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光表的工作原理

为了全面理解测光表,让我们先用别的名字来称呼它。“测光表(lightmeter)”这个名字有点迷惑性。我们先把它称为“灰度表(graymeter)”,因为它唯一的作用,就是告诉我们中间灰度(5区)的曝光。所有灰度表做的都是同样的事情:它们把观察角度内的光量进行平均,然后给出一个对于5区的准确曝光读数。这就是它们所做的唯一事情!


■“所有灰度表做的都是同样的事情:它们把观察角度内的光量进行平均,然后给出一个对于5区的准确曝光读数。这就是它们所作的唯一事情!”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灰度表对于它所指向的东西并无概念,那可以是走廊上的深色外套,可以是阳光下的一片雪地,可以是阴天下的人脸,可以是你能想象的任何东西。灰度表只知道接触到其光敏元件的光的数量。由于它对自己所测量的对象没有概念,不能给出该对象的合理曝光值,所以它给出的都是5区的曝光值。因此,在逻辑上,它应该被称为灰度表。

对很多物体来说,5区或许是合适的曝光——也许是阴天下的人脸(虽然我认为偏暗)——但对于阳光下的白雪,那肯定不是合适的曝光。你和灰度表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你会思考。认识到灰度表只能给出5区读数后,你可以利用自己对灰阶的知识来决定合适的曝光。

以阳光下的白雪为例,如果雪有变化——既有山丘上的也有山谷中的——或许甚至还有一些处于阴影之中,那么你可能希望它的曝光值介于7区(可以看到质感的亮灰调)和8区(接近白色的亮灰调,没有实质的质感)之间的某个位置。虽然雪是白色的,但是你大概会希望避免没有细节的死白。假设灰度表的读数是f/16、1/250秒的曝光值,当然,这个值会拍摄出中灰(5区)的雪。那么,如何把灰度表的读数转换成自己需要的数据?

我们以测光表的读数为起点,先提高一挡,把曝光加倍,相当于把曝光提高了一个区。从f/16、1/250秒提高到f/16、1/125秒,曝光加倍,白雪被提高到6区(记住,1/125秒的时间长度是1/250秒的2倍)。或者,你可以改变光圈,把设置调节为f/11、1/250秒,从而到达6区。

然后,再次把曝光加倍,让白雪处于7区。从f/16、1/125秒,你可以提高到f/16、1/60秒,再次用快门速度来加倍曝光(通过改变光圈,从f/16、1/125秒调到f/11、1/125秒,你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如果你想提高到8区,那就再次改变光圈或快门速度。

每次加倍曝光,都会让雪提高到更亮的一个分区。你还可以通过相机上的f值来设置光圈,使曝光提高半个区。因此,如果你要把雪设置在阅读 ‧ 电子书库区,那就从7区开始,把曝光值从f/16、1/60秒调节到f/16、1/60秒和f/11、1/60秒的中间。这样设置后,雪就会被表现为阅读 ‧ 电子书库区,它会有非常明亮的质感,而不会变成全白。

通过这个例子,你可以学会如何利用分区系统对底片进行曝光。必须记住的重点,是灰度表只能给出5区的读数。如果你想达到比5区更亮的分区,你必须开大光圈或降低快门速度。如果你想达到比5区更暗的分区,你必须缩小光圈或提高快门速度。记住每个分区的影调,并在脑海中形成各自的画面,然后你就可以决定到底要提高或降低多少级才能获取自己所需的曝光。

一开始,你可能会有所疑惑,没意识到当站在一个明亮的物体之前(例如阳光下的白雪),你必须打开光圈来表现出它的明亮。逻辑上,那个物体如此明亮,似乎必须在灰度表读数的基础上把光圈缩小才能校正影调,而事实上,相反的操作才是对的。你的起点永远都是灰度表上的5区中灰,如果你想让拍摄对象的影调比5区亮,你必须在读数上增加曝光。同样,从灰度表上的5区中灰开始,如果你想让拍摄对象的影调比5区暗,那么必须在读数上减少曝光。你必须演绎场景,让你的观点表现出来,而不是简单地把它“拍”下来,你必须控制底片的密度。如果认识到自己的起点永远都是灰度表提供的中性灰,你就可以控制好底片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