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此处介绍的是笔者在思考明清时代问题时首先用作参考的书目。选取的是日文出版物。各项原则上按照出版年代的新旧顺序排列(仅“同时代的记录”一项,按照考察对象的先后顺序)。还包括了已经绝版的书籍。另外,对于撰写各章时所参考的书籍,采用()形式以作标示。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便于全面理解该时代的参考书目

(1)神田信夫等编,《世界历史大系中国史4明—清》,山川出版社,1999年

◆从明朝成立到19世纪上半叶清朝开始衰退这一时期的历史,由不同专家分别撰写。与讲座形式不同,该书以通史的形式全面观察约500年来中国的变动。对于经济史、文化史、国家与蒙古、西藏的关系等都专设几个章节进行论述,在普及知识这一点上意义巨大。此外,该书的参考文献内容充实,可称得上是准备认真做研究的人的必备之品。不过,由于执笔人各不相同,所以没有共同的历史观,需要读者本身带有自己的问题意识,以便从该书庞大的信息中进行取舍,整理。

(2)岸本美绪等编,《岩波讲座历史13 东亚、东南亚传统社会的形成:16—18世紀》,岩波书店,1998年

◆由讲座的编辑委员、明清史专家岸本美绪为中心编纂而成。该书把东亚、东南亚的动态以及世界史的共时性纳入考察视野。卷首岸本美绪的《东亚、东南亚传统社会的形成》,是一篇试图从大局把握整体的文章,充满启发性。其他还提到了琉球王国的展开、从蒙兀儿·兀鲁思到新疆、北方世界与俄国占领、上座佛教与国家形成、清朝国家论、东南亚的港口国家、朝鲜的身份与社会集团、从“气质变化”论到“礼教”、地方社会与宗教反叛等考虑东欧亚历史时必须放进视野的问题。

(3)岸本美绪·宫岛博史,《世界の歴史12明清と李朝の時代》,中央公论社,1998年

◆岸本美绪和宫岛博史两位学者,一位从物价史的层面对明清时代进行研究,一位研究朝鲜李朝的宗族、两班等问题,对这一时期的东亚进行了全面观察。叙述平衡,收录的多幅彩色插图也表现出时代的气息。

(4)明清时代史基本问题编集委员会编,《明清時代史の基本問題》,汲古书院,1997年。

◆该书对日本明清史研究中已有一定研究成果的领域中的争论点作了一番梳理,并讨论了研究已达到的程度。其结构如下:总说、商品生产研究的轨迹、明清农业论、明清的生产技术、农村社会(摘要)、税负集团里甲与村庄、明初的海禁与朝贡(对明朝专制统治的理解)、王府论、明代军事史研究现状、满族王朝论(清朝国家论概说)、清朝的政治与政治思想、中国农民战争史论再探讨、秘密结社研究之回顾(现状与课题)、明清时代的身份感觉、合意与齐心之间、长江上游的移居与开发(形成的“地区”)、华南地方社会与宗族(清代珠江三角洲的地区社会·血缘社会·图甲制)、徽州文书与徽州研究、出版文化与学术、庶民文化、西南少数民族(关于土司制度及其垮台的过程)、周边地区的明清史(以越南经济史为例)。

(5)森正夫、加藤祐三《地域からの世界史3中国 下》朝日新闻社,1992年

◆该书试图把中国放在世界史中重新认识,下卷论述的范围是16世纪到20世纪。作者森正夫是一位给明清研究设定了秩序这一问题的学者,加藤主要使用了英国的史料论述了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史。

(6)伊斯门(lLoyd E. Eastman)著,上田信、深尾叶子译《中国の社会》,平凡社,1994年

◆该书是作为美国大学课本编辑而成的Lloyd E. Eastman,Family,Fields and Ancestors的日译本。讨论的对象是从明清到近代的中国,巧妙地整理了理解中国社会的一些必要问题。关于人口和民俗宗教、交易等,主要记录了一些欧美的研究成果,虽然有些陈旧,但对于我们理解欧美在中国史问题上都对哪些问题感兴趣比较有益处。

(7)小山正明《ビジュアル版 世界の歴史Ⅱ 東アジアの変貌》讲谈社,1985年

◆虽然该书在论述上比较正统,但魅力在于有很多图片。

(8)桥本万太郎编《民族の世界史5 漢民族と中国社会》山川出版社,1983年

◆虽然该书不是研究明清时代的著作,但对于理解明清时代形成的传统中国具有参考价值。尤其是斯波义信执笔的《社会と経済の環境》《文化の生態環境》在一个长时段的变动中去理解明清时代。

(9)爱宕松男、寺田隆信《中国の歴史6 元·明》讲谈社,1974年(讲谈社学术文库《モンゴルと大明帝国》讲谈社,1998年)

◆三十年前出版的讲谈社《中国の歴史》旧系列中的一册。明朝的部分为寺田隆信执笔。它的记述多参考正史《明史》、王朝的官方记录《明实录》,是以历代皇帝为轴线的历史。有意思的地方是大量介绍了一些有关皇帝的逸闻趣事。通过与新系列进行比较,可以探索30年来问题意识的变化。

(10)增井经夫《中国の歴史7清帝国》讲谈社,1974年(讲谈社学术文库《大清帝国》讲谈社,2002年)

◆中国史中对清史的记述,大部分系列著作都截止到清朝开始衰退的19世纪上半期。而该书的特点是论述了从清帝国兴起到灭亡之前的全过程,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增井经夫还有一些著作如《中国の銀と商人》(研文出版,1986年),视角中带有百姓的日常感觉,不乏令人深受启发之处。不过由于他的论述没有一根贯穿政治史、经济史这种时代的轴线,所以读后给人杂乱无章的印象。

便于理解海洋世界的书

(11)山形欣哉《歴史の海を走る:中国造船技術の航跡》(社)农山渔村文化协会,2004年

◆作者从造船技术史的观点研究了曾在历史上活跃的船的复原。在中国造船史的研究中,存在一种过分强调前近代中国船优越性的倾向,但是该书从技术的发展和继承的角度试图接近各时期船只的实际情况。作者亲手复原的这幅图也很美。

(12)石井米雄等编《岩波讲座東南アジア史3 東南アジア近世の成立》岩波书店,2001年

◆在东南亚史中,以1990年安东尼·瑞德出版的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 Commerce 1450-1680(平野秀秋、田中优子译《大航海時代の東南アジア》1、2,法政大学出版局,1997年、2002年)为契机,15至17世纪被命名为“商业时代”,出现了许多探索这一时期交易真相的研究。该书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样性研究。认为伊斯兰关系网的展开、郑和的远征、东南亚大航海时代、荷兰领东印度公司的霸权、西班牙领菲律宾的成立与海洋世界有着直接的关系。

(13)フランク著,山下范久译《リオリエント:アジア時代のグローバル·エコノミー》,藤原书店,2000年

◆安德烈·冈德·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是伊曼努尔·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参照历史关键词解说“世界体系”)成立的前提、即依附理论创建的重要代表。该书是他为批判沃勒斯坦讨论中表现出的欧洲中心主义论调而写的巨著Frank,Andre Gunder,ReOrient: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的日译本。该书尝试提出一种从全球经济的视角分析的框架,讨论1400年至1800年之间被称作近世的这段历史。有关中国的记述有很多地方不如滨下武志等人的研究,不是特别新颖。但是在从全球规模把握中国明清时代的经济动向这一点,给人以巨大的启发。由于该书的讨论把批判世界体系论这一结论放在了前面,所以给人以过于轻率的印象。其论据只参考了英文文献,所以被一些地方研究专家批评为过于片面。正如译者所论,通过对这部著作的批判,开辟了一条构建跨越世界体系论的模范之路。

(14)大隅和雄、村井章介编《中世後期における東アジアの国際関係》,山川出版社,1997年

◆该书是以北海道高等学校日本史教育研究会主办的学术研讨会上的报告为基础编纂而成。主题是日本史教育中的国际化,除日本中世史专家村井章介以外,韩国、中国的学者也都进行了报告,追溯东亚以海为媒介交流的历史。为历史教育中如何看待海域世界提出了不少启发性的观点。

(15)ルイーズ·リヴァシーズ著,君野隆久译《中国が海を支配したとき》,新书馆,1996年

◆Louise E. Levathes,When China Ruled the Seas:The Treasure Fleet of the Dragon Throne 1405—1433的日译本。根据历史书追寻郑和舰队的足迹,访问郑和故迹书写而成。同时指出了永乐这一时代的特殊性。内有许多图片,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可以想象原本资料较少的郑和下西洋的线索。

(16)荒野泰典、石井正敏、村井章介编《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史3 海上の道》,东京大学出版会,1992年

◆该书中有不少研究可以为思考明清时代,也就是日本史中从室町到江户这一时代,日本在东欧亚的地位提供参考。其中不但有港市论(宁波港和日中海事史)、海盗论、货币的多义性(日本古代货币)东亚货币的流通、唐代陶瓷贸易的展开与商人、贸易商品与国际分工、船载遗物的考古学等研究,还有沉船描绘出的异民族的人身买卖(人的流通)、对外关系中的华侨与国家(围绕闽人三十六姓)、香料之路与日本、朝鲜等话题。

(17)滨下武志、川胜平太编《アジア交易圏と日本工業化1500—1900》,リブロポート,1991年

◆该书讨论了对近世亚洲中孕育出近代亚洲动力的认知,极富有知识性的启发。编者滨下武志因确立了朝贡体系这一概念而闻名。川胜平太后来由于《文明の海洋史観》(中央公论社,1997年)而为大众所熟知。

(18)琉球新报社编《新琉球史:近世編(上)》,琉球新报社,1989年

◆该书收录了具体论述琉球与中国交流史的研究成果。包括册封的各种情况、贸易的展开、近世久米村的成立与开展等。

(19)郑樑生《明·日関係史の研究》,雄山阁出版,1985年

◆该书是对明朝时期日本与中国之间交涉历史的实证研究。其中记载了许多诸如勘合贸易中使用的堪合符的大小等,追究明、日关系实际情况的信息。

(20)山胁悌二郎《長崎の唐人貿易》,吉川弘文馆,1964年

◆虽然已经是古典著作,但在日本与中国的交易方面提供了一些恰如其分的信息。

 

便于理解帝国的书籍

(21)平野聪《清帝国とチベット問題:多民族統合の成立と瓦解》,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4年

◆这是一本把东亚框架中无法理解的清朝的内容通过与西藏的关系进行实证性阐明的著作。讨论的范围甚至包括了今天的西藏问题。虽然是一本专业书,但它的论述是通过概念图的表示而展开的。

(22)川越泰博《モンゴルに拉致された中国皇帝:明英宗の数奇なる運命》,研文出版,2003年

(23)川越泰博《明代中国の疑獄事件:藍玉の獄と連座の人々》,风响社,2002年

(24)川越泰博《明代中国の軍制と政治》,国书刊行会,2001年

(25)川越泰博《明代建文朝史の研究》,汲古书院,1997年

◆以上川越泰博的研究试图从军政的角度阐明明朝的政治变动,论据涉猎史料庞大。

(26)石桥崇雄《大清帝国》,讲谈社,2000年

◆根据满文记载的史料试图阐明清朝初期历史的一部力作。这本书在了解社会特性的基础上,试图解析女真这么一个小小的部族发展成东亚帝国的背景。

(27)檀上宽《永楽帝:中華「世界システム」への夢》,讲谈社,1997年

◆从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永乐帝)构想了蒙古帝国忽必烈创造的世界帝国这一视角为他作传。此外檀上宽还有《明朝専制支配の史的構造》(汲古书院,1995年)等著作,关注明朝的理念这一侧面以理解初期的明朝,研究范围广泛。

(28)檀上宽《明の太祖朱元璋》,白帝社,1994年

◆该书从如何脱离偏南方的政权中独立出来这一视角为朱元璋作传。详细叙述了朱元璋从群雄割据中脱颖而出到建立明朝这一过程。不过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该书完全没有提及攻陷云南这一历史。

(29)何炳棣著,寺田隆信、千种真一译《科挙と近世中国社会:立身出世の階梯》,平凡社,1993年

◆该书是美国华裔学者的古典巨著Ping-ti Ho,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的日译本。运用大量的史料分析了科举制度与社会移动、身份制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科举考试的人的地域差别等。除此以外,何炳棣还有几本奠定了中国人口史研究基础的著作,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日译本。

(30)黄仁宇著,稻畑耕一郎、古屋昭弘、冈崎由美、堀诚译《万暦十五年:1587「文明」の悲劇》,东方书店,1989年

◆黄仁宇结束了他上半生的军旅生涯以后,在美国研究中国史。本书用英文出版以后(原题: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被翻译成中文,赢得了许多的读者。从该书的英文标题中也可看出,在万历十五年这一并没发生历史上可值得大书特书的平凡的一年里,皇帝和内阁首辅申时行、著名的模范官员海瑞、大战倭寇的将军戚继光、哲学家李贽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做了不同的事情,该书对他们的这些活动展开了历史叙述的画卷。作者还以独到的见解写下了中国通史《中国マクロヒストリー》(山本英史译,东方书店,1994年)。

同时代的记录

比起大量阅读一些概说,多读一些生动记载了事件不同情况的同时代的记录,更能让人产生出历史的感觉。以下就是翻译成现代日语的一些史料。

(31)张廷玉等编,川越泰博编译《明史》,明德出版社,2004年

◆明朝正史《明史》完成于清朝的1735年(雍正十三),为多名学者共同写作而成,因此在历代正史中所获评价最高。该书添加了明史专家川越泰博对编纂过程和依据典籍的解说,从皇帝传记的本纪中选择朱元璋(明太祖,洪武帝)和朱棣(明成祖,永乐帝)进行摘译。对《明史》中有关经济方面的“食货志”作注的著作还有和田清编的《明史食貨志訳注》(东洋文库,1957年)

(32)星斌夫译注《大運河発展史:長江から黄河へ》,平凡社(东洋文库410),1982年

◆该书从《元史》、《明史》、《清史稿》中选择有关河运、海运的部分摘译,并附有详注。可以追溯大运河和与之势均力敌的海运的历史。

(33)谷川道雄、森正夫编《中国民衆叛乱史》2(宋—明中期)、3(明末—清Ⅰ)、4(明末—清Ⅱ),平凡社(东洋文库351、408、419),1979、1982、1983年。

◆收集了中国历代民众叛乱的相关史料,将之翻译成日文,增加了对叛乱爆发的时代背景的解说,并对个别字句添加了注释。内容包括农民叛乱、城市市民的起义、奴婢起义、明末李自成、张献忠之乱、动摇了清朝支柱的白莲教之乱等,表现了不同叛乱的各种样态。

(34)马欢著,小川博编《中国人の南方見聞録:瀛涯勝覧》吉川弘文馆,1998年

◆该书是郑和舰队成员马欢书写的《瀛涯胜览》的日译本。

(35)メンデス·ピント著,冈村多希子译《東洋遍歴記》1—3,平凡社(东洋文库366、371、373),1979、1980年

◆16世纪的葡萄牙冒险商人平托把自己在东欧亚海洋上的经历写成自传。就像作者外号“吹牛平托”所形容的,虽然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历史事实,但却生动地描绘出海域世界的那种气氛。

(36)ガスパール·ダ·クルス著,日埜博司编译《クルス「中国誌」》,新人物往来社,1996年(讲谈社学术文库《クルス「中国誌」:ポルトガル宣教師が見た大明帝国」》,讲谈社,2002年)

◆葡萄牙人多明我会修道士对明朝中国的地志、物产、风俗、宗教、制度等内容的记录。

(37)マテオ·リッチ著,川名公平译,矢泽利彦注,平川祐介解说《大航海時代叢書第2期8、9中国キリスト教布教史》1、2,岩波书店,1982、1983年

◆该书是利玛窦1583年进入中国南部到1610年在北京传教之间的记录,从意大利文直接翻译而来。书中不仅记述了传教的情况,还描绘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38)王守仁《王阳明全集1—10》明德出版社,1982—1987年

◆该书乃是王守仁创造明朝儒学转机的著作。收录了原文、日语读解和译注,还包括丰富的解说。各卷构成为:第一卷《语录》、第二卷《文录》、第三、四卷《奏疏》(上)(下)、第五卷《文移》、第六卷《诗》、第七卷《外集》、第八卷《续编》、第九卷《年谱》、第十卷《世德纪》。

(39)宋应星著,薮内清译注《天工开物》,平凡社(东洋文库130),1969年

◆该书图文并茂,收录了衣服、染色、制盐、兵器、酿造等明末的科学技术。

(40)园田一龟《鞑靼漂流記》,平凡社(东洋文库539),1991年

◆清朝进入北京城时越前商人在往松前途中漂流到中国东北,被送往北京后经朝鲜回国。该书翻印了他们的见闻和园田的研究。

(41)彭遵泗、朱子素、王秀楚著,松枝茂夫译《蜀碧、嘉定屠城紀略、揚州十日記》,平凡社(东洋文库36),1965年

◆从受害者角度描写明末清初的战乱。收录了描写四川张献忠之乱的《蜀碧》和清军攻陷扬州和嘉定时候的记录《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略》。

(42)入矢义高编《中国古典文学体系55:近世随筆集》,平凡社,1971年

◆该书收录了宋朝和明清时候的随笔。明清时代的内容有

(43)后藤基巳、山井涌等编译《中国古典文学大系57 明末清初政治評論集》,平凡社,1971年

◆明末清初的政治变动加深了知识分子的思考。该书收录了李贽《藏书》(摘译)、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全译)、顾炎武《亭林文集》(摘译)、《日知录》(摘译)、王夫之《读通鉴论》(摘译)、唐甄《潜书》(摘译)。

(44)アドリアン·グレロン著,矢泽利彦译《東西暦法の対立:清朝初期中国史》,平河出版社,1986年

◆1656年到达澳门的耶稣会法国传教士在顺治、康熙年间的记录。从近距离所听所见,描述了康熙年间西洋立法通过竞争实验被清朝采纳的过程。

(45)矢泽利彦编译《イエズス会士中国書簡集》(1《康熙编》、2《雍正》、3《乾隆》、4《社会》、5《纪行编》、6《信仰》),平凡社(东洋文库175、190、210、230、251、263),1970-1974年

◆法国耶稣会士的中国传教报告集。反映了清朝最盛时期的样子。续编《イエズス会士書簡集:中国の布教と迫害》平凡社(东洋文库370,1980年)讲述的是镇压18世纪基督教的相关事情。

(46)蓝鼎元著,宫崎市定译《鹿州公案 清朝地方裁判官の記録》,平凡社(东洋文库92),1967年

◆雍正时期地方官在任期间经手的裁判记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

(47)朴趾源著,今村与志雄译《熱河日記:朝鮮知識人の中国紀行》1、2,平凡社(东洋文库325、328),1978年

◆1780年朝鲜使节团为庆祝弘历(乾隆帝)70岁大寿来朝贺,随行的朴趾源从朝鲜经辽阳、北京到皇帝所在热河这一路上的日记。日记中不仅有他自己的所见所闻,还有不少通过各地结交的文人得到的消息。

(48)中川忠英、孙伯醇著,村松一弥译《清俗纪闻》1、2,平凡社(东洋文库62、70),1966年

◆日本长崎奉行中川忠英1970年采访来自福建、浙江、江苏中国商人有关制度、风俗等的记录。其中的图片非常珍贵。

(49)ジョージ·マカートニー著,坂野正高译《中国访问使节日记》,平凡社(东洋文库277),1975年

◆18世纪末英国派往中国使节的访华日记。虽然外交交涉归于失败,但他在回国的路上途经大运河,一边视察中国内陆返回到香港。记载了丰富的有关当时中国社会的信息。译者为中国近代政治外交史学家,他的解说也可供参考。

(50)陈盛韶著,小岛晋治、上田信、栗原纯译注《問俗録:福建、台湾の民俗と社会》,平凡社(东洋文库495),1988年

◆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作者陈盛韶历任福建和台湾的地方长官,该书是他考察的当地社会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