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古印度的音乐和舞蹈
音乐在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有专门以此为生的伶人,他们四处流动,有时候还会将歌声带到田间垄头。另一方面音乐已经是每一个印度人生命的组成部分,他们以此为娱乐的方式,经常举行唱歌集会。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现代印度表现普通民众生活和情感的民俗舞蹈,常围成一圈或排成一排,动作飘逸奔放。
古印度人非常喜爱舞蹈和音乐,舞蹈和音乐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和世界上其他地区一样,印度的舞蹈和音乐也是在宗教祭祀的基础上形成的。吠陀文明中的两大史诗也是包含音韵与音律的颂歌。
早在哈拉巴文明的遗址中就出土了很多乐器,如哨子、笛子等。考古学家还在一个男性雕塑的脖子上发现了类似鼓的东西,在他们的印章上也有鼓的踪影,可以想见当时这些乐器都已经很普遍了。
据吠陀文献记载,在吠陀时代还经常举行集会,唱歌跳舞,当时这种集会叫做“萨马拉”,而且当时已经出现了专门以歌唱和弹奏乐曲为生的伶人。在宫廷生活中音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天早晨都要有歌手到王宫的门口歌唱,赞颂国王的丰功伟绩。当时王宫里还有专门的歌唱舞台,叫做吠底,在国王的重大节日里,这种音乐活动更是盛况空前。
同时,音乐还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传可以通过吹出不同的号角旋律来指挥战斗。作为宗教的音乐更是不可或缺,宗教仪式中音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因此产生了大批的宗教乐曲。佛教乐曲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一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叫做“晨钟暮鼓”,就来源于佛教,他们不仅在作法事的时候要奏乐,即使是上早课、晚上休息都要通过这种音乐的形式召集和解散,很有艺术品位。
印度的舞蹈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兄弟,考古发现,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舞蹈就同印度音乐一起成为了印度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歌与舞的结合大大丰富了舞蹈的表现能力,舞剧也很早就产生了,并且还出现了专门的舞蹈学校和舞蹈专著。
古印度人对于舞蹈的崇拜还表现在他们把舞蹈之神给了湿婆神,这是他们最为尊崇的大神。并且在舞蹈出现以后,伴随着舞蹈理论的不断健全,出现了《舞论》这一旷世经典。据记载,当时印度舞蹈者不仅舞技纯熟,而且表情丰富而自然。与其他民族的舞蹈相比,印度古典舞蹈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就是运用手势来表达特定的意思,在古代《舞论》一书中就记述了108种手势。这些手势和眼神、身段结合在一起,能够表达极为复杂的内容。在古印度,始终存在着两支舞蹈流派,除了古典舞蹈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古典舞蹈长于表现史诗、神话等带有宫廷色彩和宗教色彩的题材,而民间舞蹈表现的则是普通民众的生活和情感。
舞蹈的取材也很广泛,但是大多数仍然是以宗教为主要题材。由于印度人独有的艺术天赋,舞蹈不断发展,它的艺术表现力也不断增强。到了中世纪以后印度的舞蹈竟有了“哑剧”之称,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当时的印度舞蹈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相当高艺术水准的艺术类型。
舞王湿婆与帕尔娃娣的婚礼的青铜雕像。舞王湿婆是最受印度人民欢迎的大神。
音乐在印度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图为一小乐队在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