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第三章
基于价值评估的损益表分析
第一节 损益表介绍
每个会计期间开始的时候,上一会计期间末的资产负债表表明了企业所拥有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状况。这些资产负债表项目构成了企业在新的会计期间进行生产经营、创造利润的基础。第二章的分析表明,除了资产负债表项目,企业还拥有一些隐性的资产或负债,这些隐性项目对企业的经营同样有重要的影响。
在新的会计期间内,企业运用所控制的经济资源,创造收入,发生成本和费用,收入和成本费用之差为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盈余,即经营成果。损益表是全面反映收入、成本与费用以及盈余的会计报表。在证券市场上,会计盈余是投资者最关注的项目。每到企业即将公布季度或年度会计盈余信息的时候,投资者都给予极大的关注:本期盈余是利润还是亏损,和去年同期相比是增加还是减少,实际盈余是否达到或超过分析师的预测。正如我们在第一章中举的例子一样,新的会计盈余信息是股票价格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企业价值(股票价格)是企业未来盈余预测的折现值(参见公式(2.1)及对其的讨论),而过去和本期盈余的多少对投资者预测企业未来盈余有着重要的影响。新的盈余信息会改变投资者对未来盈利水平的预期,并因此带动企业评估价值的变动。
本章的目的是介绍损益表的基本内容,以及在阅读损益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影响我们预测企业未来盈利和进行价值评估的问题。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损益表的基本结构是收入减去成本和费用等于盈余。[1]收入是指企业通过向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取得的资产的流入,而成本和费用是指为了提供产品或服务企业资产的流出,两者的差别是企业资产的净流入,即企业财富的净增加。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投资者的财富,而盈余正是反映了企业和投资者财富的变动。
在损益表上,收入的汇报比较简单,基本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很多企业除了经营主营业务以外,还会有一些和主营业务关联性不大、也不是经常发生的其他业务。例如,一个经营汽车生产的企业可能开办了一家家政服务公司,因此,后者的收入会和前者的收入单独列示汇报。一般来说,其他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的比重比较小,对我们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水平的影响也不大。
成本费用的汇报则比较复杂。虽然企业所有的支出应该说都是为取得收入服务的,但是,不同的支出项目和当期收入取得的关系不完全一样。有些支出是直接和取得收入相关的,而另一些支出则可能是间接相关的。根据支出与收入取得关系的直接程度,损益表把成本费用按不同的种类来分别列示。
第一类支出是和收入取得最直接相关的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是企业为了生产产品而支付的生产材料成本(包括生产车间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支付给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人工的成本。产品成本一般来说是制造企业最大的一部分支出,是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支出。在损益表上,产品成本往往紧随在收入后面列示,两者之差称为主营业务利润。
第二类支出是和产品生产及收入取得关系不如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活动的支出,习惯上称为费用支出,以和成本支出区别。一个企业要正常运营,光有生产工厂是不够的。企业总部要有从事管理活动的部门,这些部门发生的支出构成费用的主要部分,包括公司管理层面的人工支出,建筑物和办公设备的折旧,企业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的业务支出,以及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如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所有这些费用的总和一般称为期间费用。主营业务利润减去期间费用后得到营业利润,反映了企业正常经营所取得的经营成果。
从收入到营业利润这部分内容是损益表的核心,反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业绩表现。证券分析师和投资者在分析企业价值的时候最为关注这部分内容。营业利润之下还有一些其他内容。一般的企业在运行当中除了经营业务以外,还会时常发生一些其他活动,这些活动也给企业带来损益。例如,当企业有一些资金短期内没有用途,企业可以将这些资金进行短期投资,投资到证券市场上,投资带来的损益也是企业该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因为这部分经营成果和企业的主营或其他经营性业务没有关系,所以在营业利润之后汇报,但是在会计词汇使用上有一定差别。如果证券投资行为赚了钱,我们不称之为收入,而称之为利得;如果亏了钱,我们不称之为成本或费用,而称之为损失。类似的非营业性活动还包括出售资产、债务重组、自然灾害损失的影响等。所得税也在营业利润后汇报。营业利润加减所有这些项目的损益后得到净利润。
净利润综合反映了企业一个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反映了企业财富的增加或减少。[2]净利润除以在外流通的股票总数得到每股净利润(earnings per share,EPS)。
每个季度过去后,投资者都紧密地关注着企业即将发布的季度盈余信息。盈余信息的发布将可能造成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