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泥好老外

2014-04-10 15:22:14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有认真看过我每篇文章的好孩子都知道我去五道口的次数远多于去图书馆,有事没事就去那里「动次动次」一下顺便讨个免费的啤酒喝。不过就在上上周,混迹五道口一年的我才真正体会到,当个有棕毛黄毛黑毛、不管什么毛色的老外都真正好。

 

五道口有数家夜店,有些还是同一个老板,每逢周三是open bar,也就是付门票后可以尽情喝呀喝的好日子,以我常去的某知名夜店为例,女生付个二三十元就可以进去,男生就很可怜地比较贵了。

 

重点是,我前头的老外,他、他他他连一元都不用出!

 

「靠,这家店的老板是外国人?」小气鬼病老爱发作的我很不爽。

 

「是中国人啊。」大陆朋友很淡定。

 

「厚此薄彼,胳膊往外弯!」(原文是:那家伙脑袋被门板夹了吗?在此我美化了,也证明我也会用成语的!)

 

「正常啊,你不是也爱看外国帅哥?」

 

「我爱看杰森史坦森没错,但他和我们一样要付钱啊!这是不平等条约嘛!」

 

「没办法。」朋友从头到尾都很淡定。我的大陆朋友不会像我一样不开心到直接走人,反而会挖苦自己,唉呀咱中国男人有钱呗。

 

这样的潜规则还不会写在墙上,但大家都知道也默认如此,真让我挺意外的。

 

再看看我爱去的另一家知名夜店,礼拜天「凭国际学生证」可以免费入场加免费酒票...也就是这可不是任何学生证都行喔,你必须是外国学生!

 

我的大陆同学常说「因为你是台湾人所以怎样怎样」...每次我总会尴尬一笑就过去了。现在回想起当时在夜店我还直接指着前头的外国人问「为什么他不用付门票钱我要付?」真不知道当时那位外国兄弟的心情如何?

 

撇开不平等条约,我是很喜欢五道口的。这里什么人都有,我喜欢在咖啡店里听到老美读论语、听到不明国籍的老外谈两岸关系,或是在夜店欣赏一堆印度小哥跳宝莱坞、偷听北京帅哥搭讪俄罗斯美女。

 

身为常被笑发音不标准的台湾人,我更喜欢看老外们讲着不轮转的「泥好,倾问这哥多绍钱?」,或是面对不会英文的店员急得满头大汗的样子,让被英文摧残数年的我有种报复的变态快感。

 

在北京的外国人有一个明显不同于在台北外国人的特质───许多人会非常识时务地把「Hey how are you」转成「泥好」,在台北的外国人通常不会如此。

 

这篇谈谈我在两个不同城市碰到的外国人,也纪念一下陪伴我快两年的五道口吧。

 

很久很久以前...其实也就是不到十年前的事,在我幼儿园到小学三四年级那时候吧,台湾还真没什么外国人。在我小小年纪时只要看到老外走过去,就会像现在的台北人看到团团圆圆在活动一样很兴奋。

 

「妈,有外国人耶!」小屁孩通常会用手指头指。

 

「不要乱指别人,没礼貌!」我妈通常会啪地打掉我的手。

 

我不知道大陆朋友的情况如何,但台湾很早就受到美国文化影响,从我有记忆起我们就会过圣诞节,从小学起爸妈老师和同学会互给圣诞礼物、看蓝球赛。

 

我相信很多台湾朋友像我一样,很小就「认识」美国了──说是认识,因为西方国家中我们也只知道美国!那时我以为圣诞老公公是从美国来的,看到金色头发的人就是美国人!(后者这个现象到现在还是有)

 

相较于现在许多台湾年轻一代对移民美国没啥兴致,更没有什么幻想。但在我小时候,还听过不少「谁谁谁去读书后就移民美国了,真好」的说法。人人都说那里多进步多好,有超人蝙蝠侠还有像雨伞一样大的冰淇淋、超大盘薯条(这种流言一定是麦当劳的阴谋),现在想想当然很蠢,这就是时代变迁啊!

 

不过,在我看过几次(我自以为)(来自很先进国家)的「美国人」后,内心浮现出很多问号──人人都说美国进步,怎么这些美国人老是穿着破烂短裤、背心和拖鞋趴趴走?(直到很后来很后来我才发现,出国穿得越破烂的人通常来自越先进的国家)

 

小学四年级后我被送去英语补习班,我才知道原来「金发的」不等于「美国人」,我认识了加拿大和英国。虽然在我眼里这两个国家国家弱爆了,没有内裤穿在外头的超人和把内裤套在头上的蝙蝠侠。

 

忘记是什么时候开始,台北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不止金毛的还有棕毛黑毛红毛,也忘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划分外国人──东南亚国家是外劳,日本人就是日本人,韩国人就是讨厌的韩国人,「老外」是「除了东亚及东南亚以外」的外国人。

 

我更忘记我们许多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偏见及歧视,学会狭义的种族主义。越南的外籍新娘就是穷人买的,许多台湾人也买乌克兰姑娘,但他们不会是被「另眼相看」的外籍新娘。

 

他们都是「老外」,但很多人对待每种老外的态度常常不同。因为现实是──白老外较容易被有礼对待,黑老外又是另一回事。

 

这点,到北京后我发现真是两岸皆然。这是华人的个性、东亚的地域性、还是全人类的通病呢?

 

到北京后,我对待老外的方式也不同。在台湾时我对他们一律用很破的英文,在这里我养成了碰到老外说中文的习惯。

 

这些在台湾总是开口闭口说英文的老外们,在北京倒是踢到铁板。因为非常多小摊贩及服务员不会英文,所以他们至少会说四句中文──

 

「泥好,这哥,一哥,谢谢」。

 

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常听到一群外国口音谈论打算在这里找工作、做生意的种种规划,我想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中国大陆在世界市场的重要性。

 

多亏了大国崛起,多亏了世界市场,多亏了国际化的北京,多亏了越来越多聚集在这里的老外,我听到了许多公平与不公平。

 

奈及利亚友人无奈地说,你知道我被拒载的频率比白人朋友和中国朋友高许多。

 

美国朋友得意洋洋地说,你知道如果你是外国人,去报案时警察会比较积极。

 

大陆帅哥非常不满地说,你知道在夜店我们把妹输白人就算了,连黑人都输!

 

保安大叔坦率地告诉我,不好意思啊外国人才不收门票钱,中国人都要收。

 

大陆朋友非常平静地说,你知道不管港澳台还是老外,在大陆都活得比较容易。

 

或许种族主义真的是人的劣根性,或许学习平等对人真的很难。或许我在别人眼中也是既得利益者,或许我说很多话都被视为矫情。

 

但没差,当个矫情的贱人也挺好。

 

真正希望,下次回到五道口时,不管是外国人中国人还是火星人,都可以付同样的门票钱,或是同样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