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工匠

在印加帝国,黄金不是财富的象征,而是权力和威望的象征,金色是太阳的颜色,黄金是只有具备太阳血统的人才能拥有的特权物品。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这件戴在木乃伊脸上的黄金面具由绿松石和黄金拼接而成,面具表面还用朱砂来勾描,大概有生命复活的象征。

阅读 ‧ 电子书库

印加人擅长金属工艺。他们不仅会用青铜制成兵器、锄头、斧头、镰刀以及外科手术刀等,而且能在金银器皿、祭器上镂刻鸟、鱼、虫、兽等各种精美图案。

印加陶器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种类有敞口直筒杯、三鼎锅、双耳小口小底坛等,表面都有红、黑、黄、白等色的动物纹或几何纹作装饰,色泽绚丽分明。由于在印加时代并没有现代制陶工人所用的轮子,所以所有的陶制品都是手工完成的。所有的黏土制品都被放在炉子里烧成,然后再取出着色。颜料的颜色主要有红色、紫色、奶油色和黑色4种。印加的其他匠人还包括建造宫殿和太阳神庙的建筑工匠。木雕家也能雕出很特别的杯子。

在南美地区,称雄金属加工的民族,只有印加人和弛亩人。弛亩人用金、银、木头、贝壳以及骨头创造了无比细腻美观的工艺品。考古学家在对弛亩人的王城发掘中推断,在14世纪~15世纪之间,弛亩王国最强大时期,当地的36000人(估计数量)中,至少有12000人从事工艺品制作。而这一切,在15世纪印加控制弛亩王国以后,在南美的金属加工上颇有建树的印加人和弛亩人终于合二为一,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黄金与白银的艺术文明。只不过,这种通过印加帝国的扩张从而加强的艺术文明最终因为载体的珍贵而成为远道而来的西班牙殖民者垂涎的对象,一个以财富为载体的艺术,最终因为财富本身而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

没有风箱和高炉—在赤陶制成的风炉里,可以达到1000℃以上的熔化温度。帝国境内有些地区风力不足以建造起这种熔炉,工人们就用“约半尺长的铜管,根据熔炉的大小略有不同,将铜管另一端封闭,留有一个小孔,使气流强力通过”。这一原始的方法在冶炼金属上有惊人的作用。

帝国的工匠们用光滑、坚硬的石头作为锤子、钻头,把原材料凿出大概的基本形状,然后进行艺术加工—在浅浮雕模板上敲凿或者用尖笔徒手雕刻。虽然工匠们有时采用关闭—打开模式的模具铸造法,但是冷温敲凿仍旧是最为普遍的做法。为了防止金属在加工过程中变得易碎,有时对其加以退火,即重复加热,释放其内部压力,从而保持了金属的可塑性。

位于库斯科附近尤开山谷中的行宫中,有个特别的花园,这个花园除了种植普通的花卉草木以外,帝国的工匠们又用金银制造了更多的花草。人们用金子来表现黄金色彩的玉米穗,用银子打造宽大的叶子。在库斯科大神庙中,也有一个完全用黄金打造的花园,花园的地面都是用黄金制成,上面有各种金质植物,园中还有20多头金制绵羊、羊羔和毛色金黄的骆马,而那些用木棍去驱赶牲畜的牧人,也是金质的。工匠们还用各种宝石和金制品结合起来,装饰着印加王的各种行宫的墙壁,而这些美丽的艺术品,同样因为材料本身对西班牙殖民者致命的诱惑力而被破坏殆尽。

在印加帝国,黄金不是象征财富,而象征权力和威望。金色是太阳的颜色,黄金是太阳家族才能拥有的特权物品。这直接体现在只有王室和贵族才能佩戴黄金饰品,因此黄金只归皇帝一人所有。在节日庆典中,人们在印加王身上涂满金粉,后者随即畅游的的喀喀湖,在对母亲湖的崇敬中,黄金和神权达成了完整的统一。

印加人也从不匿藏黄金,除了陪葬品。事实上,只有这些陪葬品才有幸从殖民者西班牙人对印加帝国彻底的财富掠夺中幸存下来。

阅读 ‧ 电子书库

彩绘神灵纹双注口壶。这件陶器的彩绘及用色均十分独特,是那斯卡文化后期制陶工艺的典范之作。

印加帝国以其精湛的黄金工艺著称于世。其造型丰富多变,工艺精致入微。这件黄金面具便是其典范之作。

阅读 ‧ 电子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