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电子书库
奥  库达与莎洛西满心期待他们的各项新计划能为这座小岛带来极大繁荣,可此时海外接连发生的几件大事完全抢走了他们的风头。朱特尼亚群岛爆发了一次更加严重的棚屋崩溃风暴。那里孕育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明,气候温和宜人,不远处就是以海上夜生活闻名的小鼓岛。于是一座座海滨度假棚屋拔地而起,棚屋建设和买卖的热潮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投资者,他们将大量的鱼投资在这里。随着鱼越来越多地涌入群岛,新的银行和投资基金也纷纷建立起来。用于度假棚屋建设的大部分鱼是通过几个投资方案筹集的,而这些方案都是基于金融巨头曼尼先生开创的那些投资模式设计的。建棚热带来的其他活动不断渗透到当地经济的各个方面,这就意味着朱特尼亚群岛的居民可以过上他们根本担负不起的奢侈生活。于是,这里成了吃空饷、悠闲生活以及提早退休的代名词。

阅读 ‧ 电子书库

但好景不长,美索尼亚的历史在这里重演了。朱特尼亚群岛的棚屋供过于求的问题终于演变为棚屋大萧条危机,此时那些野心勃勃的银行和投资基金陷入了严重的困境,许多投资者也仓促地撤出了现金。鉴于这些做法,朱特尼亚群岛的各类基金迅速跌至谷底,拥有此类资产的各大银行很快也面临着全面破产。于是,各岛政府忙不迭地从其他岛贷款,帮助本地银行摆脱困境。这样的做法总算解了燃眉之急,但很快,许多人意识到,朱特尼亚群岛的各级政府实际上对债务清偿问题也是一筹莫展,日子不比他们岌岌可危的银行好过到哪儿去。于是,一场银行业危机演变成了一场波及多岛的政府债务危机。

阅读 ‧ 电子书库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在这个紧急关头,一个名为IMF(岛际海上渔民组织)的跨洋机构仓促成立,并立即推出了一项计划。

阅读 ‧ 电子书库

IMF代表大洋上每个发达岛屿的利益,它从美索尼亚借来了数额巨大的鱼邦储备券(目前仍被视为最可靠的货币),并将这些储备券贷给举步维艰的朱特尼亚群岛各政府。IMF相信,在事态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之前遏制住这场棚屋危机,符合整个大洋的利益。

有了IMF提供的鱼邦储备券,朱特尼亚政府就能够兑现其向公民和外国债权人做出的承诺。那些已经退休的人得知不用再次工作,都松了一口气。他们中有许多人最近刚从冲浪学校毕业,满心期盼着能再一次过上那种慵懒、悠闲的慢节奏生活。

虽然IMF提供的紧急财政援助贷款的利息很低,朱特尼亚政府仍然需要用真鱼来偿还债务(其实他们连偿还本金的能力都不具备,但似乎根本没人在意这件事)。

尽管面临着来自IMF的巨大压力,朱特尼亚群岛各政府并没有推行任何行之有效的改革,结果就连利息的支付也成了巨大的负担。考虑到这里的政府腐败,百姓养尊处优,好吃懒做,他们会不断逃避自身的责任,IMF强制要求该群岛接受了一项“刚性”计划,其中包含提高税收以及减少政府支出等内容。这一计划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强烈抵制,他们觉得好像自己的岛屿被不怀好意的外岛人控制了。

而美索尼亚就要幸运得多。朱特尼亚群岛出现的诸多问题极大地分散了美索尼亚民众对国内矛盾的注意力。面对朱特尼亚的危机,整个大洋的投资者的反应都是:从该群岛撤出所有鱼,不再与这里的任何基金有任何瓜葛。很多人开始把存款转到鱼邦储备银行,毕竟这里一直是公认的规模最大、资金存储最充足的机构。事实上,美索尼亚的经济状况也是岌岌可危,甚至比许多岛屿还要糟糕,但这种状况似乎并没有给存款人带来多大困扰。实际上,美索尼亚能有惊无险地度过这次危机,完全仰仗该国令人钦佩的历史和持久稳定的声誉,人们始终相信该国银行是不会破产的。

奥库达将意外之财投入自己的部分危机后应急项目中。他要求失业的渔民也要承担还款的责任,增加了冲浪学校学生贷款的鱼的数额,并且极大地拓展了鱼邮票项目。

阅读 ‧ 电子书库

虽然有些人最担心的结果并未出现,但美索尼亚仍未脱离困境。鱼的数量已经不足,新公司也无法像过去那样不断涌现,工作岗位少得可怜,明显供不应求。仅存的一线希望来自冲浪学校,该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生源,学费也在持续上涨。鉴于当前经济停滞不前的现状,岛上的很多人都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忧心忡忡,于是采取了明智的做法:他们几乎苛刻地自我约束着,不断降低消费,重新储蓄。

但当人们降低消费时,商店和企业就不得不做出调整。随着待售的存货越积越多,许多商家只好大幅降价,以吸引广大顾客。但价格的持续走低,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通鱼紧缩,开始成为伯南柯担心的主要问题。他认为,价格下跌是自弗兰基·迪普时代的大鲨鱼泛滥以来最危险的经济威胁,且不论当年还曾连续几年禁渔了。伯南柯指出,一旦老百姓认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将来总会降价,他们就会一再推迟购买时间。从理论上讲,如果价格持续下跌,人们就有可能一直等下去,直到所有东西都免费白送。如果那种情况真的发生了,那所有的企业都会破产,全岛的经济会立即退回到网前时代(pre-net era)。

对此,他提出了一个名为“定量鱼券”的方案,这个独特的新方法旨在通过向经济中注入新的“鱼邦储备券”来刺激需求。

但这个方案不是把钱直接送到老百姓手里(这样做看起来像是政府凭空创造出了许多鱼邦储备券一般),伯南柯提议通过曼尼的投资(尤其是那些针对破旧棚屋区改造的投资)注入这些鱼券,而曼尼的再融资基金随后便会展开自己的各项投资活动,以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一旦经济状况看似有所好转,人们就会开始消费,就好像一切真的好起来了一样。

阅读 ‧ 电子书库

消费会推动价格上涨,经济得以健康发展。错综复杂的融资渠道使经济本身看似逐渐好转。然而,参议院的某些议员却提出质疑:这样一套人为系统是否具备长期的可行性?伯南柯向所有人保证说,这项计划只是临时性的。

阅读 ‧ 电子书库

这一方案最终被定名为“定量鱼券1号方案”,即QF1。该方案的推出备受推崇。华孚街(Wharf Street)再现昔日繁华,大批渔船来到这里,但这次船上堆满了钞票,而不是一堆堆腐烂的鱼。这些钞票直接送到了曼尼的办公室,这些钱要用来买进拖欠的棚屋贷款,重新投资岌岌可危的企业,为学生提供低价的贷款等等。于是,棚屋价格停止下跌,逐渐稳定,最终开始上涨。人们觉得比之前富足,于是开始消费,价格也开始上涨。一切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阅读 ‧ 电子书库 现实链接

从  2010年起,全世界都将目光聚焦在一出慢动作戏剧上,这出戏就是将所谓“PIGS”(即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国家卷入泥潭的债务危机。这些国家都有着阳光充足的地中海气候、璀璨富有的历史以及待遇丰厚的社会保障体系,除此之外,它们还都是欧盟成员,其负债水平也都远远超出本国经济的发展。尽管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希腊却不幸成为这次危机的靶子。

就其经济状况的荒唐程度而言,希腊的确是个例外。据一份未经证实的财务报表(其中部分由美国投资银行高盛设计,该银行曾涉嫌金融欺诈)显示,希腊2001年获准进入欧元区,开始使用强劲稳健的欧元作为流通货币,作为回报,希腊要在欧元区严格的财政指导下发展经济。但是,南北欧之间政治独立与文化差异结合方式的大不同会导致严重的货币混乱局面,而那些一心想推行单一通货的设计师当时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尽管希腊从2004~2006年的房地产建设热潮中获益不少,但到了2010年,一个事实却越来越清晰:这个国家已经无望偿还已有的债务,更没有可能兑现自己对公民的承诺了。希腊成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国家,成了短期工作、长期罢工、提早退休、连续逃税的代名词。通常来说,一个国家沦落到希腊这样的地步,会通过否认债务或货币贬值来应对危机。但作为欧元区的一员,这些做法希腊一样也不能采用。

这一事件导致的政治与经济危机,使欧洲连年稳居全球经济新闻头条。这对美国来讲倒是幸事,欧洲的诸多问题对美国而言,无异于天赐良机。希腊首都雅典大街上游行的人群不仅是经济恶化的醒目标志,还使恐惧蔓延,令整个欧洲大陆深陷泥潭。这样的剧变使许多投资基金转而越过大西洋,去寻找更安全的避风港。于是,在美国经济亟须支撑之时,大量资金及时涌入美国。讽刺的是,许多经济学家对此的评论居然是,欧洲的问题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负担,然而实际上,这些问题带给美国的明明是一种福祉。

尽管希腊的经济状况远不能跟美国相提并论,但并不是整个欧洲大陆都不如美国。事实上,德国(毋庸置疑是推动整个欧元区发展的经济强国)的经济状况远好于美国,但欧元区至少得共同面对债务管理失控的困境。美国政府也要做出与欧盟类似的努力才行。虽然欧洲的政治联盟仍有待完善,至少该组织还没有为欧洲开出那一剂最危险的经济药方:量化宽松。

2008年之前,量化宽松这一概念尚未普及,只有大学经济学系的学生听说过。而过去几年间,量化宽松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影响股票、债券和房地产走势最重要的因素。尽管很多人知道美国依赖量化宽松,但很少有人真正看透其本质:向金融市场注入新的资金,以推动价格上涨。实际上,量化宽松不过是通货膨胀的一种委婉表达,它也成为美联储将政府债务货币化的隐秘手段。

但想用量化宽松政策来修复萎靡的经济,就好比企图用汽油去救火一样,汽油越多,火势就越旺。如果不知道汽油具有可燃性,你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火没扑灭是因为汽油的量不够大。要是这样的误解不消除,形势就会持续恶化,直到火势失去控制。这不正是美国当前经济状况的真实写照么?!

正如本书前文所述,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消费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货币供应量固然会鼓励人们消费,但对扩大需求却毫无裨益,而需求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