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

我们现在在考察信用制度时要遇到的可能仅有以下几个困难问题:

第一,关于真正货币资本积累的问题。它在多大程度上是资本现实积累的标志,也就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标志,又在多大程度上不是这种标志呢?资本的所谓过剩(plethora),一个始终只用于生息资本也就是货币资本的用语,只不过是表现产业生产过剩的一个特殊方式呢,还是在此以外所形成一种特殊的现象呢?这种货币资本的供给过剩,是否与停滞不用的货币总量(金银条块、金币和银行券)有相一致的存在,在现实中的货币的过剩,是不是就是借贷资本的上述过剩的反映和表现形式呢?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第二,货币紧迫,也就是借贷资本不足,又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出现实资本(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的缺乏呢?另一方面,它又在多大程度上和货币本身的不足,即流通手段的不足是相一致的呢?

在以上考察货币财产和货币资本的积累的特殊形式时,我们已经把这种积累的特殊形式归结为对劳动的占有权的不断积累。前面已经说过,其实国债资本的积累,不过是使国家债权人阶级不断壮大,这个阶级有权把属于税收中的一定数额预先划归自己所有。连债务积累同样能表现为资本积累这一事实,很明显地表明那种在信用制度中所发生的颠倒现象已经完成。这些为以前借入的并且早已被用掉的资本所发行的债券,这些代表那些已经不存在的资本的纸制复本,在它们却是可卖商品,因而在可以再转化为资本的情况下,对于它们的所有者来说,就可以作为资本来执行职能。

对于公用事业、铁路、矿山等等的所有权证书,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说的,固然是一种现实资本的证书,但虽然有了这种证书,却并不能对这个资本进行支配。这个资本是一种不能提取的资本。在有了这种证书以后,只是说明在法律上有权索取和这个资本相对应的应该获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但是,这种证书也成为了现实资本的一种纸制复本,就跟提货单在货物之外,却和货物同时具有价值一样。它们只不过是并不存在的资本的名义代表。这是因为实际上现实资本是存在于这种复本之外的,并且这种复本的转手不会改变现实资本的所有者。这种复本之所以会变成生息资本的形式,不仅因为它们可以保证其所有者取得一定的收益,而且因为可以通过出售它们而得到它们的资本价值的偿付。当这些证券的积累同时在表示铁路、矿山、汽船等等的积累时,它们也就表示了现实再生产过程也随之扩大,就像动产征税单在扩大时也就表示这种动产的增加一样。不过,既然作为纸制复本,这些证券就只不过是幻想的,它们所具有的价值额的涨落,和它们有权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的改变完全无关,它们能够作为商品来买卖,因而能够作为资本价值来流通。它们的价值额的大小,也就是,它们在证券交易所内的所具有的行情,在利息率的下降和货币资本特有的运动无关,而纯粹是由于利润率趋向下降的结果时,会在利息率的下降时必然出现上涨的趋势,所以,仅仅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个由想象生出来的财富,根据它原来所具有的一定的名义价值的所有组成部分的价值表现来说,也会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而扩大起来的。

阅读 ‧ 电子书库

股票市场崩溃后的华尔街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票市场崩溃。一度掀起了抛售狂潮,到29日股市彻底崩溃,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跌幅达22%,创下了有史以来单日跌幅最大百分比,华尔街上令人心悸的股价持续下跌的势头直到11月才最终止住。图中是纽约股票交易大厅。

因为这种所有权证书的价格浮动而造成的盈亏,以及这种证书在某些人手里的集中,按照其本质来说,就越来越成为赌博的结果。赌博在这个时候已经代替劳动,并且也取代了直接的暴力,而成为夺取资本财产的原始方法。这种想象的货币财产,不仅构成了私人货币财产的非常大的部分,并且跟我们讲过的一样,也构成银行家资本的非常大的部分。

为了能够尽快地解决问题,我们把货币资本的积累,可以不妨理解为掌握在银行家(职业贷款人)手中的财富的积累,这里的银行家是指私人货币资本家和国家、团体以及从事再生产的借款人之间的中介人;因为整个信用制度以惊人的速度扩大,总之,所有的信用,都已经可以被他们当作自己的私有资本来利用了。这些人往往是以货币的形式或对货币拥有直接索取权的形式占有资本与收入。这类人的各种财产的积累,可以与现实积累的方向极不相同,不过无论在何种场合下都证明,他们握有现实积累的非常大一部分。

阅读 ‧ 电子书库

富有的银行家

在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发达的情况下,货币资本的积累实际上就是银行家手中的财富的积累。银行家作为私人资本家和各种借贷之间的中介人,社会的“全部信用,都被他们当作自己的私有资本来利用”。由于银行资本大部分是虚拟资本,所以也并不反映现实资本的积累。图为17世纪中期富有的银行家约翰·班克斯的肖像。

我们从商业信用开始分析,也就是从事再生产的资本家之间互相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它的代表是汇票,是一种具有一定支付期限的债券,是一种用来证明延期支付的证书。每一个人都在提供信用的同时,也接受信用。我们首先不考虑银行家的信用,这种信用是一个本质上完全不同的要素。如果这些汇票通过背书而在商人和商人之间再作为支付手段来进行流通,从一个人手中转到另一个人手中,排除中间的贴现,那就不过是债权由一个商人到另一个商人的转移,而这绝对不会对整个的联系有什么影响。这里发生的只不过是人的变换。在这种场合,即使没有货币的介入,也照样可以很好地进行结算。

如果我们把商业信用和银行家的信用分开来进行考察,那就能很清楚地得到,商业信用的规模和产业资本本身的规模一同增大。在这里,借贷资本和产业资本是没有差别的,就是一个东西;贷出的资本直接就是商品资本,要么是用于最后的个人的消费,要么是用来补偿生产资本的不变要素。所以,作为贷出的资本在这里出现的,总是那些处在再生产过程的某一特定阶段的资本,它通过买卖,从一个人手里转移到另一个人手里,不过它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要到后来才根据约定的时间由买者支付。

在这里,信用所具有的最大限度,等于产业资本的最充分的使用,也就等于产业资本的再生产能力在不顾消费界限情况下的极度紧张。同时这些消费界限也会随着再生产过程本身的紧张而扩大:一方面这种紧张自然会增加工人和资本家对收入的消费,另一方面本身这种紧张和生产消费的紧张是一回事。

5秒钟经济学
股票发行
股份公司把经主管部门核准的具备法定要式的凭证出售给投资者的行为。发行目的为设立新公司筹措资金。设立新公司一般有发起设立和招股设立两种方式。其中采取发起设立方式,公司发起人必须认购第一次发行的全部股票,无须向社会筹资,从而每个发起人都是公司的原始股东,发起人在认购股份后,可以一次缴足认购股款,也可以分期缴付。认购股款可以用现金支付,也可按事先协议,用房屋、设备等实物资产作价抵缴。公司经主管机构注册登记,领取登记书,在法律上取得独立的法人资格后,才准予向社会上发行股票。

只要再生产过程没有停歇,而且资本回流确实能得到保证,这种信用就会不断地进行下去和扩大起来,并且这种信用的扩大是以再生产过程本身的扩大为基础的。一旦由于资本不能及时回流,市场出现商品过剩,价格下降而导致停滞时,产业资本的过剩就会出现,不过这种资本过剩是在产业资本不能执行自己的各种职能的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存在着大量的商品资本,但却找不到销路。有大量的固定资本存在,但由于再生产停滞,大部分闲置而得不到使用。信用将会收缩的原因是:第一,因为这种固定资本闲置不用,也就是这种资本停滞在它的再生产的一个阶段上,因为它的形态变化不能完成;第二,因为再生产过程不断进行下去的信念已经遭到破坏;第三,因为对这种商业信用的需求会随之减少。

阅读 ‧ 电子书库

修建苏伊士运河

1551年,英国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家股份公司—莫斯科夫公司,首次向公众发行了面值25英镑、总值6000英镑的股票,股市奇迹般地由此诞生了。18世纪60年代,由伦敦150名经纪人发起,在“乔根森咖啡馆”开办了英国第一家股票营业厅。图中是为了修建苏伊士运河,1857年成立“国际苏伊士海运运河公司”的场景。资金2亿法郎,分成40万股。法国占52%,埃及占44%。当运河于1869年正式通航时,仅通航典礼就耗资达200万英镑。

因此,一旦再生产过程的这种扩大受到破坏,或者哪怕只不过是再生产过程的那种正常的紧张状态受到破坏,信用就会减少。那么通过信用来获得商品就比较困难。各种支付要求使用现金,小心谨慎地对待赊售,是产业周期中在崩溃之后不久的那个阶段所特有的现象。在危机中,因为每个人的商品都想卖而卖不出去,但是为了购买东西,又必须要卖出去,所以,正是在这个信用极度缺乏(并且对于银行家的信用来说,贴现率也最高)的时刻,闲置的寻找出路的资本的数量并不是最大,数量最大的是滞留在自身的再生产过程内的资本。这时,因为再生产过程的停滞,已经投入到生产中的资本实际上大量地闲置着不用。工厂停工,原料堆积,制成的产品充斥商品市场却卖不出去。因此,如果认为生产资本的缺乏造成了这种情况,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其实正好在这个时候,生产资本是处于过剩状态,不管是就正常的、但是在目前暂时紧缩的再生产规模来说,还是就已经萎缩的消费来说,都是如此。

假定构成整个社会的只是产业资本家和雇佣工人。此外,不考虑价格的变动这种变动使总资本的大部分不能在平均状况下得到补偿,并且由于整个再生产过程之间的普遍联系(特别是通过信用而得到了发展),这种变动的存在必然总是引起暂时的普遍停滞。同样,不考虑信用制度下生成的买空卖空和投机交易。这样,危机好像就只能由各个部门生产的不平衡,由资本家的积累和他们自己的消费之间的不平衡来说明。但是实际情况是,投在生产上的资本的补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那些非生产阶级的消费能力;工人的消费能力一方面受到现实生活中工资规律的限制,另一方面受到以下事实的限制,就是他们只有在他们可以给资本家阶级带来利润的时候才会被雇用。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然而资本主义生产却无视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生产力发展的界限就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能力。

阅读 ‧ 电子书库

沉重的负担

在经济大萧条阶段,借贷货币资本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的不一致表现得最为明显。当时市场不活跃,大量的商品卖不出去,物价随之下降,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大量货币资本游离。表现为借贷资本的过剩与产业资本的收缩结合在一起。图中是在经济萧条时期的危地马拉,一个失业工人在赶路,为了生计他每天要这样步行四五公里,压在肩上的是沉重的生活重担。

现在我们再来谈货币资本的积累。

借贷货币资本的增加,并不是每次都表示再生产过程的扩大或现实的资本积累。这种情况,在产业周期的紧跟着危机过后到来的那个阶段中,表现得最明显,这时,借贷资本大量闲置着得不到使用。在生产过程紧缩(1847年危机后,英国各工业区的生产减少了三分之一),物价降到了最低点,企业信心严重不足的时候,低微的利息率在这时起着支配作用。这种低微的利息率只不过表明:借贷资本的增加,恰恰是由于产业资本的收缩造成的。当物价下跌,交易减少,用于支付工资的资本收缩时,所需的流通手段就会随之减少;另一方面,在对外债务随着资金的流出和破产偿清之后,追加的货币也就不需要去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了;最后,汇票贴现业务的范围,也会随着汇票本身的数目和金额的缩小而缩小,这一切都是非常清晰的。因此,在危机中对借贷货币资本的需求,无论是用于流通手段,还是用于支付手段(这里新的投资还没有被谈到),都会减少,这样,借贷货币资本相对来说就显得充裕了。不过,正如我们在后面将要谈到的,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借贷货币资本的供给实际上也会增加。

如果再生产过程经历过危机之后再一次达到过度紧张状态以前的那种繁荣局面,商业信用就会随之大大扩张,实际上这种扩张又是资本容易流回和生产扩大的“健全”基础。这时,利息率虽然已经有所回升高于最低限度了,但是仍然是非常低的。事实上这是唯一的这样一个时期,这时可以说有很低的利息率,借贷资本相对比较充裕,这是和产业资本的现实扩大在同时发生的。由于在这个时候资本容易并且能够有规则地流回,加上商业信用的扩大,这就能够保证借贷资本的供给(虽然需求也已经增长),这样就不会让利息率水平上升。另一方面,只有到这个时候,没有准备充足的资本甚至根本没有任何资本而完全靠货币信用进行投机的骑士们,才大量地涌现出来。此外,还有各种形式的固定资本的迅速扩大和新型大企业的大量开设。现在,利息随着投资的大量增加提高到它的平均水平。但是,一旦新的危机爆发,信用瞬间突然停止,支付停滞,再生产过程瘫痪,并且,除了前面所说的例外情况,在借贷资本将近绝对缺乏的同时,闲置的产业资本也同时发生过剩,这时,利息率就会升到它的最高限度。

因此,总的说来,表现在利息率上的那些借贷资本的运动,与产业资本的运动,是按照相反的方向进行的。有一个阶段,拥有低的但是高于最低限度的利息率;与危机以后经济的“好转”和信任的增强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另一个阶段,利息率在它的平均水平上,也就是刚好是在离它的最低限度和最高限度等距的中点上,只有在这两个阶段,充裕的借贷资本才和显著扩大的产业资本结合在一起。但是,处于产业周期的开端时,低利息率与产业资本的收缩结合在一起的,而在周期的末尾的时期,则是高利息率与产业资本的过多结合在一起的。伴随所谓的“好转”而来的低利息率,其实是表示在这个时候商业信用对银行信用的需要是微不足道的,商业信用还是立足于其自身的。

在再生产过程的所有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中,只要信用在瞬间突然停止,只有使用现金支付才有效,显然危机就会随之发生,激烈追求支付手段的情况必然会出现。所以从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整个危机仅仅是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而且,实际上问题只是在于汇票兑换为货币的可实现性。但是大多数这种汇票都是代表现实买卖的,而从根本上说整个危机的基础是这种现实买卖的扩大远远超过社会需要的限度这一事实。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商品资本能够代表可能的货币资本的那种特性,在危机时期和一般在营业停滞时期,将会大大丧失。虚拟资本,生息的证券,在它们本身就是作为货币资本而在证券交易所内进行流通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它们的价格会随着利息的提高而下降。其次,它们的价格下降还可能是由于信用的普遍缺乏,这种信用缺乏迫使证券所有者在市场上大量出售这种证券,以便获得货币。股票的价格也会随之下降,部分是由于股票能够要求得到的收入减少了,部分是由于价格下降的股票往往代表的是那种带有欺诈性质的企业。在危机时期,这些虚拟的货币资本的实际价值大大减少,从而它的所有者依靠它在市场上获得货币的力量也随之大大减少。这些有价证券在行情表上的用货币表示的价格的减少,虽然和它们所代表的现实资本并没有关系,但是和它们的所有者的支付能力有极大的关系。

阅读 ‧ 电子书库

帝国大厦

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由放任的经济制度,生产与消费的对立。虽然经济危机往往表现在货币危机和信用危机,但二者并不是危机的原因。生产过剩造成的商品价值得不到实现,有价证券贬值。这只是说明货币危机加深经济危机。图中是建成于1931年西方经济危机时期的帝国大厦,作为美国经济复苏的象征,帝国大厦是美国乃至世界之商业文化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