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台上

20世纪90年代,全球兴起了一股科技狂潮。自从前几年金融市场泡沫破灭之后,还没有出现过如此汹涌的技术狂潮。新词流行开来,什么TMT(technology,media,internet)和TIME(technology,internet,media)。投资银行和交易商抓住了这次科技狂潮的机会。他们承销IPO,发行股票、买卖证券、提供兼并和咨询服务。不知不觉地,他们中了科技的魔咒。在现实中,我们都知道不能相信自己的销售套话。

出于对技术的痴迷,交易商集中精力开发电子交易平台,这样客户进行交易就更方便了。这些平台能够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且提高价格透明度。我想不通交易商为何自毁长城。他们都想先发制人,取得先行者优势。“如果我们不做的话,别人就会替我们做。”交易商似乎都急着想剖腹自杀。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总体上,华尔街对投资并不擅长。如果他们买入,你可以放心地认为市场已经快到顶了,马上就要跌了。交易商投资了数十亿美元到电子市场上。

电子商务,B2B,B2C,C2C,还没等你弄懂这一套术语,新的术语就又出现了。最终,技术救了交易商,因为技术没有用。这和客户的懒惰也有关。

大客户拒绝转向电子交易的理由层出不穷:他们担心他们的桌子上放不下太多的电脑。这是因为各个银行都在推销自己的电子交易平台。有些银行为了保险起见,同时支持多个平台。客户想得到“市场风向”来优化交易:这让人想不通。因为大多数客户都或多或少明白他们无法彻底了解市场。说到底,客户也不傻,他们知道电子交易平台将降低交易商的利润。交易商还会邀请他们到银行的包厢里看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决赛吗?

不过,凶兆早已出现。时至今日,交易已经分为电子市场和传统市场,交易商之间大部分是通过电子数据形式开展交易的(他们并不互相要求对方参加体育或文艺节目)。和客户的交易既有通过电子数据,也有通过传统市场开展的。小额的交易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完成,大额交易仍然依靠客户和交易商之间私人关系完成。尼禄依然能够施展他的魔法。客户想得到体育赛事入场券的秘诀就是把大单子介绍给交易商。

随着市场变得更加高效,产品日趋标准化,交易商的利润也越来越低,于是他们想各种办法弥补。他们设法提高销售量;他们推销结构化的产品(通常将低毛利的标准化产品打包成听起来很复杂的产品);他们日益依赖交易利润。

2004年,相对年轻的信用衍生品市场正在整合。一种信用指数产生了,涵盖的公司数量超过100家。此外还有其他独立的指数覆盖不同的国家和行业。这其实就是标准化,提高价格透明度和降低交易成本,一切都是效率游戏。

来自顶尖交易商的资深信用衍生品专员聚在一起制定出细节。我本以为悲观失望的情绪充满了会场,因为信用衍生品市场就像电子交易系统推广之前的孟买股票交易所。我本以为标准化模式触及了交易商的利益,因此会遭到抵制。但出乎我意料的是,现场气氛热烈,甚至人人满怀憧憬。

老一辈的信用衍生产品从业人员虔诚地念着经济学家的咒语。信用衍生品市场在早期以适度的风险产生了高额的利润,这让交易员已经受益不少。以前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交易商尽可能拖延,提高交易透明度和降低利润。变革前进的力量已经势不可挡,他们利用这个机会让所有新入市的竞争对手都赚不到钱。

交易商尽可能拖延,提高交易透明度和降低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