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Ⅱ 马克思主义与互联网

马克思主义的理想

下面我们要说的人是马克思。要知道马克思同代人和晚一辈的人,对马克思的看法和今天是完全不同的。比如,俄国早期的共产主义理论家布哈林[6]说:“我早年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我觉得马克思主义那是丝丝入扣的逻辑打动了我,我读马克思主义就跟读欧几里得几何一样,它论证太严密了。”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而马克思同时代的朋友,也是德国大诗人海涅[7]说:“看了马克思那套东西之后我真的相信这个东西可以实现。只不过我觉得有点儿不寒而栗,难道未来就是那个样子吗?但是看了他的书之后,我觉得,那就是未来。”

最有趣的一个例子是沙皇俄国的宰相维特[8]伯爵,他几乎和马克思同辈,是沙皇的宰相。他在日记里写道:“我越读马克思的东西我就越觉得他有一种数学般严谨的论证,我觉得这就是人类的未来。”

只不过他后来又说了:“我们俄国现在的基础不行,具体国情不适合,所以我们现在还得靠伟大领袖沙皇带领我们前进,但未来我们要实现马克思那一套理论。”你不要以为维特这只是随口一说,这些都写在他的日记本里,直到他死后出版《维特伯爵回忆录》时,这段材料才被公布。

由此可见,对马克思生活的同代人或者后一代人而言,马克思主义是在逻辑上非常有魅力的东西。因其论证的严谨和科学,捕获了很多人。

但是,这个情况到了20世纪的20年代就发生了变化,它的魅力主要是体现在道义方面,而不是逻辑方面。

@阿包g:马克思那时根本就不可能预测150年后会有互联网,所以把他对共产主义的描述联系到当今世界的发展进程,完全挨不着。只能说明马克思当时空想出来的和拥有互联网的现在刚好相似,但绝不能说明说马克思就能真正洞悉世界的发展。马克思没那么伟大,只是马克思的一些理论符合某一历史上的某个阶段,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马克思的很多理论如果不改进,终究会被历史潮流甩在脑后的。

到了20世纪晚期的时候,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又发生了变化,它不仅没有逻辑上的力量,道义上的力量也没有了。

为什么呢?苏联人搞了几十年的共产主义试验,结果经济上崩溃,理论上破产,还出现了像《古拉格群岛》那样的小说。大家看完小说之后说,共产主义不就是人间地狱吗?

到了1989年波兰统一工人党的最后一任总书记,拉科夫斯基,他不得不把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改名为波兰社会民主党。他的秘书把写好的建党宣言送给他看,他拿起笔把里面有关共产主义、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字眼全部圈掉。圈掉以后他自己还很无奈地讲道:“你看看人家西德,那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理勃兰特天天在那儿讲社会主义,而我们这里却要像躲避瘟疫一样去躲避这个词,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作为人类进步的伟大旗帜,直至今日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苏联以及东欧的巨变及其衰败,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过错,而是有些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念歪了经”,犯了许多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错误。

真是沧海桑田啊!

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无论是谁,我们的思考起点都应该回到马克思主义,回到思想的源发地,我们来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到底是什么。

@看icanSee1:首先要了解,每个具体的人工作是为了获得什么,其实是为了获得生存资源,即食品及电力资源。有了生存资本帮你度过寒冷或炎热的冬天或夏天,你就能轻松活下去,并孵育下一代。科技水平和知识制约人获取能源的能力。原始人只能利用火取暖,不会利用太阳能,因为没有必要的必需的能源电力知识。封建时代的人,虽然有了水轮机,但还没发展出内燃机。电力的产生和使用,让人类文明彻底进步。但目前人类对食品的依赖方式,还是离不开对土地的依赖。还缺一次食品革命,从根本上的革命,人呼出二氧化碳,人的粪便能产生甲烷,在高温高压下,在闪电下,这两种物质会被再次融合成氨基酸,并可转变回大蛋白分子,可再次食用。缺的就是这一项技术。

马克思主义到底在说什么?

马克思讲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越往前追逐历史,我们越容易发现,人都会从属于某一个共同体。在中世纪的欧洲就是这样,在秦汉时期的中国也是这样,每个个体都是国家、领主、行会或者采邑当中的一分子,上有领主老爷,下有终身无法摆脱的土地。”

马克思还说:“这个时候的人是不完善的人,因为他们被束缚在一种不自由的状况当中。而资本主义干了一件好事,把人从这种不自由的状况当中摆脱出来,他们可以自由地到市场上售卖自己的劳动力,他们可以到城市里去参加工业革命。但是我们又非常惊讶地发现,当人获得了自由之后,转瞬之间又沦入一种极为凄惨的状况。”

马克思生活的那个时代,我们称之为维多利亚时代[9],这是英国的国力最鼎盛且最有活力的时代。可是要知道那个时代的伦敦,近似于人间地狱。如果想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可以读两本书,一本是恩格斯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本叫《伦敦底层社会》,从这两本书可以看到那个时候工人过的是一种地狱般的生活,所以同时代的狄更斯讲:“这里是天堂,这里也是地狱;这里直通天堂,这里直堕地狱。”

阅读 ‧ 电子书库

不同年代的人读出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只因发现更热爱的事业致使《资本论》拖稿16年,你是一个好派吗?

马克思就奇怪了,为什么人获得自由之后反而会堕入地狱呢?对此,他用了一个词,在德文当中称之为“异化”。所谓的异化就是指一个事物发展到最后却走向了它的反面。

为什么人在获得自由之后,却又自由地沦入了不自由呢?马克思认为,这是人的生存方式的问题,我们太依附于资本组织起来的那些大组织了。

@瞬秒神葬:马克思说的怎么和那些古代归隐园林的诗人和政治家很像呢?不需要太多的物质,一块薄田即可。早上耕作,闲时与家人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煮酒论道、骑马围猎,春节春游赏花,夏季扁舟泛湖,秋季观菊赏月,冬季踏雪寻梅。喝的酒不是很贵的酒但却是纯正粮食酿的;吃的是粗茶淡饭,但却是绿色食品;交的朋友不是神通广大,但却是知心同道的人。难不成凭中国古人的智慧就早已经洞悉人类最幸福生活状态的机制了吗?

他认为在未来,每个人重新获得自由,重新用一种更自由的方式和他人进行协作和交换,这就是共产主义。马克思一生很少具体地描述共产主义是一幅什么景象。但是也有一次偶然的例外。1846年他写了一本小册子,叫《德意志意识形态》[10],这本书里有一小段话描述了共产主义的未来。书中写道:“到了共产主义时代,每个人都不被自己固定的职业所限制,他可以早上起来耕作,傍晚捕鱼,下午打猎,吃完晚饭之后写大批文章。”

说实话,在工业革命刚刚结束的时代,欧洲人是根本读不懂这段话的,因为工业革命时期的人类得出的最大一个结论就是:只有分工,协作起来才能够促进效率,分工越精细,效率越高。而马克思描述的这种景象是不存在分工的,那效率何来呢?所以,当时有的人就说马克思是乌托邦。

互联网的力量

可是,处于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再回看当年的马克思理论,我们难道不能会心一笑吗?他描绘的这种情况实现了呀。

我们每天早上,睁眼就拿起手机刷微博,我们当时事评论员,我们还可以打开电脑,跟世界各地各色各样的人来往邮件,进行各种各样的合作。我们到了公司之后,在上班的间歇,趁老板不在,我们偷偷地在网站上下单,搞电子商务。现在很多公司的前台最重要的任务已经是收取来自淘宝网的快递了。

我们现在这些公司里的白领,确实已经不再像当年卓别林演的《摩登时代》里的工人那样,把整个生命嵌入到枯燥而残忍的工业化社会当中,在生产线上一天到晚拧螺丝,拧螺丝,拧螺丝。

我们已经拥有了马克思当年写在共产党宣言里的那句话所预言的生活,即自由人的大联合。用更自由的方式和他人进行协作。

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就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我们一百多年后下的这个定义和当年马克思的描述几乎一模一样。

马克思的理想永远是伟大的,谁能说公平不伟大?谁能说自由不伟大?所以,对于中国的某些公知,我们公开来谈谈心,我们问你们,你们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吗?小心说错啊,一旦说错马克思可是要在历史的深处对你发出嘲笑的哦!

罗胖推荐视频:《西方近现代思想史专题》

作者:秦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