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Ⅲ “孵化”一战的一个月

掐死德意志的“施里芬计划”

最后我们来看看,德国人是怎样一步步把自己拖向战争的深渊的。我们中学历史教科书中都会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因为1914年6月28号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这样的表达没错,但是丧失了很多历史的细节。要知道在当时整个西方政治界,刺杀是一件太正常不过的事情。在1914年之前的20年,什么美国总统、法国总统、俄国首相、奥匈帝国皇后,都被刺杀过。所以一次刺杀导致全世界人民打成一团,这里是一个孤证,也是一个孤例,仅此一回。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斐迪南大公被刺之后,世界各国的反应其实很淡定。最远的美国人说,我们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个人,关我什么事?法国当时整个政治界陷入一桩政治情杀的丑闻,正在忙这个事儿呢。英国人正陷入爱尔兰危机。而当时的约瑟夫皇帝,也就是斐迪南大公的叔叔,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松了一口气,说上帝终于用最高的意志帮我解决了一个问题,因为他一直不喜欢这个王储。而当时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正在度假。俄国沙皇就更不用说了,一听到这个消息,说那就哀悼三个月吧。虽然是敌国,但还是发了个唁电,这个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为什么从6月28号到8月1号,仅仅一个多月时间,整个欧洲就陷入了一片火海?这就得从德国人的处境谈起了。从威廉二世开始,德国人就得罪了俄国人,导致两线作战的战略格局形成。德国人就开始琢磨,万一打起仗来该怎么办?于是就出现了著名的施里芬计划[4]。施里芬是早年德国的总参谋长,他开始制定这份计划。后来在老毛奇的侄子,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开始的时候,德国参谋总长毛奇那里,这份计划成为德国当时唯一可以选择的计划。

施里芬计划的逻辑非常简单,它看到了东西两个大国在动员速度上的差异。俄国领土大,但是工业落后,铁路等基础设施差,所以动员速度非常慢。施里芬就说,那我们先猛扑西线,用六个星期把法国人打趴下,逼着法国人签字投降,签完字之后我们再利用俄国人动员速度慢这样一个时间差,反过头来打东线,把俄国人再打趴下。这就是施里芬计划的基本战略思想。

@柳拂堤:热爱和平的人都不期待战争,当周围某个人发表他的战争预言的时候,我一点也不愿意听。当他说如果战争爆发,他肯定上前线的时候,我一点都不相信,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他都是一个内心没有力量,充满恐惧的人。为什么这样的人喜欢战争?难道战争就是恐惧者的一场狂欢吗?

这个战略思想要说错也没错,但问题是当它成为唯一的选择之后,德国人就彻底没办法翻身了。这里面还有一个插曲,大概在1914年7月30号或31号的时候,英国人给德国人发出了一个极其错误的信号,说只要你们不打法国,我们就不打你,西线就没事了。威廉二世听到以后高兴得不得了,说既然如此那我们赶紧调头,反过头去打俄国人吧!小毛奇[5]说这怎么可能,一百万人的军队,上万节火车皮的调度计划,这都是做了二十几年的计划,上百万人的部队全部准备就绪了,这个时候你让我调头,他们就会变成手拿武器的暴民,我没有办法控制这支部队,所以必须先打法国。

听到这段话后,威廉二世说了一句话,说如果你叔叔还活着,一定不会给我这个答案。小毛奇是不是一定是个无能之辈?恐怕也不是,因为受限于当时的工业水平和交通设施条件,他的难处可能是真实的,但是当一个国家的所有战略已经僵化到如此程度时,它已经被冥冥之中的一只手绑定了。

@优怡ALLEN:关于“恐惧是不是坏谋士”说个无关的题外话。我觉得“恐惧”其人确实有勇无谋,让它担任理性指导,是有点瞎;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它是最伟大的武士,拥有直通自然上达天庭的力量,这种情况就叫作——极端恐惧,或者自然恐惧。

恐惧是个坏谋士

那么德国人为什么非得打呢?跟施里芬计划暴露的战略处境完全一样。导火索是这么发生的:塞尔维亚人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王储,奥匈帝国就找借口,说你们这些塞尔维亚人,刺杀了我的王储,现在你要答应我一些条件,要不然我就要向你开战。然后奥匈帝国就问它的老大德国,说我要跟它提点儿要求怎么样?德国人说,提没关系,反正你现在占理嘛,然后威廉二世就去度假了,等于把一本空白支票本交到奥匈帝国手里。那既然老大说话了,那就打啊,对吧?跟塞尔维亚人提要求啊,什么最后通牒、宣战等等。

可是俄国人在旁边看着就不服啊,第一,早就看奥匈帝国不顺眼了。第二,塞尔维亚人跟我是兄弟,打狗也得看主人,你要敢打它,我就要打你。西方人有句话:“说两只狗打架不是谁最凶谁赢,而是谁架式越大谁赢。”所以在双方讨价还价的时候,那就像台湾人一样——你要怎样?然后那边说,你要怎样?那一定要把架式摆足。所以俄国人说:“你要怎样?”俄国人一说“你要怎样”?他们就干了一件事,下了一个动员令,说我也不宣战,我就宣传一下。部队都别放假了,赶紧集合开始准备揍丫的,这就是俄国人的姿态。

可是俄国一发动员令后,德国人立即就失控了。为什么?因为对于小毛奇这些德国军人来说,我就是看准了你动员速度慢,你说要不要打?你要是动员你就要打,你如果一动员我就得调过头打法国人,先用六个星期把它打趴下,然后利用你动员速度慢反过来再来打你。但你不能动员了又不宣战,这样你都做好准备了,我还打个屁啊?整个施里芬计划就黄掉了。

所以德国人就问俄国人,你到底打不打?你是不是真动员?俄国沙皇还给德国皇帝写了封信,说你能不能管好你的小兄弟?落款叫你挚爱的朋友,你的表兄。因为俄国沙皇和威廉二世这俩人是表兄弟,其实整个欧洲的王室都是亲戚。一直到7月29号,双方都还在处于摆架式的阶段。

但是德国人崩溃了,小毛奇原来是个很稳重的战略家,一直强调德国人不要打仗,不要跟周边民族陷入战争。但是当俄国人一动员,小毛奇自己先崩溃了,立马成为最坚定的主战派,因为他知道施里芬计划一旦要执行,这时候就不能停,必须要开战。

就这样从8月1号开始,德国向俄国开战,根据当时整个欧洲的同盟体系,一次一次开战,这个向这个宣战,那个向那个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爆发了。

所以,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悲剧。刚刚还是莺歌燕舞,歌舞升平,但就因为人们心里的恐惧,因为一些国家认定了某些事情一定会发生,于是它就真的发生了。所以,当时的欧洲人写了一句话:“恐惧是一个坏谋士,它一定会给你出馊主意。”

让我们把镜头转回到今天的中国,我们真的要认定中国和哪个国家有摩擦吗?我们一定要喊出中国人和某个民族定有一战吗?想想德国人当时的处境吧。我们再把镜头摇回到一百多年前,1914年8月4号,当时英国的外交大臣格雷,眼睁睁看着德国大使向法国宣战,他说了一句话:“欧洲的灯火彻底熄灭了,我们这一代人终其一生也看不到欧洲的灯火再亮起来。”

@Ocean_Silence:唯一留下记忆深刻的一句是:“恐惧是个坏谋士,一定会给你出馊主意。恐惧是个奇怪的东西,是懦弱的原因,也是暴行的源头。”建议罗胖还是避开战争这个话题吧,在这个时代,战争已不是主题,是在经济、政治、道德、理智统统崩溃后,第五个层次的话题。排在战争之前的,总是会有太多更有趣的话题。

罗胖荐书:《八月炮火》

作者:【美】巴巴拉·W·塔奇曼

可关注罗胖微信公众帐号(罗辑思维:luojisw)继续探讨本章话题。在所要探讨的问题前加“图书”二字,罗胖将看缘分回复。

阅读 ‧ 电子书库

恐惧是一个坏谋士,它一定会给你出馊主意。因为人们心里的恐惧,因为一些国家认定了某些事情一定会发生,于是它就真的发生了。


[1] 欧洲列强因为摩洛哥作为殖民地之事而引起的国际危机。1905年3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出访摩洛哥南部重要港口丹吉尔时宣称将会保护摩洛哥的独立及其领土的完整,1906年1月16日,欧洲列强在阿尔赫西拉斯举行会议,达成了《阿尔赫西拉斯决议》,决议承认摩洛哥的独立,但是由法国和西班牙两国负责摩洛哥的警务。这次危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其中一次战前危机,严重恶化了强国之间的关系。

[2] 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即黑山)所组成的“巴尔干同盟”,反对土耳其的控制和压迫所进行的战争,是20世纪初期,欧洲地区的军事冲突及对抗的开端,标志着解决东方问题的第一步。1913年5月30日签订《伦敦条约》,战争宣告结束,战败国土耳其丧失了在欧洲的大部领土。

[3] 末代德意志皇帝和普鲁士国王,1888年到1918年在位。威廉二世出生时是从母亲的臀部先露出,使他罹患了厄尔布氏麻痹,以致于左臂萎缩。威廉二世在未当皇帝前很仰慕俾斯麦,即位后马上与这位“铁血宰相”发生冲突。这位少年皇帝不甘受制于人,想要掌握统治帝国的最高权力。他积极推行著名的世界政策,具有强烈军国主义的色彩。1941年6月5日病逝于荷兰多伦,由希特勒为他主持了军事葬礼。

[4] 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担任总参谋长期间(1891年至1906年),由德国总参谋部所制定的一套作战方法。其主要目标为应付来自德国东西两面的两个敌国—俄国与法国的夹攻,但最后该计划大幅低估了敌军实力导致全面失败。1913年,80岁的施里芬临终时仍一再叮嘱:“必有一战时,切莫削弱我的右翼。”尽管如此,这一临终嘱咐随着德国悲剧的落幕而成为军事史上的名言。

[5] 赫尔穆特·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冯·毛奇俗称小毛奇,是老毛奇的侄子,在1906至1914年担任德国参谋部长。他曾策划战争计划和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故此是颇具争议的人物。他的兴趣爱好极为广泛,因此极受皇帝的宠信。与远亲伊莱扎·毛奇·维特费尔特伯爵夫人的婚姻,加深了他在文学方面的兴趣,在总参谋部旅行训练中,歌德的《浮士德》与他形影不离。他是一名彻头彻尾的军人,然而军人世家的传统与极为敏感脆弱的情感之间的矛盾,他怎么也摆脱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