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咱们没文化,但实在!

2014-05-04 17:17:18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什么?」

 

这两个字,是我在青岛说最多的一句话。

 

我认识青岛的时间很短,我听说过青岛啤酒,但对青岛没有任何概念。直到来到大陆,身旁的朋友提起青岛,都是又夸又赞。

 

青岛有我所喜欢的一切,啤酒,海鲜,欧式建筑。我朋友说,那里海鲜又便宜又好吃,还有最好喝的原浆啤酒和德国建筑,从研一开始我就心心念念。

 

我要去青岛,这句话我从研一开始挂在嘴上,前几日才真正实现。冲出火车站后,我迫不及待跳上出租车。师傅笑瞇瞇地开口了──

 

然后我唯一能回的话就是「什么?」

 

就好像是第一次去天津一样,面对热情的天津师傅我只能从头「什么什么」到尾,不然就是傻笑,假装我听得懂。

 

幸好,青岛口音还是比天津口音好懂一些。后来我可以勉强听出「皮纠」是啤酒,几个字几个字凑和在一起,也可以回个几句话。

 

「哟,你是台湾人啊?我从没碰过台湾人哪,你们怎么不来青岛玩呢?」师傅顿了顿,真心赞叹。「你这台湾人讲普通话倒讲得很好,哪像香港人啊!」

 

我发现,非常多大陆人以为台湾人不会说普通话...以往我会认真纠正──师傅台湾人是讲普通话的,许多年轻人连闽南语都不大会讲,和无辜的香港人不同......不过这次我抬起头,很骄傲地冷哼。「当然,我们台湾人讲普通话可标准了,哪像香港人啊!」

 

都说青岛海鲜有名,确认好住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冲到市场去吃海鲜。我拿出白富美在法国LV的气势,这个那个还有那个,包起来,煮着吃!再来一盘清蒸蛤蜊、一杯啤酒!

 

一「盆」蛤蜊咚地送上桌,老板笑瞇瞇地说,尽量吃啊!

 

一「盆」蛤蜊十五!在台湾,这盆蛤蜊在热炒店可以做上五盘!

 

我很失态地尖叫,「老板你为啥给我这么多!」

 

「多还不好啊!」老板觉得我很难伺候。

 

到北京后,我对于北方人的食量一直很赞叹。平时在学校吃食堂,一碗面我只能吃到一半,身旁的北方姑娘看起来纤细,却可以吞掉全部!听过做旅行社的朋友说,大陆客的食量是一等一的好!

 

难怪「吃到饱」不太流行...在北方会吃垮吧!

 

最后那盆蛤蜊,我给了老板夫妇。「大叔,我是用手一个个拿的,您可以放心拿去吃。」

 

「谢谢啊。」大叔毫不客气地接过,真吃了。「明天再来啊!明天我给你煮少一点,但量多量少钱都一样啊!」

 

大叔和大婶的声音很洪亮,收钱没有一句谢谢,离开店时也没有谢谢光临。剥完一盆海鲜的我去厨房洗手,炒菜大叔挖了挖耳,数数钱,继续处理一堆菜──当然是不洗手的。突然想起许多人抱怨过大陆的服务业,不懂礼貌啦、不说谢谢啦、摆臭脸啦、不洗手啦...

 

但现在的我倒是不介意。我反而觉得,这是北方人的真性子吧。人家就是不想象日本寿司师傅一样,弯腰鞠躬,阿里阿多。人家就是这样率性嘛!

 

去过日本朋友们一定对服务业印象深刻,连连称好。近几年台湾服务业彻底向日本看齐,这点当然很棒,礼多人不怪。但如果哪都一样,也丧失人在异地的乐趣了。当我接受大叔们的直肠子个性后,很多很多小细节好像也不重要了。

 

本来大家都不一样,何必人人都用一个标准来苛求?只要懂尊重,有心就好。

 

我把这个看似很牛逼的领悟和一个台湾好友分享,她说「妳变了。」

 

变聪明了、变包容了?我很兴奋地追问。

 

她回了一句让我想打人的话:「妳变得好脏喔。」

 

我每到一个城市,最有兴趣的往往是该城市的房价。第一天晚上,在去喝酒的出租车上,我照例和师傅聊天。听着师傅抱怨,海边的房子一坪米要三万,一般般的也要一万多吧,要步吃不喝多久才能买房啊!

 

师傅说了,我没出过国,但听一些生意人说,人家欧美几年就可以买房了,收入那么高房价还没有中国贵...

 

师傅问,台北房价如何?我回了四个字──买不起,租!

 

比北京贵?师傅就像很多大陆人一样,认为天朝房价堪比月球,世界上没地方比这更贵。我回答,和北京可能差不多吧。年轻人买不起,租房就行了。

 

聊着聊着,师傅讲到自己的儿子,两眼露出骄傲。儿子有份好工作,他什么都不愁,只愁儿子还没讨老婆。我开玩笑,这样也好,没老婆赚钱都自己花!师傅是个典型的传统中国父母,说这哪能啊,我努力挣钱就是留着给他讨老婆。

 

上回一个北京朋友要替自己的妹妹买最新的爱疯,被我像老太婆一样碎碎念了一顿── 才高二就会要东要西,她以后赚的一个月薪水才够她买一只爱疯,真是的...我一直对大陆父母「宠」小孩的方式不以为然。工作一辈子替孩子买房买车,一些大陆朋友收入不怎样都开好车、买名牌,这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师傅连连点头,是啊养儿子真是花钱,大陆父母可辛苦了...讲着讲着,顿了顿。

 

「但是没关系,我很爱我儿子。」

 

离开的前一天下午,我决定再去吃一次海鲜。随意地挑了一家店,下午四点,没有一位客人。我特别交代,一份海贝,份量一半就好。

 

老板是一位大婶,因为生意冷清,隔壁店的大婶也来了,两人和我坐一桌,两双眼直勾勾地盯着我吃海贝。

 

左边大婶先发话,小姑娘长得真好!

 

右边大婶附和,是啊,妳多高?有一米七吧?皮肤白白的,真好!

 

原来,长得高和皮肤白等于「长得真好」!看来东方社会对白皮肤真有迷思,越白越好!

 

我在大陆行走的原则是,不知该聊什么就先称赞一番!到天津称赞天津美、到山西称赞山西好、到青岛称赞青岛人和善,写文章一定称赞诸位网友帅气漂亮有眼光!

 

当两位大婶知道我是台湾人后,眼睛闪出好奇的光芒。妳讲话真好听像电视一样、台湾女孩可柔了、我没碰过台湾人呢、听说你们那儿很好玩、我一直想过去呢...大婶说了好几次,你讲话真好听!

 

顾虑我常「什么」个没完,两位大婶讲话还刻意放慢速度。

 

大婶走到哪都是大婶,问问题都毫无顾忌。从你以前薪水多少,一直问到台湾和大陆哪个好。大婶们说,我们以前学到的台湾,就是要解放台湾同胞,完成祖国统一的愿望。但随即另一位大婶就跳出来纠正,那是咱们想的,人家可不这么想。我听说,很多台湾人都觉得自己是个国家?

 

我点头,的确很多人这样想。

 

大婶们愣了愣,然后就跳下一个问题。

 

谈话期间,大婶们可说服务周到。端茶倒水清垃圾递纸巾,让只点了不到十五元菜的我一直不好意思啊、谢谢啊...

 

我制式地称赞了几下,青岛人很好,都很热情呢!

 

大婶们开心极了,其中一个大婶回敬。「听说台湾人都特有礼貌,文化程度高!咱们啊,没什么文化,但做人实在!」

 

不知道为什么,最后这两句话,让我挺有感触。

 

「是啊,你们人特好!」这句话,真心实意。

 

同时,我也努力不去想从前骂过多少次这些大妈们没素质,讨人厌。

 

研一时,我认识几位台湾交换生。其中一个男孩子,以身为台湾人骄傲,对大陆人也和善客气,他是典型的时下台湾年轻人。

 

他对于自己的政治立场非常坚持,对于许多「不爱台湾」的台湾人很不屑。

 

他说过,坐火车和大陆大叔大婶们聊天,最讨厌的,就是他们老是爱讲台湾同属中国云云。「吃台湾豆腐!」他抱怨。

 

所以他老是忙不迭地更正大叔大婶,捍卫自己的主权。那时的我,觉得他挺酷。我觉得大妈们嘴巴厉害,从来不与他们争。

 

现在的我,依然觉得他挺酷。但对这件事,我却有不同感觉。上一辈的老人家们经历一段困难的历史,固有的观念也改不了,是不是真有必要去和他们口舌之争?

 

还是,可以开心地附和一句「大家不分彼此,都是人嘛」让他们开心一下?

 

从前的我会选前者,现在的我好像不一定。

 

当我要离开时,大婶说,台湾同胞再见。

 

我看着她质朴的笑脸,想起她刚才重复说──等我攒够了钱,也去台湾走一趟!

 

然后,我回了一句我从没想过的话──「大陆同胞再见!」

 

虽然是好玩成分居多,但我真没想过自己会主动说出这句话。大妈不一定会去台湾,我只是希望她记得,她碰到的第一个台湾人是很友善的「同胞」。

 

我是个普通的台湾年轻一代,从小讨厌大陆,没接受过大中国思想教育。

 

大婶笑得可开心了,眼角鱼尾纹一跳一跳的。

 

「你说完后,自己不会觉得怪怪的?」朋友问我。

 

「其实有点,觉得...自己怎么会这样说?但我觉得是一件很好的事!为什么两岸交流总要把政治放前面?人和人的交往,不是大家开心最重要?」

 

「嗯...」朋友看着我。

 

「干嘛?」

 

「一个大婶就把你收买了,有够没用。」朋友下了注解。「你真没当间谍的本钱,难怪统战部不收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