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星球与不存在的父亲

太多人,常见于男人,自认深情有爱,觉得自己不吝给予,且不索取,是讲道理不自私的好人,但其实,他们是一个孤独星球。

他们几乎纯粹活在一个孤独轨道上,他们愿通过道理来和其他星球偶尔打打交道,甚至还愿意付出比对方多很多,但那只是一瞬,随即他们又会回到自己的孤独轨道中。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听了很多关于男人的故事后,脑海中才冒出了这个词——孤独星球。有了这个词后,对《小王子》有了新的理解,它讲的就是一个又一个失去联系的孤独星球,每个小小的星球上,有一个倒霉的人,而且没记错的话,也都是男人。

这是因为性别差异吧,男人如果是孤独星球,对他们自己而言似乎问题不大,男人可以活在逻辑和头脑里,还可以生存得不错,工作很好,朋友不少,只是内心超级孤独,并觉得心好像被绑住了。

如果女人也是孤独星球的话,那她们自己的生命力好像完全被锁住了,身体也会严重僵硬。自闭症中,也是男孩占了大多数,对女人而言,自闭不大容易,如果真自闭,那是致命的。

关于孤独星球,我有很多故事,但先说说我的故事吧。

一次,梦见在回家的路上,路边都是美国牛肉店,而且免费,但我就是要回到家里,吃我自己早就准备好的那一点牛肉。梦里有一种很清晰的感觉,它的意思是,假若我吃了路边店的牛肉,就破坏了我的自恋。

醒过来继续解梦,觉得,这好像讲的是我学心理学的方式。我偏爱自学,虽然上课也不少,但积极性不高。在家里自学,就是吃自己准备好的那点牛肉,跟其他老师学,就是美国牛肉店,而且因为我有各种资源,还可以免费学。

之所以跟其他老师学的积极性不高,脑袋里有各种理由,但看来潜意识中真正的理由是,我是如此自恋,希望我的心理学建树都是自己创造的,而如果主要是跟其他老师学习的,就破坏了我的这份自恋。

还想到,我极少求人,可能也是这么回事。

懂事、不求人、不麻烦别人……这些特点,都是孤独星球们的标配似的。之所以成为这样,可能是婴幼儿时,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出了问题。

依恋,最初指婴幼儿对妈妈的情感方式,它有四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和紊乱型依恋。

设想幼儿园要放学了,妈妈们出现在幼儿园教室的门口,而孩子们也都看到妈妈们来了。这时,你会看到,不同依恋类型的孩子有不同的反应。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一看见妈妈,会满心喜悦,立即放下手里的事情,跑过去扑到妈妈怀里。

回避型依恋的孩子,看见妈妈时,会无动于衷,继续做手里的事情,就好像妈妈的到来,没有引起他们内心的波澜似的。

矛盾型依恋的孩子,会出现犹豫,一会儿看看妈妈,想扑过去,但又会掩盖这一点,继续做手里的事情,但又不能专心,会偷偷看妈妈。

紊乱型依恋的孩子,会在以上几种中不断变换,无规律可言。

孤独星球,其实就是比较经典的回避型依恋吧。

回避型依恋,或者说孤独星球,在缺乏情感链接的情况下形成。以后他们稳稳地活在自己的轨道上,任何需要偏离轨道走出孤独星球的事情,他们都觉得是对自己的干扰。

如果从道理上明白,出去做点什么是对的,那能说服他们走出去一下,可他们极少觉得自己的回避有问题。他们会觉得:我不索求你,又能付出,怎么可能错?

女人是孤独星球的,当然也不在少数。如一位女子说,我并不奢求什么,只要身边有一个人就好。这是多么低级别的对关系的需求啊,如果和她建立了亲密关系,成为她的恋人或亲子,那么她的恋人和孩子会感觉到致命的孤独。

孤独星球为何星球?就是因为一直活在孤独中,和别人建立情感链接有各种恐惧。

刘瑜曾说,在遇到现任丈夫前,她的日子像一口枯井,而遇到他,生命才鲜活起来。这种情形是,过去的能量投不出去,而萎缩成一口枯井,但遇见一个真正爱的人,投诸自己爱的能量,也能享受对方投诸的能量,就不是孤独星球了。

不过,以我的了解,这一点通常并不容易,不是遇见一个对的人,立即就OK了,那需要两个人走很长的一段路。

缺位的父亲

作为孤独星球的男人,一旦成为父亲,那么,他们就会是缺位的父亲。

中国多数家庭中,父亲是缺位的。但悖论是,多数中国父亲是老实的,他们一直都在家里。他们的爱,是有点暖意的,但只是一点暖意而已。他们的爱,犹如他们存在自身,淡淡的、弱弱的、可有可无。他们的好意,常胜过母亲,但子女们常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一个不存在的父亲,他也有很重要的功能——在场,而且是一个没有攻击性的、默默承受一切的容器。同时,这样一个沉默的父亲,总伴随着一个绝望的母亲。母亲,或女性,若内心有一个绝望的婴儿,她难以包住自己的情绪,要宣泄出来,否则她觉得生不如死。

这样的父亲母亲,是中国式家庭的一种绝配。

中国的父亲们有共同的伤痛:他们被权力体系吸走,并且,多数父亲自然不能在权力体系中有存在感,而父亲在外面被奴役时,在家里也就失去了尊严。

大学三年级时,在回家的火车上认识一对母女,女孩后来成为我的好友,而她妈妈,第一次在火车上见到我,和我聊天,竟然就聊哭了,哭诉的内容是,她年轻时,都是和超级高干们跳舞的,但她的丈夫就只是个工程师,这辈子这么没出息,她是瞎了眼了。她这样哭诉时,女儿在旁边一直白着眼。这种哭诉中的味儿,到现在听多了,才知道其内容是,我本来可以嫁给龙王的,但我就是嫁给了一个虾兵蟹将……

中国的父亲,常见这两种:在家,但无力;有力量,但无人性,也缺席。看电影《喜福会》,其中就两种男人:软弱的好男人,有欲望的混蛋。“欲望是有罪的”,这种感觉造成了两种男人的割裂,压抑了欲望就是好男人,结果因无欲望,于是什么都得不到;无罪恶感,于是留住了欲望,但却成了混蛋。

我们对政府的态度,也就是对父亲的态度。好父亲极少存在过,存在的,一直是有欲望的混蛋。或许,中国家庭能盛产越来越多的有力量的好父亲,我们的政治也就会更有力量且清明。

只有龙王,即皇帝,才被崇拜,被视为男人,而普通的老男人,在家庭中失去了地位,不存在一样。一次,一个编剧在微博上发起一个探讨:

为什么歧视公公?拿遥控器搜一遍电视,顿时就蒙圈了。媳妇的宣言、媳妇的美好时代、新女婿时代、女婿的美好时代、婆婆来了、婆婆遇上妈、婆婆的幸福时代……总之就是,婆婆、媳妇、女婿为主语再加上许多不同谓语、宾语,来回组合。昏头涨脑之余,我愤愤不平,为什么没公公什么事儿?

这是中国家庭的微妙之处:一方面重男轻女,一方面排挤父亲。概括说,中国人的文化焦点永远是妈妈与孩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