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柳捷日村

涅费多夫中士和22名部下——第聂伯河河岸致命的延伸部——克拉夫琴科的坦克渡过杰斯纳河——苏军最高统帅部改变计划——夜间的重组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1943年9月25日夜间,雷巴尔科将军刚刚产生一丝模糊的怀疑,灾难已降临到苏军首次发起的大规模空降行动上。但他仍抱有一丝希望,盼望他那些伞兵至少能在某些地点取得战术上的胜利。他试图从布克林和巴雷卡这两个小小的登陆场发起攻击,以便与伞兵部队取得联系,并为他们提供支援。

但电台中的沉默并不是因为技术上的故障。分散的伞兵小组躲在杜达利、尚德拉和布恰克(Buchak)附近,接下来的几天,德军搜索队搜捕着他们。

德军统帅部对苏军的这个行动感到震惊。他们无法相信苏军会停止这一行动。元首大本营、集团军群和集团军司令部都认为苏军会实施进一步空降。他们担心苏军会不惜一切代价取得一个战略桥头堡,从而将强大的坦克部队部署在右岸。出于这种担心,德军第20装甲掷弹兵师和第7装甲师在月底前被调了上来。

“南方”集团军群的一道命令表明,冯·曼施泰因元帅并未怀疑瓦图京的意图。曼施泰因致电韦勒:第8集团军必须尽快解决渡过河来和实施空降的敌军,以阻止敌人旨在将坦克集团军调过河来的架桥行动。曼施泰因在命令中提到的坦克集团军指的是雷巴尔科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曼施泰因有充分的理由将该集团军视作一场噩梦。但该集团军的惊人之举并未出现在布克林,而是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这一惊人之举开始于一名中士的进取精神。

布克林那场不成功的空降行动后48小时,苏军在北面78英里处发起另一场突袭,就在乌克兰首府的门前——这场突袭导致了第聂伯河中游战事的转折点。这次突袭再次证明,即便在现代战争中,战事的进程也是由勇敢的个人行为所决定。

内林将军的战斗群忙着在布克林地区肃清苏军最后的伞兵部队之际,苏军第38集团军的先头部队(步兵第240师)在基辅上方的斯瓦罗姆耶村(Svaromye)附近到达第聂伯河。河对岸是柳捷日村(Lyutezh)。守卫这一地区的是豪费将军的第13军,来自黑森的第88步兵师和来自勃兰登堡的第208步兵师据守在100英尺高陡峭的河岸上。该地段的第聂伯河宽达650至750码,水深6至20英尺。基辅下游的第聂伯河,河面更宽。

根据斯大林9月9日的命令,第38集团军进行着渡河的准备工作。但正如72小时前布克林河曲部的情形一样,工兵和建桥设备都未到达。于是,附近树林中的树木被仓促砍下,钉在一起构成木筏。9月26日的夜幕降临在河面上,苏军步兵第931团的各战斗小组,从东岸将木筏和小渔船推入河中。就在他们几乎要到达西岸之际,一声枪响打破夜色:一名德军哨兵发现了苏军的小型“船队”。照明弹嘶嘶窜入漆黑的夜空,将河面照得一片通明。船只和木筏像靶子那样暴露在步枪的射程内。德国人的机枪火力泼水般射出。曳光弹标识出子弹的去向。第一艘船被打得千疮百孔,第二艘也是如此。红军士兵趴在低矮的木筏上,随着河水漂浮。子弹掠过他们的头顶,或直接射入河中。很快,德国人的轻型步兵炮开火了,炮弹将木筏一只只击沉。苏军步兵第931团的登陆尝试以一场惨败而告终。

南面数英里处,苏军步兵第836和第842团的几个营进行了同样的尝试,但在河中央也遭到德军火力的打击。步兵第836团的一个营全军覆没,没有一个人到达河对岸。步兵第842团第2营的主力,情况也没好到哪里。但在凌晨4点,第5连第2排在涅费多夫中士的带领下,搭乘4艘小渔船的22名士兵成功地到达河对岸。他们在距离河面200码处陡峭的河岸上挖掘阵地。他们所拥有的武器包括八支冲锋枪、五支卡宾枪、一挺轻机枪和一挺重机枪。9月27日早上,德军以排和连级兵力发起反击,却被占据有利地形的涅费多夫及其部下们击退。

这又是个老生常谈:一名坚定的领导带着一小群下定决心的苏军士兵。德国人不得不把这些苏军士兵一个个从阵地中逼出。

9月27日入夜前,涅费多夫中士只剩下10名部下。他用电台呼叫团部,汇报了他这个小组所在的确切位置。9月27/28日夜间,苏军利用15艘小渔船,设法将75名士兵渡过河去增援涅费多夫。另外,拂晓时,萨瓦和瓦宁上尉各带一个战斗小组,划着木筏渡过第聂伯河,赶到涅费多夫身边。

通过这种方式,9月30日前,苏军步兵第240师已将两个携带着野炮的步兵团和一个重型迫击炮团的部分兵力送过河去。这座登陆场的正面宽达两英里,深度为一英里。德军和苏军都没想到,这一小段陡峭河岸所代表的桥头堡将决定第聂伯河战役。一连数天,争夺柳捷日的战斗异常激烈。如果该村落入苏军手中,这将是一座战略性桥头堡的开端。柳捷日失守了。现在的问题是,豪费将军的第13军是否有足够的力量重新夺回柳捷日,并将敌人的登陆场封闭。

阅读 ‧ 电子书库

在基辅北面的柳捷日,苏军弥补了他们在布克林遭受的失败。瓦图京突发奇兵,强渡第聂伯河,夺取基辅,并向西南方疾进。

10月3日深夜,近卫坦克第5军军长克拉夫琴科中将设于布罗瓦雷(Brovary)的军部里,军用电话响了起来:他应立即赶往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部,瓦图京将军急着要见他。“非常紧急,”值班军官重复道。克拉夫琴科立刻登上自己的座车,向方面军司令部全速驶去。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是战争史上饶有趣味的一段。

克拉夫琴科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瓦图京和他的军事委员会委员赫鲁晓夫告诉我关于步兵第240师成功渡河的消息。但赫鲁晓夫为这一成功泼了些冷水:‘渡过河去的部队遭受到严重损失,正在进行艰苦的防御作战。他们是否能继续守住右岸的那片土地很值得怀疑,除非我们能以坦克支援他们。’这时,瓦图京插话道:‘不幸的是,杰斯纳河在您的坦克军与第聂伯河之间穿过,这条河有330码宽。在目前的情况下,构建一座桥梁至少需要8~10天。但这样一来就太晚了,我们必须立刻以坦克支援他们。您的军靠得最近,我们别无选择——您必须将您的坦克驶过杰斯纳河。您得想办法找一处浅滩。’”

克拉夫琴科是个干劲十足的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只说了一句:“司令员同志,我会做到的!”他立即赶回自己的坦克军,领军驻扎在布罗瓦雷西北方的树林中,距离杰斯纳河只有几英里。

克拉夫琴科接着写道:“杰斯纳河的渔民和坦克第20旅的坦克兵们知道,在列特基村(Letki)附近有一处浅滩。共青团员们潜入河中查看了河底的状况。河底由沙子构成,因此是可以通行的。但河水深约七英尺,超过了T-34坦克的涉水深度,所以我们必须将坦克变成临时潜水艇。车身和炮塔上所有的缝隙、舱门和盖子必须用纤维束和腻子做防水处理,再覆盖上油帆布。新鲜空气通过舱口盖进入发动机,废气则顺着连接在排气管上的一根垂直的延长管排出。浅滩处已由两排标杆标出。随即,坦克挂上低速档,穿过这条怪异的通道向前驶去,车长坐在炮塔上,给驾驶员下达着操作指令。”

《伟大卫国战争史》以充分的理由称赞了这一壮举。但书中说“此前从未有过坦克部队以水下泅渡的方式渡过任何一条类似的河流障碍”,这个说法的准确性只对红军有效。两年前,1941年6月22日,内林将军第18装甲师的第18装甲团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的北面渡过布格河,那里的河水超过12英尺深。诚然,德军的“潜水坦克”进行过专门的准备和测试,但他们是在完全盲视的情况下行驶,因为就连封闭的炮塔也被淹没在水中。

让我们回到克拉夫琴科的报告上。这位将军指出:“渡过杰斯纳河后,全军迅速到达第聂伯河。但这条河流太深,无法涉水而过。由于没有浮桥,我们准备投入行动的90辆T-34坦克不得不以某些权宜之策渡过河去。河岸的浅滩处停着两艘大型驳船,是后撤的德军丢下的,两艘船的损坏都很轻微,我们的行动就靠它们才得以完成。每艘驳船可搭载3辆坦克,10月5/6日夜间的10次摆渡运过去60辆坦克。这些坦克刚一到达对岸便投入战斗。24小时后,登陆场被扩大至4英里深,6英里宽。”

从这一刻起,克拉夫琴科的坦克军成为苏军在第聂伯河西岸守卫其登陆场的关键力量。这些T-34阻止了豪费将军的步兵师冲入苏军的防御阵地。柳捷日登陆场牢牢地伫立着。结果,苏军最高统帅部发现自己面对着一个全新的局面。最高统帅部原先的作战计划并未设想渡过第聂伯河后的主攻从柳捷日发起。决定性进攻将从布克林的第聂伯河河曲部展开。在那里,瓦图京已集结起三个强大的集团军,并以雷巴尔科将军经验丰富、装备精良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为先锋。

按照最高统帅部9月29日的指令,雷巴尔科下达的命令是从布克林登陆场发起一场钳形攻势,粉碎基辅地区的德军防御,从南面夺取乌克兰首府,然后转身向西南方而去,从而包围德军的整个南翼。这个计划再次反映出斯大林的旧梦:彻底歼灭曼施泰因的集团军群。

但斯大林的算计又一次太过乐观了。内林将军的第24装甲军和已进入这一地区的冯·克诺贝尔斯多尔夫将军的第48装甲军,挫败了斯大林的计划。的确,德军第7装甲师在10月初从西北方突破至格里戈罗夫卡并粉碎苏军登陆场的尝试再度失败。但至少这个登陆场现在已被彻底封闭和遏制。德军第112步兵师以第258掷弹兵团第2营发起的一次反击,甚至重新夺回了格里戈罗夫卡南面沿第聂伯河延伸的高地,这多亏了伊塞尔霍斯特中尉所率连队的大胆推进。就这样,德军一道坚固、不可逾越的防线阻止了瓦图京向西的推进。他被封锁在这座登陆场中。突破德军防线的一切尝试都以失败告终。10月份里,苏军发起两次大规模攻势,但两次均告失败。

《伟大卫国战争史》对布克林登陆场的失利作出如下总结:“战斗进程清楚地表明,在这一地段无法预期获得迅速的胜利。”这是德国军队一个出色的防御成就。

鉴于这种情况,苏军最高统帅部更改了他们的计划。这个决定在戏剧性的情况下被作出,时任瓦图京副手的格列奇科元帅在1963年出版的一本出色著作中对此做出描述,它揭示出苏军在第聂伯河获得胜利最具启发性的秘密。

 

格列奇科写道,10月18日,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向苏军最高统帅部汇报,第38集团军已在基辅北面的柳捷日登陆场突破敌军的抵抗。这里有一个可对这一成功加以利用的机会,但方面军对此缺乏必要的兵力。可苏军最高统帅部对这个重要信息未做出反应。

“几天后,”格列奇科继续写道,“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再次致电最高统帅部,提醒他们,这里存在着一个从柳捷日登陆场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机会,但这需要将一个坦克集团军调至这一地区。”

瓦图京显然是想离开将苏军部队困住的布克林登陆场,将进攻重点转至柳捷日。但让斯大林放弃他的布克林计划不太容易。德国一方的情况亦是如此:战地将领们与他们统帅的关系很僵。

无法确切地知道是不是斯大林最终对沃罗涅日方面军(顺便说一下,10月20日,该方面军更名为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建议做出了让步,还是瓦图京、赫鲁晓夫和格列奇科自行承担起自主行事的责任。格列奇科写道:“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将进攻重点从布克林调整至柳捷日。这意味着必须将整个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数个步兵军和炮兵主力调出布克林登陆场,再转移至柳捷日地区,这段路程大约为120英里。这是个艰难的行动,必须两次渡过第聂伯河,还要渡过杰斯纳河。这一切都在敌人的眼皮下进行,不能让他们有所察觉,行动的成功取决于战略突然性。”

格列奇科的著作中透露,这个决定反映出军事行动中的一种新元素。苏军首次放弃了他们“一旦作出某个决定,就将不惜一切代价执行到底”的特性。瓦图京和格列奇科采用了曼施泰因的战术,这种手法被棋手们称为“王车易位”,从而向现代战略迈出了第一步。另外,这其中还包括隐瞒己方部署和欺骗对手的艺术。在这些领域,瓦图京和格列奇科同样展示出精湛的技艺。

格列奇科写道:“10月25/26日的夜间开始实施重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炮兵第7军、步兵第13军和其他一些部队离开登陆场。瓢泼大雨降低了能见度,也减弱了队伍发出的声响。部队在河对岸集结,他们白天休息,夜间行进。他们排列成四支行军队列,平行地向前线而去。他们用七个夜晚完成这场行军,同时采取了一些精心安排的保密措施。部队行进途中严格执行无线电静默。另一方面,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所有通讯设备都留在布克林登陆场,继续保持繁忙的无线电通讯。旧阵地上,撤出的坦克和车辆被模型所替代。这些假货看上去是如此逼真,以至于德国空军在10月底对它们进行了两次轰炸。从登陆场发起的佯攻促使德军指挥部为一场根本就不存在的攻势进行着准备,其目的是为了阻止德国人将部队撤离,并诱使他们将更多的预备队调入虚假的主攻地带。第聂伯河上也搭设起一些桥梁,似乎是要调来新的部队,这使敌人坚定了他们的信念:苏军的大规模攻势将在这里发起,就在布克林地区。这种伪装和欺骗完全获得了成功。曼施泰因不仅没有撤离布克林的任何部队,实际上还有所加强。”

因此,布克林登陆场的诡计可与这次大战中伟大而又具决定性的欺骗行动相提并论。蒙哥马利元帅是欺骗行动的高手,两次大规模使用了这一手段:一次是在北非,在阿拉曼的决定性战役中,他将精心搭设的模型安置在南面,从而对隆美尔隐瞒了自己将从北面发起进攻的意图。第二次的规模更大,1944年夏季,他将大批假人和模型布置在英伦三岛,以说服希特勒,在法国的第二次登陆即将发起,从而阻止他将所有可用部队及时调至诺曼底前线。

当然,苏军的重组并未像格列奇科暗示的那样,令德军指挥部毫无察觉。据霍特的作战日志记载,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部很清楚,强大的苏军坦克部队已渡过杰斯纳河,正向西北方前进。对苏军来说幸运的是,恶劣的气候阻止了德军的空中侦察,所以日志中写道:“无法确定其行踪。”

霍特的侦察也判明,柳捷日地区存在着机动部队的集结。霍特甚至打算以一次装甲部队突击粉碎敌人的准备活动。但希特勒却禁止这一进攻行动。

就这样,柳捷日登陆场布满了各种武器装备,它已变成一扇大门,苏军即将冲出这扇门,发起庞大的出击。瓦图京的准备工作不受干扰地继续进行着。截止11月初,他已在河东岸集结起三个集团军、一个坦克军和一个骑兵军。他还集结了规模庞大的炮兵力量。格列奇科写道:“2000门大炮和迫击炮,外加500具火箭炮,已在登陆场内做好行动准备。因此,沿第38集团军4英里的进攻正面,每1000英尺的距离上,火炮密度超过90门。这就意味着每隔10英尺便有一门大炮或迫击炮。东线过去的战役中,从未有哪次得到过如此大规模的炮火支援。总之,在柳捷日突破地带,苏军的实力远远超过德国人——步兵力量为三倍,炮兵力量为四倍半,坦克优势则达到九倍。”

苏军的计划值得这一努力。

该计划是什么?从广义上说,夺取基辅,这次是从北面;歼灭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夺取第聂伯河西面的交通中心,包括远在德军防线后方的日托米尔(Zhitomir)、别尔季切夫(Berdichev)和文尼察;最后转身向南,包围并歼灭德军的整个南翼。这是个大胆的行动。

这个计划能成功吗?斯大林最终能实现自斯大林格勒战役以来一直梦寐以求的目标吗?

阅读 ‧ 电子书库

布托沃的磨坊,这里是“堡垒”作战的关键地点。

阅读 ‧ 电子书库

德涅斯特河:桥梁上的堵塞。

阅读 ‧ 电子书库

别尔格罗德附近的战斗:防坦克壕前遭遇炮火的车辆。

阅读 ‧ 电子书库

苏军发起反击:在树枝间实施射击控制。

阅读 ‧ 电子书库

冲锋中的德军掷弹兵

阅读 ‧ 电子书库

赫鲁晓夫、奇斯佳科夫和伊布扬斯基在库尔斯克前线。

阅读 ‧ 电子书库

苏军在奥廖尔地区实现突破

阅读 ‧ 电子书库

撤退:铁路线被炸毁。

阅读 ‧ 电子书库

防御:苏军已冲至德军防线前。

阅读 ‧ 电子书库

穿过泥潭,沿束柴路而行:每天只能行进3英里。

阅读 ‧ 电子书库

五一城附近的战地厨房车

阅读 ‧ 电子书库

陆军元帅冯·曼施坦因在他的指挥专列中。和他在一起的是艾斯曼少校、布塞上校、舒尔茨少将和施佩希特中尉。

阅读 ‧ 电子书库

波内里附近,战场上的一辆“费迪南德”。

阅读 ‧ 电子书库

别尔格罗德地区,虎式坦克正向前突击。

阅读 ‧ 电子书库

发射架上的火箭弹

阅读 ‧ 电子书库

炮组人员奔跑着寻找隐蔽

阅读 ‧ 电子书库

电力发射的火箭弹呼啸着穿过天空

阅读 ‧ 电子书库

维捷布斯克地区的后方基地

阅读 ‧ 电子书库

伤员被雪橇送往急救站

阅读 ‧ 电子书库

T-34发起进攻

阅读 ‧ 电子书库

一门重型反坦克炮直接命中一辆敌坦克

阅读 ‧ 电子书库

高加索山峰中的战斗

阅读 ‧ 电子书库

拉巴山谷中,骡子被装车运走。

阅读 ‧ 电子书库

克里木的一个村落里,运送补给物资的驴子。

阅读 ‧ 电子书库

携带着磁性高爆反坦克雷的装甲掷弹兵

阅读 ‧ 电子书库

炮兵观测员携带着步话机,跟随步兵一同前进。

阅读 ‧ 电子书库

坦克和掷弹兵冒着严寒发起进攻

阅读 ‧ 电子书库

“焦土”:1943年9月20日,奥波什尼亚附近。

阅读 ‧ 电子书库

涉过库班河的一条支流

阅读 ‧ 电子书库

库班河上的轻型高射炮

阅读 ‧ 电子书库

苏军突击队在新罗西斯克附近登陆

阅读 ‧ 电子书库

1943年2月,苏军登陆战失败后的奥泽列伊卡湾。

阅读 ‧ 电子书库

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武装党卫军部队穿过城郊北部。

阅读 ‧ 电子书库

党卫军第2装甲军军长保罗·豪塞尔将军,搭乘一辆装甲车,跟随他的坦克一同向前。

阅读 ‧ 电子书库

苏军炮兵拖曳着大炮进入阵地

阅读 ‧ 电子书库

列宁格勒:借着夜色掩护,补给物资沿冰封的拉多加湖——这座城市至关重要的生命线——运入城内。

阅读 ‧ 电子书库

“死亡之路”——城内已没有棺木,死者就这样被送往公墓。

阅读 ‧ 电子书库

俄国人试图利用摩托雪橇穿越伊尔门湖:他们的进攻被德军炮火所粉碎。

阅读 ‧ 电子书库

拉多加湖南岸的德军重型火炮

阅读 ‧ 电子书库

休息中的士兵和牲畜

阅读 ‧ 电子书库

在夜间忙碌着的军医:奥列尼诺附近的一所急救站。

阅读 ‧ 电子书库

顿河与顿涅茨河之间的草原,重伤员被送上一架“容克”飞机。有三名士兵被永远留在这片草原上。

阅读 ‧ 电子书库

杰米扬斯克包围圈:进攻!

阅读 ‧ 电子书库

一个被夺取的支撑点

阅读 ‧ 电子书库

杰米扬斯克地区,被夺取的一个苏军阵地。

阅读 ‧ 电子书库

俘虏

阅读 ‧ 电子书库

大卢基的巷战:冲锋中的苏军士兵。

阅读 ‧ 电子书库

燃烧中的谷仓和被丢弃的犁

阅读 ‧ 电子书库

田野中燃烧的谷堆

阅读 ‧ 电子书库

排雷

阅读 ‧ 电子书库

奥廖尔南部的逐屋争夺

阅读 ‧ 电子书库

1943年,第9集团军:波斯特尔将军,莫德尔大将和冯·奥斯陶中尉。

阅读 ‧ 电子书库

勒热夫,防线上的高射炮排。

阅读 ‧ 电子书库

卡图科夫上将(右)和他的军事委员会委员,波佩利将军。

阅读 ‧ 电子书库

在迫击炮的支援下,苏军步兵发起进攻。

阅读 ‧ 电子书库

在南部战线执行完任务后返回:一架梅塞施密特110和一架意大利战斗机飞过布达佩斯上空。

阅读 ‧ 电子书库

高加索山区的拉巴河谷,德军山地猎兵就是在这里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阅读 ‧ 电子书库

1943年夏季,第11装甲师的防区。

阅读 ‧ 电子书库

马匹和“犀牛”:传令兵将指令递交给坦克歼击车指挥官。

阅读 ‧ 电子书库

苏军坦克营冲入德军防线

阅读 ‧ 电子书库

苏军的进攻被击退:德军突击队员查看着一辆被击毁的“约瑟夫·斯大林”型坦克。

阅读 ‧ 电子书库

医护兵救治着伤员

阅读 ‧ 电子书库

第聂伯河以东地区被疏散:骑着马的士兵们纵火焚烧谷堆。

阅读 ‧ 电子书库

一群群马匹被赶往西面

阅读 ‧ 电子书库

苏联妇女们在日兹德拉公路上为阵亡的德军士兵挖掘坟墓

阅读 ‧ 电子书库

勒热夫附近,经历了几天的激战后,急救站旁的一处墓地。

阅读 ‧ 电子书库

众多孩子中的一个,众多房屋中的一所。

阅读 ‧ 电子书库

掷弹兵的“火炮”:铁拳,这是一种巴祖卡式的反坦克武器。

阅读 ‧ 电子书库

第聂伯河岸上的机枪阵地。俄国人就在对岸。

阅读 ‧ 电子书库

1943年11月20日,日托米尔被德军夺回。

阅读 ‧ 电子书库

宣誓中的苏军游击队:他们郑重起誓,战斗到最后一滴血。

阅读 ‧ 电子书库

“我已突围”:拜尔莱因少将在基洛沃格勒。

阅读 ‧ 电子书库

阅读 ‧ 电子书库

(上面两图)第24装甲师挣扎着穿过乌克兰春季的泥泞

阅读 ‧ 电子书库

科尔孙包围圈:他们就是这样突围的。

阅读 ‧ 电子书库

阅读 ‧ 电子书库

(上两图)“贝克”重装甲团准备从包围圈外发起他们的救援进攻

阅读 ‧ 电子书库

战场的遗迹

阅读 ‧ 电子书库

他们杀开血路,突破苏军的围困,重新返回到德军防线:突围士兵正向朗将军报到。

阅读 ‧ 电子书库

死里逃生:逃出明斯克包围圈的德军伤兵。

阅读 ‧ 电子书库

苏军集结地:“向维斯瓦河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