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资产的价值决定因素

资产的价值是指一项资产能够给其拥有者创造的现金流的净现值。例如,我们要评估一台发电机的价值。如果这台发电机属于一个已经关闭的电厂,那么它的价值就是它能卖多少钱。大部分时候,资产不是用来马上卖掉的,而是用来持续生产产品的,那么资产的价值取决于它能够在未来使用期中对企业的现金流贡献是多少,这些现金流贡献通过折现后得到的净现值是该项资产的价值。对于一台发电机来说,它的价值即是其对企业未来现金流贡献的净现值,不论现在同样类型的发电机在市场上卖多少钱。

我们可以用公式(2.1)来更系统地表述资产价值的概念。

假设例子中的发电机可以使用n年,第1年它为企业贡献的现金流是CF1,第2年为企业贡献的现金流是CF2,第3年是CF3,依此类推,第n年是CFn。也就是说,因为拥有了这台发电机,企业在未来n年中分别取得了CF1、CF2、CF3、…CFn元的现金流入。但是,这台发电机现在的价值不是CF1、CF2、CF3、…CFn的总和。很明显,对于企业或任何人来说,现在手里攥着的1元钱和一年后才能得到的1元钱的价值是不一样的,现在攥着的1元钱比一年后才能得到的1元钱更值钱。之所以这两个1元钱在现在价值上有区别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时间价值。从现在到一年后的这段时间中,攥在手里的1元钱可以为企业或个人带来价值:或者用来消费,或者存在银行里挣得利息;而一年后才取得的1元钱在这段时间中则不能带来这部分价值。另一方面,现在攥在手里的1元钱是实实在在属于企业的,而一年后的1元钱是预期将要取得的,因此企业面临着可能一年后无法取得这1元钱的风险。比如,如果发电机在这一年中损坏了,不能参与生产了,一年后预期取得的1元钱就没有了。因此,未来预期现金流中所包含的风险也使现在的现金和未来的现金价值不一样。

所以,在公式(2.1)中,未来的现金流要除以(1+折现率r)。折现率r综合反映了现金的时间价值和未来现金流中包含的风险因素。因为折现率r几乎永远大于0,所以未来1元钱折现后的现值总是小于1元。综合来讲,资产(如发电机)的价值就是其预期创造的未来所有年度现金流分别折现后的现值的总和。在折现过程中,现金流入的年度距离现在每多一年,该现金流就要多除以一个(1+r)。

公式(2.1)所代表的价值评估模型可以应用到任何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评估中去。实际上,我们在评估企业价值的时候,只需要把公式(2.1)的分子换成整个企业未来现金流的预期,把公式(2.1)的分母中的r换成整个企业对应的折现率。[1]我们要评估企业的股东权益的价值,只需要把公式(2.1)的分子换成股东可以从企业获得的未来现金流的预期,把公式(2.1)的分母中的r换成和股东投资对应的折现率。和评估某项资产价值不同的是,我们在评估企业或股东权益的价值时假设企业可以永远存在下去,所以公式(2.1)会向后延伸下去,直到无穷。[2]

讨论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价值评估的核心是对资产或企业的未来现金流的预测(决定公式(2.1)的分子)和对企业风险水平的评估(决定公式(2.1)的分母)。本章所要强调的是,资产负债表是进行未来现金流预测和企业风险评估的出发点。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下账面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区别。不论资产、负债,还是股东权益,资产负债表上的数额称为其账面价值,而通过公式(2.1)评估出来的数额才是其内在价值。所以,虽然账面价值是评估内在价值的出发点,两者既不必相等,更不能混为一谈。对于任何资产、负债或股东权益,其内在价值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其账面价值。账面价值反映的是企业为了取得该项资产过去支付的成本,而内在价值反映的是该资产未来能够给企业创造的价值,前者是投入的概念,而后者是产出的概念。

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把账面价值混同于内在价值的情况时有出现。例如在我国国有资产的出售过程中,经常有人把出售价格是否小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当做判断是否发生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标准,这显然是不合适的看法。国有资产是否发生了流失应该比较出售价格和资产的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