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未来价值投资的制高点

一、经久不衰:金融业

我投资的行业简单到难以置信,严格意义上来讲,仅限于金融行业与大消费行业,这两种行业足够简单,更是人们生活中所不能缺少的。

市场中很多的价值投资者往往都是伪价值投资者,所谓的讨论与剖析仅限于题材故事的想象力,似乎某上市公司即将有着巨大的创新,那就是值得长期持有的好公司。

这类创新是否真的成功,如何盈利变现,一切还都是未知数,可往往很多投资者乐于为此支付高昂的价格。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从古至今,金融业与大消费都伴随着人们的发展而发生,生生不息,无论是战争、灾难还是金融危机中,金融业与大消费都不会消失。这就是投资所选择的好行业,是人们所需求的行业。

威廉·戈兹曼教授在《千年金融史》中说道: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中,货币化不仅促进了人类的良性发展,而且还正面地改变了一切!金融使得文明的进步成为可能。

银行业是金融业,是人们离不开的行业,亦是很赚钱的行业,左手收钱,右手放钱。

保险业是金融业,是一门讲究概率的好生意,具备相比于银行更加广阔的提升空间,人们未来一定是离不开保险的。

证券业分别对接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收取咨询费用、佣金,还可以自营投资赚钱,只要股市存在,这一行业就会存在。证券公司熊市跌得越狠,牛市涨幅越大。

这种简单的基业长青的行业,永远是投资的好行业。

金融业还包含信托业与租赁业,不过我有些看不懂,所以很难去买入相关股票。

二、基业长青:大消费

大消费类行业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但凡有消费需求都可以算作大消费行业,包括食品饮料、白酒、医药保健、品牌服装、旅游、零售、家电、汽车等。

伊利股份属于食品饮料行业,我每天都在喝伊利的乳制品;汤臣倍健属于保健品行业,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保健品将越来越畅销与暴利;宋城演艺是做旅游的,旅游演出服务非常优秀,拥有现成的庞大人口市场;老板电器与格力电器是做家电的,产品质量优秀。这些都是人们离不开的行业,甚至是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的行业。

但是我没有买入汽车行业的股票,虽然我很看好上汽集团与比亚迪,前者在低估值拥有6%甚至更高的股息率,后者的产品与创新非常出色。但是这一领域似乎要有重大的变革了,如今传统汽车公司在积极探索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互联网公司巨头们也加入了这一行业。

百度、阿里、腾讯、京东、苹果等公司都在积极拥抱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似乎会是下一轮科技革命的窗口。

新能源汽车太火爆了,巨头们都在参与,前景太好了,真正的突破者将会成为最大的赢家,这似乎是很好的投资机会。但是我望而却步,选择走人,不买汽车类股票了。我不知道谁会赢,都是有实力的大公司,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但是参与者太多了,似乎都能胜出,但又不知道谁会笑到最后、谁会成为龙头。科技的变化太快了,不进则退,退则意味着衰败或者被淘汰。

科技的进步始终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但纵观历史,活过百年的科技公司,有几家?

作为投资者,所需要的并不是改变世界的科技,而是上市公司的利润。

诺基亚、摩托罗拉虽然没落,当年辉煌也是一路竞争出来的;微软公司、苹果公司,也是上万家科技公司中成长起来的;巨头公司,就那么几家。

截至2017年9月底,中国共有实体注册企业数量2907.23万家,如此庞大的数量,也仅仅诞生了一家阿里巴巴、一家腾讯、一家百度、一家京东等少数互联网巨头。

投资者与其拥抱高度竞争化的产业,哪怕投资前景巨大,倒不如拥抱现成的稳定收益上市公司。我买入了少量的福耀玻璃,既然不能参与新能源汽车的投资,那就参与相关产业链吧。无论什么样的汽车,哪怕上天了,也要安装玻璃吧。

随着消费升级,文化传媒等创新领域似乎也成了大消费中的一员,不过我依旧保持警惕的心理,大消费行业也分熟悉的与不熟悉的,在我还没有糊涂之前,只投资自己熟悉的。

而食品饮料、医药保健行业则具备成为百年好企业的优势条件。

三、股神推荐:指数基金

著名基金经理彼得·林奇蔑视同行,通过实验得知,甚至七年级学生们的模拟盘都可以跑赢99%的基金经理。

投资基金就是投资基金经理,长期跑赢市场、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的基金经理,例如邓普顿、约翰·聂夫、彼得·林奇等是极少数的。

无论是私募基金还是公募基金,如同市场一样,也会二八分化;即20%的少数基金赚钱,80%的基金平庸。

公募基金经理少则几十万元年薪,高则几百万元年薪,千万元年薪的较少。私募基金则不同,赚取的是绝对的收益,例如赚取了一亿元,会有20%的业绩提成,两千万元左右。

优秀的基金经理业绩好,收益自然高,最重要的还是看规模;基金都会收取投资人的管理费,所以管理的基金规模越大,收益越高。但随着基金规模的变大,管理难度也变大,更多的资金量反而不容易取得更高的收益。

彼得·林奇曾言,随着所管理的麦哲伦基金规模增大,难度也增大,所以他必须更加勤奋,像一只勤奋的兔子,发现更多的优秀公司进行买入操作。

1985年,著名基金经理约翰·聂夫所管理的温莎基金为了防止规模庞大,从而难以管理,选择停止接受新的客户。

相比于来者不拒的基金,此类基金当然最在意的是业绩与投资人的回报。

如果说投资者投资股市的风险是买入平庸的上市公司,那么投资基金就面临两种风险,投资买入平庸上市公司的平庸基金经理。

投资者在难以选择出优秀基金经理的前提下,该如何选择基金呢?那就选择指数基金吧,这是可以不断成长的基金。

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主导的行业是不同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新兴产业会替代被淘汰的产业,新进的优秀上市公司会替代老旧的上市公司;而指数随着行业与企业的变化,不断地进行优化,淘汰平庸的,拥抱优秀的,只要股市不关闭,指数将会永远优化下去!

上证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代码为000001,样本为所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深证成指是深证成分股指数,代码为399001,按一定标准选出500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股。

对于指数基金我主要关注上证50指数基金与沪深300指数基金;上证50代码为000016,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沪深300指数代码为000300,样本股涵盖了沪深两个证券市场上最具有代表性的300只股票,可以反映内地证券市场的价格走势。

上证50指数与沪深300指数都是蓝筹股的代表,前者市值最大,50只股票占据了市场一半的市值,又称“超级大盘蓝筹股”;后者由沪深A股中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300只股票组成,又称“大盘蓝筹股”,由于数量多,所包含的优秀企业更多,更能体现整个A股市场,具有良好的市场代表性。

两者间有重叠部分,走势相差无几,涨跌同现,不过沪深300指数覆盖的股票数量更多。

当两者的样本股中存在表现不佳、暂停上市或者退市的股票,则从该指数中剔除,从备选中按照排名加入,也就是说是有良好流动性的。

而指数基金则根据相对应的指数选择投资标的,投资者所买入的是指数基金,而非指数。

当然指数基金也有分类,分别为复制型指数基金与增强型指数基金;前者几乎完全按照指数的成分与权重进行配置;后者在投资大部分指数权重配置的基础上,还会有其他投资行为。

至于具体该投资上证50指数基金还是沪深300指数基金,是很难进行判断的,任何投资者都不能预测市场的波动,不能预测哪一只股票会有最大的涨幅。我会选择两种指数基金都买一些,重点选择管理费用更低的相关指数基金。

巴菲特同样对于指数基金情有独钟,在2017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第52届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再一次推荐指数基金。

2007年,巴菲特心血来潮,曾设下了一个有趣的50万美元慈善赌局,打赌没有任何一位职业投资人可以选出一个包含至少五只对冲基金(去除各类成本费用后的净回报)的投资组合,能在十年后胜过无人主动管理的美国标普500指数的表现,赌期为十年。

当赌约结束后,所有赌金交给赢家指定的慈善机构。

似乎可以想象当时华尔街基金经理们的反应,但等待有些漫长,最终母基金Portege Partners的基金经理泰德·塞德斯(Ted Seides)接受了挑战,选取了五只母基金作为的自己的投资组合(这五只母基金涵盖了数百只主动管理的对冲基金,意味着背后有诸多优秀的华尔街基金经理、一群顶尖的聪明人),与标普500指数进行比拼。

赌局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已在2017年12月31日正式到期。

如表9-1所示,标普500指数以125.8%的十年累计回报率打败了精挑细选的对冲基金组合的表现,在这五只对冲基金中,最差的一只收益甚至不如余额宝。

表9-1 对冲基金与标普500指数

阅读 ‧ 电子书库

(续)

阅读 ‧ 电子书库

数据来源:伯克希尔·哈撒韦2017年致投资人的信。

五只对冲组合基金背后的一群华尔街的顶级聪明人败给了无人管理的标普500指数。答案在于指数本身所包含的就是优秀的上市公司,而上至母基金、下至对冲基金,干活都要收费的,会收取管理费与业绩提成,层层剥夺利润。基金的业绩无论好坏,都要收取费用,行情好,基金经理们获取更丰厚的回报,而投资者们却并没有。

所以作为投资者,买基金不要被剥下一层皮,投资简单就好,大可选择成本低廉的上证50指数基金以及沪深300指数基金进行投资,不需要选股,便可享受到国家经济繁荣所带来的回报。

当然,买入指数基金也是需要技巧的,交易位置完全可以参考上证指数与深证成指的神奇估值线来进行判断,长期持有!

截至2018年12月,亿牛网站给出的市盈率估值数据为,上证指数12.48倍市盈率,沪深300指数10.47倍市盈率,上证50指数9.62倍市盈率。

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投资机会,指数基金也好,股市中优秀的低估值上市公司也罢,在熊市,都是极好的投资机会。

如图9-1所示,我在上证50指数下方画出了一条线,长期看,股市的运行规律永远是不规则的向上波动。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9-1 上证50指数月线走势图

如图9-2所示,沪深300指数走势同样如此,长期看,永远向上波动。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9-2 沪深300指数月线走势图

四、难得熊市:人生几轮牛熊

无论上证50指数,还是沪深300指数,都是大盘指数(沪指与深指)的分支,彼此间息息相关。投资者一生有机会经历的牛熊周期,并不算多,错过一次少一次。

如表9-2所示,近30年的A股历史可以粗略算作大大小小九次完整的牛熊转换。

表9-2 上证指数历史牛熊周期

阅读 ‧ 电子书库

熊市周期一般长于牛市周期,是因为震荡市也计算在熊市周期中;若非如此,熊市周期与牛市周期相差无几。除此之外,其实在难以找出什么规律(上证指数市盈率估值周期在第四章第六节市盈率估值法中已经阐述);不过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九轮熊市中,有三轮熊市跌破了上轮牛市的启动点,分别是:

1993年2月至1994年7月,18个月跌幅79%,迎来了3个月223%的牛市涨幅;

1995年5月至1996年1月,9个月跌幅45%,迎来了17个月194%的牛市涨幅;

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49个月跌幅56%,迎来了29个月520%的牛市涨幅。这49个月的熊市周期,是A股1990年至2018年近30年历史中最长的熊市周期。

由此可见,在股市中,熊市周期越长,跌得越惨,牛市中的上涨力度就会越大。还是拿弹簧做比喻,向下摁的力度越大,其中积蓄的能量也就越足,弹起来越有力量。

熊市买股票,越跌越买,熊市中永远不要怕惨,当惨无可惨时,也就惨不动了。其中的内在逻辑在于,股价长期看总是在围绕着价值运动,当下跌的空间多,估值随之降低,当下跌的时间久,上市公司在此期间盈利,内在价值提升了,估值同样会随之降低。

我们通过表9-1可以发现,投资者无法确认股市中的牛熊转换周期,没有周期规律,就是股市的周期规律。

有因为政策影响,最低不足一个月的牛市周期(其中2个交易日涨幅43%),以及1994年7月至1994年9月3个月的短牛周期;亦有25个月的长牛周期(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以及25个月(1999年5月至2001年6月)、29个月(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的长牛周期。

熊市同样如此,有最短7个月的熊市周期(1992年5月至1992年11月);亦有最长49个月的长熊周期(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

如果细数,每一轮的牛市涨幅几乎都是大于熊市跌幅的。

如图9-3所示,从月线的角度观察,1990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上证指数仅在2005年大熊市中,跌破了最下方的这条红线,随之便迎来了疯狂的6124点大牛市行情。除此之外,上证指数就几乎没有跌破过红线。虽然每一次的熊市接近下方这条红线时,总会有成批的投资者在担忧……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9-3 上证指数月线走势图

如图9-4所示,从年线周期的角度观察,如果以跌到最下方的红线位置算作一次熊市的话,那么A股市场共计五次牛市,五次熊市。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9-4 上证指数年线走势图

如图9-5所示,从年线周期的角度观察,上证指数就几乎没有跌破这条线;周期足够长便可以发现,A股市场从始至终都是向上波动的走势。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9-5 上证指数斜角年线走势图

如图9-6所示,换一个角度观察,同样是年线周期,会更加震撼。

所以投资者有必要为每一次的熊市而担忧么?做时间的朋友,在股市中投资周期足够长,便会享受到足够的利润。

股市的牛熊周期没有规律可言,但长期看,无论牛熊是如何转换的,股市都不是M形走势,而是连续N形走势,是一次次的新高,永远是没有没有规律的向上运动。

较为尴尬的是第十次牛市,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上证指数由2638.3低点上涨至3587.03高点,涨幅36%;25个月牛市周期。同期,深证成指由2018年1月8986.52低点上涨至11633.43高点,涨幅29%;创业板指数由2018年1月1888.25高点下跌至1852.23低点,跌幅2%。这是一轮典型的“二八行情”,低估值的大盘蓝筹上涨,高估值的小盘股继续下跌。

考虑到按照足够长的周期计算(月线与年线级别),2016年1月27日的2638点未触及月线与年线级别的红线,如果这轮2638点涨至2018年1月3587高点的“二八行情”不算牛市的话,那么从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已经熊了43个月了。

43个月距离A股最长49个月的熊市时间,已经十分接近了,但如果紧盯着A股最长49个月的熊市周期,会陷入周期陷阱。

大盘指数是所有参与者的资金与情绪的碰撞,是无法预测的,所谓的A股最长49个月的熊市周期,或许可以更长,也或许可以更短。无论牛市还是熊市,都有上涨与下跌的股票,跌至低估值的股票,总会上涨。当确认牛市到来时,很有些低估值的优秀上市公司,已经走出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行情了。

在2018年的A股低迷时期,我曾发表过万点论,观点依旧不变。

如果从足够长的投资周期看,2015年之后的跌跌撞撞,都可以算作是深度调整。毕竟当时上证指数对应20倍左右市盈率,高于15倍中间值,泡沫还不算太多,便迎来了股灾。

虽然无论从月线图观察,还是从年线图观察,上证指数在2015年股灾后,下跌至2018年年末,已经跌到了红线位置;但从估值观察,依旧没有跌到上证指数2014年最低9倍左右滚动市盈率。

总有投资者在疑问,赚钱不是应该在牛市么?恰恰相反,亏钱是在牛市发生的。

熊市不买股,牛市白辛苦,这句段子细细品味,完全在理。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观察股市的交易周期,2018年A股已经惨到了地板上,上证50指数已到10倍市盈率水平,需要担忧继续下跌么?

以最残酷的情况计算,下跌不过10%左右,上涨超过100%;一笔清清楚楚的买卖,划算。

投资的最高战略,就是熊市买股票,如果投资者没有这种战略思想,那绝非合格的投资者!战略对了,不怕战术上有错误,还是会赢;但如果战略错了,最好的结局也是打个平手。

人弃我取,人取我弃!

因为人们抛售时,价格是便宜的,人们争抢时,价格一定是贵的。

纵观A股市场近30年历史,如果不算建立股市初期,最波澜壮阔的两轮大牛市在2007年与2015年。

2018年A股的惨状,与2007年至2015年的牛市前期的熊市相比,相似得惊人。人们谈股色变,股票也跌到遍地黄金,敢于捡起来的人不多。

有很多投资者抱怨A股市场,牛短熊长。毕竟按照周期计算,震荡市也算熊市的话,那么A股的熊市月数量的确大于牛市月数量,牛短熊长,还是有依据的。

由此,很多投资者抱怨A股跟跌不跟涨,看看别人家的股市,涨了近十年,哪怕跌入技术线熊市,很快便开始反弹了。

请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道琼斯指数2009年6469.95低点开启牛市,2018年26951.81高点终结牛市,涨幅316.57%,历经116个月。

这116个月还不如A股30个月,2005年6月至2007年11月,上证指数涨幅513.49%;历时30个月,超过了116个月的效果。

同样一个周期,我们波动更多、更大,赚钱也就更多。

要知道,大众投资者并非巴菲特。巴菲特赚取收益并非单纯地依靠股价波动,没有波动他也赚钱。对于投资者来说,最终赚取的收益源于股价的波动,没有波动就不会赚钱。

短线投资者赚取高风险的几个点波动,价值投资者赚取的是更大周期的更安全波动。

A股近30年的历史,如今可以算作大大小小约十次完整的牛熊周期了,意味着平均三年左右会有一轮牛熊。波动更多、更大,赚取的收益也就更多。所以说,我更喜欢熊长牛短,更喜欢A股,而非慢牛。

也许你们很难想象我对于熊市,已经珍惜到了哪种“境界”。在熊市最惨烈哀声遍地时,我珍惜手中的每一手股票,珍惜手中的每一分现金,减少消费,在不融资的前提下,在不影响家庭正常开销的前提下,恨不得将家中掘地三尺,“刨出”一切可以动用的现金,继续买入股票,从而表达我对熊市足够的尊敬。

五、最高奥义:一个字的不败心法

投资者总是忍不住想要频繁交易股票,以及做不到长期持有股票。

每一次的熊市都惨不忍睹,市场中哀声遍地,面对股票不断下跌,恐慌的情绪弥漫在市场中每一个角落,令每一位投资者心惊胆战。就算是熬过了一次甚至两次以上熊市的老油条,享受过了那种从熊市迎来了牛市的美好快感以及充实的成就感,在经历下一次熊市的时候,依旧会心慌。

尤其是,当某家原本业绩优秀的上市公司,突遇利空消息或业绩下滑,导致股价剧烈下跌,腰斩后再腰斩,少有投资者可以坦然面对,更不要说再买入了。

越跌越买、越惨越买是我的投资优势,我似乎对于恐惧有着天生的漠视,但这同样成了我的投资弱点:当熊市满仓后,面对股票继续下跌时,克服内心杠杆操作的冲动,同样不是一件易事。如同很多投资者不敢在熊市下跌中买入,满仓后面对低估值的股票总有杠杆欲望是我始终在克制的投资弱点。

作为投资者要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了解自己究竟是在干什么。我牢记A股每一次股灾后的波动,同样谨记在股市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少看股市行情,熊市中关注依据估值线设置的加仓点位,逐渐满仓后,在最受煎熬时,卸载手机端与电脑端的股票交易软件。此后三五周甚至可以三五个月扫一眼股市行情,继续蛰伏。熬到牛市时,关注依据估值线设置的减仓点位,逐步减仓直至清仓。再次卸载交易软件,等待行情颠覆、牛市终结,直到开启新一轮的牛市。

总之,总结为一个字:熬!并不仅限于卸载交易软件,要用你最擅长的方式熬过去。

当前,熬的前提是,所持有的股票一定是低估值以及合理估值的优秀上市公司股票,而不属于那些业绩恶劣、有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只要一家上市公司不会倒闭,没有退市风险,你没有在疯狂到离谱的高估值买入,解套或者盈利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当然,既然要熬,选择那些优秀的上市公司来熬不是更好么?每个人一生的时间都是宝贵的,与其浪费在平庸的上市公司,倒不如与优秀的上市公司共同成长,这个过程,其实并不煎熬。只要投资者慷慨地给予优秀上市公司资金与时间,一定会获取丰厚的回报。

最后,不需要浪费多少脑细胞,请牢记:

1.在买入股票之前,如果你有足够的钱,会不会买下这家公司?

2.就投资而言,精神态度远大于投资技巧。

3.不需要考虑卖出的投资,才是一笔真正成功的投资。

4.无论任何时间、地点,永远没有赚快钱、暴富的好事;每一次快速暴富的背后,都有一个深坑等着埋人,财不入急门。

5.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耐力投资。

感受这五句话,真正领悟,你就会跑赢市场中90%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