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龙门石窟〔11〕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即开始龙门石窟之凿造。龙门地处洛阳南三十里,亦名伊阙。

公元495年,在伊川河的山岩上开始开凿龙门石窟,情形与大同云冈近似。这里的佛像头部更圆润而较少圆柱形,衣褶不那么尖了,仍然对称,但更流畅,富有高雅的装饰性。有些洞窟的墙面上有浮雕,一面是皇帝像,对面是皇后像,各有随从侍候,表现着最高级的构图。龙门的雕凿工作持续到9世纪后期。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元魏以下至于隋唐龛窟造像无数,实我国古代石刻之渊薮。其龛窟之布置与云冈石窟略同(图052)。唯匠人之手艺不同,而工作之石料较为坚细,故其结果在云冈之上,然以地处中原,与社会接触较多,其毁坏之程度亦远在云冈之上,研究亦因之颇感困难。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52龙门石窟全景

诸窟中之最古者为古阳洞(图053、054)。其效昙曜之往事,在龙门创立此伟业者,厥为比丘慧成。慧成实太武帝玄孙,与孝文帝为从兄弟,为报皇恩,故营此窟。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帝幸龙门,此洞之成,实赖帝力。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帝崩,杨大眼至龙门,大眼实辅国将军,《魏书》有传,为念帝而造像也。至宣武帝景明初,敕造宾阳洞,其余诸窟因而次第造成,孝文及慧成,实灵岩无数佛窟开凿之始祖,其在我国美术史上,功弗可没也(图055、056)。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53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刘龛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54龙门石窟古阳洞内景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55龙门石窟比丘慧成造像龛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56龙门石窟杨大眼造像龛

古阳洞壁上雕饰,多为孝文、宣武二帝时代造。然龙门各洞,各时代之加造小龛者不可胜数,故四壁无一寸空墙,致将原形丧失。其中多数头已毁失,但小像全者较多。杨大眼、魏灵藏等像大体结跏趺坐〔12〕,其衣褶雕法,仍本恒安像式,然面貌较柔和。其中有交脚坐者,其姿势之庄严,衣褶曲线之平行,亦极似云冈。唯衣褶下部不作尖错形,而呈阅读 ‧ 电子书库状。领圈下微作桃尖,肩带胸前垂下,交穿珮中,又复下垂,其带极平宽,无皱,皆此时代之特式也。

至宣武永平延昌间(公元508~515年),衣褶较为流畅,至孝明初年作风渐变。熙平二年(公元517年)齐郡王之像尚为交脚旧式,至神龟三年(公元520年)及正光二年(公元521年)之造像,皆结跏趺坐,座前垂衣曲折翻覆重叠掩座,遂产出一种新样式。此实孝明时代最显著之作风(图057、058、061)。

阅读 ‧ 电子书库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57、058龙门石窟佛像衣褶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59龙门石窟古阳洞屋形龛

阅读 ‧ 电子书库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60、061龙门石窟古阳洞小佛龛

古阳洞中像旁雕饰多珠链、飘带等(图062~064)。龛后及背光则作火焰纹。龛之周围梯形(Trapezoid)格中则为飞天,长衣飘舞。其雕多极薄浮雕,线索凌峻(图065、066)。背光火焰,亦有只刻线纹者。然皆一致同有一特征,则其刚强之蕴力是也。此特征本已见于云冈作品,及至龙门,则因刻匠技术之进步,石料之较佳,故其特征乃益易见。龙门刻匠实较云冈进步甚远,不唯技术,即对于雕饰之布置,亦超而过之矣。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62龙门古阳洞龛楣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63龙门古阳洞龛楣龙饰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64龙门古阳洞珠链龛饰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65龙门古阳洞龛楣雕饰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66龙门古阳洞龛楣飞仙


注:图052、054、055、061、062、064~066均引自《龙门石窟》。——编者注


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宾阳洞成,共有三洞,为龙门诸洞中之最壮大者。宾阳洞为皇家敕造,挑选名匠,工作特精,然三洞作风各异,其中虽有隋唐添刻像,然主要像皆正光间物,北洞本尊补塑,失去原形,中洞、南洞本尊,面貌特异,衣褶不似古阳,而写实之技巧进步。褶线曲直参差流畅,曲折配合得宜(图067~071)。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67龙门宾阳中洞本尊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68龙门宾阳中洞南壁本尊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69龙门宾阳中洞本尊头像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70龙门宾阳中洞迦叶像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71龙门宾阳中洞文殊像

南洞本尊衣褶流畅,中洞南北壁有本尊立像,衣缘自手下垂,作一种波状,善用曲线,变化颇巧。其发为健陀罗式。其背光自项后圆光周围有宝相花以至周围之火焰,刻技细巧精致之极。其诸胁侍菩萨,或和悦,或庄严,各尽其妙(图067、069、071)。

壁上之诸浮雕,佛传图及王后供养图,极浮雕之美,后世观者唯赞叹耳(图072)。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72龙门莲花洞浮雕佛传故事,极浮雕之美,后世观者唯赞叹耳

次要次古者有莲花洞,其中最古铭为孝昌间(公元525~527年)物,其洞顶以莲花为宝盖,方丈余,是以得名。莲花四周刻飞天(图073~075)。本尊立像之左右有声闻弟子胁侍,左执杖者为迦叶尊者(图076)。此外又有菩萨胁侍。洞内样式稍新异。本尊两手下袈裟缘直垂,与膝下衣褶,皆极流畅。此式东魏高齐最盛,实北魏末年之新典型,胁侍菩萨面貌和蔼,颇似宾阳洞。声闻面貌奇伟,衣褶似宾阳中本尊,而略有变化。此实北魏末之作风也。

阅读 ‧ 电子书库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73、074龙门莲花洞浮雕佛传故事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75龙门莲花洞本尊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76龙门莲花洞迦叶像

此外山东历城,河南巩县,亦皆于此时开凿,其作风沿革亦略同焉(图077~080)。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77巩县第一窟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78巩县第二窟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79巩县第三窟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080巩县第四窟

自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孝静帝改元天平,迁都于邺,以至武定八年(公元550年),禅位于高齐,此十六年间谓之东魏。仍继北魏之风,造像亦甚盛行。京都既迁,洛阳龙门造像之迹非复如北魏之盛,然古阳洞中东魏造像之可考者尚有数龛。

除云冈、龙门外,山东历城、河南巩县皆有石窟遗刻,古自北魏,下至唐宋,诚佛图美术中最重之遗物也。

佛像之供养,初以弥勒为最多,后为释迦、观音之供养亦盛。胁侍菩萨本多二尊,自宾阳洞以后,加以声闻,遂成五尊。至于师子〔13〕飞天,由来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