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Ⅱ 水泥配方建成纽约城

差点夭折的运河

这一段给大家说说美国纽约伊利运河的故事。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让我们穿越到1783年的美国,那时候独立战争刚打完,英国人终于被赶跑了。这个时候你如果敢站在美国的大街上喊一嗓子,说我预测一百年之后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所有人都会认为你是个精神病,因为当时在美国东岸的这些港口城市里,纽约的城市人口是最少的,只有一万人,而费城、波士顿、查尔斯顿这些城市都大得多。纽约的位置非常尴尬,可它的好处在于它可以通过五大湖连接美国的整个腹地东部和中部之间的广袤地域。

@kkvvbing:老罗说得很谦虚,他说是给有钱人读书的,帮读书的,因为古代有钱人自己不读书,花钱请人读书什么的。其实我看这只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我越看感觉老罗是给我们上课,不是帮我们读书。当然,老罗书看得不少,人家比我强,给我上课我也愿意听。问题是上课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要好好地备课才敢给人上课啊,有的时候老罗虽然也备课,但是备课备得少了,自然就会被喷。因为能人志士可能都潜伏在深处,他们平时长期潜水不会发声,但是演讲的人一说错了,他们一出现,就变了一番天地了。

但是阿巴拉契这个山脉实在是太不厚道了,它是从北到南的一座山脉,把东部的整个港口城市和中部的平原隔开了。为什么说它不厚道呢?你看我们中国的太行山就比较厚道,它也是从南到北隔开,但是它至少留了八个口,所以历史上叫“太行八陉”嘛,什么井陉口、白陉口等等,它留下了一些可以穿过的通道。所以中国东西方向的交流,比如山东和山西之间就没有那么大的障碍。阿巴拉契山脉虽然不高,但是左一个小山包,右一个小山包,硬生生地挡住了货物的通路。所以当时很多人想,我干脆绕过你,我先把中部产的那些粮食从俄亥俄河转运到密西西比河,然后一直绕过三千英里的阿巴拉契山脉,从新奥尔良上港口再运往欧洲,运费比穿过阿巴拉契山脉到纽约的陆路要便宜得多。

这就留给纽约人一个问题。这个城市要发展只有修运河,这是18世纪早期人们就想出来的方案,但是一直在搞革命战争嘛,现在革命战争打完了,终于腾出时间了。这个时候的纽约市市长叫克林顿,说要修这条运河。稍微匡算一下,老天,这工程量实在是太浩大了!要修一条560公里的运河,这相当于从北京到太原郊区了,而且还要建近百座水闸才能够把运河修通,虽然我们在隋炀帝时就可以修那么长的运河,但是对于当时的美国人民来说,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工程啊。克林顿打草稿再一算,经费预算700万美金,今天在北京随便卖几套豪宅就700万美金,但那个时候整个美国联邦一年的财政收入也才2200万美金。

@歪歪王:每次看老罗的节目都能新增很多有意思的历史知识,而且老罗总能把这些历史讲得妙趣横生,如果我以前上学时的历史老师是老罗,我考试就不会老不及格了!

当时麦迪逊总统一听说这个计划,就说联邦政府一分钱都不会掏。麦迪逊是老革命家,是革命战争那一代的人,他挺不待见纽约的,因为纽约是老亲英分子的根据地嘛,就像我们四野的军官一到南京就觉得这是蒋介石老家,就不愿意把都城建在这儿是类似的心理。麦迪逊老觉得纽约是亲英分子根据地,他宁愿让商流绕过阿巴拉契山脉来到南部,试图在南部另建一个繁荣的中心。

联邦肯定不掏钱,所以克林顿只好自己招兵买马来干这个活。当时纽约城市小,实力差,所以他跟后来美国的克林顿总统一样,只能靠实习生。他就招了四个人,这四个实习生干活的时候就发现有个问题解决不了,在山地修那么长那么大的运河,但是没有水凝水泥,这是一种放在水里可以自动凝固的水泥,这种水凝水泥技术在当时不成熟。

这时里面最年轻的一个雇员叫怀特的就说:“这样吧,我去英国学学。”英国当时是欧洲最繁荣富庶、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所以他就跑到英国,走了几千英里寻找这种新型水泥的配方。

实习生发明怀特水泥

当时英国有一个叫帕克的僧侣,他发明了一种通过罗马水泥改装过来的水泥方式。那时英国刚刚建成了本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宅邸——方特西尔府,这个方特西尔府在一天夜里突然“砰”的一声倒塌了,它用的水泥根本不合格,是次品。但是这个水泥有一个特点,它在陆地上建房子不行,但是在水里凝结性非常好。所以怀特就仔细研究了帕克水泥,后来回到美国,仔细研究关于凝结剂的方案,最后发明出了怀特水泥。

@俺不是阿童木:1769年,瓦特对原有的纽可门蒸汽机进行改良,历经20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完成对纽可门蒸汽机的革新,将其改进为“万能蒸汽机”,使工业发展摆脱了以往靠水力驱动带来的对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依赖,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进程,从而改变了世界。

因为有了这种怀特水泥,整个运河的开凿工程就非常顺利。终于用了八年时间,在1825年这条连通伊利湖和纽约哈德逊河的运河建成了。这条运河建成后带来的效应是惊人的,原来一吨小麦从中部运到东部的港口需要120美金,现在只需要六美金,大幅降低了东西部间沟通的运费成本。

当时有人记载,第一年有13000艘船通过这条运河来到纽约,你站在纽约城一看,夜晚的时候简直太壮观了,从运河扑过来的那些船只就像萤火虫一样,它们给纽约带来了什么?纽约的人口只用了几十年时间,就从一万人增长到几十万、上百万,而纽约这一个港口承担全美国的运输量从最开始只有6%,到1850年就涨到了60%。

所以纽约这个城市爆炸式的发展基本和这条运河相关,后来所谓“华尔街奇迹”和其他所有奇迹都和这条运河相关。可当你顺着历史的脉络再去追溯这条运河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和一个叫克林顿的人相关,跟克林顿“包养”的几个实习生相关,和这个实习生发明的怀特水泥相关,而这个怀特水泥又和英国那个穷困潦倒的帕克传教士发明的一种完全不成功的水泥相关。这就是一个知识传承非常曼妙的曲线,一个失败的、看起来没用的知识,居然在历史上推动了那样一个庞然大物的产生。

最后我们再回望一下怀特这个人,按说这个人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可是后来的故事非常悲惨。本来怀特做了一个商业计划,说我每卖一吨水泥提四美分,我就发财了。可是那些水泥生产商根本就不给他钱,所以怀特后半辈子基本上一直在打官司,最后也没要到这笔钱。他死的时候浑身是病,得了肺结核,老婆连丧葬费都掏不起,他就这样沉睡在历史里,很多美国人都从没有听说过这个人。

但是人类的知识长河就是这样奇妙,很多人贡献了非常关键的知识点,然后汇集到这条长河之中,产生了推动历史的澎湃动力,而他自己却不为人所知。这就是我们推出有道云笔记跟各位合作的一个理由,不管你多么默默无闻,你提供的一个知识片段将来都很可能会爆发出像怀特水泥那样的影响力。

罗胖荐文:《趣味生活简史》

作者:【英】比尔·布莱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