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文明和失落的文明
历史就是这么宿命,该失落的终究会失落,而该发现的,也终究会被发现。好像一条曲线的波峰和波谷,被突显的和被埋藏的,都将经历一个历史的循环。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玛雅图伦古城遗址
20世纪60年代,诺伯特·埃里亚斯发表了他最著名的著作《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研究》的第一卷。在这本书中,他力图建立自己的文明观。他详细地探讨了文明的问题,并将其与所谓的文化比较。埃里亚斯所竭力强调的是,文明代表了各个不同人类民族的共同价值信仰,就是那些朝向现代的,属于人类基本信仰层面的内容。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文明好像一个具有进化意义的树结构,处于树分枝的是不同等级的文明,而人类文明之树的生长一直是向上的。无独有偶,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托因比在他那部卷帙浩繁的《历史研究》中,将文明看作一个是有生命的名词,而任何文明的发展都会经历成长期、发展期、繁荣期、衰退期。而那些缺乏外部挑战或者不能战胜外部挑战的文明都会最后衰亡。
以上列举出的研究只是西方近百年来对所谓文明史研究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看法。的确,当我们讨论文明的时候,我们不自然地就会置身于一个现代文明人的行列,然后以一种我们从出生便已经形成的所谓“文明”的标准来看待属于我们的或者不属于我们的那些群体,然后给予他们以评价。这是一种再普遍不过的思维了。
但是,我们不禁要问,在古老的过去,在我们今天所坚持那些所谓文明的标准未产生之前,在我们也还处于不文明状态的时候,属于那个时代的人的心里,是不是也存在着一种类似我们现在所谓的标准。再扩大一步说,他们对于自然、对于周围群体、对于世界、对于自身的看法到底是什么。他们对待美、对待丑、对待生活的态度到底是什么。
进而我们需要关注这样的问题,处于那些所谓进化链条上已经消失了的文明,他们在他们存在的时代中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是否真的就是那么彻底的失落了。他们是否还通过流着他们的血液的后代顽强地保留着他们古老的传统,并且一旦时机成熟,即破土而出,生根发芽。这一系列的疑问,构成了我们这部分讨论的基本目的。而我们在后面就要尝试着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会进一步揭示这些文明的传统是否已经完全消失了,或者依然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保存着。
洪都拉斯是玛雅文化的发祥地。闻名于世的科潘遗址就位于它的西部。图为修复后的科潘球赛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