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10.2 沟通过程
沟通可以被看作一个过程或流程。当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或障碍时,就产生了沟通问题。在沟通之前,必须存在一个意图,即需要传递的信息。它在信息源(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传递。这些信息被编码(转换成符号形式)并且通过某种媒介(渠道)传达给接收者,然后由接收者重新转译(解码)这些由发出者发送的信息。这个过程的结果就是有意义的信息从一个人传达到另一个人。[1]
图10-1形象地描述了沟通过程。这个模型由七个部分组成:①发送者,②编码,③信息,④渠道,⑤解码,⑥接收者,⑦反馈。
信息发送者把头脑中的想法进行编码(encoding)而生成了信息。被编码的信息的质量高低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技能、知识和社会文化体系。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我们想要对外传达的信息依赖于我们的写作能力;如果教科书的作者不具备必要的写作能力,他们的信息就不能够按照预想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全面的沟通还包括听、说、读以及综合推理能力。在沟通活动中,我们常常受到我们关于特定话题的知识的限制。我们不能沟通那些我们根本不知道的事情,并且我们传递的知识也不能太过于深奥,否则我们的信息接收者可能无法理解我们。显然,信息发送者关于相关话题的知识将会影响他试图表达的信息。最后,正如知识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一样,我们在社会文化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也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你的信仰和价值观、你的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将会影响作为信息源的你。
信息(message)是由发送者编码而产生的实际产物。“当我们讲话的时候,我们的演讲就是我们的信息。当我们写作时,我们写的文章就是我们的信息。当我们绘画的时候,我们画的图画就是我们的信息。当我们摆出姿势时,我们胳膊的动作和我们脸上的表情就是我们的信息。”[2]我们的信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我们传递信息所使用的一组代码和符号、信息本身的内容以及我们选择和安排代码与内容时的决策。
渠道(channel)是指信息传递的媒介。这是由发送者来选择的,他必须确定哪个渠道是正式的,哪个渠道是非正式的。正式的渠道是由组织机构建立的,用来传递那些与工作相关的人员活动的信息。通常,他们遵循组织权力网络。其他形式的信息,例如个人和社会信息,通过组织内的非正式渠道传递。
接收者是信息旨在传递的对象。但是在信息被接收之前,其中包含的符号必须被翻译成能够被接收者理解的形式,这就是对信息的解码(decoding)。就像编码者受到他的技能、态度、知识和社会文化体系的限制一样,接收者也受到同样的限制。因此,发送者需要擅长写与说,接收者需要擅长读或听,并且双方必须具有推理能力。一个人的知识、态度以及文化背景影响一个人接收信息的能力,正如这些因素影响着发送信息的能力一样。
沟通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反馈回路(feedback loop)。反馈是对我们的信息是否按照本意被成功传达的程度的检验。这取决于我们传递的信息是否被理解。
[1]D K. Berlo,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New York:Holt, Rinchart&Winston,1960),pp.30-32.
[2]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