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博大精深的佛教
佛教是在对以婆罗门教为代表的古代文明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为佛陀母亲建造的摩诃摩耶夫人庙旁有一泓池水,传说当年摩耶夫人在此水池洗澡后受孕生下释迦牟尼。池边长着一棵娑罗树,树身周长约十三四米,系后人补种。
佛教是与耆那教同时兴起的,其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他成道以后所获的称号,意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所提倡的哲理,以及由他开始的宗教运动对东方文明影响深远。释迦牟尼是位于今天印度、尼泊尔交界处的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后来离开宫廷出门修行。据佛传所述,释迦牟尼追求解脱,经过长期而曲折的历程终于悟道。他最初问道于婆罗门教学者,了悟此教以祈祷、祭祖等礼仪希求灵魂得救是无济于事的。于是弃苦行而专究哲理之道,透悟后建立佛教,广收门徒,被门人奉为“佛陀”,意即觉悟者。由于他宣扬的佛教哲理,既博大精深,又平易近人,因而其家乡迦毗罗卫以及恒河中下游广大地区接受佛教的信徒越来越多,盛况超过大雄耆那教。佛教是在对以婆罗门教为代表的古代文明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的产生结束了婆罗门教一统天下的历史,标志着吠陀文明的没落,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新文明的开始。
火葬是佛教的传统。僧人火化后出现的舍利子、舍利花等,历来被佛教信众奉为圣物。火葬是佛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斯瓦布扬佛塔庄严而神秘,以无边佛眼俯瞰着加德满都谷地,是亚洲最古老的佛教圣地之一。
佛教同耆那教一样承认生命轮回之说,并认为信教修行的目的是摆脱轮回,达到涅槃之境。但它不像耆那教那样强调苦行修炼,主张进行哲理思考,了悟万物因缘,进而悟道,达于永恒的存在,这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在对待摆脱轮回的人生问题上,释迦牟尼倡“四谛”之说,从哲理角度阐述佛教所提倡的真理。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佛教讲道的起点,也就是从人生的各种苦恼现象说起,宣扬人生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8种苦。集谛,说明形成苦的各种原因,佛教避免从客观条件出发分析苦因,而专从主观方面探求。佛教认为苦的根源在于各种欲望,而各种欲望又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满足。苦是以前欲望的果,果又成了以后的因,因果相袭,人生轮回不已。灭谛,说明佛教的目的是要消灭苦,佛教认为消灭苦的关键在于消除欲望。道谛,说明佛教修道的主张和途径,包括八正道:正见即信仰正;正思维即决心正;正语即言语正;正业即行为正;正命即生活正;正精进即努力正;正念即思念正;正定即精神集中,禅定正。八正道大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理论上领悟佛陀所宣扬的教义,以提高信徒的宗教智慧;另一方面从静坐中体验佛陀所宣扬的境界,以提高信徒的宗教修养。由释迦牟尼所创立的学说完全排除了婆罗门教关于世界起源和人生意义的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吠陀经典存在的合理性。和其他学派相比,佛教理论更加完善,因此也就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在古印度传说中,主宰天下的转轮圣王所持的武器称为轮宝,有无坚不摧的力量,能够征服一切。佛教借其用来象征“佛法”,称为“法轮”。
佛教洞窟废墟。古印度的佛教极为发达,但由于外族入侵及国内战乱,佛教在印度的传播逐渐减弱。
佛教是作为众多沙门流派的杰出代表和集大成者而出现的,因此它反对婆罗门教的特点最为突出。佛教与婆罗门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宣扬“众生平等”。婆罗门教认为神主宰人的命运,神人当然不平等;种姓之间也无平等可言。佛教则认为神与人及众生都是平等的,社会上的不同种姓只是由于不同职业分工形成的,而不是自然如此。从这一点看,佛教显然具有积极作用。
释迦牟尼去世之后,焚化尸体而得到舍利。为了争夺佛陀的舍利,摩竭陀国、佛波婆国、遮罗颇国、罗摩伽国、毗留提国等国和独自占有舍利的鸠尸国发生了争战,最后舍利被分为8份,分别建造佛塔加以供奉。这时佛教团体已初具规模,并且规定在家修行的普通信徒只要表示皈依佛法,接济僧众,并实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即可,这大大方便了佛教在群众中的传播。公元前5世纪70年代,佛教第一次在摩竭陀国都集结,首次写定佛教经典,此后佛教得以迅速发展。由于佛教本身没有最高领导机构,因而导致分裂。公元前4世纪初,佛教徒举行第二次集结,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两派,并进一步审定律藏。公元前253年,阿育王召集第三次集结,首都华氏城僧众云集,称一时之盛,主要成果是进一步推动了佛教经典的编定和佛教向国外的传播。经过这次集结,佛教经、律、论3类经典基本齐备。
而佛教的远传,则表现在阿育王派名僧高士奔赴远方绝域弘扬佛法的事业上。阿育王广派传教士,东赴缅甸,南下锡兰,西达塞琉古和希腊诸国,北进克什米尔以及中亚,使佛教不仅在印度内部广为传布,而且冲出国界弘扬天下,变成世界性的宗教。这第三次结集成为早期佛教达到鼎盛的标志。但是由于外族的入侵和国内陷入长期的战乱,佛教在印度的传播逐渐减弱。到现在为止,佛教在印度国内信仰的人已经不多,相反在世界其他地区佛教却有大批的信徒,成为了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相传加德满都所处的谷地原本是喜马拉雅山麓的一个湖泊,湖中盛开着一朵金色莲花,这莲花便是释迦牟尼的前身。文殊菩萨挥剑劈开了湖岸,湖水倾泻而出,佛祖从此降临人间,随之佛教也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