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列宁格勒:一座城市的悲剧

一场20世纪的围困——每天两片面包——饥饿——总体战——日丹诺夫和共青团——OKW的一道密令及其背景——整座城市本该被炸毁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南线持续了七个月的争斗结束于1943年1月。尽管这场战事分布于600多英里的战线上,但将被永远牢记的只有一个名字——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河上的命运之城。同样,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的战斗也将被另一座城市的名字所铭记——库尔斯克。这种以大型城市命名军事事件的做法并非偶然,也不是随意的决定,而是一种象征。

在广袤的苏维埃帝国所进行的战争,主要集中在该国政治、经济和精神生活方面最重要的焦点地带。因此,绝非巧合的是,就在斯大林格勒这座伏尔加河上的大城市成为南线战事的主导之际,另一座大城市成了东线德军在最北翼实施一场重要战役的支点,这就是列宁格勒。波罗的海上最强大的海军要塞,红海军的母港,俄罗斯的文化瑰宝,以其300万居民成为苏联第二大城市——因而列宁格勒是东线北翼军事行动的重点目标。

1941年9月后,北极海与伊尔门湖之间所发生的一切,都与列宁格勒这座涅瓦河上的白色城市有关。与斯大林格勒相同,这里所进行的激烈而又残酷的战斗,主要由政治神话所造成:列宁格勒是以布尔什维克世界革命之父的名字命名,正如它过去的名字“圣彼得堡”是以俄国最伟大的沙皇来命名那样。革命在这里诞生,这场革命使列宁格勒这座“共产主义的耶路撒冷”成为红色世纪的发源地。

阅读 ‧ 电子书库

1943年3月,维亚济马与伏罗希洛夫格勒之间的战线。

列宁格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的角色,始于希特勒所犯下的一个致命错误。

希特勒没有按照“巴巴罗萨”行动的构想,在进攻莫斯科前便集中“北方”集团军群的装甲力量夺下列宁格勒,而是在当年9月中旬突然中止了对这座城市郊区的进攻,并命令冯·莱布元帅将行动限制在包围这座城市上。

这是个令人难以理解的决定。列宁格勒最后的防御阵地已被刺穿。城郊的乌里茨克(Uritsk)及其电车终点站已被夺取。杜德尔霍夫高地(Duderhof)上最后的防御已遭到德军第36摩步师和第1装甲师的攻击;施吕瑟尔堡(Schlüsselburg)也被哈里·霍佩的战斗群和来自汉堡的第76步兵团拿下。这座城市陷入了恐慌。就在这时,希特勒取消了行动,撤出装甲部队,将他们投入到攻打莫斯科的战役中。他想用饥饿来征服列宁格勒。这个决定令第1装甲师的军官们大为吃惊。“我们从东普鲁士一路杀至列宁格勒门前,难道就是为了再走回去,整件事是不是搞错了?”他们抱怨着。

希特勒知道这道命令会引起议论,于是他向部下们作出解释。在1941年10月7日的绝密文件中,他告诉他的战地指挥官们:

元首再次决定,绝不接受列宁格勒或稍后的莫斯科的投降,哪怕是敌人主动提出。

全世界都知道我们这种做法在道义上的理由。在基辅,由于定时引信触发烈性炸药,德国军队面对着极大的风险,同样可预料的是,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这种行径的规模会更大。事实上,列宁格勒遍布地雷,这座城市会抵抗到最后一人,这是苏联广播电台自己宣布的。那里还会有传染病暴发的严重危险。

因此,德军士兵不得进入这些城市。任何试图离开城市,向我方防线而来的居民都将遭到武力驱逐。一些较小的缺口,不必将其彻底封闭,如果这能使城内居民逃出城市,涌向俄国内地的话,无疑是受欢迎的。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其他城市:夺取城池前先通过炮击和轰炸将其摧毁,再鼓励居民们外逃……所有战地指挥官都将被告知,这是元首的意图。

不攻打列宁格勒,而是通过饥饿的手段迫使其屈服,希特勒为这一命令所作的解释可能并未反映出他作出这个决定的真正原因。不过,对他将围困策略付诸实施而言,这个理由可能更简单些。更重要的是,这使他说服了他那些一心想夺取城池的将领们。他的理由难以反驳。1941年9月,德军攻占基辅后,苏军埋设的带有定时引信的地雷使他们遭受到相当可观的损失,这一点千真万确。苏军使用远距离遥控,将一个个街区的建筑炸毁,结果,主干道被彻底摧毁。这些事件的报告令希特勒大为烦心。这种不同寻常、充满危险、“狂热”的行径总是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他更倾向于高估这些行径。

1941年10月底,拿下哈尔科夫后,第6集团军缴获了苏军在城内布设地雷的计划。如果苏军来得及将计划付诸实施,占领军将被埋葬在堆积如山的废墟瓦砾下。事实上已经给德国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1941年11月14日,德军第68步兵师师长格奥尔格·布劳恩将军在自己的房子里被炸死。这座建筑曾是军事委员会委员赫鲁晓夫撤离该城前的住处。他还居住在此时便批准在屋内布设上带有定时引信的地雷。

希特勒频频谈起这些行径,并不无钦佩地将之与引发拿破仑在俄国灾难的莫斯科大火相提并论。

因此,日丹诺夫这位列宁格勒铁腕统治者的所作所为不会亚于基辅,这种设想并非没有道理。另外,希特勒还从他的情报机构获得了关于列宁格勒情况的准确信息。在这方面,芬兰情报机构功不可没。长期以来,苏军准备炸毁这座城市的说法,一直被专家们怀疑,直到1964年和1965年,苏联方面发行的轰动一时的出版物才彻底证实了这一说法。

在《军事史杂志》一篇题为“这是个秘密”的文章中,斯塔里科夫上校描述了在各个城市布设地雷并在受到威胁的主要中心地带安置炸药的计划。除了别的之外,斯塔里科夫还提到布劳恩将军在哈尔科夫的房屋,于11月14日4点20分以无线电遥控的方式炸毁。只有在电雷管和炸药短缺的情况下,他们才会放弃在所有大型广场、桥梁、交通干道以及运输设施布雷的计划。

阅读 ‧ 电子书库

列宁格勒被德国和芬兰部队包围了900天。1941年11月,德军曾试图在斯维里河(左上角插图)与芬兰人取得会合,彻底封闭包围圈。1942年夏季,沿拉多加湖南岸9英里宽的通道,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见右上角小图)。

比斯塔里科夫的文章更引人注目的报告来自海军上将潘捷列耶夫,他的著作名为《海上战线》,1965年出版于莫斯科。潘捷列耶夫曾担任波罗的海舰队参谋长,1941年8月,该舰队配属给列宁格勒方面军。

这位海军上将指出,1941年9月12日后,列宁格勒组建了由党控制的特别小组,负责进行炸毁全城的准备工作。战术和战略指令由红军党务总局的一支特别小组负责。他们的口号是:“如果敌人突入我们的城市,必将被埋葬于废墟中。”计划规定了对所有主要建筑、桥梁、隧道、火车站、公园等实施爆破的详细安排,充满了诸如“应被炸毁”、“应被烧毁”、“应被破坏”、“已埋设带有定时引信的地雷”这样的字句。这是个冷酷得惊人的破坏计划。这些计划是否真的得到了贯彻,这一点值得怀疑。但如果真是那样,占领列宁格勒的德军将不得不仓促离开这座城市——就像拿破仑离开烈火熊熊的莫斯科那样。

密令下达四个星期后的11月8日,希特勒也向不安的德国公众以及惊奇地看着列宁格勒战役停顿下来的全世界作出了解释。这一解释与下达给德军战地指挥官的绝密文件有所不同,但其本质相符。在慕尼黑比格布劳啤酒馆所做的惯常演讲中,他说:

“任何一个从东普鲁士边境冲至离列宁格勒不到六英里处的人,都能完成这最后的六英里并进入到城内。但毫无必要。这座城市已被包围。没有人打算去解放它,它会自动落入我们手中。”

他这个说法将被证明是错的。而这个错误标志着“北方”集团军群一连串灾难性事件的开始,毫无疑问,这些事件影响到这场战争的结局。

希特勒将一整支德国大军摆在这座城市门前放哨。他容许敌人继续坚守这座重要的军工中心和波罗的海舰队的海军基地。他甚至没有砍断奥拉宁包姆(Oranienbaum)包围圈,这是芬兰湾南岸一个宽大的苏军桥头堡,位于列宁格勒正西面。正如芬兰曼纳海姆元帅所说的那样,他继续“背负着这个沉重的包袱从事着这场战争”。

更令人无法理解的事实是,由于不夺取列宁格勒,进而与他的芬兰盟友建立起一条直接的陆地联系,希特勒自己挡住了自己的前进道路,并使苏军陷于列宁格勒和奥拉宁包姆包围圈内的近42个师得以幸免。

1941年9月24日,希特勒下令取消进攻之际,夺取列宁格勒只需要短短的几天。在这非常时刻,攻势的暂停以及第4装甲集群麾下第41摩托化军各快速师的后撤,这一错误与希特勒在敦刻尔克下达的停止令具有同样深远的影响。在那里,出于对敌情的误判,希特勒未能捕获到英国军队,结果让英国得到了防御其本土的部队。同样,在东线北翼的列宁格勒,他走错了关键的一步。他没能抓获20万~30万名俘虏并缴获这座工业城市中不可计数的战利品,从而完成最终的胜利,相反,他鲁莽地发起一场历时900天的消耗战,最后却以失败而告终。

是什么原因使希特勒犯下这个错误?他为何不听他那些战地指挥官的建议?他为何会寄希望于列宁格勒的迅速崩溃?他低估了这座城市中,共产党人的坚韧和顽强。

统治列宁格勒的是日丹诺夫。1892年出生于马里乌波尔的这位乌克兰人,是个不同寻常的人。他的顽强、决心和个人勇气激励起整座城市的抵抗。日丹诺夫向全世界做出了现代历史上的第一个范例:在一片狭小的区域中,残酷的总体战意味着什么。

说来也奇怪,与他对陆地战争的兴趣相比,希特勒不喜欢与水或海洋有关的一切。就像在敦刻尔克那样,他对水的胆怯在列宁格勒再次误导了他。他认为,这座城市已被包围,但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尽管夏季列宁格勒的陆上通道已被切断,可这并不意味着彻底的包围。列宁格勒的腹地伸向拉多加湖西岸,那里的湖面只有20英里,并不比多佛尔与加来之间的英吉利海峡来得更宽。沿着湖东岸,苏军构设起他们的主防线。

无可否认,白天时,湖上的航行要听凭德国空军的摆布。但在夜间却并非如此。因此,从列宁格勒遭到包围的第一天起,拉多加湖便为这座城市提供了一条逃生路线。1941年10月和11月,德国人试图以第39摩托化军的快速部队绕过这座湖泊,与位于斯维里河的芬兰人会合,从而彻底封闭包围圈,但这个构想未能实现。

因此,让出季赫温[70]后,以施吕瑟尔堡和利普卡(Lipka)为基石,德国第18集团军只控制着拉多加湖南岸9英里的沿岸地带。靠近这片沿岸地带必须通过一条危险、狭窄的通道:右侧是沃尔霍夫方面军,那里的苏军正不停地施加着压力;左侧是涅瓦河,河后方据守着列宁格勒方面军的第67、第55和第42集团军。锡尼亚维诺的高地则控制着通道中间枯燥沉闷的沼泽地带。这条通道的南端是基洛夫铁路,该铁路线使列宁格勒经沃尔霍夫斯特罗伊(Volkhovstroy)通往乌拉尔。

列宁格勒被包围前不久,日丹诺夫便将城内军工产业65000名重要的技术工人送出城外,并将40000节车皮的机械设备、机床和原材料转运至俄国内地。这清楚地表明,1941年夏季,苏军统帅部已预料到列宁格勒将会失守。这也解释了这座城市没有对长期围困做好相应准备的原因。

储存的原料和食物很快便被耗尽。城内的居民和20万士兵不得不通过空运获得补给,因为仅靠一些小船在夜间偷渡拉多加湖是不够的。但苏联空军无法完成如此庞大的补给任务。11月14日至28日间,他们只运入1200吨食物,平均每天86吨。

这个数字与一年后德国空军运入斯大林格勒的补给物资数量几乎相同,对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的25万名将士来说,这是不够的。但在1941年冬季的列宁格勒,城内的人口超过200万。专家们计算,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的25万名德军将士,要确保他们活下去,每天需要的食物最低限度为306吨。而列宁格勒多达十倍的人口不得不靠不到这个数字三分之一的食物度日。

发生于1948-1949年间的柏林空运,为西柏林250万居民空运的物资,起初是每天4500吨,随后便达到每天10000吨。而列宁格勒所获得的,尚不及这个数字的百分之一。其结果便是饥饿——前所未有的饥饿。一名工人每天的面包配给是250克——大致是薄薄的五片。管理人员及其家属每人只能获得125克。士兵们也不得不勒紧裤带。前线战士得到的口粮是正常供应的一半,后勤和指挥部人员则只能得到三分之一。

11月底,情况稍稍得到改善,这是因为希特勒忽视了另一个问题——拉多加湖结冻。冰面足有5英尺厚。列宁格勒与湖东岸的苏军防线恢复了稳固的联系。

穿过冰面的一条道路标示出“列宁格勒的生命线”。夜间,卡车隆隆驶过拉多加湖。但车上运载的主要是弹药、零部件和军工生产原料。食品被排在供应清单的最后。返回时,这些卡车会捎上城内的伤员、儿童、老人以及无法从事劳动任务的妇女。大约有80万名居民通过这种方式被疏散。

但卡车耗尽了燃料,而整个苏军战线上,燃料供应一直很紧张。于是,日丹诺夫派出他的劳动大军,在冰面上铺设起一条铁轨,这条铁轨与拉多加湖另一端的沃尔霍夫斯特罗伊—莫斯科铁路线相连。现在,冬季期间,通过这种方式,每天可将4000~5000吨物资运入城内。但即便这样也无济于事,因为运入城内的物资中,80%是用于军工生产的原材料,这座饥饿的城市,仍忙着为整个前线生产迫击炮、冲锋枪以及最重要的坦克。

1942年夏季,日丹诺夫的劳动大军完成了一项尤为了不起的壮举:他们在拉多加湖湖底铺设了一条电缆和一根输油管。斯维里河上的沃尔霍夫发电站,为列宁格勒的兵工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力。待湖面再度冻结时,冰面上又架设起一条高压电线。

饥饿是一种可怕的诱因,它迫使每一个居民投身于劳动大军或战斗营中。不参加劳动或战斗的人得不到任何食物,只会被饿死。列宁格勒的损失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苏联方面的资料来源指出,死亡人数为60万~70万人。日丹诺夫和党组织通过动员平民所完成的劳动和防御任务令人难以置信:32000名妇女和姑娘充当随军护士;列宁格勒90%的共青团员在前线参加战斗;60万名儿童和青少年不停地投入到城市防御工作中。他们挖掘了440英里的防坦克壕——除了锹镐,他们没有其他任何工具。他们用树干搭建起200英里的障碍,并构建了5000座地下掩体。官方公布的数字是,投入了60万名青少年。人们不得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支劳动大军中包括9岁的孩子,甚至有可能连8岁的孩子也参与其中。

如此大规模动员平民的方式,历史上从未有过,在其他任何地方也未曾出现过,可它居然获得了成功。柏林保卫战期间显然未能做到这一点。帝国首都的防御指挥官要求大区领袖每天提供10万名平民用于修建防御工事,但大区领袖拒绝了这个无法满足的要求。柏林防卫总监戈培尔博士,始终未能将每日从事防御工事修建的平民人数提高过3万。

但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不仅仅在列宁格勒代表了一支决定性的战斗力量。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总计11000人(这一荣誉相当于德国的骑士铁十字勋章),其中有7000人来自共青团。而德国7200名骑士铁十字勋章的获得者中,有多少出自希特勒青年团,没有准确的数字可用于比较。

零下40度的酷寒中,这些饿得发抖的孩子们挖掘着防御工事。饥肠辘辘的工人们则在被炮弹炸毁、冰冷的厂房里从事工作。每班工作时间长达12~14小时。然后,他们拖着浑身的疲惫回家。家里,没有灯光,没有水;一旦家具和书籍被烧光,炉内就再也见不到火焰。第二天,他们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场所。没有出现的人就得不到食物。让那些失败主义者去倒霉吧!

夏季,他们不会挨冻,但食物依然很少。现在的工作时间是15个小时。除此之外还可以自愿顶班。夜里,妇女们排成长长的队伍,推着手推车,拉着雪橇,拖着沉重的步伐向前线和支撑点而去,为部队送去弹药,并把伤员和那些虚弱得无法从事战斗的人带回城内。

最可怕的场景莫过于运送死者。在我们现代化的城市中,几乎看不到死尸,可在这里却数见不鲜,人们对此早已麻木。一个男人,一个女人,或者通常是一个孩子,拖着一辆小车,或是一具粗糙的雪橇——有时候仅仅是几块木板——上面摆着一具用破布或报纸覆盖着的尸体,就这样拉到墓地的群葬坑。

在这种可怕的场景后,日丹诺夫和党组织继续保持存在。不仅仅是存在,他还一次次拜访各位将领:“我们必须进攻!我们必须穿过施吕瑟尔堡的瓶颈地,恢复与沃尔霍夫方面军的联系!”

他不知疲倦地制订各种计划,并将其呈交总部。这些计划都基于相同而又简单的原则:涅瓦河上的苏军第67集团军向东发起一次突破,与此同时,沃尔霍夫方面军的突击第2集团军从另一端发起进攻,与列宁格勒的部队取得会合。两支部队之间,最窄处不到9英里。900天内,这9英里一直是列宁格勒战役的焦点。

军事错误最糟糕之处在于,它们总是会造成一连串进一步的错误。1942年春季,希特勒意识到1941年秋季自己在列宁格勒的问题上犯了错,他决定予以纠正。“必须夺取列宁格勒!”他在指导1942年作战行动的第41号指令中这样说道。

曼施泰因夺下塞瓦斯托波尔这座世界上最坚固的堡垒后,希特勒决定将这位元帅和他的第11集团军以及威力强大的超级重炮调去攻打列宁格勒。

但将一年前正确无误的决定照搬到现在就大错特错了。就1942年夏季而言,德军的战略重点在南翼,对伏尔加河和高加索地区的攻势正在进行中。在那里,在这个决定性时刻,应该集中一切可用的力量,包括第11集团军。斯大林格勒战役很快便为该集团军的缺阵付出了代价。

但希特勒当时听不进批评意见。必须夺取列宁格勒!曼施泰因的计划简单而又巧妙:他打算以三个军从南面突破苏军阵地。他建议渗透至城市边缘,然后他会停下。辖下的两个军向东转进,他们将渡过涅瓦河。接下来,他们将粉碎这座城市。

这是个很好的计划。迄今为止,曼施泰因制订的计划还没出过岔子。但列宁格勒将证明一句著名的话语:“世事如潮,如能乘风破浪,则可功成名就;如若贻误时机,则将一事无成。”[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