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那些难以养老的穷人

 

新加坡并不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也不是一个适合穷人养老的国家。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新加坡没有中国这样的社保养老制度。养老金是公积金,也就是一种强制储蓄。你工作的时候积累了多少公积金,就只能退休后领取这么多钱。对新加坡人来说,没拿完公积金就死了固然是一种遗憾,万一公积金用完了人却没死,那才叫痛苦。

因此,你在新加坡到处可以看到高龄的劳动者。那些餐厅里经常有七八十岁的老人干洗碗抹桌子的工作,经常有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捡破烂卖钱。出租车司机也有很多七十多岁的老头老太太。

政府有一系列的政策给那些穷人养老,比如说提供房租低廉的小房子租给没有收入的老人,可以减免部分的水电费。政府补助对底层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贫困老人往往还要依赖社会福利和子女养老。如果有组屋,可以把剩余的几十年使用权卖给政府,然后到政府领取养老金。奇怪的是,这么好的以房养老制度,当中国政府决定效仿的时候却在中国激起了民间巨大的愤怒和谴责,说一个中国人当了一辈子房奴结果老了却连房子都被政府收走了。

在新加坡,既没有中国式的退休工资制度,也没有社会养老制度。虽然以新加坡的国力,是可以适度改善一些养老福利的,但是新加坡政府并没有这么做。作为一个毫无资源的国家,必须人人努力工作,创造比一般大国高好几倍的财富,才有可能维持国家的生存,因此新加坡对任何福利都是很谨慎的。

政府反对高福利的立场,可以用李光耀的一段话来总结:「我们要解决一种问题,就是要消除一种要不得的态度。这态度是『你得照顾我的生活,根据人权宪章,我有权享受最低的工资,有薪假期,教育机会平等,等等』,我们要消除的是这态度。除非你消除掉这种觉得全世界都欠你的态度,否则我们的其它问题都不可能得到解决。」

正是在这种务实的政治原则下,新加坡建立了公积金养老的制度。人人都担忧自己老了钱不够用,在养老焦虑中不得不努力工作。这种养老制度的好处是:你的钱还是你的,不会被别人拿走当养老金。你的钱没了,也别指望别人掏钱给你养老,因为别人没义务把自己的私有财产给你。公积金是借给政府投资,利息比银行的定期存款高得多,虽然未必可以抵消通货膨胀,好歹也不会跌得太快。这笔钱政府经营得很高效,不像保险公司要养活一大堆的人,总体损耗远远低于保险公司。

相比之下,中国的社保制度却是一种非常不公的养老体系。且不说政府公务员交得少拿得多,即使对最普通的人民来说,由于地区的不均衡,人均寿命相差很大,也会导致地区之间的极大不公。享受顶级医疗服务的上海人平均寿命已经达到82岁,而云南贵州的贫困区只有65岁。如果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落后地区会有一半人交了一辈子社保却一分钱都拿不到,反而都被那些长寿的上海人北京人拿走了。有的还要给他,没有的连仅有的也被剥夺,这就是中国社保制度的马太效应。

以前的新加坡人生育率很高,三五个孩子甚至十几个孩子都很常见,养老主要靠子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倾向于少养精养,人人都怕自己的孩子在社会竞争中会输,因此孩子教育要投入极大的精力和金钱,这导致生育率连年下降。新一代新加坡人非常讲究享受和生活质量,即使是收入还可以的人,也往往入不敷出。而新加坡极大的工作压力让孩子没时间照顾长辈,养老就越来越成为难题。虽然政府一再提醒年轻人勤俭节约,为了省钱养老别买太大的房子和为了一时享受去买车,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让这一代年轻人像上一代一样节俭似乎是很难的事。

至于年纪大了以后的医疗保险,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新加坡的医疗费很贵,靠公积金的medisave并不能覆盖很多的开支,而保险公司的医保费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不断上升的。作为一个没钱的新加坡人,最好是可以准确预测自己哪一天死,否则真的难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