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让世界仰望的丰碑
在人类失落的文明中,很少有古迹能像古埃及的金字塔一样让人感到如此的神秘和敬畏。有一句阿拉伯谚语至今还在流传:“人怕时间,而时间怕金字塔。”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与孟卡拉金字塔。它们一字形排在吉萨高原的沙漠上,是埃及不可多得的亮丽风景之一,每位前去埃及的游客都会在它们前面驻足瞻仰。
王朝更迭、军事战争和宗教纷争占据了古埃及的整部历史,闪米特人的入侵使古埃及文明最终变成了永恒的失落。惟有雄伟壮观的金字塔历尽沧桑,在尼罗河的西岸默默地注视着古埃及的千古变幻和世事变迁。在人类失落的文明中,很少有古迹能像古埃及的金字塔一样让人感到如此的神秘和敬畏。有一句阿拉伯谚语至今还在流传:“人怕时间,而时间怕金字塔。”
然而,古埃及的法老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建造出如此雄壮的金字塔的,金字塔本身也有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
埃及最早的墓葬形式是在沙地上挖一个坑,埋下尸体,然后,在上面堆上沙堆,沙堆的四周铺上石块,起固沙的作用。在早王朝时期,埃及人使用砖头来建造国王与贵族的陵墓。陵墓的格局是模仿住宅和宫殿的,里面通常有外室、内室、穿堂和安放木乃伊石棺的墓室。最早的陵墓是长方形的土墩,在阿拉伯语里被称为“马斯塔巴”(MASTABAS,意思是板凳),它是早王朝时期陵墓的主要式样。
进入古王国时期,随着第三王朝国王权力的增加,简陋粗俗的“马斯塔巴”怎么能匹配得上太阳神之子的法老呢?为宣扬神圣的“上下埃及之王”的权威,就需要建造出比“马斯塔巴”更有气魄、更能显示法老的伟大与尊严的陵墓。古埃及传说里杰出的建筑师伊姆何太普横空出世,为英明伟大的国王左赛尔建筑了阶梯金字塔。他采取的方案就是在原先的马斯塔巴陵墓的基础上,又重新叠加了渐次缩小的马斯塔巴,形成了一座6级等高的梯形金字塔。当时,梯形金字塔的设计和体型显出极大的与众不同,可谓鹤立鸡群。
到第四王朝的开国明君斯尼弗鲁时,法老的陵墓实现了从梯形金字塔向真正的金字塔的过渡。斯尼弗鲁先后为自己建造了3个金字塔,先建梯形金字塔,后又用石头将其填平,成了角锥体的金字塔。由于他对其相当地不满意,又建造了一个成弯曲形的金字塔。斯尼弗鲁对其仍不满意,又在弯形金字塔的旁边建造了第三个呈角锥体的金字塔,高99米。斯尼弗鲁的第三个金字塔成为以后10个王朝的法老们修建陵墓的典范,被公认为是真正金字塔的开端。此后,历任法老们都修建金字塔,前后持续了1000多年(公元前27世纪~公元前18世纪)。虽然各塔的高度不一、角度各异,但外观都不离“金”字。由于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国时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如孟卡拉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胡夫金字塔,都建于该时期,所以,人们通常称古王国时期为“金字塔时代”。
建造金字塔的巨石,重达数吨或数十吨,石块间没有任何粘合物,但契合得十分严密。
古王国之后,一方面由于埃及陷入分裂与动荡,国家政权趋向软弱,无力承担规模巨大、耗费惊人的金字塔的建造;另一方面,人们垂涎于塔内的绫罗绸缎和金银珠宝,盗墓之风,屡禁不止,甚至官府人员也加入其中。这也导致了法老们在修筑陵墓的时候,更多地是从防止死后的宁静生活受到利欲熏心之辈的骚扰的角度出发,而把陵墓修建在隐秘的山谷之中,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德尔巴哈山谷。从此,建造金字塔的习俗也随着法老权势的衰落而日薄西山了。
傲然屹立于天地间的金字塔,似乎在向人类的智慧挑战。
在埃及现已查勘到的金字塔有80多座,由于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的原故,多数都变成了一堆沙石,但是,尚完整可供研究的还有30多座。它们都位于尼罗河西岸,北起阿布-罗什,南至法尤姆,跨度100多千米。在古埃及人心中,河的东岸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生命的起源,而西面则是死后灵魂的去处。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吉萨三大金字塔,包括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与孟卡拉金字塔。它们一字形排在吉萨高原的沙漠上,是埃及不可多得的亮丽风景之一,每位前去埃及的游客都会在它们前面驻足瞻仰。
胡夫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90年)。胡夫在世的时候,把设计和建造金字塔的重任交给了他的兄弟海米昂。海米昂在吉萨高地为胡夫设计了一个规模空前的金字塔。胡夫大金字塔原高146.5米,因顶端风化剥落降低了10米,现高只有136.5米。底面呈正方形,边长约230米,即绕塔底走一周,差不多要走1000米的路程。整座金字塔坐落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5.29万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塔身由230万块(一说260万块)石头垒砌而成,外层石块约11.5万块,平均每块石头重2.5吨。从塔底到塔顶共垒石块201层,第一层的石块高1.5米,然后厚度依次递减,顶上一层的石块高0.55米。大金字塔总重约600万吨。
胡夫金字塔的入口位于塔北石壁的第十三级,距离地面约20米高,由4块巨大石块构成“人”字形拱门,往里是一条很长的坡状隧道。法老下葬后,入口即被封死。现在游人出入的洞口,是在原入口下方另辟的一个洞口,位于石壁的第六级,它为九世纪阿拔斯王朝哈里发马蒙所强行开凿,故称“马蒙入口”。从这里进入塔内,沿着低矮的隧道前行36米,才进入原来的坡状隧道。继续往下走,来到第一间石室,此室现名王妃殡室,但室内已空无一物。南、北墙上各有一个方形小孔,考古专家认为这是两条通风道,后因工程扩大而被堵死,但后用电磁波探测发现,那是两间侧室,用于放置陪葬物。
俯瞰金字塔,人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古埃及人对这一庞大建筑整体造型的准确把握。
胡夫金字塔内出土的胡夫法老坐像。胡夫法老为自己建造了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从王妃殡室折回水平通道的起点,通道与上坡甬道的交叉处有一口竖井,井深60米,据传护灵者由此撤出金字塔。从通道弓腰往上,眼前豁然开朗,进入一间坡状大走廊,又称“大回廊”,它长47米、高8.5米、宽2米,顶部呈台阶状。大回廊相当于胡夫墓室内的大堂,它气势非凡,是所有金字塔内最宏伟壮观的建筑。
大回廊南墙的最上端,有一洞口通往一间小屋,它的上面有4间同样大小的屋子。这5间石屋,一间叠一间,用每块重约70吨的巨型石板间隔,每间石屋的高度仅1米左右。最上面一层石屋的顶部由大石板构成“人”字。这种独特的结构专用于减轻下方法老殡宫的负荷,在建筑学上被称为“缓冲空间”。
巨大的狮身人面像那饱经沧桑的面容和形体都似乎蕴涵着一种永远难以破解的神秘,这种神秘让众多的世人围绕着它,绞尽了脑汁。
由大回廊经过一条水平短矮通道和一间暗室,最后终于来到金字塔的核心——胡夫殡宫。殡宫长10.8米、宽5.2米、高5.8米,室内地面和墙壁都由坚硬的红色花岗岩砌成,顶部由9块大石板拼成,每块重约50吨。室内无任何陈设,甚至连四壁也没有一点雕刻装饰。紧靠西墙放了一具有缺口的深褐色大理石石棺,据说胡夫法老的木乃伊就曾经躺在这具石棺里,周围尽置陪葬珍宝。
与胡夫金字塔毗邻的是其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它的规模小于前者,但总高也有143.5米。金字塔下部的壁面用红色花岗岩镶砌,在其附近,矗立着闻名遐迩的狮身人面像。孟卡拉在父王金字塔的边上也修建了金字塔,塔高65.5米,是3座中最小,也是修建最粗糙的。在它的南面,还并列着3座小金字塔。
吉萨三大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巅峰,它们不仅恢宏雄壮,也形成了布局严谨、对称平衡的建筑群,是古埃及人为我们留下的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
位于哈夫拉金字塔东北处的狮身人面像又称“司芬克斯”。“司芬克斯”一词源自希腊语SPHINX,是指希腊神话中长着女人头,狮子躯干的可怕怪物。传说它从智慧女神缪斯身上学会许多谜语,便常常守在路口,让路人猜谜,猜不出者立刻成为它的美食。虽然狮身人面像存在的时间早于司芬克斯神话,但是,恰恰这个神话赋予了它无穷的魅力,让千百年来的人们不断揣测,它守卫着三大金字塔的时候,到底在想些什么?
关于狮身人面像的建造,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公元前2611年,第四王朝的第四任法老哈夫拉来到吉萨高原巡视自己未来的陵墓。当他看到自己塔前有一座光秃秃的小山,龙颜大怒,命令工匠立即将之清除干净,否则格杀勿论。工匠们赶紧商议对策,他们从埃及神话汲取了灵感,依据山形,将之别出心裁地设计成哈夫拉的头像和狮子的躯干,既体现了法老的威严,也隐含了法老残忍的一面。
狮身人面像拥有着太多的故事。据说,它还一度被黄沙淹埋。有一次,一个青年王子骑马穿过沙漠,歇息的时候,在狮身人面像的阴影下打盹。梦中,他听见狮身人面像对他说:“可恶的沙石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如果你能帮我清除沙石,我将封你为上下埃及的国王。”王子醒后,立即下令清除积沙。后来,他果真成了国王,他就是后来的图特摩斯四世。
遗憾的是,随着风吹雨打,狮身人面像已遍体鳞伤。昔日外层的红色胶泥大部分已经脱落,王冠、圣蛇和长须也不见踪影,眼睛以下、嘴唇以上的部分凹凸不平,整个鼻子更是不翼而飞。
作为一种象征,在古埃及很多地方都雕刻有狮身人面像。图为卢克索神庙前的一尊狮身人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