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以增加收入为目的的操纵

Computer Associates(CA)曾经是全球第四大软件供应商,创始人是上海出生的王嘉廉和印度人Sanjay Kumar,是IC企业成功的代表(Indian & Chinese)。

1990年和1991年,CA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4.03%和11.91%,但是,1992年,收入增长率猛增到22.02%,其后一直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上,1995年收入增长率更达到33.61%。图9.1描绘了CA公司1992—1999年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在此期间,CA公司的股票可比价格也从每股4.04美元上升到66.54美元。

CA公司的经营业绩真的有这样好吗?图9.1还汇报了1992—1999年中营业利润占收入比例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占收入比例。从1992—1999年,CA公司的营业利润收入比从21.09%几乎直线增加到45.45%,而同期经营活动现金流收入比一直在18%到25%之间波动。这两个比率的巨大差异说明CA公司的销售收入质量比较低,在这样一个长时期内,销售收入大幅度增长,带动营业利润大增长和股票价格大幅度提升,但是,销售活动现金流却没有跟上营业利润增长的速度,说明大量的销售收入不是以现金形式实现的。

2001年,美国证监会开始调查CA公司的收入确认政策,调查结果显示CA公司大幅度地操纵了收入的确认,虚报了大量的利润,其做假额度达22亿美元。CA公司是怎样虚报收入和利润的呢?

CA公司是一家软件公司,当它向一个客户提供了产品以后,客户使用该软件产品有一定的授权使用期。例如,CA公司销售了一件软件产品,使用期3年。CA公司除了提供产品以外,还需要在使用期内提供产品支持服务。客户货款的支付方式是第1年支付300万美元,第2和第3年各支付30万美元。[5]从这个合同中,CA公司共取得360万美元的收入。关键是这笔收入如何在3年合同期内分配确认。一种确认方式是第1年即确认360万美元的收入,形成6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另一种确认方式是每年平均确认120万美元的收入。软件行业大部分企业采用后一种确认方式,原因是软件产品本身的制造成本几乎是零,就是一张使用盘。后续支持服务才是产品义务的核心。但是,CA公司却选择了前一种收入确认方式。这种方式显然提高了第1年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但是现金流的增加却要小于收入和利润的增加。

如果CA公司的每年新客户数目是一样的,以上两种收入确认方法的影响差别不大。但是,CA公司当然是希望看到自己收入、利润及股票价格齐涨的。因此,要维持比较高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率,每年新客户数目要大于上一年新客户数目。在每年新客户数目大于上一年新客户数目的基础上,CA公司选择的收入确认方法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其收入的增长率,即在正常收入增长率的基础上,CA公司选择的收入确认方法又制造出一部分收入增长率。这一部分增长率正是美国证监会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我们对比图9.1和图9.2,可以看出,CA公司的收入操纵策略是很成功的。随着其收入和利润的大幅度增长,其股票价格增长得更快(图9.2),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要继续维持高增长率,CA公司面临一个问题,市场上的新客户总数是有限的,签不到更多的新客户了怎么办?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9.2 CA公司可比股票价格变化

有办法。随着其公司股票价格的大幅上涨,CA公司的股票变成了十分有价值的收购手段。CA公司开始用其股票收购其他软件公司,然后把收购到的软件公司的客户作为自己的新客户处理。这样,CA公司又可以继续其收入高增长的局面;反过来,收入的持续高增长又进一步推动其股票价格的上涨,并可以支持更多的收购活动。所以,20世纪90年代,可以说,CA公司在收入一利润一股票价格之间建立起了“良性循环”。

这时,CA公司又开始面临一个问题,没有其他软件公司可买了怎么办?到这个时候,再想出更有创意的方法实在不容易了。2000年其销售收入增长率从1999年的16.18%降低到-31.21%,2001年收入增长率为-29.39%。CA公司编织的操纵链条断裂了,美国证监会也开始了对其会计做假的调查。受到损失的是广大投资者:股票价格从2000年1月初的66.54美元大跌到2002年底的13.25美元。

2002年11月,王嘉廉被迫离职。2006年11月,Sanjay Kumar被判刑12年,罚款800万美元。

施乐(Xerox)公司是全球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办公用品提供商,尤其是其复印、打印、印刷产品在历史上不断创新。2007年,施乐公司在财富500强中排第145位,公司规模达160亿美元。这样一个具有良好的历史声誉和社会影响的公司也操纵利润,不能不说是很遗憾的事情。2000年中,美国证监会展开对施乐公司会计政策的调查。2002年,施乐公司重新汇报了过去5年的财务报告,原报告高报收入达60亿美元。施乐公司被罚款1000万美元。

我们之前提到过,证券分析师对上市公司未来年度每股净收益的预测越来越成为投资者预测的代表。所以,一旦实际每股净收益低于分析师的预测,市场会做出剧烈的负面反应,公司股票价格面临大幅度下跌的风险。所以,近年来,上市公司无论如何也要努力达到或超过分析师的收益预测。

1997年,分析师预测施乐公司每股净收益为1.99美元,施乐公司实际汇报了2.02美元,超过了分析师预测。1998年,分析师预测施乐公司每股净收益为2.33美元,施乐公司实际汇报了2.33美元,正好达到了分析师预测。1999年,实际汇报的每股净收益比分析师预测多出1分钱。当然,这样的结果可能说明分析师预测的准确。但是,通过证监会后来调查,这样的结果不是分析师预测准确,而是施乐公司操纵利润,才达到或超过了分析师预测。1997年,调整后的实际每股净收益是1.65美元;1998年,调整后的结果是1.72美元;1999年,调整后的结果比实际汇报的结果低0.5元。盈余操纵的幅度十分严重。

施乐公司操纵收入和利润的手段十分简单。施乐公司不仅出售大型复印、打印设备,还出租这些设备。例如,如果某年,一家公司向施乐公司租赁使用一台大型设备,租期5年,每年租金500万美元。除非在满足比较严谨的条件下,这样的租赁是经营性租赁,公司应该每年确认500万美元的收入。当一定的条件满足的时候,这个租赁可以被确认为融资性租赁。融资性租赁简单来说视同销售,所以企业可以在租期第一年即确认未来所有现金流作为收入,即2500万美元。施乐公司在租赁合同不符合融资性租赁的情况下将这些租赁作为融资性租赁处理,高报了收入,在这个例子中是2000万美元。我们使用分析CA公司的方法分析施乐公司,将可以看到类似的数据趋势现象。

图9.3反映的是施乐公司股票同比价格的历史变动,从1990年1月到2006年12月。施乐公司股票价格在90年代初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是真正的腾飞是在1997年以后。1997年1月2日,其股票价格是26.66美元,到1999年1月4日,股票价格上升到58.26美元,翻了一番多。我们在图中之所以汇报了比较长的历史区间,从1990年1月到2006年12月,是想请读者注意到,盈余操纵带来的股票价格影响的幅度可以是巨大的。如果长期历史趋势可以代表施乐公司股票价值的话,20美元左右应该是比较合理的估计,但是90年代末期的盈余操纵将股票价格虚增了两倍。在这个价格区间购入股票的投资者损失是惨重的。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9.3 施乐公司可比股票价格变化

有的读者可能会有个疑问,不论是CA公司,还是施乐公司,我们介绍的盈余操纵时间正好和美国网络股票泡沫的时间吻合,所以这两家公司股票价格的异动一定是盈余操纵的后果吗?应该说,泡沫和操纵是交互起作用的。盈余操纵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误导投资者,虚增股票价格。但是,这种效应在市场泡沫的时候就被大幅度放大,而盈余操纵给操纵者带来的好处在市场泡沫时也远远大于其他时候。市场泡沫相当于火种,盈余操纵相当于火药。有火种引燃的情况下,火药越多,爆炸越强烈。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像施乐公司这样的知名企业也会选择在市场泡沫的特殊时期操纵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