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盈余操纵的基本手段与发现盈余操纵的基本方法概述

到现在为止,我们一直没有准确定义盈余操纵这个词汇,读者只要从一般意义上理解这个词汇就不会和其精确定义相差太远。这里我们给出一个盈余操纵的定义。

对于股东来说,我们看待企业时真正关心的问题是在一个时点上企业股东权益的内在价值,和在一个会计期间内(两个时点之间)股东权益内在价值的变化。我们称企业内在价值的变化为经济盈余,是股东财富的净变化,也是企业(经理层)真正的经营业绩和成果。

在充分有效的股票市场上,企业的内在价值等于其市场价值,而经济盈余即是期间初到期间末股票市场价值的变化。但是,一方面大部分企业不是上市公司,没有市场价值;另一方面,股票市场也不是充分有效的,股票市场价值的变化不等于企业内在价值的变化。[2]会计报告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计量和汇报企业(经理层)真正的经营业绩和成果,以及企业的内在价值和经济盈余。但是,遗憾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和经济盈余都是不能直接观测和计量的。因此,我们发展出一套会计计量和汇报体系——会计准则体系,来近似地计量和汇报企业的内在价值和经济盈余。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会计信息当中的账面价值和会计盈余不可避免地和其要衡量的对象内在价值和经济盈余有差别。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还要在会计报表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价值评估,以更好地计量企业的内在价值和经济盈余。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因为企业的内在价值和经济盈余不能够直接被测量,所以我们不能允许企业随意汇报其经营成果和业绩。我们制定会计准则来要求企业执行,以会计准则规定的方法来确认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衡量指标。会计准则虽然也不是对企业内在价值和经济盈余的准确计量,但是它在顾及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同时,还兼顾到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从而避免企业随意汇报会计信息。[3]我们这里把百分之百严格执行会计准则规定而得到的盈余成为准则盈余。

盈余操纵的定义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企业实际汇报的盈余不同于准则盈余。也就是说,企业在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负债等问题上的确认没有完全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绝大部分盈余操纵的行为是在这个层面上的操纵。前面介绍过的世通公司的盈余操纵即属于这一类。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世通公司的设备维护支出应该费用化,减少当期盈余;但是,世通公司将这部分支出资产化,虚增了当期盈余。

第二个层面是虽然企业盈余计量和汇报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但是,在当时特定的情况下,企业的会计盈余严重违背了其计量和汇报企业经济盈余的目标。也就是说,企业从表面上来看严格执行了会计准则的规定,但是事实上进行了盈余操纵,虚假地汇报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前面介绍过的安然公司的盈余操纵即属于一类。安然公司的特殊目的实体安排是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因此它不用合并特殊目的实体(勇敢的心)的会计报表。利用特殊目的实体的安排,安然公司隐藏了高额负债,虚增了企业利润。类似的案例也很多,它们的一个特点是为了做到这一层面的操纵,企业不得不进行一些实际业务的安排(如建立特殊目的实体)。第一个层面的盈余操纵往往不涉及专门为了盈余操纵而进行改变实际业务活动的行为,而是在所有实际业务已经发生后,操纵如何汇报这些业务的过程。[4]

当然,我们在判断盈余操纵的时候还要结合企业是否有操纵的动机。就像一起车祸发生了,肇事者如果没有谋害受害者的动机,法律就认定其为交通事故;如果肇事者有谋害受害者的动机,就变成故意伤害罪了。

我们说盈余操纵,可能给读者一种印象企业只操纵损益表,而不操纵资产负债表。事实不是这样,企业也可以不经过损益表而操纵资产负债表。只不过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即使企业的目的是操纵资产负债表,如安然的例子,其操纵的影响也要影响到损益表。另一方面,在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之间,投资者往往更关注损益表,所以习惯上我们就使用了盈余操纵作为所有会计信息操纵的代名词。

盈余操纵的基本手段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手段是在会计期间已经结束了,所有的业务都已经发生了,这时企业决定如何根据这些业务来计量和汇报会计盈余。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企业选择和会计准则规定不一致的计量和汇报方法,企业就使用了第一类的操纵手段。世通公司的例子属于使用了这一类的操纵手段。同时,这一类操纵手段也是最普遍的。例如,在销售行为发生后,企业如果发生了赊销和应收账款,就必须估计坏账费用。会计准则没有规定到底企业应该提取应收账款多少个百分点作为坏账费用,所以企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为了提高本期盈余,企业可以故意比实际可能发生的坏账少提坏账费用,从而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因为损益表涉及的需要估计的科目很多,所以,这一类盈余操纵的手段应用十分普遍。

第二类操纵手段往往发生在企业预期到只利用第一类手段不能达到目的的时候。这类操纵手段需要发生在会计期间内,因为它需要企业设计、制造出一些本来正常经营不需要的业务出来,开展这些新业务的目的就是为了操纵盈余。安然的特殊目的实体就属于这一类手段。又例如,在会计期间结束以前,企业根据销售和市场情况,发现本期的收入不可能维持在上一期间的水平上,因此盈余也会大幅度下滑。怎么办?等会计期间结束了再通过少提费用等第一类手段已经达不到盈余目标了,所以企业可以改变销售政策,制造出一些本来不会发生的销售业务出来。比如,企业可以降低赊销的标准,把产品销售给一些很可能发生坏账的客户;企业还可以找一些亲戚、朋友来购买企业产品。因为这些亲戚朋友本来并不需要企业的产品,如果要他们付钱是没人愿意干的,所以企业可以不要求他们支付现金,从而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大幅度上涨。但是,亲戚朋友还是不需要这些企业的产品,所以等本会计期间结束以后,企业所需要的收入的证据已经有了,可以允许亲戚朋友把产品再退回给企业。类似这样的第二类盈余操纵因此改变了企业的业务状况,是一种基于实际业务而进行的盈余操纵。

我们可以看到,抛开会计盈余对企业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不论,第一类手段的盈余操纵基本上不影响企业的内在价值,而第二类手段的盈余操纵很可能影响企业的内在价值,因为为了盈余操纵的目的而构建企业正常经营所不需要的实际业务是要发生成本的。

我们从之前提到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盈余操纵对企业的股票价格的变化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投资者不能提前预测到盈余操纵的问题,就可能遭受巨大的投资损失。所以我们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现财务报表中被操纵了的会计信息。

发现盈余操纵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本书所介绍的基于报表数据的基本分析,从中发现进行了盈余操纵的可疑企业。这是一个低成本的步骤。当我们发现了嫌疑企业以后,第二个步骤是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收集更多信息、企业访问、秘密调查等活动,以确认嫌疑企业是否真正进行了盈余操纵的活动。如果没有第一步的基本报表分析,投资者不可能有足够的人力和资源去深入分析每一家上市企业。

通过基本报表分析发现盈余操纵嫌疑企业的基本原理是,和人体一样,企业也是一个有机生命体,体现在会计报表上,会计信息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正常关系,就像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具有正常关系一样。如果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生长不符合正常关系,很可能这个人体得了某种疾病。如果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不符合正常关系,很可能企业进行了盈余操纵。例如,世通公司的例子,世通公司的设备维护费用的变化和其他经营费用的变化不协调,和AT&T公司的同类费用的变化也不一致,所以我们怀疑其是否操纵了该费用项目。在表3.1某制药企业的例子中,该企业的应收账款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其收入的增长速度。同样的现象没有发生在对比企业中,所以我们怀疑该企业是否虚增了收入。

因此,我们进行盈余操纵分析的方法是通过我们已经介绍过的报表的同比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对比企业分析、成长分析等方法,把企业当期的会计信息,尤其是会计比率,和自身的历史比,和对比企业比,和行业平均水平比,发现会计信息之间不符合正常关系的现象,并依此判断企业盈余操纵的可疑程度。我们这里不对这些基本分析方法做专门介绍,读者可以从本书的各个分析例子中学习这些方法。以下几节中我们介绍更多的盈余操纵的典型案例。当然,本书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盈余操纵的典型例子,但是读者在了解了这些例子和盈余操纵的基本问题后,不难把这些分析方法引申到其他的企业分析当中去。

警察在调查案件的时候不可能对每一个人都进行深入调查,而是要先判断罪犯的典型特征,然后对具有这些特征的人进行深入调查。否则我们不可能有足够的警力。同样,证券分析师也不可能对每一家上市公司都深入分析其是否操纵了利润,而是通过简单的分析,先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利润操纵的典型特征,然后对具有典型特征的上市公司进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