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宫廷的运营

走向统一的趋势

收揽民心——实行文治的决心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一、不伤害后周皇室和政府高官。

二、不烧杀掠夺开封。

宋太祖在陈桥接受军队拥立时,向军队提出了以上两个条件,让将士们答应遵守。

这些蛮行,几十年来每次政变都会上演一番。宋太祖的要求,表明了他与过去山西军阀的权力争夺的诀别和开辟一个新时代的决心。

事实上他们严格遵守了这两个条件。首先,宋太祖封后周最后的皇帝为郑王,并保护其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之一的柴进,就是作为后周皇室的子孙设定的。后周的文官们基本上都继续在宋朝当官。连禅让的诏书草案都是翰林学士提前准备好的,由此可见,太祖势力私下早已把文官们掌握在手。以后,以文人官僚为中心治理国家,成为宋朝的国策。关于这点,我们后边将详细论述。以前,不仅攻陷城池作战时,即便是九年前郭威和平禅让的时候,开封也被禁军大肆掠夺过一番。即位者允许禁军掠夺,是对禁军支持自己的一种奖赏。因此,每次政变一般市民的生命财产都会受到威胁。相对于提高禁军的士气,宋太祖更重视收揽民心。从这里也能看出宋太祖实行文治的意志。

后唐后梁禅让以后,华北王权成为军阀们争夺的目标。当上皇帝的军阀,从不敢放松对别的军阀篡夺皇位的警戒。

柴荣亲征北方的时候,看到“点检将为天子”的预言传单,立刻更迭了当时的都点检,接任都点检的就是宋太祖。而且柴荣看到长有福耳的人就杀掉,但是他身边唯一幸免的也是太祖。太祖传记记载的很多故事是否真实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至少上述记载应该是真实的。

为了把皇权顺利传递给自己的子孙,柴荣如上所述采取了很多甚至是残酷的措施。但是唯独太祖却没有成为他排除的对象,那是因为他完全信赖了太祖,或者换句话说,也许他根本就认为“这个人没有篡权的本事”。这种关系令人想起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关系。但是,结果皇权却落到了太祖的手中。太祖就像说别人的事那样,回顾说这就叫天命。

太祖即位后,也为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王朝安定烦恼一时。后来得到赵普的献策,演了一出那个有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这一天,太祖设盛宴慰劳当年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同僚,他们现在作为臣下都是朝廷的实权人物。席上,宋太祖闷闷不乐地对大家说:

“朕能当上皇帝,都是大家的功劳。但是朕当上皇帝以来,却没有一晚能高枕入睡。”

“怎么回事儿?”

“因为谁都想当皇帝呀!”

“谁敢?天命已定,谁敢犯上作乱?”

“不会吧?如果部下给你们套上黄袍,你们怎么办?”

“岂敢岂敢!那您说,我们怎么才能平安无事?”

“交回军权,朕在各地给大家盖豪华住宅,你们大家都回家颐养天年怎么样?”

于是这般,跟太祖出生入死的将军们都被解了军权,军队全被编入禁军,归入太祖信任的部下指挥。自此,宣告了安史之乱以来藩镇跋扈局面的终结。

这个记载是否真实,也没有确证。但是,确实很精彩地表现了那一段时间的内情。就像太祖那样,别人可能完全看不出他是野心家,可是如果一朝被人拥戴,披上黄袍,顺势就可篡夺皇位,其原因就是因为军队将领同军队有着非同寻常的紧密关系。五代初期,太原府军势强大,为了对抗太原军阀,历代皇帝就加强禁军建设,可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的是,这些禁军却反过来拥戴自己的将领建立了周朝和宋朝。太祖成功地把禁军改编成皇帝直辖的军队。

宋朝建国后,南唐、吴越等以前服从后周的南方诸国,纷纷派使节到开封朝贡,对新政权表示祝福。他们都采用了建隆年号。对于不服从宋朝的政权,太祖开始进行军事镇压。听从赵普的献策,太祖首先平定南方。乾德三年(965)后蜀、开宝四年(971)南汉相继投降而灭亡。

说几句题外之言。宋太祖对于制定年号也很在意,命令要“选择从前的王朝都没有使用过的”。但是,有一天太祖在宫内用品上发现了“乾德四年”的铭文。太祖大怒,马上叫来宰相问个究竟。可是宰相却很沉着地说:“那个东西本来是蜀国的吧。前蜀用过那个年号。”太祖听了很高兴:“宰相还是应该用读书人啊。”确实,前蜀第二代皇帝曾经用过六年这个年号。但是令人深思的是,不但太祖竟然不知道这个事实,而且宋朝在采用乾德年号的时候也根本就没有考虑蜀国的事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是太祖对于数十年前的地方政权几乎毫无所知,二是知道这些情况的官僚们也从未把这些所谓的国家当作正经八百的皇朝看待。而且这件事也鲜明地反映出一介武夫宋太祖的无知和文人官僚的博识。所以宋太祖把自己的同类从政权中枢排除,把自己王朝的未来托付给了文人官僚。而事实是,文人官僚们确给皇朝带来新风,维持了宋朝三百年的统治。

在周围诸国相继被消灭的情况下,南唐设想放弃国号,只称“江南”,对宋朝表示恭顺,以维持自己的统治。但是太祖不可能永远放弃这块富饶的宝地。开宝七年(974),太祖命曹彬为司令官率军讨伐。并指示,攻陷都城昇州(现南京)时不得杀戮抢掠市民,一定要活捉皇家李氏一族。此时南唐虽然已经衰落,但是到底有过凌驾华北皇权的繁荣,所以曹彬征伐江南还是很费劲。曹彬不得不动员忠实于宋朝的吴越军队支援,才在第二年一月攻陷昇州,活捉后主李煜,押送至开封。后主李煜被屈辱地封为“违命侯”幽禁,后被处死。

皇位继承

开宝九年(976),基本统一南方后,太祖开始攻打北汉。但是,太祖却在这关键时刻驾崩。太祖弟弟晋王赵光义(避讳皇帝兄长名,改“匡义”为“光义”)即位,是为宋朝第二代皇帝。

关于这次继位,从宋代开始就有各种说法。太祖有已经成人的皇子们,虽然没有立皇太子,但是一般来说,肯定应该从这些皇子中选出即位者。

晋王对于宋王朝的创建贡献很大。建国后与赵普一起,作为名参谋辅佐兄长治理国家,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任开封府尹和宰相,后被封为晋王,在朝廷席位比宰相还高。晋即那个有名的太原,在北汉还以太原为据点存在的当时,晋王虽然只不过是个名义上的王位,但是,太祖却还是把这个重要的据点托付给自己值得信赖的亲弟弟。如此这般,与过去的五代各王朝一样,这次也是太原的王登上了皇帝宝座。

阅读 ‧ 电子书库

8 宋朝赵氏系谱图

各种随笔笔记等记载着各种各样的谣传。有说太祖临终时派去叫皇子的使者却跑到晋王那里,让晋王进宫谒见太祖,太祖是在和弟弟晋王密谈中猝死的;有说其实就是晋王直接下手害死太祖的,等等。让这些谣传具有一定可信性的迹象是,晋王即位后立刻改元。

一般来说,新登基的皇帝为了表示对先帝的敬意,定好的新年号都要等即位第二年的正月元日开始实行,即逾年改元。可是,晋王却即位后急忙改元,并且是在临近年底的时候,还特意改该年为“太平兴国”。这件事被元代编纂的宋代正史《宋史》在“赞”中特别提到,并曰:如果没有在太祖驾崩之年就改元,“后世也就不会指三道四”。

年号所具有的政治含义我们在第一章已经介绍过。当时人们对于这次改元,肯定能感到是太宗要表示自己“并非单纯继承太祖统治”。其中具有某种宫廷政变的含义的可能性很高。年底包括赵普在内的各地节度使一齐到开封给太宗请安,是一个再次令他们表示忠诚的,或者是用这种形式向国内外显示政权安定的一种仪式。不管怎么说,表面上没有发生什么不安定的情况,新皇帝的统治拉开帷幕。庙号太宗。

确立各种制度

太宗理想的中央集权官僚国家

太宗接收了吴越的浙江统治权,福建军阀陈洪进也归顺了,南方完全归入宋朝统治之下。后经过激烈战斗,攻克北汉据点太原,宋朝基本统一了全国。太宗本想乘胜攻打辽,希望收复被割让的燕云十六州。但是也就在此时,辽朝新皇帝耶律隆绪(庙号圣宗)登基,国号改回契丹,明确表示自己是非汉族王朝。战况随后进入胶着状态,双方僵持不下。太宗后来实质上决定放弃收复,并试图寻找与契丹在胶着状态下共存的可能性。

阅读 ‧ 电子书库

9 释迦如来立像(京都·清凉寺藏) 奝然回国时请人仿照台州开元寺请自印度的栴檀释迦如来像雕刻,带回日本

宋朝周边诸国在宋朝镇压华中、华南后,纷纷派使节团朝贡。西自丝绸之路的绿洲诸国,南至现在越南一带的交趾、占城国,东到朝鲜半岛的高丽,当然还有日本。不过日本并不是正式的朝贡。因此,与别的国家不同,《宋史》记录太宗治世的本纪部分没有有关日本朝贡的记载。但是《宋史·外国传》中有关日本的记载,却全是实质上的使节访问太宗以及使节所介绍的有关日本的情况的记载。这个使节,就是“导言”中介绍过的奝然。我们在“导言”中已经介绍过,日本原来一直跟吴越国打交道。吴越政权被消灭后,平安宫廷不得不直接跟开封朝廷交流。遣唐使制度废止后,一直没有向黄河流域派送使节团的日本,带着视察的意义,派遣了这个东大寺的学僧。

太宗接见奝然的记录中有一段令人很感兴趣的记载。这个来自异国的僧侣说:“我国自开国以来从来没有过革命,大臣也都是世袭的。”对此,太宗不禁感慨道:“真羡慕!”如何才能使宋朝不像后梁以来的王朝那样短命而亡?这成了完成统一大业的太宗当时最大的政治课题。如果我们非要为太宗辩护一下的话,那么他没有让太祖的儿子继承皇位,可能是他认为在国家还很不安定的时期,一个没有什么实力的凡庸的皇帝肯定是搞不定的。虽然“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军阀的兵权,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类似丰臣秀吉政权中德川家康式的人物要多少有多少。如何才能保证不是羽柴而是赵氏一族吃上“织田捣羽柴揉的天下年糕”[1]?太宗为此废寝忘食,励精图治,终于建成一个强固的中央集权制官僚国家。这也是太宗常常被看作君主独裁体制确立者的缘由。

最具象征性的成果是完善和扩充了科举制度。太祖时每年科举只有数十人中举,太宗时一下扩充到几百人。而且设定了皇帝最后亲自主考的殿试制度,使皇帝选拔候补官僚这个科举制度的理念得以实现。后来殿试没有落榜生,成为仅是排序的一个考试。但是这个顺序对于当官以后的升进等影响很大,是一个赋予考生名誉、培养忠诚心的非常巧妙的制度。

科举官僚们与唐末以来的军阀不同,他们没有有朝一日自己当天子号令天下的野心。他们与治理大唐帝国的贵族官僚们一样,只希望在朝廷中飞黄腾达,子孙繁荣。他们具有维护给予自己荣华富贵的王朝体制的保守心理。

太宗陆续淘汰了各地的武人节度使,换成文人官僚。对文官虽然不可能期待什么战斗指挥能力,但是通过扩充驻屯都城的禁军,补充了这些不足。这个举措,等于是把由征伐各地军阀的军队改编成国防军。后世评价宋朝军队羸弱虽然是事实,但这是建国当初有意推行的政策。宋朝确实没有汉武帝或者唐太宗那样征伐外族的辉煌战果。但是究竟哪个王朝更文明,这却是另外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