容易。
原来我们还是存在着一点理想、一点浪漫。有时候不是我们没长大,是我们不想这么快长大。我们也不是不清楚高富帅才可以娶林志玲,只是就想任性地说「干,有宝马了不起啊!」
因为现实中不可能有公平,但我们还是想当个追求公平正义、有梦最美的小孩子。
在十三亿人竞争的世界中,在「你有没有北京户口、你看某某某收入都有两万」的环境中,在「早告诉你结婚就别找凤凰男」的电视剧中,如果谁大喇喇地说出「干,有户口了不起啊!」,常常会被归类为脑残,因为──废话,就是比你「了不起」!
或许能说出「有车了不起啊!」这样幼稚的话,也是一种奢侈。那代表在你的生活中,还有那么一点可以任性的资本,还有那么一点追求公平正义的可能或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