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秦楚汉的三国志

陈胜、吴广之乱

秦楚汉更迭的历史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史记》中把各王朝的年代记编纂为《本纪》。在《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之后是《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可是这三篇本纪所记述的并不是王朝,而是秦始皇(前259—前210)、项羽(前232—前202)、高祖刘邦(前247—前195)三人。司马迁通过三位个性不同的帝王,描述了秦、楚、汉交替的时代,还特别认同项羽在秦和汉之间曾经复兴楚国的君王地位。从秦始皇出生至刘邦去世的六十五年之间,三人同时在世的三十二年正是战国末至秦统一的时期。

秦始皇死后,是秦二世在位的三年(前209—前207)和刘邦与项羽之间楚汉战争的五年(前206—前202)。这是左右中国历史前进方向的重要历史时期。项羽与刘邦的英雄之战固然意义重要,但西楚霸王项羽期待建立的新型国家的计划,更是耐人寻味。一个皇帝之下,并存十八个诸侯王国,基层设置郡县制。秦始皇的郡县制是皇帝直接管辖的。

阅读 ‧ 电子书库

40 汉刘邦 虽出自项羽之楚,却致力于继承秦帝国沛县泗水亭)

阅读 ‧ 电子书库

41 西楚霸王项羽 以霸主统领天下的项羽(徐州市戏马台)

秦始皇是以帝王君临天下,项羽是以霸主制天下。帝王与霸主之不同,实在意味深长。随着项羽的去世,他的建国计划也化为泡影;不过,刘邦建立的汉朝国家,出自项羽的楚国体制,最终修正了对秦帝国的继承,以所谓“郡国制”的形式坚定地继承了项羽的国家体制。项羽的国家设想往往被人忽略,其实从失败者项羽的立场对那个时期做一番审视是很有必要的。

《楚汉春秋》:动乱时期的史料

秦始皇死后的秦末至楚汉时期的史料,有《史记》的《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三种。因为是从一个时代不同立场出发的记述,由此可以按照时代的先后,追溯当时的历史。从《秦始皇本纪》可以读解两代皇帝的时代。《项羽本纪》中从项羽的立场出发,讲述了秦的灭亡与楚汉之争。《高祖本纪》则相反,可以从刘邦的角度阅读秦的灭亡、楚汉之争与汉朝成立的历史。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从记载项羽、刘邦功臣的《世家》《列传》中得到具体的补充。

当然,这些记载并非司马迁本人的写作,他编纂《本纪》《列传》的根据来自于陆贾的《楚汉春秋》。此书,今天仅剩下残余的一些逸文了。例如,楚汉战争中项羽以准备煮杀成为人质的刘邦父亲,对刘邦进行威胁。此场面,《项羽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项羽)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汉王答道: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的残忍和面对父亲危难全然无动于衷的刘邦的性格跃然纸上。虽说这是人们熟悉的一段记载,但与《楚汉春秋》的逸文相比较的话,可知这一记载并非《项羽本纪》的原文。北宋时期的类书(百科全书)《太平御览》中引用的《楚汉春秋》是这样记述的:

 

项王为高阁,置太公于上,告汉王曰:
“今不急告下,吾烹太公。”
汉王曰:“吾与项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若烹汝翁,幸分我一杯羹。”

 

阅读 ‧ 电子书库

42 楚汉战争略图

就细节来看,太公究竟是被置于“高俎”,还是“高阁”?刘邦称对方为“项羽”,还是“项王”?虽说有所不同,但是行文的确酷似。就今天而言,《史记》是抄袭,但是从《史记》是以各种原典史料为基础编纂而成来看的话,又是很正常的。无论如何,正是生于那个动乱之世的陆贾,才能够如此准确地对那个时代做出记载,这本身就非常值得关注。

重评历史的珍贵史料

1999年湖南省沅陵县西汉初期沅陵吴阳(长沙王吴臣之子)墓中出土了竹简。其中属于占卜书的《日书》中记载“陈胜反攻秦”,“陈以丙午诛军吏”,“楚将军项籍助赵”,“攻秦钜鹿下章邯降项籍,以八月西略秦”。与《史记》记载有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用项羽的字,而是用了名“籍”。

秦二世皇帝元年(前209)陈胜举兵。陈胜称将军入陈地,建国为“楚”,宣布称王。“陈以丙午诛军吏”是当时珍贵的记录。“陈”不是陈胜的“陈”,而是陈王的“陈”。陈王定在“丙午”吉日诛杀了军吏。这是不见于《史记》的史料。之后的秦二世皇帝三年(前207),项籍救援遭秦攻击的赵。先是被秦占领的钜鹿投降,其后秦将军章邯投降。如此,八月进入关中。沅陵侯吴阳汉墓出土竹简是西汉第五代文帝(前180—前157在位)以前的文书,比《史记》要早,更接近《楚汉春秋》的文章,非常珍贵。

张家山汉简的出土资料,也据实记录了秦、楚、汉王朝交替时的社会和国家,引发我们对王朝交替的实际情况的思考。楚汉战争时期,双方势力都希望在自己的旗帜下聚集大量的民众。这也是个如何将众多民众登录户籍的行政问题。从楚、汉户籍中脱离的人称为“亡命”,在户籍登录叫做“占书”。“占”就是自己申报的意思。从楚投降汉的许多民众还没有登录户籍,汉就胜利了。根据这些新的珍贵史料,可以对楚汉战争的历史予以新的评价。

六个月的农民起义

秦始皇死后,打出造反旗号的是旧六国的东方势力,各地出现了赵王、燕王、齐王、魏王、陈王、楚王各种势力。他们以复兴被秦军所灭的战国诸国为目标。其中,直接将矛头指向秦政权的是楚人。本来楚的领域相当广阔,包括汉水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一带。陈胜在那里首先自立为王,国号“张楚”就是要扩张楚国的意思。

陈胜生前虽然没能见到秦的灭亡,但正是他最先创造“亡秦”(使秦朝灭亡)的势力。以致后来,汉高祖还特意为陈胜安置了三十户的守墓人。正是陈胜开启了亡秦的契机,才有了项羽的楚和刘邦的汉。秦与汉之间有过两个“楚”,先来看看陈胜的“楚”。

秦始皇埋葬于骊山陵的翌年,就出现了震撼秦帝国的、被称为中国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的陈胜、吴广之乱。在中国学术界,曾将“叛乱”称为“农民战争”,一直给予积极的评价。战争并未单纯地作为叛乱结束,而是建立了一个称为“张楚”的政权。

陈胜于秦二世皇帝元年(前209)七月举兵,十二月战死。只维持了不满六个月的短命政权。然而,由此发展出的势力对于推翻秦帝国所产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陈胜,字涉,河南阳城出身;吴广也出身于淮阳、夏阳。陈胜年轻时,曾被人雇用耕地做短工。他曾经对同伴吐露心声说:“苟富贵,无相忘。”然而周围的人不能理解他的志向,陈胜曾发出这样的感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老百姓缔造国家

七月,遣送去今天北京附近渔阳屯守边境的九百人,驻扎在了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淮河以北是平原地带。陈胜、吴广当时是带队的小头目。但是,由于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不可能按时赶到渔阳。如果误期,将被处以斩刑。二人于是商量:“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斥责秦二世是小儿子,不该继承秦朝帝位。长子扶苏才应当继承帝位,可是由于他向皇帝进谏而被派到边境,听说被秦二世无辜杀害了。老百姓还不知道扶苏已经被杀。实际上,扶苏是接到伪造的父亲秦始皇的命令,用赐剑自杀的;同时,蒙恬将军也被赐死,饮毒药自杀。另外,楚国将军项燕虽受到楚人广泛爱戴,但到底是死了还是逃亡了,谁也不知道。于是,陈胜、吴广二人借扶苏、项燕的名义带头造反。

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语,表达了他认为王、诸侯、将军、丞相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力量夺取的决心,为农民鼓足了勇气。于是,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郡武官)。进入陈郡城时已经扩充军力至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人、步兵数万的规模。陈胜宣布复兴楚国,自称“陈王”,拼死建立了老百姓的新国家。这已经不再限于单纯的暴动,叛乱者显然已经把建立组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了。

时代造就了陈胜、吴广。他们本为生存于庞大秦帝国最基层末端的乡里之人,终于超越乡里,建立起了小小的国家。陈胜之举不仅是农民出身的皇帝刘邦的先驱,同时就复兴楚国这一点而言,也为项羽树立了典范。陈胜的一支军队周章(周文)的数十万兵早于项羽、刘邦攻入关中,于秦始皇陵前与秦军展开大战。秦中断了皇陵最后的工程,将武器发给刑徒应战。所谓关中,即以今天西安为中心东西延伸,东有函谷关,西有散关或垄关,北有萧关,南有武关包围的渭河盆地。

使人感到新时代到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矛盾的举动。虽说项燕与秦无关,但扶苏却是历尽磨难的秦国的王族。本来是颠覆秦始皇秦朝的叛乱,却又推崇秦始皇长子的举动,反抗秦二世的心情或许出于对扶苏的同情。

二世皇帝胡亥

直至陈胜、吴广举兵叛乱,二世皇帝胡亥一直是作为秦始皇继承人在位的。辅佐他的已经不是丞相李斯,而是郎中令赵高。这个并非出于最高行政机构、而仅仅是守备皇帝私人宫殿的官吏赵高,当时控制着朝廷政治。仅此,已经使人感到秦朝宫廷的危机四伏。二世皇帝与赵高为了稳住因秦始皇之死造成的帝国动摇,竭尽了全力。由于历史上认为是二世皇帝与赵高造成了秦的灭亡,所以《史记》对此二人的记述很是冷淡。

阅读 ‧ 电子书库

43 秦二世皇帝陵 碑面阴刻“秦二世皇帝陵”六个隶书大字,为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

提到二世皇帝,人们首先会想到指鹿为马的故事,认为他是个将上贡的鹿误认为马的愚昧君主,其实这是误解。由于日语中“马鹿”是无知、愚蠢的意思,人们总是将其与指鹿为马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其实当时赵高指着上贡来的鹿说是马的时候,二世皇帝就果敢地指出:“丞相,你为何将鹿错认为马呢?”[1]

正是畏惧赵高权势的大臣们在皇帝与丞相之间动摇了,将鹿胡说为马。就这样虽然赵高在秦末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史记》并没有为他立传,而只是将其附载于《李斯列传》之中而已。

秦二世皇帝曾经企图对秦始皇的时代做一个总结。他即位时仅二十一岁,一说十二岁。由于他在即位诏书中有“朕年少,初即位”云云,所以认为他十二岁的说法是合乎逻辑的。就少年胡亥来说,通过进一步赞美秦始皇时期的功绩,可以得到巩固自身权威的效果。

秦二世仿效秦始皇进行了巡行。治安恶化的时期,皇帝亲自到地方上去,不抛头露面地显示了自身的权威。这是秦始皇经常使用的方法。秦二世访问了秦始皇树立了七尊刻石的地方,予以了追刻。在刻石的表彰文中虽说“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2],但是毕竟担心将来皇位落于谁手的问题。秦始皇也罢,秦二世也罢,生前都仅仅称“皇帝”。如今秦朝交替到了第二代,对于上一代“皇帝”的字样,按说应该改为“始皇帝”才对。但实际上并未把“皇帝”改写为“始皇帝”,只是附加刻写上了二世皇帝即位时的诏书而已。

阅读 ‧ 电子书库

44 秦诏量铭文 右侧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时的诏书铭文

二世皇帝曰:“金石上刻写的文字内容是始皇帝的事情,今继承皇帝称号,如果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的话,恐怕人们会误认为这是继承者的事迹,那样将与始皇帝的成功和盛德不符。”[3]

根据秦二世上述指示,丞相李斯等官员提议:不妨将二世皇帝即位时的诏书补刻在刻石上。这一方案被采纳实施了。秦二世带着李斯等人去碣石,以及南方的会稽巡行了一番。现存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的残片,就是秦二世追刻的部分。秦的度量衡器上也刻有秦二世皇帝即位诏书。

秦二世皇帝的各地巡行反而招来地方上的反抗。四月,二世皇帝回到咸阳。将秦始皇遗体埋葬地下之后,又在地上筑起高大坟丘。这一工程刚刚结束,又将劳力紧急投入一度中断的阿房宫建设工程,还动员了五万人守卫咸阳。就在这期间,七月,爆发了陈胜、吴广的叛乱。

叛乱的扩大与评价

以陈胜称陈王为契机,燕、赵、齐、楚、韩、魏也相继称王,旧六国由此复活。当时,纷纷出现赵王武臣、燕王韩广、齐王田儋、魏王咎等。但是,十二月,陈胜在下城父之地被御者庄贾杀害。仅仅六个月短命王位也就此结束。此时,秦将军章邯发动反击,秦暂时取得优势。

虽然短短六个月的国家,毕竟也实现了既定的建国目标。据说张楚建都于陈地,那里曾建有过华丽的宫殿。某位陈胜年轻时的雇主访问陈胜宫殿时,曾惊讶地用楚地方言喊道:“伙颐!”(表示惊叹)陈胜没有称楚王,仅称陈王,因为他还不是整个楚地的统治者。他派遣将军周文、吕臣等征讨各地,目的在于壮大军事力量,最终复兴楚国的领域。他使用的上柱国、中正、司过等职称都是楚的名称。中正、司过维护陈王,曾严惩违背王令者。陈胜还承认其他自立的国王,实现了与他们的联合。由此,也可窥见日后项羽所建立的楚国。即楚所复兴的并非楚之天下,而是六国联合中的楚国。

对陈胜、吴广作出评价的不是司马迁,而是西汉文帝时期的贾谊(前200—前168)。贾谊二十岁成为博士,作为汉文帝年轻的智囊人物,被提拔为太中大夫。他汇集的《过秦论》一书,内容如书名所示论及了秦的过失。书中阐述了秦仅仅存两代、十几年灭亡的原因。并试图由此提出西汉政权的政策方针。当时,西汉朝已经成立二十多年,舆论开始认为有必要逐渐摆脱对秦制度的继承,建立起真正符合统一王朝的皇帝制。

贾谊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认为陈胜出身贫贱,“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削木为兵,揭竿为旗”,得到了天下百姓的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史记·秦始皇本纪》)。这里说的“山东”并非今天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或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

秦帝国的灭亡

继承楚名将血统的项梁

继陈胜之后登上历史舞台的是出身于楚将军家族的项羽,和东方农民出身的刘邦。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此二人都曾见过秦始皇。在此,让我们稍稍退回到秦始皇的时期。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正值秦始皇最后一次巡幸、出访江南的时候,当时秦始皇五十岁,项羽二十岁。项羽与叔父项梁见到秦始皇一行。说是见到,其实也不可能见到真人面孔。当时项羽说了一句:“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别胡说,当心要灭族的!”[4]此后,秦始皇北上,病死于沙丘。秦二世皇帝时,项羽发动了灭秦复楚的叛乱。

刘邦本是今天江苏省地方维持村治安的一名亭长,在押送发做劳役的罪人去咸阳的路上,见过秦始皇,当时他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5]凭自己的力量夺得权力的项羽,最多不过希望推翻秦始皇的帝国;刘邦渴求的则是建立秦始皇那样的帝国。二人志向的不同,在他们的语言中也有着相当的表达。

项梁之父是被秦将王翦所杀的楚国名将项燕。项燕死后第二年,秦将王翦和蒙武俘虏了楚王负刍,灭掉了楚国。可以说,将军项燕之死直接导致了楚的灭亡。因此也可以说项燕是楚国的重要人物。继承这一血统的项梁,本出身于临淮下相,后因杀人事件避仇家,而移居吴地。即今天江苏省苏州太湖之边。项梁的才智在吴地得到了发挥,当国家下达徭役命令或举行葬礼时,他负责在当地征召人选。

项梁由于经常隐身于侄儿项羽背后,所以是个令人费解的人物。他曾在栎阳遭到过逮捕。栎阳说起来是秦地的重要都市,位于关中。

项梁为何从故乡下相跑到遥远的、位于今天陕西省的栎阳去呢?他被捕时,曾凭借故乡邻县蕲县的狱掾曹咎给栎阳狱掾司马欣的书信,才得以获救。

狱掾不仅管理监狱,还参与县级审判,是个重要的职务;他们是懂法律、能够起草审判书的知识分子。由此事可见,当时应该已经存在狱吏之间的联络网了。项梁还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很快成为江南地区获得众望的人物。并且还向宾客、弟子传授兵法。

项羽的崛起

陈胜举兵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项梁耳中。通过两个月对陈胜动向的观察,他带二十四岁的项羽取了会稽守(太守)殷通首级,在江南举兵。很快召集了八千精兵,项梁为会稽守、项羽为裨将(副将)。

在江北大多数人知道项梁为楚国名族,所以在那里他的兵力很快壮大至六七万人。向故乡下相进军时,他们尚隶属于陈王(陈胜)的军队;得知陈王遇难消息之后,他将从民间找到楚怀王之孙熊心,立为楚王。当时他很清楚自己家族乃世代为楚王效力的将军地位。

楚怀王(前329—前296在位)名熊槐,因遭秦昭王软禁,病死(前296)他乡。悲剧本是这样开始的,作为人质滞留于秦国的楚太子,因与秦大夫私斗杀死对方,想逃回楚国,但被秦兵捉回,后在秦国病逝。秦昭王因此十分愤慨,于是欺骗了楚怀王,最终怀王被杀于异国。本来就有怨气的楚人,在被秦灭国之后对秦国就更加反感。所以,立怀王之孙为楚王一事,对于集聚反秦势力、团结人心可以说是最为有效的举措。

终于,项梁的军队与章邯所率秦军发生了正面冲突。章邯的秦军在把陈王的一支军队赶出函谷关之后,曾一度发起攻势。章邯是继战国秦白起、统一秦的蒙恬之后最后的名将。项梁最后也战死在定陶。

公元前207年,在与秦将军章邯战斗中项梁倒下之后,其侄儿项籍(字羽)掌握了指挥权。比起项籍的名来,他的字“羽”更为人所知。名是出生时父母或亲族命名的,字则是成年的冠礼仪式上,由来宾给起的。所以,字是更适合已成年者的称呼,从对等关系里说称某人的字,更有亲近感。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刘邦的字是“季”,但人们更熟悉的是他的本名。

项羽军在钜鹿与秦章邯、王离大战,使赵王得救。从此,章邯的秦军转为弱势。章邯与项羽在洹水河畔的殷墟会盟,特意选择了商盘庚以来的首都殷墟遗址。章邯与项羽会面时流下了眼泪。曾经那样为秦勇猛作战的章邯,心怀对赵高政权前途的担忧,投降项羽,被封为雍王。项羽的楚军击败秦军二十余万人,将他们活埋于新安城南。这种封敌军将领为王而活埋其士兵的行为,后来遭到刘邦的谴责。

刘邦其人

再说刘邦,生于沛的丰邑中阳里。就汉代行政而言是沛郡丰县,在秦代则是泗水郡沛县丰邑。身份低得甚至连父母姓名也未能留于史册。刘邦的父亲太公,这只是后来用的尊称,并不是名字。母亲刘媪,即刘婆的意思,本人的姓和名没有留下来。刘邦的“刘”姓是父亲的姓,母亲应当是另外的姓;因为在中国父母、夫妇是避免同姓的。刘邦是秦朝地方基层行政负责治安的亭长。泗水亭位于泗水河畔。《史记·高祖本纪》对刘邦的身世有着如下的描写:“高祖好饮酒爱女色,常到王媪、武负的酒馆喝酒,醉了就躺在酒馆睡觉。武负、王媪见他醉卧的上方常有龙的形状,感到奇怪。而且每当高祖来喝酒,这天卖出的酒总要比平常多出几倍。婆婆们至年终就把记账的券折毁销账。”[6]

阅读 ‧ 电子书库

45 泗水亭 刘邦年轻时结交任侠之士,壮年出任沛县亭长

刘邦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一次在他为修筑秦始皇陵押送劳役去骊山陵时,很多人在路上逃跑了,他在路上喝过酒后释放了所有人。当时有一条大蛇当道挡住了他们十几个人,高祖拔剑斩蛇弃之。此时,后边有人赶上他们,说了一番奇妙的话:“方才斩蛇的地方,有一位老婆婆在路上哭,问她为何哭,她说她儿子被杀了,所以哭。又问她儿子为何被杀,她回答说她儿子是白帝之子,化身为蛇挡在路上被赤帝所杀,所以伤心落泪。人们都认为她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婆婆却忽然不见了。”[7]

当然,这一则故事是后来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为了确立高祖权威而编造出来的。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种基于五行思想的皇帝观。所谓五行思想,正如上面所见到的,是从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的循环,解释宇宙或王朝变化的理论。对这种循环有着两种读解的方法:一是按照木、火、土、金、水顺序循环的五行相生论,另一是如同水可以胜火那样循环不止的五行相胜理论。汉代人认为自己的王朝属火德,或土德:即否定秦而继承周的木德,按顺序所以是火德;或者认为是属水德的秦胜了火德的周,所以属土德的汉胜了秦。上面的故事,象征着出身南方(赤)楚的刘邦,击败了西方(白)秦的意思。王朝变换,皇帝更迭。对这种变化的合理性做出理论化阐述的,就是五行思想。

一边是被神化了的刘邦,一边是至死仍作为人的项羽;二者差异在于:作为汉王朝始祖的皇帝刘邦,与始终拒绝做皇帝的项羽之间的不同。

沛公刘邦的叛乱

在陈胜等蜂起的鼓舞之下,刘邦也开始行动了。刘邦的故乡沛县,位于今天江苏省徐州市以北四十公里,在秦代属泗水郡管辖。泗水郡在战国本属于楚的领域,靠近楚的首都寿春。刘邦直至十几年前秦统一之前仍是楚人,只是在秦始皇这十二年中才成为秦基层行政官吏的。那么,楚人是以怎样的心情接受秦统治的呢?随着秦始皇的死亡,萧何、曹参等沛县出身的下级官吏最先行动起来。萧何是沛县负责召集官吏的主吏掾,曹参、任敖是审理沛县判决的狱掾。夏侯婴本来是县里负责接送客人的车夫,后来提升至官吏。他们与上文提到睡虎地秦简的“喜”是同一级别的人物,是能够起草行政文书、通晓法制审判文书的、称为文吏的知识分子。

那些植根于地方社会、曾经效力于秦统一政权基层行政机构的人物,如今跃跃欲试成为抗秦的势力。他们既掌握中央的情报,又熟悉地方的形势。那些郡守、县令等长吏接受中央任命来地方任职,过个两三年就调走,所以无法扎根于地方社会。像泗水守“壮”、泗水监(郡的监督官)“平”等人物,因为是秦二世皇帝时的地方长吏,所以留下了名字。官吏为了向皇帝表示臣属之意,在公文中姓氏是被省略的。

沛县的下级文吏杀掉沛令(沛县县令),将逃亡在外的刘邦迎接入城。刘邦于是取代长吏成为沛令。本该由中央任命的县令,就这样由民众推选出来了。从此,刘邦在成为汉王之前一直被称为沛公。称县令为某公是楚的制度,所以也可以说他是作为楚国的一员,向秦国发起还击的。沛公刘邦很快就不再做秦皇帝的长吏了。他祭祀黄帝、军神,举起了赤旗,不用说成了对秦造反的象征。

刘邦集团的成员

沛公刘邦的集团中,除了一些下级官吏之外,聚集了各种职业的人物。沛县樊哙是卖狗肉的,同乡周勃是编织养蚕器具的,灌婴是睢阳贩卖丝缯的。还有一些被称为“少年”的年轻人,他们离家出走流落为城市无赖,此时也加入刘邦集团。沛县不过占全国县总数的千分之一,但正是这一县的叛乱集团成员,后来成为取代秦之后所建大帝国的中坚力量。如果仅仅强调农民出身的皇帝刘邦的话,尚不足以描述当时历史的全景。应该说新政权是依靠刘邦周围成员的连带感,以及受此感召的其他地域的人才联手打造的。

刘邦集团多数是由客、中涓、舍人、卒一类人构成的。从《史记》中记录刘邦集团论功行赏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可以知道一百三十七名高祖功臣在叛乱当时的身份。萧何、王陵、任敖、冷耳、郦食其等人所说以客的身份追随刘邦,但他们对待主人刘邦是有自立立场的。中涓(涓:清扫)、舍人(舍:主人家)、卒(不是士兵、是杂役)这些人则是在主人家做杂役的,与主人有着一种家内奴隶的隶属关系。

曹参、周勃、灌婴、王吸、召欧、孙赤、陈仓、毛泽都是中涓,樊哙、奚涓、傅宽、薛欧、朱轸、周定、单宁、丙倩、唐厉、审食其、周緤、陈遬等是舍人。还有些是卒或低于卒身份的人物:彭祖是打开沛县城门、迎接叛军入城的卒;单父圣、周聚、朱濞也是卒。以上这些从客至卒的人物,或出身于沛县(汉代的沛郡)、或来自邻近的丰邑(刘邦出生地,汉代升格为丰县),他们是追随沛公这一新任县领导的最初一批成员。

赵高专权与二世之死

秦军处于劣势的消息传来,朝廷的情况急转直下。秦二世二年(前208)李斯被处死之后,赵高作为丞相肆意专权。长久支撑秦政治的李斯成为牺牲品之后,随着秦军统帅章邯、王翦将军的败北,可依赖的军事力量也不复存在了。八月,终于发生了赵高之乱。秦朝已经处于内外交困之中。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就发生于此时,朝廷上下惧怕赵高,保持沉默者、昧心称马者居多,直言道鹿者暗中遭处罚。沛公的数万大军终于从武关逼近关中。函谷关是把守关中正面的关口,武关是从南面守卫关中。秦始皇巡行去长江流域时,就是由武关进出的。

阅读 ‧ 电子书库

46 二世皇帝胡亥墓 希求借赞颂秦始皇来提高自身威信而未能奏效

秦二世梦见驷马之中外侧的左骖马被白虎咬死。博士为他占梦说:是泾水作祟。泾水是紧靠咸阳宫北侧的河流,郑国渠即引泾水而成,是秦的一条生命线。二世此后斋戒于望夷宫,沉四白马于泾水。这望夷宫成为秦二世死前最后的居所。赵高女婿阎乐时为咸阳令,他诈称山东群盗来袭,闯入望夷宫胁迫秦二世,使这位秦帝国的第二代皇帝无奈自杀。青史记载曰:“赵高杀二世。”

始皇帝之后紧接着就是末代皇帝,秦帝国仅仅二代而亡。第三代子婴是胡亥兄长的儿子,他虽即位,但已不称皇帝倒退称王了。此时,赵高表现出意外的冷淡。他说:“秦国在始皇君临天下时期称帝,现在六国复兴,秦地缩小,不可徒有帝之空名。依旧称王即可。认为不必在乎是否为帝国。”[8]此时,项羽已经封秦将军章邯为雍王,由他称王关中西部。所以赵高与沛公刘邦约定二分关中,其中亦有自己称王之意。赵高在二世皇帝的遗体前,摘下玺印佩在自己腰间,本想自己当皇帝,竟无一人追从。

被赵高判罪的李斯曾于监狱中上书,陈述自己的罪状,若即若离地回顾了帝国的形成经过:“秦王嬴政时期,秦地方圆不过千里,军力不过四十万步兵,游说诸侯,离间六国,最终擒六国王,以秦王为天子。此后,领土并非不广阔,却向北至胡貉(貉指匈奴),向南至百越进行扩张。以此显示秦之强大。将度量衡、文字推广至天下,以树秦之名。这样的行为,在今天来看可谓罪恶深重。”[9]这些话可以说是狱中的一种怨言,其对秦帝国强大与虚弱可谓分析得当。

赵高后来被秦王子婴的宦官韩谈刺杀。子婴也在即位仅一个半月后,与妻子以绳索垂挂颈项,以示臣服,投降了沛公。

楚汉战争

项羽与刘邦的对峙

在秦的国家分崩离析之际,沛公刘邦与大将军项羽在鸿门聚首了。当然,尚未到达汉王与西楚霸王之间会晤的阶段。项羽突破函谷关,最终进入了敌方的关中。不过,此时先行入关的沛公刘邦已屯兵十万于灞水河畔。所以,项羽将四十万军驻扎于鸿门与刘邦对阵。这就是古来有名的鸿门宴发生的历史舞台。鸿门位于秦始皇兵马俑坑正北面的丘陵上,北望渭河。断崖形状正如地名所描述的大(鸿)门。在此,面对守卫咸阳的秦军,项羽与刘邦形成对峙事态。

项羽从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那里得知沛公有意称王关中的情报。如果按照当初诸侯事先的约定,最先入关者可以成为关中王。由于关中是秦旧地,所以谁能成为关中王,就意味着谁将代替秦的统治。沛公与父老、豪杰相约:除了“法三章”之外将废除一切繁杂的秦法。所谓父老,就是“里”即村落的长老;豪杰,就是有势力者。刘邦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用了慰劳的表达;这与起事沛县时“天下苦秦久矣”的用语是一样的。能得到父老的认可,就能得到其周围子弟的拥护。所谓“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当然,建立国家仅靠“法三章”是无法治理的。但是,这是在沛公集团希望得到尽可能多支持者的动乱年代,那时的口号越是容易理解,就越能获得人心。

就项羽来说,无论对于趁自己救赵之隙抢先入关的沛公,还是对默认此事的怀王都无法容忍。出于愤怒,他从正面攻破函谷关,接着又在戏水河畔布下军阵。戏水虽是一条从骊山流淌出的小河,但水量充沛,足以使四十万人的军队在此得到休息调整。

鸿门之宴

项羽的叔父项伯,一向与张良有交情,他将项羽的情况通报给了沛公一方。沛公刘邦为了使项羽息怒,匆匆带百余骑兵拜访了项羽的阵营。

“臣与将军合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未尝想能先入关破秦,得以在此又见到将军。”[10]

沛公自谦称“臣”,而称项羽“将军”表示了敬意。项羽也出于谅解之意即席准备了宴会。项羽在鸿门是主人所以与叔父项伯面向东而坐,范增面向南而坐。来访的沛公刘邦作为客人,在项羽右侧面向北而坐,张良面向西坐。项羽与兵马俑同样向东,刘邦是背对兵马俑坑的位置。范增提议让项羽的堂弟项庄舞剑助兴,密令其伺机刺杀沛公。察觉此情的项伯也借口舞剑,以此保护沛公。

阅读 ‧ 电子书库

47 鸿门宴图(洛阳古墓博物馆藏) 楚汉相争,项羽率军进驻鸿门,谋士范增计划在刘邦前来赴宴时杀之

鸿门宴的这一场景在汉代的画像石和壁画上也能见到。南阳汉画馆所藏画像石中:图右端坐着项羽,刘邦在他对面。中央的项庄一面舞剑,一面准备从刘邦背后进行袭击。图左面张良和项伯在做准备,最左端是范增正在观察现场动态。1957年洛阳烧沟村发掘的西汉后期墓中,也发现色彩鲜明的壁画。右侧画着把钩子上挂的肉,串起来正在炉子上烧烤。背景可见山岭,是一幅野外宴会的场景。壁画左侧项羽和刘邦并列着交杯换盏。另外可见项伯、张良、范增等人物,左端是项庄舞剑。但是由于壁画中央看来是方相氏,所以有观点认为这是打鬼图。

最终挺身救驾的是樊哙,他带剑持盾闯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羽赐樊哙一斗酒和一块彘肩生肉。樊哙立席饮酒,覆盾割肉,吞咽入口。项羽赞赏他的豪迈,再赐酒。樊哙于是为主人做出申明:沛公虽先行入咸阳,但对宫殿财宝毫无所近,且退至灞水河畔等待大王(项羽)的到来。这里描述的大概就是当时所谓舍身救主于危机之中的行动吧。沛公乘如厕的机会离席,又唤出樊哙,一起逃脱。估计沛公已经回到军营,张良告知主人已经回去,并且特意留下白璧、玉斗,献给项羽、范增。计策未得实施的范增很是懊恼,愤怒地用剑击碎了献来的玉斗。

火烧秦都咸阳

数日后项羽进入秦都咸阳。他杀了已经投降沛公的子婴,还放火烧毁宫殿,据《史记》载大火连续三月不灭。后来北魏时期的地理书《水经注》说:项羽盗掘秦始皇陵,用三十万人搬运随葬品,用了三个月还没有搬完。这是夸张的记载。近年,在兵马俑二号坑发现了这一时期的盗洞,兵马俑坑天井的棚木也发现火烧后碳化的痕迹。

曾有人企图说服项羽:如果利用关中地利建都的话,可以成就霸业。但是他见咸阳已经化为灰烬,未予以考虑。当时他说了一句:“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11]“衣锦还乡”一语意味深长,意味着项羽放弃秦帝国旧都,选择了自己的故乡。此事象征着项羽今后建立新国家的战略方针。

抢先一步攻入关中的沛公不曾近财物、妇女,而是封闭宫殿等待项羽的入关。与此相反,项羽却掠夺秦的财宝、妇女,回到了东方。二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如果就秦、楚、汉三者更迭势力的地域基础来看的话,呈现了关中→关东→关中的交替顺序。秦是在关中(渭河盆地)中心建都咸阳,最终以此达成天下一统的。与此不同,楚的势力的目标是以关东(函谷关以东)为基础建立帝国。项羽火烧咸阳宫殿时,尽管有人进言“关中地区四面有山河为屏障,土地肥沃,建都于此可以成就霸业”,可是他仍心系遥远的东方。

西楚霸王项羽

十八王联合国体制

公元前205年一月,秦灭亡后终于建立了以项羽为主导的新型国家体制。这一体制与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的秦帝国完全不同。首先,将楚怀王升格为义帝,建都于东方的彭城。项羽本人不称帝,而是按照自己的意志称王。自身领有西楚之地九个郡,称为西楚霸王。所谓霸王就是位于诸王之上的霸者。项羽将攻入函谷关的诸将十八人分封到各地为王。虽然在秦末混乱时,东方各地旧六国的后裔已纷纷复辟,此时则是将复辟势力已经占有的领地正式分配给他们,立他们这些旧日的王族和诸将为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