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结和约

雅法和加沙之间的和平谈判,从1228年11月起就一直进行着。

三个月后的1229年2月,双方基本达成一致。谈判一度陷入胶着,但最终还是向着皇帝满意的方向发展。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2月18日清晨,双方在雅法的和平议定书上签字。腓特烈二世首先签字用玺。当天夜晚,阿尔·卡米尔在加沙也签字用玺。未曾谋面的两位统帅间实现了和议。

这一议定书的文本原样已经荡然无存。它之所以没有能够保存下来,与基督教和伊斯兰世界双方对这一和议的恶评不无关系。然而,所有的评判大都是反对压过赞成声音。历史上记载过这次和议的人,重视的也是那些更尖利的反对声音。

因而研究者不得不满足于通过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所存留的史料片段,来构筑这部分历史的真相。很多研究者只不过是以罗列原始史料作为结论。至于对史料的翻译来说,西方史家总以“我们”来指十字军一方,而以“他们”来指伊斯兰世界,翻译的言辞也不免陷于繁杂。

阅读 ‧ 电子书库

腓特烈二世和阿尔·卡米尔握手(根据当时的编年史,但两人实际上并未会面)

而我在本书中所做的,是将基督教史料和伊斯兰教史料中的记载,分别按照当时和议的项目来整理。这些史料中共通的、明确的部分,都可以在腓特烈和阿尔·卡米尔一方的记载中找到。这样做大概是一种较为合适的处理方法吧。

第一,苏丹同意,穆斯林一方将耶路撒冷让渡给基督教一方。

但是,耶路撒冷城内东侧的1/3,仍然作为非武装的“伊斯兰区”由穆斯林自治。

在这一地区至今还伫立着苏丹奥马尔兴建的金碧辉煌的圆顶清真寺,以及中世纪以来耶路撒冷穆斯林信仰的中心——阿克萨清真寺。

依据和议,尽管耶路撒冷由基督徒管辖,但基督徒在进入这一“伊斯兰区”时,则必须经穆斯林管理者的允许,才能通行。

而之所以基督徒需要常常进入伊斯兰区,是因为古犹太国时代的所罗门圣殿座落在这一区域内。相传耶稣年轻时曾与犹太祭司在这一区域争论。对于来耶路撒冷朝圣的基督徒来说,凡是与耶稣生前活动有关的地方,他们都会去参观。

出于相同的原因,腓特烈二世要求将耶稣诞生地伯利恒和成长之地拿撒勒都收入基督徒控制的范围。阿尔·卡米尔满足了皇帝的要求。

第二,虽然除“伊斯兰区”以外的区域都归基督徒领有,耶路撒冷周边的地区仍然归穆斯林控制。

这就使耶路撒冷成为了一个深入敌境、孤立无援的飞地。就算市内有常备武装,也很难防止城市周边成群的强盗和土匪。因此,腓特烈二世提出,加强耶路撒冷的城防工事。这一要求也得到了阿尔·卡米尔的认可。

第三,伊斯兰世界承认十字军国家从贝鲁特到雅法之间的巴勒斯坦沿海地区的海港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领有权。

虽说早在理查与萨拉丁之间就实现了伊斯兰世界对十字军国家的承认,但当时是从推罗到雅法一线。经过腓特烈和阿尔·卡米尔的和议,从推罗以北的西顿直到贝鲁特一线,都作为十字军国家的领地得到承认。

新的和议增加了十字军国家的领土,但结果绝不仅是增加领土这么简单。增加这一段海岸线之后,从安条克经特里波利直到雅法的整个近东海岸线上,十字军形成了一条从北到南的连续控制线,其间没有穆斯林控制的区域。

这样一来,无论是朝圣者也好,通商者也好,在那个欧洲与近东以海路相连的时代,基督教世界取得了极为有利的战略形势。

第四,无论是在基督徒还是穆斯林的领地上,双方都负责保证朝圣者和商业活动的安全与自由。

这一点是对理查和萨拉丁之间和议的再次确认,确保了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之间的利益共享。

第五,交战双方交换在押的全部战俘。

阅读 ‧ 电子书库

耶路撒冷城市图

该条目所指的战俘,是在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在达米埃塔之战中双方被俘的兵士。

第六,和议有效期为双方署名用玺之日起10年。

因此,双方的和议到1239年2月为止,而且双方都没有关上续约的大门。

得知和议结果之后,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都骚动起来。

在伊斯兰世界,首先发难的是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阿尔·阿斯拉夫。他首先起来反对将圣城耶路撒冷让渡给异教徒。但阿尔·卡米尔的威信毕竟早已树立,反对的声音没能起到实际作用。

阿尔·卡米尔始终未能说服自己的兄弟。从此后直到21世纪的今天,伊斯兰世界中所有涉及十字军的记载,都把这次议和看作“屈辱”的事件。

然而在基督教世界中,对这次和议的争论,可就不像“屈辱”那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