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的迈锡尼

也许正是因为海上利益的争夺和原有势力范围的调整,公元前1450年前后,迈锡尼人占领了米诺斯文明的标志——克诺索斯王宫,从此取代了米诺斯文明的中心地位。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迈锡尼文明因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它是希腊本土迈锡尼、梯林斯等地青铜文明的总称。

根据迈锡尼王族墓葬的不同形式,考古学家们将迈锡尼文明划分成“竖穴墓王朝时期”和“圆顶墓王朝时期”。前者的时间跨度大约是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500年,后者则是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100年。

竖穴墓的特点是在地下挖掘墓室并用石块砌成方形,墓室上方覆盖石板或者圆木,地面上有隆起的土堆,并树立刻有人物车马等图案的墓碑。墓内先后葬入的人数不确定,但是他们都属于同一个家族。目前发现的竖穴墓年代不同,墓主人有早期的部落首领,也有晚期的国王,从陪葬品的数量和质量可以看出文明发展的痕迹。后期的墓葬中出现了大量黄金制品,面具、角杯、指环等一应俱全,为荷马史诗中称颂的“黄金的迈锡尼”作了最好的注脚。谢里曼在发掘一座墓葬时认定其中的一位墓主就是传说中的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在揭开覆盖于逝者脸上的黄金面具后,他压抑不住自己狂喜的心情,向希腊国王拍了一封电报,电文中说:“我凝视着阿伽门农的脸。”

这是一把在典礼上佩带的宝剑(迈锡尼时期),剑上镶嵌着金、银、黄铜,剑柄上有4颗铆钉。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公元前2000年的时候,希腊就有狮子这类猛兽出没。

阅读 ‧ 电子书库

当圆顶墓出现的时候,迈锡尼文明已经走向了辉煌。这种墓不再将墓室置于地下,而是在地面上开凿或者堆砌岩石成圆形墓室,在上方修建圆锥形屋顶,前面砌墓道,整体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蜂巢,所以又被称为蜂巢墓。这种墓的外面覆盖着厚厚的土层,使得整个墓冢高大威严,显示出一种新兴强盛文明的逼人气势。公元前1450年前后,迈锡尼人占领了米诺斯文明的标志—克诺索斯王宫,从此取代了米诺斯文明的中心地位。

迈锡尼人进入克诺索斯王宫之后,开始用米诺斯的文字记录迈锡尼的语言,从而发明了另一种线形文字,被称为线形文字B。此后迈锡尼人将线形文字B带回希腊本土,在各地广泛使用。现在这种文字已经被成功破译,并可以据此确定迈锡尼语言是属于希腊族的一支。线形文字B主要用来记录一些仓库数据和贡品文书,对研究当时的经济生产颇有用处,但是可能由于用来记载政治与文化的线形文字A尚未被破译,爱琴文明的真实面目依然笼罩在迷雾之中,许多情况还不能真正了解。

在迈锡尼文明的辉煌时代,出现了许多宏大的城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迈锡尼和梯林斯两处。

经过公元前1400年~公元前1300年间的几次扩建,今天人们看到的迈锡尼城堡面积达到了30000平方米。它座落在亚格里斯平原的高丘上,周围有群山环绕,城墙高大而宏伟,用巨石堆砌,石块之间没有采用任何粘合材料。城墙高8米,厚5米,环绕着城堡所在的山丘修建,城堡的大门就是著名的“狮子门”,位于城堡的西北侧。门楣上方立砌着三角形石雕,表现的内容是两只雄壮的狮子拱卫着一根石柱,仿佛它们就是这城堡的守护者。城堡中央的高处是王宫所在地,这座王宫体现出了近似于米诺斯文明的特色——拥有众多的房间和曲折的过道,立柱上粗下细,绘饰着华丽的彩色壁画。但它的希腊本土特色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央大厅表现得最为突出。这种大厅以四根圆柱支持,内厅呈方形,大厅前面有门廊,厅内设有神坛,靠墙的位置还有宝座。

与迈锡尼一样,梯林斯的城堡也被筑得坚固异常。这座城堡大约有300米长、60米~100米宽、9米~15米高,它用巨石砌成,每块重达10吨。城墙平均厚7.5米,最厚的地方甚至达到了17米。古代作家波桑尼阿斯曾经描述说,梯林斯城墙用未加工过的石头砌成,即使是最小块的石头,用一队骡子也不能把它拉动分毫。传说这城墙是梯林斯国王召来七位独眼巨人修建完成的,所以被后人称为“独眼巨人墙”。

海岛克里特凭借着海洋的天然隔离,没有修筑任何城墙与防卫措施,或许这正是将它引向最终覆灭的致命缺陷。而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人们却时刻准备着投入战斗,梯林斯人甚至在墙里还设置了通道、武器库和兵房。时刻不忘保持战备状态的迈锡尼人在城里设置了约6米的地下秘密蓄水池,通过长长的陶管将附近的山泉引入山中,保证了非常时期的饮水供应。

阅读 ‧ 电子书库

这座拱顶蜂巢式阿托罗斯王墓室,今天依旧十分壮观,墓门上有三角形辅助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