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也会影响情绪

日常生活的场所包括家庭、汽车内、办公室、街道及餐馆等。除了活动内容和朋友,场地同样也能影响一个人的体验和感受。

举例来说,青少年在远离成人的监护时(例如在公园)感觉最佳,而在学校、公共场合等必须行为检点之处则感到最为拘束。成人也偏好公共场合,此时多半是与朋友相处,或进行自愿性的休闲活动,其中尤以女性为最,因为能够步出家门,就代表从乏善可陈的工作中解脱;但对男性而言,出现在公共场合,却多与工作或其他责任有关。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对许多人而言,开车向来让人产生一种自由、尽在掌握的感觉。由于此时可以不受干扰、全神贯注,并在汽车内解决情绪冲突,因此有人称汽车为“思考机器”。对许多家庭而言,汽车也是团聚的场所。在家里,父母与子女平时分散在不同的房间,各做各的事,只有在外出坐车时,才会一起聊天、唱歌或玩游戏。

屋内房间也各有不同的情绪特色,多与房间个别的活动目的有关。例如,男性会表示,他们在地下室的情绪最好,女性则相反,原因可能是:男性到地下室是为了休息或做点儿自己喜欢的事,妇女则是为了洗衣服。女性情绪最佳的地方是浴室及厨房,因为在浴室时,可以暂时远离家人的召唤及需求;在厨房时,则可以一手掌控,投入胜任愉快的烹调活动(事实上,男人比女人更乐于烹调,原因自然是他们平时的烹调时间还不及女人的1/10,大可以随兴所至)。

尽管许多文章都谈到居住环境对人心的影响,但这方面的系统性知识却尚未建立。自古以来,艺术家、学者、修行者就已经知道挑选最有利于启发灵感、抚平心灵的环境。佛教的出家人在恒河发源地打坐,中国文人在风景如画的岛上亭阁舞文弄墨,基督教的修道院也选在可以远眺的山上修建。当今美国的研究机构或企业的研发部门,无不坐落在起伏的山丘上,远望地平线彼端的海洋,或欣赏湖面上悠然自得的鸭群。

如果采信艺术家或思想家之言,合宜的环境确实能为我们带来灵感及创造力。正如同音乐家李斯特在浪漫的科莫湖畔所写的:“我感受到四周各式各样的自然特质……在心灵深处激起情绪反应,令我想以音乐抒发出来。”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曼菲尔德·艾根说过,他的若干重要心得,都是冬季赴瑞士阿尔卑斯山旅行时所获,他在当地和世界各地的同好一起滑雪、谈论科学。如果有人读过丹麦物理学家波耳、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天文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德裔美籍物理学家贝特等人的传记,便不难得知,这些人若非因为爬山及观星,日后也不会获得卓越的科学成就。

为了获得耳目一新的体验品质,不妨在活动类别及友伴之外,再增加环境因素,并加以实验,或许十分有用。例如,外出、度假有助于清心醒脑、改变观念,以崭新的眼光看待自己;整理住家及办公室环境(清理杂物、重新装潢,令人身心舒畅),也可能是重振生活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