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古希腊艺术
它们的美丽和秀雅,即使在完成的瞬间,就已是千古不朽的杰作,它们的生动和新鲜,甚至在今天看来,仍仿佛刚刚出自艺术家的斧凿。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帕特农神庙坐落在雅典卫城的山顶,可说是希腊古典时期最雄伟的建筑经典。
在早期爱琴文明结束后的荷马时代,古希腊的陶器上经常用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进行装饰,因此这个时期又被称为“几何形风格时期”。当时的陶器上经常有多管笔描绘的平行线纹、波浪纹和同心圆形状的种种图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渐渐在其中加上了鸟兽和人物图像。这些装饰图案原始而朴素,陶器的火候、土质和釉色等具有很高的水平,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年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从公元前8世纪的荷马时代之后到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战争之间的几百年被称为古风时期,这一时期的希腊艺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陶器已经摆脱了几何形的束缚,逐渐吸收埃及和两河流域等东方地区的艺术形式,先后形成了东方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等几种陶器绘画风格。起初的东方风格中出现了兽首人身像、植物纹样等图案。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是卢浮宫“三宝”之一。一般认为它创作于公元前200年左右,当时小亚细亚在海战中击败了埃及托勒密王国的舰队,这座雕像应该就是为了纪念那场战争而制作的。胜利女神又叫尼凯,她生着两只翅膀,经常带着象征和平的橄榄枝,为人们送去胜利和诸神的礼物。虽然今天的人们已经看不到她的头部和手臂,但是女神那被海风吹拂得紧贴在身体上的衣衫纹理仍然留给人们极其深刻的印象。在古希腊艺术家的手下,石头已经不再是冷冰冰的材质,而是被长风和海水打湿的薄如蝉翼的衣衫,是迎风飞举的翅膀,是女神自信而富有活力的身体,是古希腊女子们散发着激情和古典美的永恒生命。
公元前6世纪初出现的黑绘风格是把人物形体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用线条勾勒以表示细节,造成的艺术效果如同剪影;公元前6世纪末出现的红绘风格题材多以神话和日常生活为主,它的表现形式恰好与黑绘风格相反,是将背景涂成黑色,人物形体保留陶土原色。
古希腊人从埃及人那里学到了制作青铜铸像、雕刻石像和用石料进行建筑的工艺,从拙劣的模仿到创造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高超艺术作品,只用了100多年。此后雕塑成为古希腊人最卓越的成就之一。希腊雕塑的成功建立在他们对人身体结构和动作形态的细致观察与研究的基础上,到公元前6世纪末,他们已经制作出了栩栩如生的雕像,比埃及人的作品更加生动而真实。这时期的男子雕像姿态如出一辙,几乎全都是直立、左腿前伸,两臂垂在身旁,两手握拳,头发梳成辫式垂在颈部两边的样子。由于希腊人特有的宗教观点,即认为不着衣装的人体更能表现神与人的完美,所以这些表现青年男子的塑像一般都用裸体的方式来表现,并被希腊人统称为“阿波罗”。同样是为了表现裸体的神圣感,这时期的女性塑像都是穿着衣服的。古风时代的雕像不论身份与背景,面部的表情总是呈现出一种千篇一律的永恒微笑,并被后人称为“古风式微笑”。
和雕塑同时开始的还有建筑。古风时期的希腊建筑主要是围柱式的神庙,即由主殿和后库两个部分组成,周围环绕着柱廊,简单的小庙则只在前后设置柱廊。建筑风格可以分为多利亚式和爱奥尼亚式,多利亚式朴素雄浑,而爱奥尼亚式则纤细精巧。这一时期的著名建筑是埃吉娜的雅典娜神殿和以弗所的阿尔特弥斯神殿。
古典时期的希腊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建筑和雕塑领域内更是为后人留下了大批宝贵的遗产。此时的雕塑已经彻底摆脱了古风时期的拘束,产生了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的人体形象,达到了希腊雕刻艺术的最鼎盛时期。古典时期的希腊围柱式建筑的各部分开始形成固定的格式和比例,总的趋向是更加简练和合理化。希腊古典时期建筑的最高成就是雅典卫城建筑群,它坐落在城中央一个海拔150多米的石灰岩山冈上,依据着险峻的地形和周围的悬崖峭壁,既可以用作战争时期的防御要塞,又可以用来祭祀神灵。它始建于公元前8世纪,整体呈橄榄形,东西长约300米,南北最宽处约150米,主要建筑有山门、帕特农神庙、胜利女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等建筑,它们依照地形而建,分别坐落在山顶各处。
厄瑞克透斯庙的少女柱姿态轻盈,形象端庄,完全没有负重的紧张感。
卫城里最主要的建筑是祭祀雅典娜女神的帕特农神庙,它始建于公元前447年,是一座宏伟的长方形建筑,前后历时15年建成,长约70米,宽约31米,由46根10.5米高的多利亚式大理石圆柱支撑,柱间的殿墙和神庙周围的山墙上有许多浮雕作品,刻画着各种神话故事。但这座神庙在几千年的风雨中屡遭破坏,殿中的雅典娜雕像也于公元146年被罗马皇帝运走,许多雕刻已不复存在,有些则流落到伦敦、巴黎等地的艺术馆里。
卫城山门南侧还有一座胜利女神庙,但是庙里的胜利女神背后却没有翅膀。传说当时的雅典市民们为了让胜利永远留在雅典,就把胜利女神的翅膀砍下来,让她再也不能飞走了。
虽然当时的神庙已经遭到了很大破坏,但流传到今天的残垣断壁依然可以让人们看到它往日的风采。正如普卢塔克在《伯里克利传》里介绍的那样:“这些作品特别令人信服之处,就在于它们虽属人工产品,却具有永恒的生命。它们的美丽和秀雅,即使在完成的瞬间,就已是千古不朽的杰作,它们的生动和新鲜,甚至在今天看来,仍仿佛刚刚出自艺术家的斧凿。他们像是年年常春的神物,能够摆脱岁月的折磨;在它们的结构中,似乎蕴藏着永生的活力和不死的精神!”
在希腊化时期,建筑艺术沿袭古典时期的风格继续发展,在城市规划方面有了新的进步,宏伟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就是一个例子。希腊化时代的城市无论大小新旧,在规划上都遵循棋盘式布局的同一模式,所有的街道都交叉成直角,城中心有市场,周围有神庙、市政厅、体育馆、剧场等。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波曾经这样介绍说:“整个亚历山大里亚形成一个街道之网,骑马和乘车都很方便。最宽的两条大道宽逾百尺,直角相交。城中有最壮丽的公共庙坛和王宫,约占全城面积的1/4甚至1/3。因为每个国王都竞相修筑宫室,大兴土木,不遗其力。除已有者外,每个国王都花钱另造新宫,犹如荷马史诗所咏:后浪前浪,连续相接,美不胜收。”
这一时期的雕塑艺术更是百尺竿头又进一步,创作出《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拉奥孔》、《米洛斯的阿佛洛狄特》等传世珍品;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没有多少流传下来,但是人们从被火山灰掩埋的庞贝古城壁画中还可以看到一些模仿当时绘画风格的作品。
此时的亚历山大里亚城拥有了一座被列入世界七大奇迹的建筑,它就是法罗斯灯塔,也称亚历山大灯塔。这座130米高的灯塔建于公元前300年~公元前280年间,全部用石料堆砌,塔顶光芒用玻璃镜面聚光反射,百里之外都可以看到。为了使塔基不受海水侵蚀,人们还用琉璃碎屑填海筑堤;为了将燃料送到塔顶,还专门安装了升降机械。这座灯塔在法罗斯岛上矗立了将近2000年,直到14世纪时才在地震中被毁。
阿波罗神庙是德尔斐最大、最重要的建筑,这是神庙遗留下来的陶立克式柱子。
红绘陶器。画面繁复但不失和谐,内容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太阳神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