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中寻找心流

历史显示,社会只有在无法提供有意义的生产性职业时,才会将重心转移至休闲娱乐,尤其是被动性质的活动。而一些现代的例子能让我们对这情形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北美许多原住民已无机会体验工作及部落生活中的心流,因此,他们想要通过模仿先民欢乐生活形态的休闲娱乐来重拾这种感受。过去那瓦霍(Navajo)的青年,只有在西南部台地骑马逐羊或是参加为期一周的仪式性歌舞时才最感舒畅,现在这类经验已不可复得,他们为了重拾心流体验,只好先喝些酒,再坐进加大马力的汽车,沿着沙漠的高速公路狂飙。虽然与早年部落争战或牧羊时期相比,汽车肇事伤亡率不见得更高,但此刻的他们却空虚不已。

生产活动一旦落入陈规俗套、不具意义时,人们便会用休闲娱乐取而代之,并逐渐加重比例,转而仰赖精密的人造刺激。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也有一些深感工作乏味的人,将所有生产责任完全抛开,转向休闲娱乐中寻求心流。这么做并不见得需要一大笔钱,有些背景优秀的工程师选择辞职,在餐馆洗一整个冬天的碗盘,只为了赚取一夏的攀岩费用。各地沙滩也可见到许多冲浪者过着仅够糊口的日子,目的也是竭尽所能地追求冲浪板上的心流。

澳大利亚社会科学家吉姆·麦克贝思访问数十名经年在南太平洋诸岛航行的水手发现,许多人除了以一生积蓄投资购买的船只之外,几乎一无所有。当他们没钱买食物或修理船只时,就会上岸打打零工,直到攒够了钱才又起航远去。其中一人说:“我可以抛开责任,摆脱贫乏单调的生活,追求些许的冒险与刺激。除了呆板地过活,我还想做些别的事。”另一人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让我做大事的机会,一件既重大又值得纪念的事。”

有些人并未完全抛弃工作,只将生活重心由工作转移到休闲。有位认真的攀岩者认为,自发自律、心情愉悦地进行这项运动,是为后半辈子作训练,他说:“如果能打赢这些战役,战胜自己、战胜人世的战争就会容易些。”

还有一位商界人士改当木匠,搬到山上居住:

 

若留在企业界,我必能赚很多钱,但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并不爱这份工作,不觉得这对我的生活有所助益。我看见自己弄混了某些事情的先后顺序,时间大半消耗在办公室内……光阴一年一年地流逝。我喜欢当木匠,现在我住在安静、美丽的地方,几乎每晚都会上山走走。我认为,目前虽然不能再供给家人物质方面的生活,但这种轻松及经常在家的情况对他们更有益。

 

由商人摇身变成木匠,正足以说明某些人确能重新调整生活,为自己创造更多变化。他们不断努力,试着找出一种既是生产又能为生活带来最多心流体验的活动。不论是成天工作、放弃其余活动,还是将全部时间投入休闲娱乐,似乎都不理想。但多数人却喜欢将生活划分为无趣的工作及一成不变的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