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财报的综合阅读及分析

无论简单的季报,还是详尽的年报,都会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大表。看懂这三张表,财报的阅读基本就算解决了。虽然本书的重点不是谈财报分析,但如何将三大报表放在一起看,也是不能回避的内容。至于2007年才规定上市公司提供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可以当作三大表的补充资料看待,这一点留在后面聊。

第一节 鸟瞰三大表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共同反映一家企业的全景信息,但侧重点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相互关联的三张大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有多少资产,分别是些什么资产;有多少负债,长短期负债各有多少,有多少负债需要付利息,都体现在资产负债表里。企业所控制资源的多寡强弱,决定了企业持续经营和成长的能力。

利润表反映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成果,展示企业利用掌控的资源为他人创造价值并实现盈利的过程及能力。或者通俗地说,它是展示某段时间内,企业经营是赚是赔,赚了多少或赔了多少。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过程,展示企业对资金的筹措和管控能力。从现金流量表中,可以观察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偿债能力,是否能够持续、健康经营。或者通俗地说,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某段时间里,收进多少现金,付出多少现金,还余下多少现金。

利润表的净利润,等于资产负债表“期末盈余公积+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盈余公积-期初未分配利润+期内实施的分红”。净利润最终增加企业净资产中的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这样,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就产生了关联。

现金流量表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的每笔支出都会引起现金的增减变化,会记入现金流量表。这笔支出,究竟是记入资产负债表还是利润表,要看该支出是只在一年内起作用,还是会在超过一年的期限内起作用。前者记入利润表,作为当期费用直接处理掉;后者作为资产,记入资产负债表。也就是说,资产和费用都是支出。资产是长效支出,费用是短效支出。

同样,企业的每笔进账,无论是债务、资本还是经营收入,同样会被记录于现金流量表。然后再通过支出变化成资产或费用(保留的现金也可看作资产)。

总结起来,资产负债表的负债和权益,都会先经由现金流量表这个出入口,转化为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或者利润表的费用。

利润表的费用,去公司之外转了一圈后,会变成收入,重新经由现金流量表这个出入口回到公司。至于回来的是更多了,还是更少了,则要看利润是正是负。

利润的正负由收入和费用的大小决定,它等于“收入-费用”(广义的费用,指全部支出)。企业赚钱,增加所有者权益;企业亏损,减少所有者权益。因此,原本资产负债表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因为利润表的存在,演化出一个新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从这个新等式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如果想要虚增利润(收入-费用),那么它必将会虚增资产或虚减负债。虚减负债相对困难,所以大部分造假企业会选择虚增资产。上市公司操纵利润,90%与资产有关,只有10%左右涉及负债。原因很简单,操纵负债你需要债权人配合,而虚增资产只用和自己商量。

同时,利润表上记录的每一笔收入,要么产生了现金,要么产生了应收款。这样,利润表的收入,又通过收到现金和产生应收与现金流量表或资产负债表联系起来。对于涉及增值税的企业而言,可以将利润表的营业收入与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现金流量表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建立简单对应关系:营业收入×117%≈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增加额。这个差别在10%上下波动,基本属于大体正常(原因见知识链接中的完整计算)。

知识链接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一般指的是销售材料、提供劳务)+本期销项税发生额+(应收票据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账款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收账款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票据贴现产生的财务费用-非现金抵账+收回以前的坏账。

其中,应收账款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账款的期初净额-应收账款的期末净额)+(坏账准备的期初余额-坏账准备的期末余额)。

企业财务分析四步走

知道了这三张报表之间的关系后,当我们需要进行财务分析时,可以先鸟瞰三大表概要,取得对公司的初步印象。

第一步:浏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各科目,关注有无异常

所谓异常,指某科目出现明显过大比例的变动。例如,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端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长期待摊费用有没有大比例增长(明显超过营业收入增长比例);负债端重点关注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以及短期借款有没有大比例增长。

利润表里,先看营业利润率有没有大比例变化;再看营业利润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及资产减值损失三者之和在营业利润中的占比有没有发生什么大变化;最后看营业利润与净利润的比例是否保持基本稳定。

以上科目若没有异常,投资者便可以进入下一步分析;反之,就必须去附注中寻找解释,甚至致电公司寻求答案。不能获得完整可信解释的,对整份财报就要心存警惕。请记住:财报是用来排除企业的。

第二步:进行财务指标的历史分析

历史分析是寻找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两位同时取得95分成绩的同学,一位经常考90分,另一位经常考60分,前者可信度会远远高于后者。这就是历史分析的作用。不是说后者一定造假,而是概率偏大,需要进一步核查,至少在投资问题上必须如此。同理,连续赢利的公司,取得丰厚利润的可信度较高;连亏两年的公司,获得丰厚利润的可信度较低。

老唐的个人经验,国内上市公司的业绩,必须看满5年以上才能做可信与否的判断。以净资产收益率(ROE)来观察上市公司,会发现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公司上市当年的ROE,通常会较其上市前三年的平均水平下跌超过50%,且以后年度也很难恢复至上市前水平。至于原因嘛,台面上的解释是IPO导致净资产变大,而投资项目还没产生收益。而台面下的理由,老唐认为,是上市时化妆师下手太狠。

正因为如此,为避免受某年异常情况影响,对上市公司财报进行历史同比分析,是投资者不应该忽略的功课。

第三步:对比企业利润和现金流量变化的趋势

证明利润的含金量是否足够,是现金流量表的重要职责。拉长几年来看,企业的净利润总量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总量,应该保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比例,且最好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于净利润(请回忆前文有关现金流包含代收税款及净利润扣除折旧的内容)。

如果一方面企业获利很好,另一方面,现金流很差,投资者就必须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利润为什么没有转化为现金?并进行延伸思考,直至找到问题的可信解释——相信老唐,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对它的思考,可以帮助你躲避绝大多数造假企业。

现金流量表章节谈过的企业现金流肖像,是帮助我们理解企业的有趣手段。投资者根据现金流三大板块的正负值,建立企业的对应肖像,并查阅该种类型企业应该关注的要点即可。

第四步:将企业与竞争对手比较

将企业的业绩与竞争对手或是行业指标比较,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广阔的视野。一家企业也许增长不错,如营业收入同比增幅20%,但是如果我们放眼整个行业,发现行业平均增幅是50%,我们就可能得出另一个结论:鸭子没有随着水面上升,一定是某处出了问题。

通过和竞争对手或行业平均水平比较,我们可以避免被孤立的企业增速所迷惑。若企业增长低于行业平均增长,说明企业的市场份额在降低,竞争优势在慢慢消失,最终可能会被跑得更快的竞争对手打败。

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一方面是比较资产负债结构,看行业内人士对资源的运用方向是否观点一致,对未来发展是有共识还是分歧;另一方面是比较利润表指标,通过利润产生过程中的各项收入和费用的比较,观察管理层是否称职,是否有效地运用了股东提供的资源。

投资者通过对异常情况的关注,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历史对比、趋势分析以及和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对比,最终完成对企业安全性、盈利能力、成长性和营运能力的量化,从而评估企业价值。那么,这些对比分析,具体应该关注哪些指标呢?下节我们就来谈谈具体应该关注的财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