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小傳

梁實秋,原籍浙江杭縣(今杭州市),光緒二十八年臘月初八(1902年1月17日)生。原名治華,字實秋,一度以秋郎、子佳為筆名。

1915年秋考入清華學校。在該校高等科求學期間開始寫作。第一篇翻譯小說《藥商的妻》1920年9月發表於《清華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詩《荷水池畔》發表於1921年5月28日《晨報》第7版。1923年8月畢業後赴美留學,1926年回國任教於南京東南大學。第二年到上海編輯《時事新報》副刊《青光》,同時與張禹九合編《苦茶》雜誌。不久任暨南大學教授。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最初他崇尚浪漫主義,發表了不少詩作。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時受新人文主義者白璧德影響較深。他的代表性論文《現代中國文學之浪漫的趨勢》1926年在《晨報副?》發表,認為中國新文學存在浪漫主義混亂傾向,主張在理性指引下從普遍的人性出發進行文學創作。1930年,到青島大學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長。1932年到天津編《益世報》副刊《文學周刊》。1934年應聘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創辦《自由評論》,先後主編過《世界日報》副刊《學文》和《北平晨報》副刊《文藝》。

七七事變後,梁實秋離家獨身到後方。1938年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到重慶編譯館主持翻譯委員會並擔任教科書編輯委員會常委,年底開始編輯《中央日報》副刊《平明》。抗戰勝利後回北平任師大英語系教授。1949年到台灣,任台灣師範學院(後改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後兼系主任,再後又兼文學院院長。1961年起專任師大英語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

梁實秋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從1949年起20多年共出了4輯。30年代開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持續40載,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譯,計劇本37冊,詩3冊。晚年用7年時間完成百萬言著作《英國文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