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盈余特征和盈余质量的影响

我们在第八章中介绍了三种与盈余特征有关的盈余质量问题:应计制会计方法、稳健性原则和盈余的均值回转特性对盈余发展的影响。这三个问题某种程度上与盈余操纵有关联。企业操纵盈余更多的是操纵应计项目,稳健性原则为“洗大澡”提供了借口和掩护。操纵过的盈余更容易出现回转的情况。但是,即使没有盈余操纵的问题,这三个特征对盈余发展的影响还是十分显著的,而我们在预测当中,尤其是结构化预测当中不一定给予了充分的考虑,简化预测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这些特征的影响,但是控制得也不充分。

之所以我们的结构化盈余预测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三个盈余特征对盈余的影响,是因为我们结构化盈余预测的起点是对收入的预测,成本费用的预测是基于企业过去历史平均的成本费用比率计算出来的。而这三个特征对盈余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影响成本费用表现出来的。因此,在结构化盈余预测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调整这三个盈余特征的影响。

我们首先考虑应计制会计方法的影响。在应计制下,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不是基于是否收付现金,而是基于收入是否已经实现、成本费用是否已经发生。这样做的结果是盈余当中包含了已经确认但没有收到现金的收入,以及已经发生但没有支付的成本费用。Sloan(1996)及大量的后续研究发现盈余中的应计部分持续性比较低,本期过高的应计盈余伴随着相对较低的未来盈余,而本期过低的应计盈余伴随着相对较高的未来盈余。Xie(2001)[8]发现应计盈余的低持续性主要归因于其中的操控性应计盈余(Discretionary Accruals)。因此,我们可以在进行了盈余预测以后,分析本期盈余中应计盈余和操控性应计盈余占净盈余的比例。如果这个比例过高,我们需要适当调低对未来盈余的预测;如果这个比例过低,我们可以适当调高对未来盈余的预测。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Penman和Zhang(2002)研究了稳健性原则对存货计价、研发支出、广告支出的确认和计量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企业盈余的时间序列的影响。对于这些科目的稳健性处理较早地确认了费用,因此产生盈余储备。他们依此构建了企业的稳健性指数。稳健性指数越大,盈余储备越多;稳健性指数越小,盈余储备越少。Penman和Zhang(2002)把上一期稳健性指数到本期稳健性指数的变化称为盈余质量指数。这个盈余质量指数反映的是本期盈余中多大程度是由企业盈余储备变化而产生的。本期中因为稳健性原则而产生的盈余储备越多,即本期中成本费用越高,盈余越低,盈余质量指数越高;反之,本期中因为稳健性原则而产生的盈余储备越少,即本期中成本费用越低,盈余越高,盈余指数就越低。实际上,盈余指数低的企业是在释放以前年度产生的盈余储备来提髙本期盈余,而盈余指数高的企业是在通过降低本期盈余来建立更多的盈余储备。所以,从预测未来年度盈余水平的角度来讲,盈余质量高的企业未来盈余水平会高,而盈余质量低的企业未来盈余水平会低。如果我们在预测未来盈余的时候不考虑这个盈余质量指数的影响,我们就可能错误地预测未来企业的盈余。因此,在完成了盈余预测之后,我们还有必要分析本期中的盈余储备,调整其对我们预测未来盈余的影响。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均值回转特征,Nissim和Penman(2002)以及姜国华、岳衡、牛建军(2007)分别总结了美国和中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情况,都发现了典型的情况。如第八章所述,企业盈利能力的均值回转特征有着经济学上的解释。和自然界中很多现象一样,盈利能力很难长期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上,也不会长期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上。市场竞争会推动盈利能力向平均水平靠拢。这对我们的预测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收入增长的影响。

我们的结构化盈余预测从预测收入增长率开始。对未来收入增长率的预测基于过去企业收入的增长率。因为均值回转特征,我们应该意识到过去很高的收入增长率很难持续,而过去很低的收入增长率也不会长久。因此,我们要比较实际地预测企业未来收入的增长率,考虑到均值回转对收入增长的影响,在预测过程中应用比较实际的收入增长率。从成本费用的预测中也要体现这一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来源于其控制成本费用的能力。但是,控制成本费用的能力也不是没有极限的。企业不可能长期维持住成本费用上的相对优势,所以我们在预测未来成本费用时要考虑做适当的调整。

事实上,调整盈余特征对未来预测的影响比调整盈余操纵对未来的影响更难。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测者更好地理解这三个特征在本期盈余中的体现以外,预测者同样需要很好地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会计政策以及本期盈余水平的代表性。在此基础上,针对盈余特征影响的调整才有一定的理论和显示基础。